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订立合同注意事项

订立合同注意事项

订立合同时应注意哪些事项首先要审查合同的主体是否合格,如果合同主体不合格,那么所签订的合同书无效。

在谈判正式开始之前,要认真搞好主体审查,看对方有没有资格做这笔交易,看对方的营业执照,了解其经营范围,以及对方的资金、信用、经营情况,其项目是否合法。

如果他有担保人,也要调查担保人。

一般来说,重要谈判签约的人应是董事长或总经理或企业法人,但是对于具体的业务谈判,出面签约的可能是某业务代表或推销员等。

这时候也要检查签约人的资格。

如了解对方提交的法人开具的正式书面授权证明,常见的有授权书、委托书等,了解对方的合法身份和权限范围,以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时效性。

审查对方是否具有签约资格,一定要一丝不苟,切不可草率行事。

对签约的另一方进行信货调查,了解对方具体情况是十分必要的。

另外,不能轻易相信对方的名片,有时候名片头衔很大,实际上却是空的。

此外在涉外商贸谈判中,要注意把子公司和母公司分开,若与子公司谈判,不仅要看母公司的资信情况,还要调查子公司的资信情况。

因为母公司对子公司不负连带责任。

其次是合同文本的起草,当谈判双方就交易的主要条款达成一致以后,就进入合同签约阶段。

一般来讲,文本由谁起草,谁就掌握主动权。

因为口头上商议的东西要形成文字,还需要一个过程。

有时候,仅仅是因为一字之差,意思就有很大区别,起草一方的主动性在于可以根据双方协商的内容,认真考虑写入合同中的每一项条款,斟酌选用对己方有利的措词,并按照条款的程序或解释有关条款。

所以我方在谈判中,应重视合同文本的起草,尽量争取起草合同文本。

要起草合同的文本还需要做许多工作。

例如,在拟定谈判计划时,计划确定的谈判要点,实际上就是合同的主要条款。

起草合同文本,不仅要提出双方协商的合同条款,及双方应担负的责任和义务,而且我方还要全面细致地讨论和研究所提出的条款。

搞清楚在哪些条款上不能让步,在哪些条款上可作适当的让步,以及让步多少等等。

这样,双方就拟定合同的草稿进行实质性的谈判时,我方就掌握了主动权。

再次是合同必须有严密的条款。

谈判所涉及的数量、质量、货款支付以及履行期限、地点、方式等,都必须严密、清楚、否则会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合同太笼统了也不利于合同的履行,例如我国北方某企业向南方某公司购买了一批奔腾机芯的电脑,注明原机主要部件须为进口产品,而南方电脑公司提供的机子除机芯为进口产品外,其他部件均系国内组装产品。

因为原合同的用语“主要部件”表意含糊不确切,导致了本想购买一批进口主机的北方企业买了一批国内组装产品。

签订的合同对商品的标准必须明确规定。

有国家标准的,按国家标准执行,没有固定标准而有专业标准的,按照专业标准执行;没有国家、专业标准的,按企业标准执行。

如果有其他方面的问题必须写明。

例如,北京有一个单位与一家蔬菜公司签订的合同只有7个字:“大白菜20万斤。

”但在运输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白菜损失了一大部分。

在双方交涉过程中,因购货方没有明确质量标准,只能自食苦果了。

签订合同时,对于双方在买卖过程中所牵涉到的商品,它的名称必须准确而规范。

若国家统一了名称的,用国家统一的名称,若没有国家统一名称的,谈判双方应该统一名称,必要时还要留存样品。

因为有时候一物异称,异物同称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如土豆又叫马铃薯,陕西一带称为“山药蛋”。

此外,签订合同不仅要做到斟名酌、反复推敲,而且要注意合同的条款不无重复,或者前后是否自相矛盾,以免使对方钻了空子。

还有,合同必须明确规定双方应承担的义务和违约的责任。

在现实中许多合同只规定了双方交易的主要条款,却忽略了双方各自应尽的责任,尤其是违约应承担的责任。

这样自然削弱了合同的约束力。

另外,有些合同条款虽然规定了双方各自的责任、义务,但却写得十分含糊笼统。

这样,即使一方违约,也无法追究违约者的责任。

由于权力和义务是密切相关的,规定了双方承担的义务和违约责任,也是对签订合同双方的权力的保障,否则一方违约,另一方就可能遭受重大损失。

如果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中规定的义务,或者履行的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对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

若不履行合同应按当事人的约定承担违约责任。

若对违约责任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通过双方协议仍不能明确的,受损害方根据标的性质以及损失的大小,可以合理选择要求对方承担修理、更换、重作、退货、减少价款或报酬等违约责任。

当事人一方履行义务不合格的,在继续履行或采取补救措施后,对方仍有其他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由于当事人一方不履行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而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还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

另外签订合同的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还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最后,合同应当经过国家有关部门的审查和认可。

经济合同作为一种法律文书,光有双方当事人的签字同意还是不够的,还要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认可,即要经过国家有关部门的签证,以确保谈判协议的合法性,也有利于双方有效地履行协议的内容。

