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编号/202010×××XXXXXX有限公司无组织废气收集及封闭方案XXXXX有限公司联系人: XXX联系方式: XXX2020年10月15日目录第一章项目基本信息及设计依据 (4)1.1项目背景 (4)1.2项目相关信息 (4)1.3尾气排放标准 (4)1.4设计标准 (5)1.5设计工艺对比及选择 (7)1.6工程界面 (8)1.7验收标准 (8)第二章系统及参数设计 (9)2.1方案设计概述 (9)2.3设计说明 (9)2.4公共设施需求 (10)第三章管路设计及核心设备简介 (11)3.1废气管路设计说明 (11)3.2集气罩和封闭板房设计说明 (12)第四章安全控制系统简介 (14)4.3 电控安全控制说明 (14)4.3.1主要执行规范 (14)4.3.2设计分界及范围 (14)4.3.3用电负荷 (14)4.3.4设备材料选型原则 (14)4.4仪表及控制 (15)4.4.1主要执行规范 (15)4.4.2设计范围 (15)4.4.3控制系统接地 (15)第五章运行费用估算 (17)第六章系统详单 (17)第七章售后服务 (17)第一章项目基本信息及设计依据1.1项目背景贵公司在生产手套过程中产生的有机废气无组织排放需要进行处理,受业主委托,本公司在分析比较及遵从有关标准规范,借鉴国内外类似废气处理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司以往处理相类似废气的经验,本着“合理、经济、有效”的原则,提交以下废气处理设计方案,以供有关领导、技术人员,环保管理部门和有关专家审查和参考。
《2020年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攻坚方案》《关于实施厂区内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监控要求的通告》《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37822-2019)1.2项目相关信息现状:1、丁腈线浸胶间做了抽风处理,没有全密封;2、磨砂线浸胶间的门一直处于开的状态;3、手模炉子进出口热风外溢。
4、整体车间废气逸散严重,导致车间内浓度上升及车间外无组织浓度过高;1.3尾气排放标准无组织气体执行《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37822-2019)1.4设计标准分类标准内容及标号工艺设计规范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6年)《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工业废气吸附净化装置》(HJ/T386-2007) 《燃烧法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27-2013)《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仪器仪表设计规定》(HG/T 20510-2000)《设备及保温设计通则》(GB4272-92)设备制造规范及依据《钢制化工容器设计基础规定》(HG/T20580-2011)《钢制化工容器材料选用规定》(HG/T 20581-2011)《钢制化工容器强度计算规定》(HG/T 20582-2011)《钢制化工容器结构设计规定》(HG/T 20583-2011)《钢制化工容器制造设计要求》(HG/T 20584-2011《钢制对焊无缝管件》(GB/T12459-2005)《钢板制对焊管件》(GB/T13401-2005)《锻制承插焊和螺纹管件》(GB/T14383-2008)《钢制管法兰(PN系列)》(HG/T 20592-2009)《钢制管法兰用非金属平垫片(PN系列)》(HG/T 20606-2009)《钢制管法兰用缠绕式垫片(PN系列)》(HG/T 20610-2009)《钢制管法兰用金属环形垫(PN系列)》(HG/T 20612-2009)《石油化工隔热工程施工工艺标准》(SH3522-2003T )仪器仪表规范《仪表系统接地设计规定》(HG/T 20513-2000)《仪表配管、配线设计规定》(HG/T 20512-2000)《自动化仪表选型设计规定》(HG/T 20507-2000)《过程测量和控制仪表的功能标志及图形符号》(HG/T 20505-2000)《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093-2002)《仪表供电设计规定》(HG/T 20509-2000)《仪表及管线伴热和绝热保温设计规定》(HG/T 20514-2000)《仪表供气设计规定》(HG/T 20510-2000)《信号、联锁系统设计规定》(HG20511-2000)《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1992)《分散型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定》(HG/T 20573-95)《化工装置自控工程设计规定》(HG/T 20636~20639)《控制室设计规定》(HG/T 20508-2000)《自控安装图册》(HG/T 21581-95)1.5设计工艺对比及选择备注:低浓度是指浓度范围≤100mg/m³的有机废气;中低浓度是指浓度范围在100-500mg/m³的有机废气;中等浓度是指浓度范围在500-1000mg/m³的有机废气;中高浓度是指浓度范围≥1000mg/m³的有机废气。
设计结果:本项目为无组织排放废气,浓度暂时不确定,初步方案:将收集好的无组织排放的废气通入原有的洗涤塔。
如果废气监测达标,其它车间参考此方案,如果超标,则考虑后端再加设备。
1.6工程界面备注:甲方是指业主方,乙方指我司。
