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世纪大学英语第三册课文翻译(unit1-8)

新世纪大学英语第三册课文翻译(unit1-8)

新世纪大学英语第三册课文翻译Unit1 text A友谊的真谛(米歇尔·E·多伊尔马克·K·史密斯)1 我们探讨友谊这个概念时,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没有社会公认的择友标准。

在某一情境下,我们会把某个人称为朋友;然而,情境一旦变迁,朋友这个称呼就显得没那么贴切了。

因此,人们对友谊的真谛的理解往往是非常肤浅的。

为了帮助我们理解友谊的真正含义,我们需要回顾有关友谊的几种传统的看法。

2 一种传统的友谊观在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著作里得以阐述。

他将自己心目中真正的友谊同另外两种友谊截然分开。

这两种友谊分别是:基于互利的友谊;基于愉悦的友谊。

因此,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我们可以将友谊分为三类:3 建立在功利之上的友谊。

|功利并非永恒,它依照环境而变化。

友谊的根基一旦消失,友谊也随之破灭。

这类友谊似乎在老人之间最为常见,因为上了年纪的人需要的不是愉悦而是实用。

基于功利的友谊也同样存在于追逐个人利益的中年人和青年人中。

这些人不会在一起消磨时光,因为他们有时甚至不喜欢对方,因而觉得除非可以互相利用,否则没有交往的必要。

只有当他们认为彼此有希望相互利用的时候,才会乐于呆在一起。

4 建立在愉悦之上的友谊。

年轻人之间的友谊常被看作是建立在愉悦基础之上的,因为年轻人的生活受感情支配,他们感兴趣的主要是自己的快乐和眼前的重要机会。

然而,他们的情趣随着自己日渐成长也会变化,他们交友容易,分手也干脆。

年轻人的态度变化无常,甚至一日数变,难怪他们的友谊总是迅速地开始,又匆匆地结束。

5 建立在美德之上的友谊。

|完美无瑕的友谊立足于美德。

只有那些品德高尚而且拥有相似美德的人之间建立的友谊才是最完美的。

品行高尚的人,其行为是相同的,或者是类似的。

爱和友谊多半在品行高尚的人之间发生,而且以最高雅的形式出现。

这种友谊是罕见的,需要时间,需要交往。

常言道,真正的朋友必须同甘共苦,历经风雨。

只有当两个人互相证明自己值得爱并获得对方的信任之后,彼此方能接受对方为朋友。

交友的意愿可能倏忽而至,但真正的友谊却要慢慢培养。

6 另一种传统的友谊观可以在古罗马政治家、演说家西塞罗的著作里找到。

西塞罗认为,真正的友谊只能在好人之间发生。

他进而将“好人”定义为“那些行为和生活无损于自己的荣誉、纯洁、公平和开明的人;那些摆脱了贪婪、欲念和暴力的人;那些敢于依照自己的信念说话和做事的人。

”好人之间建立的这种友谊立足于美德,它确实可以带来物质利益,但决不以追求物质利益为目标。

人类生活在以共同的理想为基础的社会。

因此,在处理朋友关系和其他人际关系时,优越于他人的人必须平等地对待那些没那么幸运的人。

美德创造友谊,美德使友谊之树常青。

7 我们由此可以看出,传统的友谊观由三个要素构成:朋友以相伴为乐;朋友必须彼此受益;彼此都有志于崇高的事业。

这些传统的友谊观告诉我们,两个品德高尚的朋友是永不分离的,因为彼此认同对方的高尚品德。

因此,认识朋友就是认识自我,了解朋友就是了解自我。

可以说朋友就好比是一面镜子,每个人都可以从朋友身上看清自己。

置身于品德高尚的朋友之中,我们会对美德达成共识,共同为之不遗余力。

这样的友谊是永恒的,因为朋友应该具备的一切品质都凝结在这种友谊关系中。

