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谈机电设备安装过程中的问题与质量控制措施
谈机电设备安装过程中的问题与质量控制措施
每一种设备的安装,都有很严格的技术要求,只有按设计技 术要求施工,才能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流失和材料消耗。一种设备 的基础是经过设计部门的计算设计出来的,按要求施工,才能保 证质量,保证安全。
2.6 按常规安装方式对设备进行安装
每种设备的安装,都有一定的作业方式和工作顺序,不能急 于求成,工序颠倒。例如:井架安装,常规作业方法是一层组装起 后,进行初操平找正,然后逐层安装。井架安装完后,各连接部位 必须一条不少地穿上螺栓,拧紧所有连接螺栓,进行整体操平找 正。最后才是井架四脚二次灌灰。切不可一层安装完后不进行初 操平找正,整体安装完后不精确操平找正,连接部位缺件,就二次
################################################
裂纹、未融合等缺陷。全机防腐油漆。 ②测量行车上拱度、跨度、对角线及旁弯。要求主梁上拱度
在 L/1000 的范围内,轨道与标准跨度差≤5mm,主梁对角线偏 差和主梁水平旁弯在允许范围内,轨道接头间隙 2~3mm,2 条轨 道接头错开距离≥500mm。
·288·
建材与装饰 2008 年 4 月
工艺与设备
(5)主变压器绝缘破坏或击穿。在安装主变吊芯和高压管等 主要工作时,不慎掉入杂物(如螺帽、钥匙等,这些情况在工程实 践中并不罕见),器身、套管内排水不彻底,密封装置安装错误,或 者在安装中损坏,都会使主变绝缘强度大为降低,可能导致局部 绝缘破坏或击穿,造成恶性事故。
工艺与设备
建材与装饰 2008 年 4 月
谈机电设备安装过程中的问题与质量控制措施
李树生
(广州建筑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摘 要:本文作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针对机电安装问题展开阐述,归纳了机电设备安装常见技术问题及相关管理问题;对技术改 善提出相关意见;强调了通电调试的重要性,期望可以以引起重视;最后验收。
3 通电调试
工程实体安装完毕,必须清洁场地经过仔细的检查和,准备 后进入调试步骤。笔者认为调试过程需要注意的事项:
3.1 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先单机后联调;先手动后自动;先就地后远方(遥控);先空载 后负载;先点动后联动。
3.2 要以“安全第一”为准则
包括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不能急于求成而忽视安全的重 要性。所有配电屏、柜和设备的送(受)电必须严格按规程操作,实 行“送(受)电令”制度。送电单位由专人负责、统筹安排;不论是送 电还是受电,都要在双方监理的监督下完成。
6 结束语
根据《起重机安全条例》规定,起重机在安装使用一段时间 后,必须进行定期自检和全面检查,起重机起吊额定载荷进行起 升、运行、回转、小车运行等试操作,经常性检查应根据工作繁 重、环境恶劣程度确定检查周期,但不得少于每月 1 次。每 2 年 必须向政府安监部门申请进行全面检测。闲置时间超过 1 年的 起重机,在重新使用前进行安全检验。作为主管起重设备的管理 人员应加强法律法规的认识和学习,提高管理水平,对原有起重 机械做好定期的投资维修计划,对新装起重机要完善管理制度, 真正把起重机械管理好,让安全的起重机械为施工生产创造更 大价值。
对一些竣工验收后工程移交前未来得及完成整改的问题, 可征得安装单位的同意,做甩项处理,在监理的督促和跟踪下可 以在工程移交后继续完善。
5 结束语
以上是作者多年工作中总结的心得,仅供参考。以次和同行 进行探讨,为建筑行业的更新发展作出自己的努力。
·289·
关键词
1.1 螺栓联接问题
螺栓、螺母联接是机电行业的一种最基本的装配,联接过 紧时,螺栓在机械力与电磁力的长期作用下容易产生金属疲 劳,发生剪切或螺牙滑丝等联接过松的情况,使部件之间的装 配松动,引发事故。对于电气工程传导电流的螺栓、螺母联接, 不仅要注意其机械效应,更应注意其电热效应,压接不紧,接触电 阻增大,通电时产生发热- 接触面氧化- 电阻增大的恶性循环,直 至严重过热,烧熔联接处,造成接地短路、断开事故。对于一次 设备及母线,联接线的并沟线夹、T 型线夹、设备线夹、接线相等 都可能因此产生程度不同的事故。
4 试运行及验收
修理好的吊机要按起重机械使用标准及有关规定进行验 收,对大修设备相关资料、电器、安全装置、金属结构、大车轨道、 主要零部件与机构的检验项目逐项检查,进行空载和动载试验, 完全达到使用要求,并做好档案记录。
5 加强起重设备管理的体会
起重设备既是一种使用广泛,又是一种十分危险的设备,只 要在设计、制造、安装与操作等某个环节存在问题,就有可能发 生财产损失、人身伤亡等安全事故,因此,起重机被作为一种特 种设备加以管理。运行中的桥式起重机其故障大多是由电气设 备引起的,电气故障又多发生在电气控制电路中的继电器、时间 继电器等电气元件,而这些电气元件工作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 主电路的工作,从而引起主电路的电气故障,电气故障率的增高
