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及铜合金
2、铝青铜 良好力学性能、耐蚀性和耐磨性,应用广。 铜铝二元合金在共晶温度1036℃,铝在铜 基固溶体中的溶解度为 7. 4%;在 565℃时,铝 的最大溶解度 9.4%。铝在α固溶体有固溶强化作 用。铝青铜有高的强度和塑性。β相为Cu3Al电子 化合物为基的固溶体,具有体心立方 点阵,在 565℃发生共析分解,β→α+γ2,若从β相淬火, 可发生马氏体转变。 γ1、 γ2是以Cu9A14电子 化合物为基的固溶体,γ2相硬而且脆,能提高合 金的耐磨性。 铝青铜可在表面生成含铝和铜的致密复合氧 化膜,有良好的耐蚀性,在大气、海水、碳酸和 有机酸中,耐蚀性优于黄铜和锡青铜。 二元铝青铜有 QA15、QA17和 QAll0。
组织: 与锡含量及状态有关。实际是如虚线。 ω(Sn) <6%时树枝状α固溶体; ω(Sn) >6%时α和(α+δ)共析体; 700~800℃退火后, ω(Sn) =7~14% 共析组织消失。由于δ相在降温时析出 缓慢室温下仍为单相α固溶体。
特点: 铸造优点:铸件收缩率小,适于铸造形状复杂, 壁厚变化大的工件。--合金液固相线结晶间隔大, 液体 流动性差,锡原子扩散慢.结晶时树枝晶 发达,易形成分散性显微缩孔,所以收缩率小, 且不易裂。历史上曾铸造出许多精美的古青铜器。 锡青铜存在枝晶间的分散缩孔,致密性差, 在高压下容易渗漏,不适于制造密封性高的铸件。 同时铸件凝固时含锡高的低熔点液相易从中部向 表面渗出,出现反偏析,严重时会在表面出现灰 白色斑点的“锡汗”,它主要由δ相所组成。
单相的α黄铜具有极好的塑性,可冷 热变形,200~700 ℃间存在低塑性 区 --- Cu9Zn和Cu3Zn有序固溶体原 子有序化;微量低熔点的铋、锑、铅 等引起晶界脆化, 微量的稀土元素可消除有害作用,并 改善塑性。
α+β两相黄铜在加热到高于500℃时,低温 有序的β’→无序的β,β相极软,体心立方, 原子扩散快,晶粒易长大。因此锻造温度略 低于相变线,留少量的α。 黄铜的腐蚀:脱锌和应力腐蚀 脱锌—中性盐水溶液中锌的选择性溶解,可 加入0.02~0.06%防止。 应力腐蚀—冷变形后,放置时发生季裂,加 入Si 1.0~1.5%和As 0.02~0.06%可减小; 退火去应力。
2、杂质对铜塑性的影响 铋或铅与铜形成富铋或铅的低熔点共 晶物--热脆。 铋和锑与铜原子的尺寸差距大-电阵 畸变大-铜晶界上偏聚-晶界脆化。 含氧铜在还原性气氛中退火,氢渗入 生成水蒸气,高的内压力-微裂纹-加 工或使用时破裂。
3、应用 含氧量ω(o) <0.01%--无氧铜,TU1 和TU2—电真空器件。为磷脱氧铜-焊接 铜材,热交换器排水管冷凝管等。TUMn 锰脱氧铜-电真空器件。 T1~T4为纯铜,有一定的氧。 T1、T2含氧低-导电合金; T3、T4 含氧较高-铜材。
应用 低锌黄铜H96、H90、H85良好的导电性、 导热性和耐蚀性,--冷凝管和散热器。 三七黄铜H70、H68强度高、塑性好,--散 热器外壳、导管、波纹管、枪弹炮弹壳体。 四六黄铜H62、H59为α+β黄铜,可高温热 加工;H62制销钉、螺帽、零件。
2、多元黄铜—加入Sn、Al、Si、Pb、 Mn、Fe、Ni等,改变了组织,使α/ (α+β)相界发生移动。 铝黄铜 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提高合金耐腐 蚀性;固溶强化;例如HAl77-2作管材, 用于海轮和发电站的冷凝管。HAl850.5色泽金黄,装饰材料。
