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传统文化上册
1.李贺是唐代著名诗人,被后人称为“诗鬼”。
2.李贺虽然很有才华,但是他命运坎坷,仕途不顺。
3.李贺身体瘦弱,再加上整日郁郁寡欢,在27岁那年就去世了。
4.李贺组诗《南园十三首》是作者辞官回到福昌昌谷后,在家乡的南园闲居时所作的一组杂诗
诗歌的开头流露出作者对美好春色的喜爱之情。但是后面笔锋一转,由花儿的娇艳的生命,想到它必将凋零的命运,感到十分惋惜却无可奈何。
诉衷情
第十五周
扬州慢
第十六周
渔村夕照
第十七周
马致远作品赏析
第十八周
南仙吕傍妆台.无题
教研组长签名:
教导处审查:
语文学科第一单元达标教学计划表
学 校
年 级
四年级
范 围
第一单元
主讲人
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课文围绕“唐诗”这一主题选入了5篇课文。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本单元选取了李贺、李商隐、白居易、高适、岑参的作品供学生们阅读学习。唐诗的形式多种多样,格律严谨、音韵和谐,十分适合小学生朗读、背诵,能够很好提高孩子们的文学素养。
1.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著有《李义山诗集》。
2.李商隐写的《无题》是一首爱情诗,写得委婉动人。
这是一首感情深挚、缠绵委婉、咏叹忠贞爱情的诗篇。诗人情真意切而又含蓄蕴藉地写出了浓郁的离别之恨和缠绵的相思之苦。“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体现了爱情的坚贞,意境新奇,诗味隽永,已成千古传诵的名句。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
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
走马兰台类转蓬。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说说你从诗歌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背诵诗歌
5.唱一唱。
6.将这两节课所学的古诗制作成卡片,放进收藏夹。
三、课堂小结
二备
让学生了解李商隐及其《无题》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诗。
四、课堂总结
请同学们回家背过本课所学古诗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欣赏一首与朋友欢聚有关的诗。
二、赏析作品
1.阅读古诗
过故人庄
唐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说说你从诗歌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总课时数
时间
内容
总课时数
第一周
《南园十三首》
第七周
《塞上听吹笛》
第二周
李贺诗歌赏析
第八周
《走马穿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第三周
无题
第九周
生查子
第四周
李商隐诗歌赏析
第十周
《望江南.超然台作》
第五周
《问刘十九》
第十一周
苏轼宋词赏析
第六周
白居易诗歌赏析
第十二周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第十三周
辛弃疾作品赏析
第十四周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4.结合上节课中对诗人李贺的了解,说说你从诗歌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背诵诗歌
三、课堂小结
二备
让学生了解李贺及其《南园十三首》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诗。
拓展阅读
学生自读诗歌
南园的春天,百花竞放,艳丽多姿。在一片红花丛中,点缀着朵朵百花,它们美得就像越地的女孩儿,令人爱怜。只可惜,到了日暮时分,百花凋零,落红满地。其实这不过是花期已过,春风吹过便不由自主地坠落。
学校:
姓 名
学 科
传统文化
年级班
四年级
课 题
无题
课 时
2
课时
教学
目标
基础性
目标
1.让学生了解李商隐及其《无题》的原文及译文。
2.背诵这首诗。
3.拓展阅读
发展性
目标
教
学
重点
理解并背诵古诗,了解李商隐的诗的特点。
难点
结合诗人的经历,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方法
1.观察图画,联系实际。
2.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手段
四、课堂总结
请同学们回家背过本课所学古诗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欣赏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
二、赏析作品
1.阅读古诗《南园十三首(十三)》和《马诗》
南园十三首(十三)
唐 李贺
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
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
古刹疏钟度,遥岚破月悬。
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
马诗
唐 李贺
大漠沙如雪,
目标
1.让学生了解李贺及其《南园十三首》的原文及译文。
2.背诵这首诗。
3.拓展阅读
发展性
目标
教
学
重点
理解并背诵古诗,了解借景抒情的诗的特点。
难点
结合诗人的经历,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方法
1.观察图画,联系实际。
2.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手段
班班通
板书
南园十三首
唐 李贺
花枝草蔓眼中开,
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
教学目标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熟读成诵。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反复吟诵,在熟读的基础上,抓住诗的情感主线,找出相关语句,领悟内分内涵,培养感悟。
4.背诵诗歌
5.将这两节课所学的古诗制作成卡片,放进收藏夹。
三、课堂小结
二备
让学生了解白居易及其《问刘十九》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诗。
拓展阅读
学生自读诗歌
一个天寒地冻的傍晚,就要下雪了。诗人把刚刚酿造好的米酒,暖在用泥砌成的小火炉上。淡绿色的新酒在红红的火苗上散发出阵阵清香,叫人垂涎欲滴。既是傍晚,又是天寒欲雪,不正是朋友们相聚的好时光吗?于是诗人向朋友发出真诚的邀请:“能来喝一杯吗?”
嫁与春风不用媒。
反思
教 学 活 动
教学任务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一千多年前,宜阳县昌谷降生了一个奇异诗人,他7岁能诗,挥笔立成;感受事物,敏感多情;渲染物象,色彩纷呈。此人长相怪异,天性骄傲,不屑与同龄儿童为伍,每日滞留于三乡驿馆,与往来东西二京的官员大谈诗歌,被人呼为神童。他就是唐代著名诗人李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李贺的《南园十三首》(其一)
达标检测
必做题
选做题
课时教学案
学校:
姓 名
学 科
传统文化
年级班
四年级
课 题
问刘十九
课 时
2
课时
教学
目标
基础性
目标
1.让学生了解白居易及其《问刘十九》的原文及译文。
2.背诵这首诗。
3.拓展阅读
发展性
目标
教
学
重点
理解并背诵古诗,了解白居易的诗的特点。
难点
结合诗人的经历,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方法
1.观察图画,联系实际。
教学难点
培养自学古诗的能力,感受诗歌的意境,诵读并背诵。
课时安排
《南园十三首》 2课时
《无题》 2课时
《问刘十九》 2课时
《塞上听吹笛》 1课时
《走马穿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1课时
达标命题人
达标结果
分 析
备注
课时教学案
学校:
姓 名
学 科
传统文化
年级班
四年级
课 题
南园十三首
课 时
2
课时
教学
目标
基础性
拓展阅读
学生自读诗歌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班班通
板书
无题
唐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反思
教 学 活 动
教学任务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李商隐以“无题”命名中的一首。
二、初读体会
1.自己读读诗文
南园十三首
唐 李贺
花枝草蔓眼中开,
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
嫁与春风不用媒。
2.结合书上的文意,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三、细品领悟
1.结合老师发给大家的小资料,说说你对李贺有了哪些新认识?
2.结合对李贺生平的介绍,再读古诗,说说你读出了什么情感?
3.教师小结:自古以来,有很多诗人借助眼中看到的景象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这种写法就是“借景抒情”。
改进教学的具体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师讲解、学生讲故事、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