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人好利晋人有好利者,入市区焉。
遇物即攫①之,攫已,即去。
市伯随而索其直,晋人曰:“吾利火炽时,双目晕热,四海之物,皆若己所固有,不知为尔物也。
尔幸予我,我若富贵当尔偿。
”市伯怒,鞭之,夺其物以去。
旁有哂之者,晋人戟手骂曰:“世人好利甚于我,且往往百计而阴夺之,吾犹取之白昼,岂不又贤于彼哉?何哂②之有?”【注】①攫:夺取②哂:讥笑。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1)入市区焉()(2)我若富贵当尔偿()12、对文中划线句意思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管理市场的官员跟随晋人并索要那些被拿走的东西所值的钱。
B、管理市场的官员跟随晋人去索要那些被拿走的东西所值的钱C、管理市场的官员跟随晋人并向他索要钱财。
D、管理市场的官员跟随晋人去索要他的钱财。
13、文中具体表现晋人好利行为的句是:(2分)14、晋人认为自己与世人的区别在于:(1);(2)。
(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3分)11. (4分)(1)进人(2分)(2)抵充,当作(2分)12. (3分)A13. (2分)遇物即攫之,攫已,即去。
14. (3分)(1)贪图利益的程度不同,世人比自己更甚;(2)夺取利益的方式不同,世人千方百计暗中争夺利益,自己则在光天化日下拿东西。
(答对一点得2分,共3分)刘子玄①,名知几,以玄宗讳嫌,故以字行。
年十二,其父为授《古文尚书》,业不进,父怒,楚②督之。
及闻为诸兄讲《春秋左氏》,冒往听,退辄辨析所疑,叹曰:“书如是,儿何怠!”父奇其意,许授《左氏》。
逾年,遂通览群史。
以善文词知名,擢③进士第。
【注】①刘子玄:唐朝史学家。
②楚:古代用来拷打责罚的小杖。
③擢:提拔,提升。
10.解释加点的词语。
(4分)(1)业不进()(2)许授《左氏》()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3分)及闻为诸兄讲《春秋左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文中刘子玄的父亲“怒”的是______________,“奇”的是______________(2分)。
13.下列概括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讲的是刘子玄在父亲指导下认真读书的故事。
B.写出了刘子玄小时候读书从慵懒到勤奋的变化。
C.介绍了刘子玄“以字行”的原因、读书轶事及成就。
D.揭示了只有读合适的书才能成就事业的道理。
【答案】10.(1)学业(2)答应,同意11.刘子玄等到听说父亲给其他诸多兄弟讲授《春秋左氏》时12.教授他《古文尚书》没有长进教授他《春秋左氏》回来后辨析问题13.C长庆中,元微之、刘梦得①、韦楚客同会白乐天之居,论南朝兴废之事。
乐天曰:“古者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今群公毕集,不可徒然,请各赋《金陵怀古》一篇。
”刘骋②其俊才,略无逊让,满斟一巨杯,请为首唱③。
饮讫不劳思忖,一笔而成。
白公览诗曰:“四人探骊④,吾子先获其珠,所余鳞甲何用。
”三公于是罢唱,但取刘诗吟味竟日,沉醉而散。
【注释】①刘梦得,即刘禹锡。
②骋,施展。
③唱,诗文创作。
④探骊获珠,在黑龙的颔下取得宝珠,比喻诗文写作抓住了关键。
吾子,对对方的敬称。
10、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1)同会白乐天之居()(2)古者言之不足()11、以下对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人于是停止创作,只拿刘禹锡写的那首诗吟咏玩味了一整天B.三人于是创作完毕,只拿刘禹锡写的那首诗吟咏玩味了一整天C.三人于是歌唱完毕,但是竟然拿刘禹锡写的那首诗吟咏玩味了一天D.三人于是停止歌唱,但是竟然拿刘禹锡写的那首诗吟咏玩味了一天12、选文中“不可徒然”的“然”所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
(2分)13、选文表现了刘禹锡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特点。
(3分)10. (1)聚会,集会(2)充分,充足,足够(4分)11. A(3 分)B(2 分)D(1 分)12. (古者)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2分,也可用自己的话回答,但需意思完整)13. 自信/才思敏捷/文采过人(3分,写出一点2分,两点3分)三人越谷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
有与之临乎渊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
”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
又告之曰:“跳而越者与千金,不然则否。
”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犹未能也。
须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①矣。
然则人岂有勇怯哉?要者以势驱之耳。
[注释]①康庄:宽阔平坦的大路。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1)有与之临乎渊谷者()(2)顾见猛虎暴然向逼()1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然而,人难道有勇敢怯懦吗?要凭借情势来驱动他罢了。
B.然而,人怎么有勇敢怯懦呢?要的是凭借情势来驱使他罢了。
C.那么,人怎么有勇敢怯懦之分呢?要用情势来驱动他罢了。
D.那么,人难道有勇敢怯懦之分吗?重要的是用情势来驱使他罢了。
13、选文认为“勇”与“怯”都是“以势驱之”。
其中的“势”含义十分丰富,结合文本可知:对勇者而言,指的是;对半勇半怯者而言,是指;对怯者而言,则是指求生逃命。
(4分)14、有人不同意作者“然则人岂有勇怯哉?要者以势驱之耳”的观点,你觉得他的理由是。
