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商代甲骨文

商代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商王朝晚期刻于龟甲兽骨上
的文字,主要用于占卜,是迄今为止所发 现的中国最古老文字系统。
二、甲骨文产生的原因
1.文字原因
:文字的雏形已经具备 2.社会原因 :巫文化盛行。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灵,先鬼而后礼。 3.物质原因
三、甲骨文的制作过程
⒈ 选龟———杀龟———整龟——— 凿龟 ⒉灼龟 ⒊占龟 ⒋刻凿卜辞 ⒌掩埋甲骨
四、发现过程和研究成果
河南安阳小屯村村民偶拾→理发师李成做止血药 →山东潍坊古董商范维卿试购→天津王襄、孟定 生浅鉴→王懿荣收藏 王懿荣→近一千五百块, 王襄→1000多片甲骨和甲骨拓片 孟定生→四百余块 王懿荣抗击八国联军,为国捐躯后,刘鹗收藏, 并出版《铁云藏龟》,孙诒让著录《契文举例》, 从此甲骨文得以扬名于世,甲骨学产生并成为一 门显学。
王国维在
补充:周原甲骨文
①1951年以后陕西、山西、河北、北京、 山东陆续出土西周甲骨。北京昌平西周燕 国贵族墓地、房山琉璃河燕都遗址都有甲 骨出现。 ②1977年至1979年在周人的发祥地—陕 西扶风、岐山的周原遗址出土甲骨一万七 千多片,有字甲骨三百余片。

五、甲骨文文字内容和体例
1识读顺序
七、甲骨文的书法意义
1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系统,它是中国文字从 散乱零碎到严整有序的过程的终结,标志着文字的 成熟期的来临。 2甲骨文确立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大的走向和总的 格局,书法的艺术要素、书法美的标准、书法的 艺术形式已得到初步确定。 3甲骨文开我国篆刻艺术之先河,其先写后刻的 工作流程,单刀双刀的表现手法,刚猛率真的线 条和灵动洒脱的布白意识,都给后世艺术家留下 了广阔的想象和创作空间。

补充
甲骨文书法的特殊性
1 合文 2 奇异连接

4甲骨文的笔法已经趋于完善 ①笔法的多样性:长短、粗细、尖钝、方圆。 ②笔法的规定性:方向性—笔势、时序性—笔顺、生命 感—笔力。 5甲骨文的结构形态趋于定型 ①求方、求稳的意识在加强—实用性 ②求美、求变的意识在延续—艺术性 6甲骨文的章法布局趋于成熟 ①自上而下、从左至右的排列方式为书法的章法打下了 坚实的基础。 ②错落有致、左右挥洒的行气安排为动态书体提供了样 板。 ③整体布局意识的形成为书法章法、品式的发展、完善 奠定了基础。
从两边到中间,从中间到两边, 从上到下,从下到上,
பைடு நூலகம்体例
3文字内容
甲骨文的体例:
⒈叙辞:记述占卜的时间、地点、占 卜人等,也称前辞。 ⒉命辞:陈述要卜问的事情。 ⒊占辞:对占卜询问的回答。 ⒋验辞:记录占卜的应验效果。

甲骨文的文字内容:
⑴政治类(祭祀、王事、承嗣、战争、 外交……) ⑵经济类(年成、交易、收获、农 事……) ⑶习俗类(求告、婚嫁、生育、迁 徙……) ⑷自然类(天时、灾害、雨雪……) ⑸记事类(行程、事件……)
商代文字
—甲骨文
1 2 3
4
5
6
7
释名 甲骨文产生原因 制作过程 发现过程和研究成果 甲骨文文字内容和体例 甲骨文分类 甲骨文的书法意义
一、释名


1.殷墟文字(着眼于材料出土地) 2.契刻文字(着眼于书写方式) 3.卜辞(着眼于文字内容) 4.龟甲兽骨文字(着眼于文字载体)

“自雪堂(罗)导夫先路,观堂(王)继以
考史,彦堂(董)区其时代,鼎堂(郭)发 其辞例,故以极一时之盛。”—唐兰 “堂堂堂堂,郭董罗王。” 罗振玉的第一个成就是确定了甲骨文的出土 地点.罗振玉的第二个成就,是进一步确定 甲骨文的时代。第三个成就,乃是考释文字 并促进甲骨文的刊布流传。
1917年发表的《殷卜辞中所见先 公先王考》和《续考》两篇论文中,确定 了商朝祖先(先公)和商王(先王)的名 称、世系。 董作宾1929年在甲骨卜辞中发现贞人的名 字。1933 年,他提出了甲骨文十个标准、 五个时期的断代方法,极大地推动了对甲 骨文的研究。 郭沫若从1929 年到1937年,在短短8年 间,编写了六七种甲骨文论著,提出了一 系列有关商代社会历史文化的新见解,把 甲骨文和古代社会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阶 段。
六、甲骨文分类
1 董作宾的五期分法 第一期,盘庚—小辛—小乙—武丁(120 年):雄伟期 第二期,祖庚—祖甲(40年):谨饬期 第三期,廪辛—康丁(20年):颓靡期 第四期,武乙—文丁(20年):劲峭期 第五期,帝乙,帝辛(73年):严整期
2 甲骨文分组 ������组卜辞 宾组卜辞 历组卜辞 出组卜辞 何组卜辞 黄组卜辞 无名组卜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