买方在签订和履行买卖合同时应注意事项1、确定卖方提供的标的物有无权利瑕疵买卖合同标的物的权利瑕疵,是指第三人得对标的物主张权利,买方不能取得所有权或不能取得完全的所有权。

为保证买方能够取得不受争议的财产,买方必须要求卖方在订立合同时提前说明,该出卖物是其拥有所有权和合法处分权的财产,如果卖方未将标的物上存有第三人的权利的情形预先告知买方,则买方有权请求降低价格、或解除合同和要求赔偿损失。

2、确定标的物有无质量缺陷卖方出卖的标的物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和当事人的约不定期,如果标的物有表面缺陷(以通常方法检查即可发现的缺陷),买方应于接受标的物的当时提出;如果标的物有隐蔽缺陷(即需要经过技术鉴定或在物的使用过程中才能发现的缺陷),买方应于规定的期限内提出。

卖方交付的标的物有缺陷,买方有权拒收。

买方已接受的,卖方应根据情况承担降价、修理、更换、退货、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等责任。

但是,如果卖方在订立买卖合同时已对标的物的缺陷作了声明,或买方知道标的物的缺陷而愿意购买,则卖方对标的物的缺陷不负责任。

3、敦促卖方按约定和法律规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完整地交付标的物和办理有关手续。

例如对于房产、机动车辆、船舶必须办理登记手续。

合同书应注意事项(一)谨慎准备谨慎准备是指订立合同之前要作细致入微的调查研究工作。

《孙子·谋攻篇》云:“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订立合同前的调查研究工作就是要做到知彼知己,这样才能保证成功地订立合同。

合同法的诚实信用原则,要求当事人双方在订立合同时应坦诚地向对方讲清本身的资信能力,经营权和经营能力,经营范围及合同签订人的身份和权限,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文件。

尽管如此,在实务中,当事人不能拘囿于对方所述,还应亲自做有关的调查研究工作,此调查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下述几个方面。

1.己方情况调查了解己方情况是指当事人在提出要约之前要尽可能多地熟知己方的情况。

如了解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状况,包括价格政策、销售政策、财务工作和筹集资金的能力、设备状况、组织和人员状况等等;了解产品情况,包括产品的质量、规格、式样、价格和市场占有率等等。

只有对己方情况了如指掌,才能在订立合同过程中赢得主动。

2.对方情况调查首先要调查对方的资信能力,即要查明对方的营业执照或其副本、企业等级证书、产品质量等级证书、重合同守信用证书、银行信誉等级证书。

其次,要查明对方的经营能力,查明经营能力主要是排除两种人:一是依法剥夺经营能力的人,二是不具备民事权利的未成年人和精神病患者,不能与这两种人签订合同。

除此之外,还应了解对方的组织情况,包括公司类型、经营管理模式、决策层人员构成,其市场营销战略及策略等等;了解对方的经营实力,包括资金规模、生产规模、雇员人员、分配状况、产品的质量、价格、市场占有率及市场前景等等。

充分了解对方情况,才能在要约与反要约阶段占居优势。

3.竞争者情况调查当事人眼光不能太狭窄,只盯着己方和对方,还应注意到双方都存在着大量的竞争者。

因此,了解双方各自的主要竞争者的情况也是非常必要的。

如前所述,了解竞争者也应调查其组织情况、经营实力,其优势和劣势等等。

充分了解竞争者的情况,能让当事人在订立合同的协商谈判中左右逢源,游刃有余。

(二)逐条审查一则合同其主要条款应齐备,如果缺少了某些内容,会造成合同纠纷,甚至引发合同欺诈事件。

因此在写作条款时要慎而又慎。

采用示范文本的,应对照示范文本逐条填写清楚;双方协商议定条款的,要保证条款齐全内容具体。

合同条款内容表述应做到具体,便于操作。

如对产品的质量要求必须包括技术标准、性能标准,应写明具体的标准代号,对在安装运转后才能发现内在质量问题的产品,应在合同中具体规定提出质量异议的条件和时间限定。

合同的每一条款,内容越具体越好,写作时考虑要周到,设想应全面,防止疏漏,不怕繁琐。

合同写好后还应逐字推敲,不能匆匆浏览一下就签字。

否则稍不留意就会造成大错,如一份蘑菇买卖合同,需方本意是要“无杂质、腐烂”的蘑菇,但在合同中写成了“无杂质,腐烂”,顿号写成逗号,签字时没有发现错误。

货到后,需方发现有腐烂蘑菇,要求退货。

但供方辩解说:“合同上写的是‘无杂质,腐烂’。

我们还以为你们专门要腐烂蘑菇,还纳闷你们干什么用呢?”争诉结果需方败诉。

可见,写好合同后逐条审查仔细推敲是必不可少的。

(三)语言准确语言准确是合同语言最基本的要求。

前文“合同语言的特征”中对合同语言准确恰当有所论述,概括地讲,要使合同语言准确要做到:用词精确,数字准确,采用法定计量单位,语法要规范,多用陈述句,慎用限制词语较多的长句子,多用符合汉语特点的短句子,以避免产生歧义,从而保证合同的严密性,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和纠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