铜锌铝形状记忆合金 热传导率大,电阻小,热加工性好,相变温度 宽-100℃~+100℃,相变滞后小,制棒状、 管状、线状—安全阀、控温装置、断路器等。 锡黄铜 Sn1%,提高海水中的耐蚀性、抑制脱锌,提 高强度,HSn70-1---海军黄铜。 铅黄铜 小于0.03%,金属夹杂物分布在黄铜枝晶间, 热脆。在α+β黄铜中,危害减轻,提高切削性。
1、结构白铜 铜镍二元铜合金为普通白铜,单相固溶体,常 用的牌号有 B10\B20、B30。由于在大气、海水、 过热蒸气和高温下有优良的耐蚀性,而且冷热加工 性能都很好,可制造高温高压下的冷凝器、热交换 器,广泛用于船舶、电站、石油化工、医疗器械等 部门。B20也是常用的镍币材料,可制造高面额的 硬币。 铁能显著细化晶粒,增加白铜的强度又不降低塑 性,尤其提高在有气泡骚动的流动海水中发生冲蚀 的耐蚀性。铁最高的加入量不超过 1·5%(质量分 数)。在 B10中加入 w(Fe)=0.75%的铁,可 得到与 B30同样的耐蚀性;加入少量锰,可脱氧和 脱硫,能增加合金的强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u-Zn固溶体中有有序固溶体Cu3Zn。 450℃由无序→ α1有序固溶体, 217℃由α1 → α2有序固溶体。 导电性:下降 P, Si, Fe, Co, Pe, Al, Mn, As作用大,而Ag, Cr, Mg 作用小。 导热性:导热旅有较大的降低。
2、铜合金中的强化相 Cu-Be合金 ---电子化合物γ2-CuBe强化相
4、其他青铜 1)硅青铜 含硅小于4%,弹性好、耐蚀性、耐 磨性好、工艺性能好。 2)耐热、高导电合金 铬和锆都能提高铜合金的蠕变强度, 提高再结晶温度,并且导电率降低小。
第五节、白铜 以镍为主要合金元表的铜合金, 用途可分为结构白铜和电工白铜 铜与镍由于在电负性、尺寸因素 和点阵类型上均满足无限固溶条件, 因而可形成无限固溶体。其硬度、强 度、电阻率随溶质浓度升高而增加, 塑性、电阻温度系数随之降低。
第三节、黄铜 铜锌合金+其它元素。史前龙山文化。 包晶转变α固溶体有两 个有序固溶体,Cu9Zn 和Cu3Zn, Cu3Zn 有 两个变体α1和α2性能 好。 β为电子化合物CuZn为 基,体心立方,低温的 β相塑性差,只能热加 工。 γ为电子化合物Cu5Zn8 硬而脆,不用
1、二元黄铜的组织和性能 ω(Zn) <36%为α黄铜,铸态组织为 单相树枝晶,形变及再结晶后为等轴 晶,具有退火孪晶。 ω(Zn) <36~46%为α+β黄铜。 铸态黄铜的强度和塑性随锌的含量的 增加而升高。30%Zn时δ最大, 45%Zn时强度最大。继续增加Zn组 织为β’相脆性增加,强度下降。 变形和退火后成分均匀和晶粒细化, 强度塑性改善。
第二节、工业纯铜 紫铜:两类--含氧铜、无氧铜 1、工业纯铜的性能 导电性、导热性仅次于Ag。 冷变形80%后导电率下降不到3%---导线。 杂质P、Si、Fe、Ti、Be、Al、Mn等对导电 性、导热性影响较大;硫化物、氧化物、硅酸 盐、Pb、铋等夹杂物影响较小。 电极电位较正--耐蚀--大气、淡水、低 速海水,与其它金属接触成为阴极,发生阳极 腐蚀。 无磁性--不受磁场干扰的磁学仪器。
3、铜合金的退火硬化 在铜基α固溶体中,W(Zn)> 10%黄铜、 W(Al)>4%铝青铜、 W(Ni)>30%白铜,经固溶退火后, 硬度明显提高,弹性极限升高。原因 目前尚无定论。 不均匀固溶体或形变时效。