Unit1 text B二十年之后(欧·亨利)1 将近夜里十点,巡逻警察来到这条街上,样子威严,不时地看看街道两边的店铺,警惕的目光落在店铺的大门和橱窗上。

身材魁梧的他,俨然一副和平卫士的模样。

2 在一个街区走到一半时,他突然放慢了步伐。

只见一个光线黯淡的五金店门口,站着一个人,嘴里叼着没有点燃的雪茄。

他走了过去,那人赶紧开腔:3 “没事儿,警官,”他说道。

“我只是在等个朋友。

这可是二十年前的约定。

听起来有点好笑吧?我跟你说,二十年前这里曾经是个饭店。

”4 “五年前才拆的。

”警察说道。

5 门口那人划了根火柴,点燃了雪茄。

火光中可见一张苍白的脸,方下巴,目光敏锐,右边眉毛附近有一道白色的细小伤疤。

6 “二十年前的今晚,”那人说,“我和我最好的朋友吉米·韦尔斯就在这里吃的饭。

他可是个再好不过的家伙了。

我俩在纽约这儿一起长大,好得像兄弟俩,那年我十八,他二十。

第二天早上我就要动身去西部发财。

唉,要想让吉米离开纽约可是比登天还难哪!在他眼里人世间就只有纽约这么一个地方。

不过我俩那天晚上约定,二十年后的今日此刻,无论各自的境况如何,无论各自远在何方,都要在这里相聚。

我们当时认为,二十年后,不管各自做什么,有什么样的命运,发多大的财,一切都该成了定局。

”7 “听起来还真有意思,”警察说道。

“那你离开后就再没有你朋友吉米的消息了?”8 “不,我们通过一阵子信,”那人答道,“可一两年后就断了音信。

要知道,西部幅员辽阔,荒蛮原始,我又一直四处奔波,东跑西颠。

不过,我确信,吉米只要活着,他会来见我的。

他是这世界上最信得过的人。

他绝对不会忘记。

我千里迢迢来到这儿就是为了今晚站在这门口,只要我那老伙计露面,我也就不虚此行了。

他是不会食言的。

”9 那守候的人掏出一只精致的怀表,表盖上缀满了小粒钻石。

10 “九点五十七分,”他说道,“我们是十点整在饭店门口的这个地方挥手告别的。

”11 “在西部混得不错吧?”警察问道。

12 “那还用说!吉米干得有我一半好就不错了。

”13 警察转了转警棍,迈出了一两步。

14 “我走了,但愿你的朋友会按时赴约。

”15 “我至少会等他半个小时,”那人说,“吉米要是还活着,他会在我走之前来的。

再见,警官。

”16 “晚安,先生,”警察说完,又继续巡逻,边走边检查店门。

17 这时,天下起了蒙蒙细雨,冷冰冰的,起风了。

为了履行和少时好友的约定,那个不远千里来到这里的人还站在五金店的门口,抽着雪茄。

18 约二十分钟后,一个身着大衣、衣领立起的高个子男人从街对面匆匆走了过来,径直走向那守候者。

19 “鲍勃,是你吗?”他狐疑地问道。

20 “你是吉米·韦尔斯?”门口那人高声叫道。

21 “天哪!”新来者高兴地大叫了起来,一把握住了那人的双手。

“是鲍勃,真的是鲍勃!我就知道,只要你还活着,我就会在这里找到你。

哎呀呀,二十年啊,时间可真不短!老兄,西部待你怎样?”22 “西部给了我想要的一切。

你变了很多啊,吉米!没想到你长高了二三英寸呢。

”23 “哦,二十岁后我又长了点个子。

”24 “在纽约混得不错吧,吉米?”25 “马马虎虎。

在市政部门做事。

走吧,鲍勃,咱们到我熟悉的一个地方去,好好地叙叙旧吧。

”26 两人手挽着手,沿街前行,西部来的这位开始讲他的发迹史,另一位饶有兴致地听着。

27 拐角处有一家药店,灯光明亮。

来到通明的光线里,两人同时转身盯住对方的脸。

28 西部来的人突然停下来,抽出手臂。

29 “你不是吉米·韦尔斯!”他突然喊道,“二十年时间是很长,但也不至于把鹰钩鼻变成了塌鼻梁。

”30 “可是有时二十年会把一个好人变成恶棍,”高个子说道。

“十分钟前你就已经被捕了。

芝加哥方面认为你可能到我们这里来了,他们要和你谈谈。

