小儿腹泻教案
临床病例5分钟
病因5分钟
发病机制15分钟
临床表现25分钟
实验室检查8分钟
诊断与鉴别诊断10分钟
治疗10分钟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
讲授过程
教师——学生
活动内容设计
教学手段
运用设计
教学
要求
时间安排
先教师自我介绍。
概述
首先介绍今天学习的内容大纲:
1.病因
2.发病机制
3.临床病例
4.临床表现
5.实验室检查
6.诊断与鉴别诊断
教学方法、手段和
时间安排
教学方法、手段:
本节主要学习小儿腹泻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以学生为主体,为了减少理解的难度和记忆的枯燥。学习上采用引导式学习,在引导中使学习逐步逼进概念。案例为引,采用幻灯、临床丰富图片等信息,将抽象知识形象化、具体化,结合传统板书,帮助理解及记忆。
教学时间安排:
引言、概述2分钟
★
重
点
2分钟
5分钟
5分钟
15分钟
25分钟
8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2分钟
5分钟
5分钟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儿科学教学设计
一、教学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
内科学
授课时间
2017年9月11日
学时
2学时
课程类型
理论课
授课对象
临床医学(病理检验)
2014级
授课老师
云翔
职称
副教授
授课题目
婴儿腹泻
基本教材
(或主要参考书)
基本教材:《儿科学》第3版,主编:桂永浩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思想
儿科学的内容包含了疾病的定义、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预后。儿科学的方法是透过病史询问后,进行理学检查,根据病史与检查所见做实验诊断与检查,以期在众多鉴别诊断中排除可能性较低者,获得最有可能的诊断;获得诊断后,儿科学的治疗方法包含追踪观察、药物、对症支持等,根据病人的状况调整药物之使用,防止并处理副作用及并发症。适当地联系临床,介绍国内外有关最新科学进展,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理论与实践结合来理解儿科学疾病的发展、采用启发式教学来引导学生学会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不仅教知识,而且教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征分析
教学对象为临床医学(病理检验方向)第四学年的学生,前期的学习内容为医学基础,由于没有进入临床学习阶段,学习的医学知识量还较少,因此不适应临床医学各病种的学习方式和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介绍学习方法,常以临床常见病例为例介绍各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典型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以及如何预防疾病,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代谢性酸中毒
电解质紊乱:低血钾、低血镁、低血钙
全身中毒症状。
5实验室检查
6诊断与鉴别诊断
几种不同病原所致的肠炎
7治疗
饮食疗法
液体疗法
药物治疗
迁延性和慢性腹泻的治疗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板书直观呈现内容、图片丰富易懂。
图片讲解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病机制。
文字浓缩、方便记忆。
以临床病例图片介绍,重点阐述临床表现
教学目标与要求
1.掌握小儿腹泻的病理生理与临床表现关系。
2.掌握小儿腹泻的诊断与治疗。
3.熟悉小儿腹泻的病因。
4.熟悉小儿腹泻的鉴别诊断。
5.了解小儿腹泻的预防。
教学分析
项目
内容
策略
重点
小儿腹泻的临床表现。
运用临床典型病例来学习小儿腹泻的临床表现。
难点
腹泻的发病机理。
不同疾病所致腹泻病的发病机理,适当结合临床举例。
7.治疗
1临床病例
患者发生了什么问题?
诊断是什么?
试述该病的治疗原则。
2病因
2.1感染性
2.2非感染性
3发病机制
渗透性腹泻--肠腔内存在大量不能吸收的具有渗透性的物质
分泌性腹泻--肠腔内电解质分泌过多
渗出性腹泻-炎症所致的液体的大量性渗出
肠道功能异常性腹泻--肠道运动功能异常
4临床表现
脱水:不同程度、不同性质
真实病历资料介绍真实病例
。
。
知识点归类、总结。
前后知识的连串、归纳总结。
强调一氧化碳中毒重在预防,充分体现人文关怀。
布置作业、简单梳理知识点。
讲解式教学,逐步引入学习内容。
进行提问,从专业角度,规范概念。
给出学习要求
病例分析易懂、学生兴趣大。
提纲式凝练内容,方便理解记忆。
继续配以图片,介绍治疗措施,生动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