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王阳明的《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的心得(4篇)
通过学习王阳明的《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后,我对这本书的内容有了一点肤浅的体会,教育价值是教育的效用,价值是客体满足人的属性,即个体对教育满足其需要的属性的评价。
王阳明认为教育就是致良知,改造旧人和创造新人。
据说王阳明曾用“脱衣”方式,感化了一个强盗头目,王阳明早年在贵州龙场任驿丞时,曾捕获了当地一个罪大恶极的强盗头目。
王阳明没有直接审案,而是说“今天真热啊!咱俩把外衣脱了,再来审案!”,强盗正被捆得难受,当即便脱了外套,然后,王阳明又要他把内衣也脱了,最后,要求把内裤也脱了,强盗头目一个劲地摇头:“这可使不得!万万使不得!”此时,阳明先生因势利导,教导强盗头目,其内心羞耻感证明还有道德良知的存在,成功的感化了强盗头目,乖乖地认罪伏法。
为此,教育正是将人从“知善知恶是良知”摆渡到“为善去恶是格物”的致良知上。
作为一名教师,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不妨会出现对现代教育价值的困惑。
现代社会培养一名大学生要耗费普通家庭近三分之二的积蓄,对于农村家庭来说甚至倾其所有。
而当今一名大学生的工资却抵不过一名普通农民工,在大学校园里甚至流传着“毕业即失业”的话。
有同学和学生家长看到这样
的现状,干脆打消了积蓄读书的念头,甚至有些人都产生读书无用的想法。
这些社会现象值得我们教师深思。
教育的价值在哪里?学习了王阳明“致良知”思想认为“无
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因此,教育是立足当下,着眼未来的系统工程,是针对于受教育者一生的发展,是授人以鱼,而非授人以渔的内在逻辑。
对此,教师要重新审视当前教育教学的价值取向。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知识呈现爆炸式发展,社会将呈扁平化发展趋势,即在未来的社会中个体将逐步以“平等”的形式,出现
在各个社会岗位中,这是社会发展的结果,也是人类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变革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从“无善无恶心之体”出发,引导学生“知善知恶”,帮助学生“为善去恶”。
具体说来,在教育过程中,教育力由教师方向学生方的转变,实现由“他教”向“自教”转变和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在教育价值取向上,要由提高学生“分数”向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转变,真正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在教育结果上,要由“升学率决定绩效工资”向“毕业生、家长对教师和学校的综合评价”转变。
因此,阳明先生的思想博大精深,是我们工作生活中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致良知”思想对教育价值的探讨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
将阳明思想同我们的工作实践相结合,为我们的工作提供
指导,是阳明思想时代价值的体现,将阳明先生的思想精华发扬光大。
这需要我们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