(2分)11. (4分,每个2分)(1)来到(2)回头看,看,看见12. (2 分)D13. (4分,每空2分)耻怯(面子)奔利(金钱)(用原文或概括皆可)14. (2分)示例:①人是有勇敢和怯懦之分的,见义勇为、舍生取义的人总是将信仰正义放在首位。
②有的人受到环境的制约,而有的人敢于挑战环境,不能一概而论。
(写出任意一点,意到即可)桑中生李张助1于田中见李核,欲持去,顾空桑2中有土,因植种,以水灌之。
后人见朵中复生李,转相告语。
有病目痛者息阴下,言:“李君令我目愈,谢以一豚。
”目痛乃小疾,亦行自愈。
闻者传语:“盲者得视。
”闻之而至者常数千百,酒肉滂沱3。
间一岁余,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
”因就斫之。
注释:①张助,人名。
②空桑:枯空的桑树,老桑树有枯空的树洞。
③滂沱:原形容雨很大。
这里形容酒肉多而不断。
10、解释句中加点词(4分)⑴顾空桑毕有土()(2)盲者得视()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2分)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
12、人们相信这棵树神奇,有这样看法的原因是(1)(2)13、下列分析本文主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人们不应有盲目崇拜的心理B.随意种植会造成很大的危害C.人们不要去做祭树拜神行为D.人们不应该听信荒谬的传闻10. (1)看,回头看(2分)(2)能够(2分)11. (2分)这有什么神奇,(这棵树)是我种植的。
(关键词:此、何)12. (1)桑树中复生李树(1分)(2)病目者于李树下许愿后自愈(1分)(3)传言盲者得视(1分)13. (3 分)B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
其叔父怒曰:“何用此为?”欲将更弃之。
元对曰:“有生之物,莫不重其性命。
若天生天杀,乃自然之理。
今犬为人所弃,非道也。
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
”叔父感其言,遂许焉。
明年,犬随叔父夜行。
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
犬亟①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停。
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
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
自此,叔父视犬如亲。
【注释】①亟(ji):赶快。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欲将更弃之()(2)仆地不得行()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叔父感其言,遂许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张元见弃犬“收而养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叔父“欲将更弃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2分)13、从全文看,对叔父的形象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叔父哟仁心。
B.叔父懂得做人的道理。
C.叔父疼爱小辈。
D.叔父有感恩之心。
10. (1)又,再(2分)(2)走,行走(2分)11. 叔父被张元的话所感动,就同意了(收养弃犬)这件事。
(3分)12. 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1分)收养的这条弃犬没有用处(1分)13. C(3 分)宰相气量正至和间,仁宗不豫①,一日少间,思见宰执②。
执政闻召亟往。
吕文靖为相,使者相望于路,促其行,公按辔益缓。
至禁中,诸执政已见上,上体未平,待公久,稍倦,不乐曰:"病中思见卿,何缓也?"文靖曰:"陛下不豫,久不视朝,外议颇异。
臣待罪宰相,正昼自通衢③驰马入内未便。
"帝闻其言,咨叹久之,诸公始有愧色。
【注释】①不豫:病重的委婉说法。
②宰执:指宰相等执掌国家政事的。
③衢:大路。
11、解释下列加点字。
(4分)(1)诸执政已见上见()(2)公按辔益缓益()12、对文中划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仁宗听了他的话,咨询了很久,别的大臣觉得很羞耻。
B.仁宗听了他的话,赞叹了很久,别的大臣觉得很羞耻。
C.仁宗听了他的话,咨询了很久,别的大臣开始显愧疚。
D.仁宗听了他的话,赞叹了很久,别的大臣开始显愧疚。
13、下列词中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文靖曰:"陛下不豫,久不视朝,外议颇异。
A.急B.怒C.徐D.叹14、从文中可以看出吕文婧是一个的宰相。
(2分)11. (1)拜见,谒见⑵更,更力口(每格2分,共4分)12. D(3 分)13. C(3 分)14.(处理事情)考虑周全(2分)乐工罗程,善琵琶,自武宗朝已得幸;上素晓音律,尤有宠。
程恃恩横暴,以眦睚杀人,系京兆狱。
诸乐工欲为之请,因上幸后苑奏乐,乃设虚坐,置琵琶,而罗拜于庭,且泣。
上问其故,对曰:“罗程负陛下,万死。
然臣辈惜其艺天下绝艺,不得永奉陛下,是以为恨。
”上曰:“汝辈所惜罗程艺耳,我所重者高祖、太宗法也。
”()()()()。
1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程恃恩横暴恃:(2)罗程负下负:12、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这样,我们可惜罗程演奏技艺天下第一,再也不能永远侍奉陛下了,所以非常恼怒。
B.这样,我们可惜罗程演奏技艺天下第一,再也不能永远侍奉陛下了,所以非常遗憾。
C.然而,我们可惜罗程演奏技艺天下第一,再也不能永远侍奉陛下了,所以非常恼怒。
D.然而,我们可惜罗程演奏技艺天下第一,再也不能永远侍奉陛下了,所以非常遗憾。
13、罗程敢于“恃恩横暴,以眦睚杀人”的原因是(用自己的话回答,不超过15字),乐工们“乃设虚坐,置琵琶”的目的是(用原文回答)(4分)14、推测故事的结局填入文末的括号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