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病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学教学大纲(供六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使用)前言病理学(Pathology)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

病理学的任务是运用各种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生发展规律,包括发病机理和病理变化,以及疾病的转归和结局,从而阐明疾病的原理和本质,为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的理论根据。

本教学大纲的制定是根据本校六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教学学时,在2000年制定的教学大纲基础上修订而成。

教学内容以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适当介绍国内外病理学新进展,反映现代科学水平,通过理论讲授与实验课实习,使学生掌握临床医学专业必需具备的病理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为今后的学习与实践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通过新进展及新技术的介绍,使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及趋势,以适应未来医学发展的需要。

为方便学生学习,本大纲将教材内容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级要求。

“掌握”即对教材内容必须要理解透彻,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熟悉”是指对教材的内容能理解清楚,记住其中的主要内容;“了解”是要求能理解教材中的内容,能记住内容的梗概。

理论教学部分绪论1.3. 目的要求:了解病理学的概念、内容及基本任务。

了解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常用的研究方法及发展史。

2.4. 教学内容: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内容及任务;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发展史。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1.目的要求:掌握萎缩的概念和类型,掌握肥大的概念,熟悉其类型,掌握增生的概念,熟悉其常见类型,掌握化生的概念和常见类型。

熟悉细胞、组织损伤的原因,了解细胞、组织损伤的机制。

掌握变性的概念;掌握细胞水肿的概念及病理变化;掌握脂肪变性的概念、肝细胞脂肪变性的病理变化及发病机制;掌握玻璃样变的概念、类型及病理变化;掌握纤维素样坏死的概念及其病理变化;熟悉病理性色素沉积的类别及脂褐素、含铁血黄素沉积的病理特点和形成过程,熟悉病理性钙化的概念及类型;了解淀粉样变性、粘液样变性的概念;掌握坏死的概念、基本病变和类型及各类型的病理变化,熟悉坏死的结局,掌握凋亡的概念及其与坏死的区别,熟悉凋亡的形态特点,了解凋亡的机制及生物学意义2.教学内容:(1)(3)细胞适应和细胞老化:萎缩、肥大、增生及化生。

(2)(4)细胞、组织的损伤:原因、机制、类型和形态学改变。

第二章损伤的修复1.目的要求:熟悉修复的概念;掌握再生的概念、类别和各组织的再生能力及其包含的细胞种类;掌握上皮、毛细血管和外周神经的再生过程,了解其它组织的再生过程了解细胞再生与分化的分子机制、细胞外基质在细胞再生过程中的作用。

熟悉纤维性修复的概念,掌握肉芽组织的概念、形态特征、作用及结局;掌握瘢痕组织的形态,熟悉其对机体的作用。

掌握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和类型;熟悉骨折愈合的过程;了解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2.教学内容(1)修复与再生的概念,组织的再生能力及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

(2)纤维性修复,肉芽组织的概念、形态特征、作用及结局。

瘢痕组织的形态及作用。

(3)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皮肤创伤愈合、骨折愈合的基本特点。

(4)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3. 目的要求:熟悉充血的概念和类型;掌握淤血的概念、原因、基本病变和后果;掌握肝、肺淤血的特点。

了解出血的概念、分类和病变。

掌握血栓形成的概念、形成条件、机制及血栓的类型;熟悉血栓形成的过程、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掌握栓塞、栓子的概念和血栓栓塞;熟悉栓子运行途径、栓塞的其它类型和对机体的影响。

掌握梗死的概念、类型和病理变化;熟悉梗死的原因2.4. 教学内容(1)(1)充血的概念和类型,淤血的概念、原因、病理变化及后果。

肝、肺慢性淤血的病理特征。

出血的概念、原因及类型。

(2)(2)血栓形成的概念、条件、机理、过程、血栓的形态、结局及对机体的影响。

(3)(3)栓塞及栓子的概念,栓子运行的途径,栓塞的类型及对机体的影响。

(4)(4)梗死的概念、原因、类型及各型的病变特点。

第四章、炎症1.3. 目的要求掌握炎症的概念和意义、基本病理变化;熟悉炎症的局部临床表现及全身表现;了解炎症的原因和分类。

熟悉急性炎症血液动力学改变,了解渗出液和漏出液的区别;掌握血管通透性升高的机制;熟悉白细胞渗出和吞噬作用的过程,了解其发生机制;掌握各种炎细胞的形态特点及在炎症中出现的意义;掌握炎症介质的概念,熟悉炎症介质的种类及在炎症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掌握急性炎症的类型及病理特点。

熟悉非特异性慢性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掌握肉芽肿性炎症的概念、类型和病变特征。

熟悉急性炎症的结局。

2.4. 教学内容炎症的概念、局部临床表现及全身反应和原因及临床类型。

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变质、渗出、增生)。

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

常见的炎症类型。

炎症的经过和结局。

第五章、肿瘤1.3. 目的要求熟悉肿瘤的概念,了解肿瘤与非肿瘤性增生的区别;掌握肿瘤的一般形态和结构特点。

掌握肿瘤异型性、分化程度的概念及表现。

掌握肿瘤的生长方式和扩散途径;熟悉肿瘤生长的生物学,了解肿瘤的分级和分期。

熟悉良、恶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掌握良性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掌握肿瘤的命名原则,了解肿瘤的分类。

掌握常见上皮性肿瘤(乳头状瘤、腺瘤、鳞癌、腺癌)的组织学来源、形态特点及好发部位;掌握癌与肉瘤的区别,掌握恶性间叶组织肿瘤总的病理特征,了解常见的非上皮性肿瘤的病变;掌握癌前病变、非典型性增生及原位癌,以及上皮内瘤变的概念;熟悉癌前病变的常见类型;了解神经外胚叶源性肿瘤、多种组织构成的肿瘤的常见类型。

