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生物学复习提纲物种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遗传(基因)多样性(三个内涵)生态系统多样性生长发育2、生物的(共性)特征:应激性(最基本)3、生态系统:生物和生物生活的环境,构成了生态系统。
4、生物圈:(1)范围:海平面以下约11000m和海平面以上约10000m之间。
(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上层)(2)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5、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6、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等。
7、生物因素:指的是生物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
同种生物之间:互助、斗争。
不同种生物之间:捕食(最普遍)、共生、寄生。
8、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如仙人掌叶子退化成刺就是对沙漠干旱环境的适应。
9、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如蚯蚓改良土壤、森林净化空气。
10、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破坏环境,如蝗虫啃吃庄稼11、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
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
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放大倍数=物镜倍数X目镜倍数。
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
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12、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
转动粗准焦螺旋时不能过快,防止镜头下降过快将玻片标本和物镜头损坏。
13、反光镜有两面:一面是平面镜;一面是凹面镜。
在光线较强时使用平面镜和较小的光圈;在光线较弱时使用凹面镜和较大的光圈。
14、林奈(分类学之父)与生物分类:界、门、纲、目、科、属、种15、实验法是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
一般步骤:(1)发现并提出问题;(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3)作出假设;(4)设计实验方案;(5)实施实验并录;(6)分析实验现象;(7)得出结论。
16、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除病毒外的其它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7、生物根据细胞数量可分为:单细胞生物(只有一个细胞)和多细胞生物。
18、动物细胞的结构(由外到内):细胞膜:分隔细胞与外界环境,具有进行物质交换和保护细胞的作用细胞质:细胞膜内,细胞核以外的结构,里面还有线粒体等结构,是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
细胞核:是细胞储存遗传物质的主要场所,并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
19、植物细胞:细胞壁: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对细胞具有保护和支持的作用。
细胞膜:具有进行物质交换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细胞质: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包含线粒体、叶绿体、液泡等结构。
细胞核:是细胞储存遗传物质的主要场所,并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
20、动植物细胞区别:植物细胞有叶绿体、细胞壁和液泡,而动物细胞没有。
21、线粒体: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有,是细胞呼吸作用进行能量转换的场所。
22、叶绿体: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植物光合作用进行能量转换的场所。
21、液泡: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里面储存糖分、色素等多种物质。
22、细胞分裂的规律:细胞核一分为二,然后细胞质一分为二,每部分细胞质中含有一个细胞核。
23、细胞分裂前,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经过复制而加倍,分裂后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保证了新细胞与原来细胞的遗传物质相同。
24、细胞分裂的意义:单细胞生物通过细胞分裂进行繁殖,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分裂不仅与繁殖新个体有关,而且能促使新个体由小长大,使生物体不断更新衰老死亡的细胞,从而保证生物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25、细胞分化:在生物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定向改变的过程。
26、组织:由许多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
27、组织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28、人和动物的基本组织29、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顺序聚集在一起共同完成一定功能的结构。
31、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32、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和水;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和氧气;光合作用的条件:光和叶绿体。
33、反应式:光二氧化碳+ 水淀粉(储存能量)+ 氧气叶绿体34、光合作用中的两种变化:(1)物质转变:无机物(水和二氧化碳)变成有机物(淀粉);(2)能量转化: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35、光合作用的意义:(1)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氧气;(2)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能量来源;(3)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
