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第八册《天平游戏》评课稿《天平游戏》是北师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第91页的内容。
曹老师本着“扎实、有效”的原则,关注数学本质,突出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节课突出的地方主要有以下三点:1、精心备课,活用教材教师选择、设计合适的手段来教学,是一种创造和发展。
教师不应该仅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应该成为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
在教学本课时,曹丁老师改变了以往让所有学生都动手操作天平的做法,因为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孩子已经对天平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前一节课也有了操作经验。
在试讲中教师发现孩子在动手过程中会出现有的天平误差大、不容易保持平衡的特点,教材中又要求观察下图研究规律。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认识以及对编写者意图的理解,所以教师在导入时就用了学生熟悉的天平素材,在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顺利地引入了从等式性质研究方程这个话题,自然地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接着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主题图,从中探索体会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的方法。
从整节课的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创造性地解读了教材例题,抽丝剥茧,层层展开,让学生与教材深入对话,真正地用活了教材。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以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作为主要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遵循由浅到深,由具体到抽象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探索交流中理解和应用等式的性质。
教学中,教师先带领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提出学习指导,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进行尝试,小组合作探究,汇报交流想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这样,学生通过亲身经历的观察、验证、交流、表达的活动过程,不仅学会了等式的性质,更重要的是学习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3、精准点拨,恰当指导高效课堂的显著特征之一是开放性,主要体现在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而“精讲点拨”则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最重要的手段。
曹丁老师善于洞悉学生的思维,动态把握课堂资源,适时地质疑解难。
比如:教学解方程y+8=10 ,学生汇报利用等式性质在方程左、右两边都减去8,曹老师及时质疑:为什么方程两边都减要8,为什么要减8而不是加8呢?让学生加深对等式性质的理解,使问题豁然开朗。
当然本节课还有许多亮点,比如在练习题的设计上注重了讲练结合,调动学生既动脑又动手;教者教态亲切自然,深受学生喜爱。
几点不足:1、本节课教学的尾声时间有些不够用,有的同学练习题还没有做完,教师就收尾了。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学生一边汇报一边板书,耽误了时间,比如写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的三种方法。
教师应在学生小组学习时就给予指导,让学生提前板书好要展示的内容。
2、教师讲课的声音略小,再大一点会更好。
相信曹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会扬长避短,取得更大的进步,也希望我区的教研之花在众多老师的精心浇灌下越开越灿烂!篇二:跳跃与游戏评课稿《跳跃与游戏》评课稿李富荣本课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为目标,陈老师本着“扎实、有效”的原则,关注教学本质,突出教学概念的形成过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节课突出的地方主要有以下二点:1、精心备课,活用教材教师选择、设计合适的手段来教学,是一种创造和发展。
教师不应该仅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应该成为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
从整节课的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创造性地解读了教材,抽丝剥茧,层层展开,让学生与教材深入交流,真正地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以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作为主要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教学中,将跳跃的动作贯穿在游戏的过程中,通过游戏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参与体育锻炼的欲望。
不足之处:本节课教学的尾声时间有些不够用,有的同学练习的不够,不太熟练,教师就收尾了。
希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搭配时间,合理安排教学环节。
篇三:《绳的游戏》评课稿《绳的游戏》评课稿高新区第三小学郭柄臣二年级学生的体育课是学校体育教育的基础和入门阶段,在整个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年级教材内容用游戏活动来消化,可以给学生较多的参与机会,有利于帮助学生培养手、脑并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给学生在大集体中的小自由,提供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和互相学习、增进友谊的场所。
上好小学二年级体育课,就要因势利导,富趣味于教学,寓游戏于教学,既能保证智力的发展,又能帮助学生培养手脑并用能力,一方面实现教学目标,完成学习任务,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热爱体育活动的习惯,为终身体育锻炼思想打下基础。
这节课的教学,体现在以下几点:一、利用游戏比赛形式培养健康心态郭老师在这节课中采用了游戏方法,通过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
而这些优良品质正是一个人健康心态的集中体现。
二、利用小组活动形式,培养乐于合群的性格性格是个性的核心要素。
良好的性格对于学习具有重要影响,而人的性可知与际关系和心理健康有着密切联系。
小学阶段是性格形成期,我们应当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使他们乐于交往,兴趣广泛,与人和谐相处和积极进取。