直接影响生产的进行。 起重机械的工作环境比较恶劣,有风吹雨淋的露天环境,有
高温的铸造和冶炼车间、有潮湿、细小粉尘的车间等,起重机械 的管理人员要因地制宜的采取措施,工作中要有的放矢加以检 查和维护。在所有安全装置可靠有效的情况下,潮湿环境注意检 查设备锈蚀和接地,锈蚀重点部位在起重机械主要受力构件和 人员的走台板、高温环境注意起重机械的拱度和锈蚀。
施工承包单位在工程具备竣工验收条件时,应在自评、自查 工作完成后, 向项目监理部提交竣工验收报验单及竣工报告;总 监理工程师组织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对工程竣工资料及工程实体 质量完成情况进行预验收对检查出的问题, 督促施工单位及时 整改,经项目监理部对竣工资料和工程实体全面检查、验收合格 后,由总监理工程师签署工程竣工报验单,并向建设单位提出资 料评估报告。
(6)主变压器保护拒动。主变压器内部或出线侧发生短路、 接地事故,而保护拒动、断路器不跳闸,巨大的短路电流不仅使 短路处事故状态扩大,也使主变内部温度骤升,变压器油迅速汽 化、分解,成为高爆性的可燃物质,这可能发生主变爆炸的恶性 事故。主变的紧急事故油池和其他消防设施都是针对这种可能 性设计的。
2 机电设备安装技术相关改善办法
(2)断路器弧触指及触头装配不正确插入行程、接触压力、同 期性、分合闸速度达不到要求,将使触头过热、熄弧时间延长,导 致绝缘介质分解,压力骤增,引发断路器爆炸事故。
(3)电流互感器因安装检修不慎,使一次绕组开路,将产生很 高的过电压,危及人身与设备安全。
(4)有载调压装置的调节装置机构装配错误,或装配时不慎 掉入杂物,卡住机构,也将发生程度不同的事故。
2.1 严格施工组织设计及设备、设施选择
施工组织设计和设备、设施选择是经有关科技人员共同研 究商定的,通过技术计算和验算,既有其使用价值,又可保证良 好的经济效益,不要随便更改选用设备,否则会影响基础工作的 进展。
2.2 按计划开展安装工作
每一项机电设备安装工作顺序都有其科学性。一个安装工 程的计划排队是经过多方面的考虑,经过技术论证排出的,是有 科学根据并有一定指导性的,不要随便改动, 以免造成背工窝 工,工程进度连续不上。
3.3 形成有关工程调试数据资料
要求施工单位提交的资料真实、准确、完整。有的监理人员 只是用巡视的方法简单地介入调试过程, 不熟悉调试情况和调 试结果,对调试资料中的数据持怀疑态度,往往不及时签署或要 求重新安排调试,造成资料延迟、失真或浪费人力、物力,也不能 体现监理在关键工序的旁站监理作用。
4 验收
1.2 超电流问题
(1)泵:轴承损坏,转子与壳体相磨擦,泵内有异物等。 (2)电机:功率偏小,过载电流整定偏小,线路电阻偏高,电 源缺相等。 (3)工艺操作:所送介质超过泵的设计能力如密度大、粘度 高、需求量高等。
1.3 振动问题
(1)泵:转子不平衡,轴承间隙大,转子和定子相磨擦,转子与 壳体同心度差等,这些都是机械方面的问题。
2.4 安装工作要主次分明
一个工程具备开工条件,首先得有电源,其次要有动力源,有 提升装备(包括井架、提升绞车)。要想达到短期开工之目的,安装 工作必须有主有次,分轻重缓急。只有对安装变电所、压风机,井 架、提升绞车工作有一个合理的安排,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安装 工作,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2.5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2.3 对安装工作要总体布置、统一安排
对大型安装工程,由于设备多,安装环节多,因此对每一项安 装都必须有总体布置,做到统一安排,施工队中必须有一个统一 指挥的机电队长(或项目副经理)对各项工作进行协调处理,集思 广益,多征求职工的工作意见。作为管理人员对各项安装要了如 指掌,对下一步该干什么、怎么干、缺什么材料和配备件,还存在 什么问题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该提前做的准备工作,必须提前 到位,这样才不至于在安装工作中造成停工待料的被动局面。
灌灰,给上层安装工作带来困难,造成不好安、对不上、穿不上螺 栓等尾工量多的现象结果造成安装质量低不合乎安装质量标准 要求。
2.7 提高机电工人整体素质
机电工素质低是造成安装速度和安装质量低的人为因素。 机电工在安装时必须经过岗前培训,掌握一般安装知识,熟知安 装标准,该找平的必须找平,该连接的部位螺栓必须一条不少, 该穿地脚螺栓的部位必须一条不少; 电工在设备供配电上应做 到按规程规范接电,对供电设备开关、控制盘应做到提前检修,接 好电后必须对设备进行试运转。
(2)电机::转子不平衡,轴承间隙大,转子和定子气隙不均匀。 (3)操作:主要是工艺操作参数偏离泵的额定参数太多引起 泵的运行不平稳。例如:出口阀控制的流量太小引起的震动等, 这要求工艺尽量接近泵的额定参数进行操作。
1.4 电气设备问题
(1)安装隔离开关时动、静触头的接触压力与接触面积不够 或操作不当可能导致接触面的电热氧化使接触电阻,增大,灼伤、 烧蚀触头,造成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