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3.国际海上货物运输业务(1) 海洋运输是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运输方式,我国绝大部分进出口货物都是通过海洋运输方式运输的,海洋运输通过能力大,万吨以上,甚至数十万吨的巨轮都可在海洋中航行。由于海洋运输量大,运输成本低,所以许多国家,特别是沿海国家的进出口货物,大部分都采用海洋运输,但海洋运输易自然条件和气候的影响,风险较大,且航行速度较慢,因此,对于不宜经受长期运输的货物以及急用和易受气候条件影响的货物,一航不宜采用海洋运输方式。 按照船公司对船舶经营方式的不同,商船可分为班轮和不定期船两种类型,由于这两种类的船舶在经营上各有自己的特点。所以海洋运输又可分为班轮运输和租船运输两种方式。
3.1船舶的知识 3.1.1海上货轮分类 (一)按货轮的功能(或船型)的不同划分 ⒈ 杂货船。以装运零星杂货为主,有2-3层全通甲板,4-8个舱口,甲板上有带围壁的舱口,上有水密舱盖,一般能自动启闭,时速约在20节左右。 ⒉ 散装船。多用于装运煤炭、粮食、矿砂。这种船大都为单甲板。在舱内设有档板以防货物移动,其航速在15节左右。 ⒊ 多用途船。这类货轮根据营运上的需要,可以改变它的运载功能。对油类、散货及矿砂都能装运。 ⒋ 冷藏船。船上有制冷设备,温度可调节,以适合不同货物的需要。这种船吨位不大,多在2000-6000吨之间,航速在15节左右。 ⒌ 油轮。又叫油槽船,其船体分隔成若干个油舱,均为一层,并有纵向舱壁,以防未满载时,液体随船倾倒造成翻船。主机设在船尾,有油管通向油舱,利用空气压缩设备装卸油,载重最大在50万吨以上,航速约16节。 ⒍ 木材船。船舱宽大,无中层甲板,舱口大,甲板上亦可装载木材,有各种系木设备和起重设备,载重约在7000-15000吨之间。 ⒎ 集装箱船。吨位多在10000-68950吨之间,航速在20-26节,最快的可达35节。 ⒏ 滚装船。船的一侧或船的尾部可以打开并有伸缩跳板,装卸时,货物由拖车拖带(或自行开车)驶进驶出船舱,其装载速度较快。 ⒐ 载驳船(缩写为LASH),又称子母船,每条母船可载子船70-100条不等,每条子船载重300-600吨不等。母船载重多在5-6万吨左右,最小的为2万余吨,最大的为20余吨。在港口设备不齐全,或港口拥挤、或港口至内地之间无合适的运输工具而又需要依靠江河运输的情况下,就可利用这种船,子船可以吊上吊下或驶进驶出。 (二)按货物的载重量不同分 ⒈ 巴拿马型船。这类船的载重量在6-8万吨之间,船宽为32.2m。因通过巴拿马运河船闸时,船宽要受此限制。 ⒉ 超巴拿马型船。指船宽超过32.3m的大型集装箱船,如第五代集装箱船的船宽为39.8m,第六代的船宽为42.8m。 ⒊ 灵便型船。这类船的载重量为3-5万吨之间,可作沿海、近洋和远洋运输谷物、煤炭、化肥及金属原料等散装货物的船。 3.2港口的基本知识
3.2.1商港的种类
(1)海湾港。(Bay port)指地濒海湾,又据海口,常能获得港内水深地势的港口。海湾港具有同一港湾容纳数港的特色。如大连、秦皇岛港等。 2
(2)河口港(Estury Port)。指位于河流入海口处的港口。如上海、伦敦、加尔各答等港。 (3)内河港(Inland Port)。指位于内河沿岸的港口,居水陆交通的据点,一般与海港有航道相通。如南京、汉口等。
3.2.2世界及我国主要港口 ⒈ 世界主要港口。 荷兰的鹿特丹,美国的纽约、新奥尔良和休斯敦,日本的神户和横滨,比利时的安特卫普,新加坡的新加坡,法国的马赛,英国的伦敦等等。
世界第一大港--鹿特丹港 Rotterdam)位于荷兰西南部莱茵河和新马斯河河口,跨北海28公里。是世界最大的港口和荷兰第二大城市。市区人口约60万,连同郊区城镇在内共计105万。“奋斗求强”是鹿特丹市的座右铭。鹿特丹除最大的古老的市政厅外,著名建筑都是现代化的,商业批发大楼是西欧最大的建筑之一。因此,鹿特丹被誉为“欧洲最现代化的城市”。
荷兰的鹿特丹港是世界第一大港。鹿特丹在荷兰并非第一大城市,但它保持的港口年吞吐量超过5亿吨的记录却使它当之无愧地居世界第一大港的地位。与我国的上海港一样,鹿特丹港是一个典型的河口港,海洋性气候十分显著,冬暖夏凉,船只四季进出港口畅通无阻。鹿特丹港港区面积80多平方千米,海轮码头岸线长56千米,江轮码头岸线长33.6千米,总泊位656个,航道最大水深22米。鹿特丹港共分7个港区,40多个港池,码头岸线总长37千米,可以停靠54.5万吨级的特大油轮。这里的起重设备应有尽有,大小作业船只500余艘。船只进入鹿特丹港,从来就不存在等泊位和等货物的问题。
从1947年到1974年,鹿特丹在新水道建成了3个大港区,一个是博特莱克港,包括港区及工业区在内占地面积为12.5平方千米。港区内建有各种专用码头和集装箱船、滚装船、载驳船作业区。第二是欧罗港区,占地面积为36平方千米。通过疏浚航道后,低潮时最大水深可达22米,可停靠20万吨级的油轮和8万吨级的散货船。第三是马斯弗拉克特港区,占地33平方千米。它是利用沿岸浅滩,经过疏浚而建成的。港区在新水道入海口以南,伸人海域达5千米,低潮时,港内水深也能维持在19-23米。上述三大港区构成了鹿特丹港的主体。