熟悉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概念、主要类型,了解作用机制;熟悉环境致癌因素及其致癌机制;了解肿瘤发生发展的内在因素;2.教学内容肿瘤的概念和一般形态;异型性;生长与扩散;肿瘤对机体的影响;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交界性肿瘤的概念);肿瘤的命名原则及分类;癌与肉瘤的区别;常见肿瘤举例(好发部位、形态特点)。

上皮组织来源的良、恶性肿瘤:乳头状瘤、腺瘤(囊腺瘤、纤维腺瘤、多形性腺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移行细胞癌、腺癌、未分化癌。

癌前病变及原位癌。

间叶组织的良、恶性肿瘤:纤维瘤、脂肪瘤、平化肌瘤、脉管瘤、纤维肉瘤、脂肪肉瘤、平滑肌肉瘤、横纹肌肉瘤、骨肉瘤。

神经组织来源的肿瘤: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脑膜瘤、星形细胞瘤。

其他肿瘤:黑色素瘤、黑色素痣、畸胎瘤。

肿瘤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第六章、心血管系统疾病1.目的要求熟悉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及其发病机制;掌握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理变化;掌握心脏、脑和肾脏的相应病变,了解其临床病理联系。

掌握冠心病的概念、类型、病变特点,熟悉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熟悉心绞痛的概念,了解其类型;掌握心肌梗死的类型、病理变化及合并症。

了解高血压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掌握缓进型高血压病的病理变化(动脉、心、肾、脑);熟悉急进型高血压病的特点。

了解风湿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掌握其基本病变及心脏的病理变化,了解关节、动脉、皮肤和脑的病理变化。

了解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基本概况,熟悉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病变特征,了解其临床病理联系及并发症。

熟悉心瓣膜病的病因和类型,掌握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狭窄和关闭不全的心脏血液动力学和形态变化,了解心瓣膜病的临床病理联系。

了解原发性心肌病的概念,熟悉原发性心肌病的类型和主要病理变化。

熟悉病毒性心肌炎的病理变化,了解其它类型心肌炎的病变特点。

2.4. 教学内容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病和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病;感染性心内膜炎;慢性心瓣膜病;心肌病;心肌炎。

第七章、呼吸系统疾病1.3. 目的要求熟悉大叶性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病理联系,掌握病理变化及并发症;熟悉小叶性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病理联系,掌握病理变化及并发症,掌握大、小叶肺炎的区别;了解病毒性和支原体性肺炎的发病机制,熟悉病理变化,熟悉间质性肺炎与细菌性肺炎之间的区别。

熟悉慢性支气管炎的概念、病因及发病机制,掌握其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掌握肺气肿的概念,了解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熟悉其类型与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了解硅肺病因及发病机制,熟悉基本病理变化,了解分期及并发症。

熟悉肺心病的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熟悉肺和心脏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

熟悉鼻咽癌的好发部位及组织学类型,了解其病因、扩散和转移途径;了解肺癌的病因,掌握肺癌的病理变化及早期肺癌和隐性肺癌的概念,了解扩散途径和临床病理联系。

2.4. 教学内容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矽肺;肺心病;鼻咽癌,肺癌。

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1.目的要求了解胃炎的病因和类型,熟悉慢性胃炎的分类,掌握萎缩性胃炎的病理变化;熟悉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发病机制,掌握病理变化、结局及并发症;掌握Barrett食管、早期食管癌的概念及中晚期食管癌的主要病变,熟悉扩散途径;掌握早期胃癌的概念及肉眼类型,掌握进展期胃癌的主要病变,掌握良、恶性溃疡的鉴别要点,掌握胃癌的扩散途径;掌握大肠癌的主要病变,熟悉其扩散途径,了解其分期及预后、病因和发病机制。

熟悉病毒性肝炎病因、传染途径及发病机制,掌握基本病变、临床病理类型及其病变特征;掌握肝硬化的概念,了解其类型,熟悉肝硬化的病因,掌握其发病机制;掌握门脉性肝硬化和坏死后性肝硬化的病变特点、临床病理联系;了解原发性肝癌的病因、扩散途径及临床病理联系,掌握肉眼类型及组织学类型2.教学内容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消化道肿瘤;病毒性肝炎,肝硬变,原发性肝癌。

第九章、淋巴造血系统疾病1.目的要求熟悉淋巴样肿瘤的概念,掌握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变化和组织学类型,了解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分类,熟悉特殊类型淋巴瘤的病变。

熟悉髓样肿瘤的概念,了解急性髓性白血病的分类及临床表现,熟悉其病变特点,掌握粒细胞肉瘤的概念;熟悉骨髓增生性疾病的概念、慢性髓性白血病的病变特点及临床表现,掌握费城染色体、类白血病反应的概念。

了解组织细胞增生症的概念和主要类型及特点。

2.教学内容淋巴样肿瘤;髓样肿瘤;组织细胞和树突状网状细胞肿瘤。

第十章、免疫性疾病1.3. 目的要求熟悉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免疫缺陷病的概念及病变类型,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的发病机理及病变特点。

了解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

2.4. 教学内容免疫病理的概念,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念,常见类型及病变特点。

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机理、类型及病变特征(肾移植)。

免疫缺陷病的概念、类型(原发、继发),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的发病机理及病变特征。

第十一章泌尿系统疾病1.目的要求熟悉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掌握其基本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熟悉肾小球肾炎的分类及临床病理联系,掌握主要类型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特点(包括电镜及免疫荧光改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