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防护

机械防护


凡高度在2米之内的所有传动带、 转轴、传动链、带轮、联轴节、齿 轮、飞轮 、链轮、电锯等外露危险 零部件及危险部位都必须设置安全 防护装置
七、机械防护要求 :
1、防止接触:防止人的身体或衣物接 触危险运动部件。 2、固定:牢牢固定在机器上,不能轻 易拆除。 3、防止坠落物:确保没有物件会落入 运动的零部件。 4、没有新的危害:没有剪切点,锯齿 边缘或不完整的表面(尖锐、毛刺、快口 的表面)。 。
机械危害的因素 危害的因素: 三、机械危害的因素
指机械加工设备(静止的或运动的)直接 造成人体碰撞、夹击、剪切、卷入等伤害形 式的灾害性因素。 转动部件:皮带轮、联轴节。 转动啮合部件:齿轮、链轮、皮带轮。
如何识别危害: 四、如何识别危害:
基本危害: 1、旋转运动(联轴节、皮带轮) 转动、螺旋运动、运动的咬合、卷入。 2、往复运动(振送筛)碰撞。 3、切削(机械加工车床、电磨机)。 4、剪切(剪板机)、剪切。 5、冲压、夹击。 6、成型。
设备安全设计总则: 六、设备安全设计总则:
生产设备因意外启动可能危及人身安全时, 必须配置起强制作用的安全防护装置。必要时 两种以上互为联锁的安全装置,以防意外启动。 可动零部件特殊要求: 1、人员易触及的可动零部件,,应尽可能 封闭或隔离。 2、对操作人员在设备运行时可能触及的可 动零部件,必须配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装置。
5、不产生干扰:不能影响工人快速,舒适 的完成工作。 6、可以安全的加润滑油:尽可能在不拆除 安全保护的情况下可以加润滑油。
八、安全规程: 安全规程:
维修安全操作规程、泵工、车工、电焊、 气焊、砂轮、电动工具、吊装等。
安全操作程序: 九、安全操作程序:
1、操作前检查: 检查缺陷、设备安全检查。 2、开启程序: 遵守程序,不要绕过任何步骤,监控 所有可能发生的错误,并立即报告上级主管。 3、关闭程序: 按照关闭程序关闭机器。
3、对运行过程中可能超过极限位置的生 产设备或零部件,应配置可靠的限位装置。 4、若可动零部件(含其载荷)所具有 的动能或势能可能引起危险时,则必须配置 限速、防坠落或防逆转装置。 5、设计安装防护罩,满足下列要求: a、使操作者触及不到运转中的可 动零部件;
b、在操作者接近可动零部件并有可能 发生危险的紧急情况下,设备应不能启动或 立即停机; c、避免在安全防护装置和可动零部件 之间产生接触危险; d、安全防护装置应便于调节、检查和 维修,并不得成为危险发生源。 6、以操作人员的操作位置所在平面为基准,
3、距离防护装置: 一种不完全封闭危险区的防护装置,但 它能靠其尺寸的功能和其与危险区的距离或 减少进入危险区。如栅栏、通道、警戒绳等。 4、可调式防护装置: 整个装置可调或带有可调部分的固定 或活动式防护装置,在特定操作期间调整件 保持固定(冲床、钻床)。
5、自关闭式防护装置: 靠机器零件(如移动)、工件或机器夹具 部件操作的活动式防护装置,以便让工件 (夹具)通过,当工件一离开让其通过的关 口,就自动(借助重力 、弹簧、其他外部动 力等)恢复到关闭位置。像无齿锯。 6、与联锁装置联用的防护装置: 就是如果防护装置打开,机器就不能工 作。像数控车床
安全工作准则: 十、安全工作准则:
1、坚持在启动或操作设备之前,进行全 面的操作前检查: a、检查所有的防护装置,确保它们位置 正确、安全有效。 b、如果装配是可调性调防护装置,确保它们 有效。 d、如果是联锁防护装置确保它们运作正 常且不被滥用。
谢谢
机械防护的定义: 一、机械防护的定义:
有效地防止与机械设备的危险运动 部件接触。好的防护会防止人们的手指、 手、臂、脚、腿、衣物等接近危险运动 部件的可能性。
机械危害发生的原因 二、机械危害发生的原因
重要原因:没从设计上预先 采用防护措施,使带有隐患的设备 投入使用。 其他原因:1、突然失灵;2、 人为破坏或没有遵守机械防护的管 理程序。
有危害的机器: 机械加工(车床、钻床、电动工具)、 水泵联轴器、分离机、吊装、风扇、振动筛、 斗升机、皮带轮、链轮、齿轮、输送带、绞 龙等。
机械安全防护装置的形式 安全防护装置的形式: 五、机械安全防护装置的形式:
1、固定式防护装置: 永久固定(焊接);借助紧固件(螺钉 螺栓)固定,不用工具不可拆除或打开。如 联轴器、皮带轮、链轮等。 2、封闭式防护装置: 防止从各个方向进入危险区的防护装 置。如BLT150A-8空压机、圆盘卸灰机。
2、设备和机器附近一直保持良好的物品保 、 绊倒时,可能跌入机器的危险部位。 管,绊倒时,可能跌入机器的危险部位。 3、在机器附近不穿宽松衣物。 、在机器附近不穿宽松衣物。 4、在移动机器部件附近不佩戴宽松或悬戴 、 首饰。 首饰。 5、在移动机器部件长发盘起(或戴帽)。 、在移动机器部件长发盘起(或戴帽)。 6、时刻遵守张贴警示标识。 、时刻遵守张贴警示标识。 7、确保维修后的防护设备被放回原位且能 、 有效工作。 有效工作。 8、防护装置被移走或绕开的情况下,切不 、防护装置被移走或绕开的情况下, 可操作设备的任何部件。 可操作设备的任何部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