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提高光能利用的效率;方法:增大单位空间的叶总面积如:立体高效种植;向温室内加入二氧化碳或增加光照以提高产量;合理种植和合理密植。
36、叶的结构:(1)表皮:表皮细胞扁平,无色透明,排列紧密,外壁还有角质层。
既有利于透光,又防止水分的过多散失,还对叶片有保护作用。
气孔:由两个保卫细胞组成,是气体交换和水分散失的门户。
(2)叶肉:栅栏组织,靠近上表皮,细胞呈圆柱形,含叶绿体较多,排列比较紧密和整齐。
海绵组织:靠近下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含叶绿体较少,排列疏松。
(3)叶脉:由导管和筛管组成,属于输导组织,对叶片还有支持作用,分平行叶脉和网状叶脉两种。
植物体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结构是导管,导管位于木质部里;运输有机物的结构是筛管,筛管位于韧皮部里。
37、叶的结构与光合作用功能相适应的结构有:叶片阔而扁平,吸收阳光的表面积大;栅栏组织细胞排列紧密,含有叶绿体和叶绿素多,利于吸收阳光和进行光合作用;海绵组织叶肉细胞排列疏松,利于气体在叶内自由移动;保卫细胞控制气孔开闭,当环境适合光合作用时,气孔开启,容许气体进出叶片;叶脉有效地运输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叶表面的角质层防止水分流失。
38、所有的活的细胞都进行呼吸作用。
39、呼吸作用:绿色植物吸收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40、反应式:有机物(储存能量)+ 二氧化碳+ 水+ 能量线粒体41、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线粒体。
42、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的去向:(1)各种生命活动;(2)转化为热量散失。
43、呼吸作用的意义:为植物的各种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动力)。
44、呼吸作用:①种子晒干后贮存,是为了降低呼吸强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②土壤板结会使根部呼吸受到抑制,所以要进行蔬松土壤。
③萝卜空心是呼吸作用消耗了有机物;④果实保存套塑料袋或低温保存是为降低呼吸作用。
45、吸收作用:植物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
场所:根毛。
46、根吸水的原理:①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时,水从土壤中进入到细胞,当土壤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水从细胞中流出到土壤中(浓度大就吸水,浓度小就失水);②移栽时带土坨是为了保护根毛;47、根毛的结构:细胞壁极薄,细胞质少,液泡大,根毛与土壤颗粒紧密地黏附在一起。
48、蒸腾作用:植物体内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体外的过程。
49、蒸腾作用的意义:降低叶面温度,防止叶肉细胞被阳光灼伤;促进水和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植被覆盖率高的地方,降雨量多;移栽时在阴天或傍晚进行,并剪去一些叶片;大树底下好凉爽;吸收作用是运输作用的动力;主要是通过叶片气孔进行。
50、植物气孔的分布:植物叶片的上下表皮都有气孔,但下表皮一般较多。
51、枝瘤的形成:当树枝受到伤害后,树皮内韧皮部中的筛管被切断,有机物堆积在一起,周围的细胞由于有大量营养物质,所以大量分裂生长,从而形成突起的枝瘤。
52、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从种子到种子的过程。
种皮与果皮:保护种子内部结构胚芽:发育成茎和叶53、种子的结构:胚轴:连接茎和根的部位胚胚根:发育成根子叶:储存(吸收)营养成分胚乳(单子叶植物)54、种子萌发的过程:(1)种子吸水膨胀;(2)胚根突破种皮,发育为幼苗的根;(3)胚轴伸长;(4)胚芽出土,发育成幼苗的茎叶;(5)子叶萎缩或胚乳萎。
55、种子萌发的条件:(1)内部条件:有生活力的、完整的胚;有足够的营养物质,已度过休眠期;(2)外部条件:充足的空气;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
56、动、植物体的生长发育都是从受精卵开始的。
57、根尖的结构:(1)成熟区:长有根毛,也叫根毛区,是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2)伸长区:细胞能明显伸长的部位。
(3)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增生的部位。
(4)根冠:分生区外的冠状结构,能保护分生区的细胞。
58、芽的结构:(1)芽轴:发育为茎的主干;(2)叶原基:发育为幼叶,幼叶发育为成叶;(3)芽原基:发育为侧芽,侧芽发育为侧枝;59、花的结构:由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组成。
60、种子萌发时,总是胚根首先突破种皮,继续发育为幼根。
61、成熟区是根尖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最主要部位。
62、受精卵发育为胚;珠被发育为种皮;子房壁发育果皮;整个胚珠发育为种子;整个子房发育为果实。
63、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有机物。
64、花中最重要的结构是雄蕊和雌蕊(合称花蕊);开花是为了形成果实和种子。
65、玉米(单子叶植物)种子营养储存在胚乳;大豆(双子叶)种子营养储存在子叶中。
66、做“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正确的实验顺序是:黑暗处理;选叶遮光;酒精脱色;碘酒显影;清水漂洗;观察变化。
67、制作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擦、滴、展、盖、染、吸68、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69、显微镜的使用: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整理70、动物体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动物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71、植物体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植物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72、菜豆种子:种皮、胚根、胚轴、胚芽、子叶(2);玉米种子:果皮和种皮、胚乳、胚根、胚轴、胚芽、子叶(1)73、根生长最快的部位:伸长区。
根生长的原因:分生区细胞分裂;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长74、根从土壤里吸水的途径:土壤水分→根毛→根毛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各层细胞→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