这节课小组的作用发挥的不错。
三、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多种手段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及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等。
还可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完善人格,培养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并给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同时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竞争力。
篇四:摸球游戏评课稿《摸球游戏》用分数表示可能性评课稿“可能性”这一教学内容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是一个全新的内容,属于“统计与概率”这一知识领域的“概率”范畴。
概率已成为未来公民应该掌握的重要知识,它是培养学生以随机观点理解世界的重要内容。
由于概率知识本身比较抽象,小学生在学习这方面的内容时,存在一定困难。
所以在教学这些内容时,主要是以直观的内容为主,目的是渗透一些概率的思想。
在三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可能性的大小,在四年级的学习中,他们又认识了等可能性,而本学期所学的概率知识主要是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所以说,本学期所学的内容是在前两个年级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与发展。
教材在呈现本专题的内容时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呈现了提供给学生开展试验活动的材料,通过学生的试验进一步体会摸出一个球颜色的可能性的大小;其次呈现了“想一想”的内容,通过讨论第1盒与第2盒摸球的结果,将描述可能性的语言“不可能”与“一定能”转化为数据表示,即客观事件中“不可能”出现的现象用数据表示为“可能性是0”,客观事件中“一定能”出现的现象用数据表示为“可能性是1”,通过这种描述语言转化为数据表示的过程,为学生后续用分数表示可能性作了铺垫;再次呈现了“说一说”的内容。
由于学生已有前面的基础,在“说一说”的过程中,将重点讨论第3盒与第4盒摸球结果的表述方法,即用分数的形式,具体地表述可能性大小的结果。
在教学活动中,可以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安排教学的程序。
一是在实验操作中,复习可能性大小的认识。
在三、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可能性大小的认识,所以在导入新授的阶段,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摸一摸”的活动,通过摸球让学生说一说每盒摸出某一颜色球的可能性大小,并打开每个盒子,让学生自己来验证摸球的结果与实际情况是否相符。
张老师在教学本节课时,精心设计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悟数学的魅力,领悟数学的生活化。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资源,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始终充满信心、充满激情地学习数学。
不仅如此,教学中她为学生创设了独立思考、自我体验、自我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使得教学过程始终民主、平等、宽松、愉快。
本节课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我校教师学习与借鉴:1、用活动、游戏贯穿始终,让学生经历“可能性”大小形成的探究过程。
活动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儿童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
”本课中,张老师准确把握了教学的重难点,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儿童的年龄、心理特征以及生活经验等因素,创设了让学生摸球等活动。
让学生在经历一系列有意义的数学活动中,逐步丰富起对可能性大小的体验,理解并掌握用分数表示各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的意义和方法。
2、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突出学以致用。
本节课教学一开始,就从平时学生课间游戏石头、剪子、布入手,提出游戏是否公平,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激发学生的探索学习积极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课上所设计的一系列游戏,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场景,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这个理念,又用本节课中所获得的知识解决游戏是否公平的问题,体现了数学反过来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让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如在学习了可能性是多少以后,让学生自己设计游戏规则,并进行交流。
即突出了学以致用的学习方式,又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3、要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
这一节课,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自己在各种游戏中感悟数学知识,领悟数学魅力。
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全部发现都是由学生在思考与交流的情况下得出来的。
如:你们认为呢、“你们觉得呢”你说呢等。
话虽不多,但每一句都很精炼,都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让学生情不自禁的走到课堂上来。
与学生进行交流时,也能俯下身,蹲下来进行沟通,拉近老师与学生间的实际距离,更拉近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如在让学生自己设计游戏规则时,教师不时地俯下身来与学生轻声的交流,较好地诠释了新课程的理念。
总之,这节课充分体现了教授者先进的教学理念和高超的教学艺术,为我校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
我校实行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成果:1. 注重课前的预习2. 注重学生知识的形成,让学生得到充分体验篇五:立定跳远评课稿《立定跳远》评课稿今天听了李老师执教的二年级体育课《立定跳远》一课,受益匪浅。
李老师《立定跳远》一课的设计非常符合低年级学生,根据活泼好动的二年级学生特点将课的内容渗透到游戏当中,以游戏为教学手段,通过创设情境,在生动、活泼、有趣的氛围中完成了运动参与、身体健康,运动技能等领域的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参与体“乐中练,育活动的积极性是小学阶段体育课的重要目标之一,为达到这个目标,将其归纳为:动中练,玩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