鹿特丹港有着现代化的港口设施,同时,港口调度指挥也是依靠了先进的设备和科学的方法。在出海口的荷兰角上有个交通控制中心,建立于16世纪。当初的信号指挥调度已发展成为现在的无线电、雷达和先进的电子计算机系统控制。鹿特丹是荷兰的交通枢纽,铁路、公路纵贯东西南北,火车、汽车往来如梭。铁路通往西欧各国各主要大城市,公路也是如此;水陆交通融为一体,确保了鹿特丹的重要地位。鹿特丹港对西欧以及荷兰的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鹿特丹港之所以成为世界第一大港,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第一是它紧临经济发达的西欧国家,特别是德国的兴起为鹿特丹港提供了天然的经济腹地;第二归因于欧洲共同体的建立,减少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屏障,密切了国际间的往来,促进了鹿特丹港的发展;第三是荷兰本国工业的迅速崛起,本身也促进了鹿特丹港的发展。综观鹿特丹,在其500千米的半径范围以内,居住着近2亿高收入的人口,产业和人口的密集程度超过任何工业区和城市。有利的地理环境是鹿特丹港飞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荷兰《人民报》、《新鹿特丹商报》等主流媒体近日在重要版面刊登消息:荷兰著名的鹿特丹港不再是世界第一大港,其地位已被中国的上海港取代;而且,新加坡港也超越了鹿特丹港。 3
美国纽约港 说到纽约,恐怕无人不晓,那是美国的一个著名大城市,集财政、金融、商业为一体,闻名世界的金融街--华尔街、文化艺术中心--百老汇以及自由女神像都把纽约的特征刻画得栩栩如生。不过,在纽约还有一个使美国人引以为豪的地方,那就是美国最大的港口--纽约港。
纽约港也叫新泽西港,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深水港之 一,位于纽约州东南的赫德森河口,濒临大西洋。港区面积有3800平方千米,有水深9-14.6米的深水泊位400多个,集装箱码头37个,是世界上港区面积最大的港口。整个港区有140多条纽约港港口宽深,天然掩护条件好,潮差小,冬季不冻,自然条件非常优越。纽约港初建于1524年,最先是意大利人来到赫德森河口,1626年荷兰人从印第安人手中买下曼哈顿岛辟为贸易站,称之为“新阿姆斯特丹”,这也是当地开发的开始。1664年,这一地区又为英国人占领,改称纽约。1825年伊利河通航,大大促进了纽约港区的建设,也促进了纽约市的经济发展。货、客运输线通往世界各地,外贸进出口年货运量达6000万吨。
日本横滨港 横滨港位于东京湾西北部,港内风平浪静,航道水深l0米以上天然良港。横滨港原是一个不出名的渔村,没有什么港口建设,最初只修建了两座码头,仅供停靠小船,稍大的船只能离岸锚泊,货物只能用驳船搬运。随着日本外贸和渔业的迅速发展,来往横滨的船只越来越多。1889年初,日本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对横滨港的设施进行改建和扩建,致使通过该港进行的外贸额大量增加,并成为日本通向世界的最大国际贸易港。进入20世纪以来,横滨港的建设有了更大的发展,通过填海造陆等工程,港区和市区不断扩大。然而,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使横滨损失惨重,全部港口设施受到严重损坏。地震之后,横滨的重建工程发展很快,其间虽然由于太平洋战争等原因一度被迫停建,但二次世界大战后恢复得相当迅速。1962年以后,横滨港开始按照现代化的要求建造码头设施。横滨港是日本海港中距美国最近的一个,美日海上贸易多以此为装卸港。近年来,横滨港的吞吐量大量增加,每天可以同时有70多艘大型船只进入。集装箱码头的发展也很快。日本政府一向重视横滨港的建设和发展,极力使之成为一个现代化的海港
法国马赛港 马赛位于法国南部的地中海岸边,是法国的第二大城市,也是法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马赛港是法国的最大港口,其吞吐能力居欧洲第2位,世界第5位。
马赛港迄今大约有2600多年的历史。目前的马赛港 区共有7个港池和2个外港,码头总长19千米。有93个码头泊位是专供远洋轮船使用的,所占码头长度达13.5千米,码头水深6-14.5米,还有4个等候泊位和28个修船泊位。马赛港区的码头主要用于处理杂货以及客货运输和修船业务,与城市经济有关的货运则通过专用转运码头处理,这一港区最多可处理600万吨货运量。马赛港还拥有10个旱船坞,其中一个可容纳载重量为54万吨的货船。
马赛港的拉维拉一卡隆特一布克港区是1952年专为运输原油、石油产品、液化天然气和各种化学制品而建设的。该港水深达12.5米,有9个泊位,可容纳8万吨级的轮船。这些泊位有管道与法国炼油公司和英国石油公司的储油罐连接并与南欧管道衔接。此外,该港区还有7个泊位专门用于散装货物运输和2个修船湿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