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学校心理安全与危机管理优秀课件
学校心理安全与危机管理优秀课件
次级预防:在特定问题开始恶化(问题扩大化)或 变成持久困扰的最早时间点上给予处置;
三级预防:问题持续存在,此时介入以降低问题的 严重性,与治疗类似。
预防胜于治疗,是公共心理卫生和危机管理的基本哲学思考
危机干预预案的制定
危机干预预案的制定,是心理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
要针对不同的危机制定相应的预案
危机干预预案的基本内容
Ⅱ预
理
应对意外及危险的专门教育
防
安
(危机应对的专门训练与预演)
层
全
Ⅰ级
管 理
常规心理健康教育
(对危险的认知、态度和应对能力)
校园心理安全与危机管理
广义的危机管理
危机的预防
文化 环境 队伍 教育 ……
危机的风险与应对
校园心理安全是一个 广义的危机管理问题
狭义的危机管理
危机的早期发现 危机发生时的应对
危机干预中的谈话
1. 尊重、接纳、共情,开放性提问,建立关系 2. 稳定情绪 3. 不对幻觉、妄想、看法作解释 4. 确定已采用的方法(如药物) 5. 保持期望的现实性(不要期望过高) 6. 保持一定的职业距离 7. 避免单纯安抚 8. 评估致死性和其他危险性
紧急/急性心理干预
即刻 关注此时此刻 简短 目的是恢复既往功能
儿童不可能成功地完成自杀计划。
事实上大量有关儿童自杀的上升数据,说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自杀者的心理状态
自杀通常是人处在绝望无助状态下一种无效 的不可逆的解决问题的选择
绝望:觉得自己向着深渊不停坠落,认为事情永远也不 会改变,未来会更加痛苦;认为别人帮不了自己;看不 到自己继续生存下去的理由。
无助:无能为力的感受,做什么都不管用;缺乏改变其 状况的资源;有一种失控的感觉。
学校心理安全与危机 管理
第一部分:校园心理安全概述
一、心理安全的意义、目的和层次 二、心理安全与危机管理 三、心理安全管理的原则 四、心理安全管理的组织与责任
校园心理安全的意义
一.为学校基本教育活动正常、有效进行提供基本 的心理保证;
二.预防和避免发生非正常伤害、伤亡事故; 三.在学校发生突发事件时快速有效地恢复个体与
评估、完成与后续跟进
团体干预的基本结构
建立联结 陈述事件 分享感受(注意根据危机情况)! 完成或包扎(仪式活动的应用) 建立新联结 个别处理与后续跟进
整个干预过程要根据现场具体情况灵活应对
一些方法介绍与训练
放松活动 群体联结活动 艺术活动的运用 哀伤处理 仪式化活动的应用
自杀预防与干预
有关对儿童自杀认识的误区 [美]Greene
什么是危机?
危机(crisis)是指个体所遭遇的外界或内部应 激,个体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目标阻碍或逆遇时, 运用通常应对应激的方式或机制仍不能处理时, 所出现的一种心身失衡状态。
危急的事件与危机
突发意外 = 事件 危机 = 反应 是否成为危机,和对事件的赋意密切相关
非危机
事件
赋意
反应
所有危机都由负性生活事件引
冲突导致突发性关系障碍或管理混乱/解体。
心理安全管理的七大原则
一. 预防与干预相结合 二. 社会生态的基本视角 三. 以遭遇危机者为本 四. 反应灵敏、快速、有效 五. 合作的团队行动 六. 实事求是,灵活应变 七. 内外系统的协调
三级预防的概念
三级预防:
初级预防:在问题出现之前或最早出现的可能时机, 立即介入;
举例:危机者说自己什么都 不能做,一直没吃饭。可时 不时去冰箱取东西,或为自 己泡杯茶等,再来接电话。 “我在这边等你。”对方若 做,就对自己有了控制感。
心理急救 宣泄、安抚、确定方向、正常化、保证
进入危机现场:群体危机干预
组成工作组 了解情况 评估判断(根据情况紧急程度) 确定与实施方案
团体干预 个别干预
与 绝望
解决
个体危机干预的目标
减少在危机状态中的非理性、破坏性认知和不 良的情绪
轻松应对适应不良 帮助危机者找到一个应对的计划、或找到其他
机构提供进一步的帮助以避免危机的持续存在
个体危机干预的基本原则
1. 稳定:我能做些什么防止情况变得更糟? 2. 减轻:我能做些什么以减轻痛苦? 3. 恢复:我能做些什么促使其恢复正常功能? 4. 转介:如果需要更多的帮助,我可以转介给谁?
危机
起,但不是所有负性生活事件都会
导致危机产生!
影响校园心理安全的危机及其类型(A)
事件来源
学生意外事件 校园安全维护 学生暴力事件与偏差行为 教育冲突事件 自然灾害 学生/教师个人生活事件(恋爱、亲子家庭、生涯…) ……
影响校园心理安全的危机及其类型(B)
种类
个体危机。 群体危机/校园公共危机。 亚危机:“生-生”、“师-生”以及“亲-子”
目的
应对危机的种类 危机可能状况分析 应对措施 管理机制 启动规则
危机干预预案中, 队伍建设和机制健全十 分关键,并且要经常性 预演。
13
第二部分:危机与自杀干预举要
个体危机的心理过程
对危机干预的意义:
共情问题 目标问题 策略问题
结局 •成功应对 •回避性度过 •崩溃
否认
与 怀疑
受伤害 感
困惑
愤怒
六岁以下儿童不会自杀。
事实上相反,5~14岁儿童自杀死亡率正在上升。
近年来儿童自杀非常罕见。
事实上,近十年来儿童的自杀率正在上升。
真正的儿童抑郁症是不可能的。
事实上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这种理论有点过时和错误。
儿童不可能理解自杀的结局。
不管这个观点的对错,实际上已经发生了儿童自杀未遂和儿童自杀死 亡。
常见的想法:一切都完了,没有人可以帮我,无论我怎 么做都不会有任何改变;我已经尽力而为了;自己最后 能控制的事情就是生还是死。
关于自杀预防与干预我们能做什么?
预防的问题
危险性评估
保护性上报
过 度
寻求专业支持
责
保护当事人(一人独处的危险)
任 问
会知家庭责任人,要求承担保护责任
题
稳定后的心理协助
生命教育 调压与减压
自杀预防
学生有自杀/自伤危险时的一些迹象
事件: 近两周/几天或突然遭遇较严重的负性事件
状态: 感觉很痛苦,希望结束痛苦;绝望、无望;孤立、较重的抑郁 、闷闷不乐;极度愤怒、充满仇恨等
群体心理稳定; 四.心灵的安全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生态环境要素。
校园心理安全管理的目的
一. 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与行动机制; 二. 培养师生必要的危险意识和正确的认知、态度
和应对能力; 三. 及时发现与处理校园内发生的个别和群体心理
危机,维护校园心理安全。
校园心理安全的行动层次
校
危机应对
Ⅲ
园 心
(发生危机时的快速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