1.7验收标准无组织气体执行《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37822-2019)第二章系统及参数设计2.1方案设计概述2.3设计说明2.4公共设施需求第三章 管路设计及核心设备简介3.1废气管路设计说明对应的风管大小如下:风管尺寸表系统设计总流量Q=40000m 3/h ,根据《通风管道技术规程》(JGJ141—2004)查询知:设计流速v 的取值范围为10~30m/s 。
考虑业主及管路噪声要求,现取v=14m/s ,则有 管道直径0m .114785.036000000443600=⨯⨯=⨯⨯=VQ D π所以主管道直径D=200mm ,所有风管的设计计算方式相同。
管路压损计算公式2d 2v R L ρλ⨯=管路压力损失——R L 管路直径——d 管路压损系数——λ 管路材质密度——ρ 空管流速——ν 管道系统的配置: (1)配置的一般原则从总体布局考虑,统一规划,力求简单、紧凑、适用、美观,而且安装、操作、维修方便,并尽可能缩短管线长度,减少占地与空间,节省投资。
(2)管网的布置方式为方便管理和运行调节,管网布置不宜过大。
同一系统的吸气点不宜过多。
同一系统有多个分支管时,应将这些分支管分组控制。
管网配置时,需保证各分支点压力平衡,使吸风达到设计风量。
(3)管道热补偿为了保证系统在热状态下的稳定和安全,吸收管道热胀冷缩所产生的应力,管道系统每隔一段距离应装固定支架及热补偿装置。
管道热伸长补偿方法有自然补偿和补偿器补偿两类。
由于本设计管道线很短,管内气体温度不是很高,管径小于1000mm,可采用自然补偿法。
利用管道自然转弯管段(L形或Z形)来吸收管道热伸长形变,既经济又合乎安全要求。
(4)管道系统的保温和防爆措施在管道系统的设计中,为减少输送过程中的热量损耗或防止烟气结露而影响系统正常运行,则需要对管道和设备进行保温(在本系统高温部分设置保温层)。
当管道输送介质含有可燃性或易燃易爆粉尘时,管道设计必须考虑必要的防爆措施。
可采取以下措施供参考:加强可燃物浓度的检测与控制;消除火源;设备接地风管跨接等(本项目选配)。
3.2集气罩和封闭板房设计说明参考示意图(1)废气收集集气罩顶部采用四棱锥形:(2)集气罩顶面预留检测门,方便设备检修和吊装。
(3)集气罩侧面全封闭,顶部设置轴流风机和风阀。
(4)集气罩罩口内部设置导流板,更利于气体的收集和排放。
第四章安全控制系统简介4.3 电控安全控制说明4.3.1主要执行规范1.《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50062-922.《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53-20043.《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95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955.《通用电气设备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5-936.《建筑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2010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50217-20074.3.2设计分界及范围设计分界:本工程设计以厂方本项目配电系统电源进线电缆终端头为界(设备摆放周围5米以内)。
设计范围:包括废气处理系统装置内部的动力、配电、防雷、接地设计;主要内容包括废气供配电系统、防雷接地系统、电缆和电缆构筑物、电气设备布置。
4.3.3用电负荷本系统总装机功率见公用工程界面;由建设单位引一路AC380/220V电源只我单位低压配电柜进线柱即可,需能承担所有设备的100%的运行负荷。
4.3.4设备材料选型原则电气设备选择在满足工艺要求以及确保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选用操作方便、可靠性高、便于维护、自动化程度高的设备,以便使整个电气系统能高效、可靠的运行。
立足国内生产厂家,以性价比高,质量可靠,运行安全、稳定为选型原则。
电缆截面按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的《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的要求选用。
动力电缆采用阻燃型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电缆,其中电源回路动力电缆采用4芯,电机回路动力电缆采用3芯;控制电缆采用阻燃型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屏蔽电缆;信号电缆选用对绞屏蔽计算机电缆。
恰当地规划电缆通道,包括电缆沟、电缆竖井和电缆桥架路径等,并使电缆构筑物整齐﹑美观。
地面以下以电缆沟为主,地面以上以桥架为主,辅以穿管敷设方式。
依据有关标准和规范,设置防火阻燃措施。
在电缆桥架、墙洞及盘柜底部开孔处采用防火堵料封堵,在电缆沟进入建筑物的入口以及电缆沟内分段分支处设置防火阻燃墙。
4.4仪表及控制4.4.1主要执行规范1.《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50062-922.《自动化仪表选型规定》 HG/T20507-20003.《仪表配管、配线设计规定》 HG/T20512-20004.《仪表系统接地设计规定》 HG/T20513-20005.《控制室设计规定》 HG/T20508-2000 4.4.2设计范围系统仪表及控制的系统设计,其主要包含内容如下:(1)根据工艺流程配置必要的压力等检测仪表;(2)所有检测仪表信号的传送和显示;(3)根据工艺运行要求,设置自动控制、自动调节及相关监控装置;(4)仪表与生产线联动。
4.4.3控制系统接地系统仪表及控制装置的保护接地与电气接地合并,但仪表及控制系统工作接地必须单独接地,接地电阻≤2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