4、铜合金中的马氏体型相变 许多铜合金中存在可逆马氏体相变, 如Cu-Al, Cu-Al-Ni, Cu-Zn, Cu-Zn-Al, Cu-Zn-Si, Cu-Zn-Sn, Cu-Al-Ni等合 金系。 Cu-Al二元系W(Al)=9.4~15.6% 的合金缓冷到565℃,β→α+γ2共析转 变,生成片层状组织。 冷速大于5~6 ℃ /min时,发生马 氏体相变。
过饱和固溶体 脱溶析出γ’’ 片状的介稳相, 与基体{100}面 保持完全共格。 时效进行 γ’’→ γ’, γ’与基体半共 格,性能最好。
10-4
Cr和Zr共同加入生成Cr2Zr金属间化合物, 沉淀强化,提高铜合金的强度和耐热性, 且有高的导电率。 Ni与Si在铜合金中形成Ni2Si金属间化合 物,Ni与Si的重量比为3:1 。 Ni2Si在铜基 固溶体中溶解度随温度的下降而急剧降低。 时效是有很强的沉淀强化效应。 Ni和Al在铜合金中形成NiAl或NiAl2,在 450~600 ℃时效有很强的沉淀强化效应。 Ti在铜中形成Cu3Ti—沉淀强化相。如图。
多元锡青铜
1).锡磷青铜 磷可作为锡青铜熔炼时的脱氧剂。溶于锡青铜的少 量磷 (W(P)<0.4%)能显著提高合金的弹性极 限和疲劳极限,并能承受压力加工,广泛用于制造各 种弹性元件。如精密仪器中的齿轮等耐磨件和抗磁元 件,耐磨的轴承合金。 磷在锡青铜中的溶解度限为 w(P)= 0. 2%, 过多的磷将形成熔点为 628℃的α+δ+Cu3P三元 共晶,难以热塑性变形。故一般用于热变形的锡磷青 铜中的 P不超过 0. 4%。 2).锡锌青铜 锌能缩小锡青铜液固相线结晶间隔,提高液相的 流动性,减小偏析,并促进脱氧除气,提高铸件密度。 锌能大量溶于 a固溶体,改善合金的力学性能,w ( Zn)二 2%~ 4%时,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耐蚀性。 常用于制造弹簧、弹片等弹性元件和抗磁零件.
马氏体类型与铝含量 有关,β相为无序的体心 立方点阵, β1 为有序相, β’为无序马氏体,层错亚 结构,六方点阵。 β→β1(<T0)→β1’和γ1’
( < Ms)
10-9
β1’为有序马氏体,层错, 正交点阵; γ1’为有序马氏体,孪晶, 正交点阵。
在Cu-Al-Ni合金中得到γ1’是热弹性马氏 体,没有相变滞后,冷却和加热时马氏体 弹性似的长大和收缩。 晶体中不形成“不可拟”的晶体缺陷。 相变过程没有破坏马氏体与母相之间界面 结构的完整性,仍然保持完全的共格关系。 热弹性马氏体在受力作用下发生变形, 这种变形只通过其有利取向的变体长大而 不利变体收缩来实现。当受到变形的马氏 体重新加热到At温度以上时,转变为母相, 并恢复到母相原始状态的形状---形状 记忆效应。
3、铍青铜 铍青铜有强的沉淀强化效应,经固溶淬火和时 效,得到高的强度和弹性极限,且稳定性好,弹性 滞后小,并具有良好的导电和导热性能,耐蚀和耐 磨,无磁,冲击时无火花,可制造高级弹性元件和 特殊耐磨元件,还用于电气转向开关、电接触器等。 铍为强毒性金属,生产时受应严格操作。 铍青钢一般 w( Be )= 1. 5%~ 2. 5%。铍青 铜最高的力学性能是在 γ”向 γ’转变时获得的,此时 γ”介稳相充分析出和长大,由于γ”与α固溶体比容差 别大而引起的共格畸变区体积大,强化效果非常显 著。热处理时,在760~790t进行固溶处理,快速 淬火并在310~330℃时效,其强度σb可达到 1250~1500MPa,σe为700~780MPa。 加Ni和Ti可进一步提高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