还是老老实实地跟我们走吧,放聪明点!不过,我们去警所之前,你先看看这张字条,是一个人托我交给你的。

你就在橱窗边上看吧。

”31 西部来的人展开小字条。

开始读的时候手握得很稳,可读完时,手微微地抖动了起来。

字条很短:32 “鲍勃:我准时赴约了。

当你划亮火柴点燃雪茄时,我发现你正是受到芝加哥警方通缉的人。

可我自己无论如何动不了手,所以就走开,找了个便衣行使职责。

吉米。

”Unit2 textA你的爱有多深|1 有人认为爱如浮云,有人认为爱坚强如铁,有人认为爱是一种生活方式,有人认为爱是一种感觉,有人说爱要执着,有人说爱不要约束,有人说爱是生命的全部,有人说不知道爱为何物。

2 在我们生命中的某个阶段,我们会经历难以名状的情感。

这种情感只能体会,无法用语言描述。

莫大的喜悦伴随着丝丝的伤感一同降临,这就是爱。

3 在紧张忙碌的生活中,我们竟能找到时间,沉湎于感情之中,这的确令人感佩。

然而,此时我想知道:我们是否懂得爱到底有多么深刻。

记得上学的时候,我迷恋的对象真是数不清:我的数学老师、邻居的儿子、好朋友的弟弟,还有另外一些因为眼睛的颜色、胡子的形状或走路的姿势而让我倾慕的人。

年少时的爱慕,不会带来伤害,如肥皂泡一样转瞬即逝。

那些稚气、大胆的想法和行为,现在想来大可一笑了之。

但是,在那时,对我来说,没有比恋爱更重要的事了。

接着就进入了真正“谈”情“说”爱的阶段。

4我在女子学校学习,和男孩子交往的机会寥寥无几,因此,我热切地期待着我们学校和男子学校举办的交谊会。

交谊会上,一群精心打扮的年轻男子毫无顾忌地盯着我们。

这三个小时中的点点滴滴,成了我们在以后四个星期中足够的谈资,我们在议论时,心情澎湃。

5即使是在那个时候,我也没有真正交男朋友的需要。

、6在我的成长岁月中,不知何故,我相信爱情该来的时候自然会来。

事实果真如此。

当我有了稳定的工作,有了长期的计划和比较安定的生活(我现在还不到25岁呢!)时,爱情降临了。

我也比较成熟了,能够步入不贪图许多回报而需要大量付出的感情关系。

7 我的爱情是在友谊这块地基上建起的高楼大厦。

爱情经过旷日持久的培养才开花。

我和我的恋人相互理解、同甘共苦、相互关心,投入了丰富的感情,才使爱情发展到今天。

爱情意味着情投意合。

你也许会说,我属于浪漫的传统派。

但是,依我看,爱情需要培养。

我们必须把爱情同强烈而短暂的激情或身体的愉悦区别开来。

8 我们的父辈,接受了理想爱情的灌输。

那是一个约束、压抑、崇敬、仰慕和十足浪漫的年代。

长裙、娴静质朴的外表、卷曲的长发、恬静的气质、羞怯的目光——这一切常使人想起一个消逝久远的年代。

那个年代,男女之间的距离无论如何都有助于维持爱情以及恋爱关系的神圣性。

9 年轻的一代人,由于观念开放,随着男女之间交往界线的消退,他们便急于赶浪头,匆忙恋爱,以至于难以区分身体的互相吸引与心灵的相投。

我们从媒体中接触到的人和事,使我们的感情历程大大加速,要想慢慢地体会自己的感受,确实需要付出努力。

10 学校里的青少年在全然没有感情的关系中所背负的感情包袱,令我深感难过。

也许有些人会把他们目前的感情状况归结为同龄人之间所施加的压力。

但是,可曾有任何人停下来想一想同龄人之间的压力来自何处?我们是否尝试着弄清楚是谁造成了这样的转变?可曾有人费神去研究青少年的心理呢?11从这一代人处理个人生活的方式上,我们很容易看出他们的思想倾向。

跟从前相比,现在有更多的情感在欲望的压力下扭曲。

他们更注重外表的美丽而忽视内在的魅力。

两性交往随便了,亲密无间却少了;激情多了,感情却少了;个人获得的多了,相互间分享的少了;寻机获利的现象多了,无私的奉献少了。

简而言之,“自我”多了,爱的分享少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