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经济法学原理与案例教程(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法律硕士研究生用书) 徐孟洲 著 第一编 第一章新
经济法学原理与案例教程(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法律硕士研究生用书) 徐孟洲 著 第一编 第一章新
2/3/2019 9
• 经济法学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是反映经济法本质、 指导经济法所有的具体法律制度的,事关经济法 存在与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其中对包括经济法是 什么,它在历史上如何产生,它有何作用,它自 身的构造与体系等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是贯穿经 济法学发展全过程的,对其研究要与时俱进、不 断完善。
2/3/2019
7
• 1998年9月7日,为强化金融监管,香港特别行政区财 政司公布了严格香港证券及期货市场纪律的30条措施。 这30条新措施的实施涉及联合交易所、期货交易所、香 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和财 经事务局五个机构。特区政府坚守自由经济政策,并且 不会在香港实施外汇管制,但是为了保持香港金融安全 与稳定,政府必须通过财政司的30项措施与金管局的7 项措施,增强货币及金融系统抵御国际投机者跨市场操 控的能力。(4)1994年以来,由于春运、暑运、黄金 周、节假日我国铁路客运繁忙,于是国务院“允许部分 铁路客运票价适当浮动”、“适当上浮”,1997年12 月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这些法律现象是否 属于传统的民法和行政法的调整范围?这些新法律现象 具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在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度里为什么 还会出现这样的法律现象? 2/3/2019 8
《经济法学原理与案例教程》 徐孟洲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一编 经济法总论 第一章 经济法基本理论
• 引例 1998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直接入市操作 等法律现象 • 第一节 经济法的概念和体系 • 【案例】江苏铁本事件案:违反经济法的严重后 果 • 第二节 经济法的价值与理念 • 第三节 经济法基本原则 • 第四节 经济法责任问题 • 第五节 中国经济法学产生与发展历程 • 第六节 中国经济法学发展的趋势 2/3/2019 2
2/3/2019 11
• 自1979年以来,法学界特别是经济法学界投入了 极大的时间与精力进行研究。目前,中国经济法 学界对经济法调整对象的认识中最具代表性的有 国家干预协调说、管理经营说、市场调节与宏观 调控关联耦合说和社会公共利益说: • 1.国家干预协调说,即国家标准说。该学说主要 包括:一是需要国家干预说,二是国家协调关系 说,三是国家调节说。 • 2.管理经营说,即纵横统一说。该学说将以带有 管理经营性的经济关系纳入经济法调整对象范围 ,独树一帜,影响广泛。 • 3.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关联耦合说
• (3)面对亚洲金融危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于 1998年8月动用巨额港元入市公开操作,并推出 30条措施强化金融监管。1998年8月,香港特 别行政区政府针对国际投机“大鳄”的市场炒作, 动用近千亿港元入市操作。1998年9月5日,为了 巩固香港的货币发行制度,减少投机者操纵市场 使银行同业市场和利率出现动荡的机会,香港金 管局推出7项技术性措施。这7项措施集中在港元 兑美元的兑换保证和有关银行港元流动资金贴现 方面的新措施两个方面。
• 8.单飞跃.经济法的理念与范畴的解析.北京:中国 检察出版社,2002 • 9.王全兴.经济法基础理论专题研究.北京:中国检 察出版社,2002 • (二)论文 • 1.徐孟洲.经济法的对象、根据和体系结构研究.见 :徐杰主编.经济法论丛.第2卷.北京:法律出版 社,2001 • 2.徐孟洲.论中国经济法的客观基础与人文理念.法 学杂志,2004(4) • 3.杨紫烜.论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经济法的理念.见: 吴志攀主编.经济法学家(2004).北京:北京大 2/3/2019 4 学出版社,2005
2/3/2019
10
一节 经济法的概念和体系
• 一、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 要明确经济法的概念,必须研究其调整对象。对 经济法调整对象的认识直接关系到经济法的概念 ,关系到经济法的本质、原则、体系等一系列基 本问题。可以说,众多关于经济法理论问题的论 争都是围绕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展开的。明确和统 一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确立经济法独立地位和生 存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是经济法学研究的最基本 的理论问题。
• 经济法学是一门以研究经济法现象为对象的法学学 科,是中国法学体系中新兴的应用法学学科。经济 法虽然诞生于20世纪初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但 当代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对外开放,却为我国社会主 义经济法和经济法学的繁荣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自1979年以来,矢志于经济法学研究的理论与法律 工作者经过二十几年的探索与创新,到今天,中国 社会主义经济法学理论框架已经构建,经济法思想 得到了广泛传播,经济法学已经成为我国法学百花 园中的夺目奇葩。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与时俱进”。 在运用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 程中,中国经济法学研究紧密结合和服务于经济发 展与改革的实践,又取得了新的成果。
• 1.1986年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草案 )》的说明 • 2.美国1890年《谢尔曼法》 • 3.1964年《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经济法 典》
2/3/2019
5
引例 1998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直接入市操 作等法律现象
• 在实行市场经济的社会里,随着生产社会化、市场化 程度的大幅度提高,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社会经济 生活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法律现象:(1)“在企业 变成一头垄断的野猪时,防止它到处乱撞”[美]萨 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高鸿业等译,12版, 上册,83页,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于 是美国在1890年制定了《谢尔曼法》,于1914年制 定了《克莱顿法》和《联邦贸易委员会法》。(2) 1906年,作家辛克莱尔描写屠宰业黑幕的小说《丛林》 (The Jungle)出版后,很多美国人连肉都不敢吃了。 因这本书所引发的讨论,促使美国政府制定了《肉品 检疫法》等产品责任法。 2/3/2019 6
• (一)著作 • 1.潘静成,刘文华主编.经济法.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2005.第一、二、三章 • 2.刘文华.中国经济法基础理论.北京:学苑出版社,2002. 第一、二、三章 • 3.李昌麒,刘瑞复主编.经济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第二、三章 • 4.徐孟洲.经济法教程.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 第一章 • 5.史际春主编.经济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第二、四章 • 6.张守文主编.经济法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第 二、四章 • 7.程宝山.经济法基本理论研究.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2/3/2019 3 2003.第四、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