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一)锻工安全技术操作通则:
1、工作前必须穿戴好劳保用品,否则,不准工作。
2、工作前要认真检查设备的安全情况,检查设备各部件、工具、吊具、电器、安全防护装置和其它辅助用具,是否齐全,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3、工作中思想要集中。
多人操作的设备,必须有一人指挥,动作要协调一致。
4、设备运转时,严禁调整、加油或擦拭。
清扫设备和地面,不准使用汽油。
5、严格执行起吊规程和消防制度。
不经批准,禁止开动与已无关的设备。
车间内的危险标志,严禁乱动,并不准违反标志上的规定。
6、工作场所不准堆放杂物,或堆放与工作无关的物件。
环境卫生要搞好,卫生区要打扫干净;工位器具要保持清洁整齐,道路要保持畅通。
7、工作后或离开机床前,必须关闭电源、气源、水源。
将手柄停至零位。
搞好设备维护保养,清理现场,做好交接班。
8、严格遵守安全守则和各工种安全操作规程总则。
对违反者,人人有权制止。
9、电锤、气锤等在维修或调整、清扫等,必须首先关闭电门或
气阀,方可进行各项事宜。
(二)一般锻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开始工作前,应检查所用的工具是否良好、齐备,气压是否符合规定。
2、车间温度较低时,应予热锤头、锤杆、胎膜和工具,以防断裂。
3、高温季节,应加强车间通风,采用相应的降温措施。
4、锻件传送时,小件投掷,要注意来往行人。
较大锻件必须用吊钳夹牢,由吊车传送。
5工作中应经常检查设备和工具上受冲击力部分是否有损伤、松动和裂纹产生,并及时修理。
6、手掌钳工操作时,注意不要将手指置于两钳把之间,亦不得将把对准自身或他人,而应置于身体的侧面,以免造成伤害。
锻打时,指挥人员的信号要明确。
7、不得锻打冷料或过烧的坯料,以防飞裂伤人。
8、不得用手或脚直接去清除砧面上的氧化皮。
9、车间内主要通道应保持畅通,不得将热锻件或工胎具放在通道上,锻件应堆放在指定的地方,且不宜堆放过高。
锻造操作机运行及热件运送范围内严禁堆放物品或站人。
10、与当班生产无关的工具、毛坯、锻件和料头等,不要放在
锤的近旁。
11、易燃易爆品不可放在加热炉或热件近旁。
12、工作结束时,必须将锤头滑放到固定位置,插好安全销。
13、工作后将工具、材料、锻件放在指定地点,搞好工作地点的清洁卫生。
14、交接班时,应交待设备运转情况,炉内烧料程度,工具有无损坏等事项。
(三)压力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工作前
1、检查润滑系统是否良好,设备各部螺丝是否松动,传送带运转是否正常,如发现问题要及时修理。
2、检查模具是否紧固,有无裂纹。
检查防护罩和保险装置是否良好有效。
工作中
1、按照加热规范进行生产,要听从组长和踏车者的指挥,要相互配合,动作协调。
在传递和放锻件时,精神要集中,要放稳,放准确。
并要时刻注意观察模具的紧固情况和损伤程度,发现问题立即停车调整,修理。
2、设备在运转中,严禁将手伸入滑块区,调整时,立柱封闭式压力机必须将转换开关停至零位;曲轴压力机必须关掉电门。
并且等飞轮停止运转后,再开始调整。
3、料或料头,必须放在地坑或料斗内。
若散落到地上,要及时清理,以保证操作者和其他人员的安全。
4、维护拦板和防护罩要保持良好使用。
工作后
1、搞好卫生,检查环境。
2、认真交班。
(四)棒料剪切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检查设备防护装置是否完好可靠,设备各连接螺丝是否松动,压缩空气是否正常,自动润滑系统是否良好,刀片安装是否合理,上下刀片间不许有异物。
2、冬季应预热刀片至100—150℃,棒料加热到金属的热脆温度。
3、切断行程中不得停车。
4、剪切棒料最小长度不得小于刀片上压紧头中心的距离(上压紧头中心,必须压在棒料上,才能进行剪切),小于规定尺寸的棒料,可在上压紧头下底面,附加一压板。
5、刀片间隙必须调整合适。
6、设备发生连击,溜车或电器失灵现象,应立即停车排除。
7、工作完毕应切断电源,关闭空气阀门,将滑块停在上死点,使设备处于停歇状态。
(五)250扩孔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工作前
1、检查上滑块、导轨、气缸、皮带轮、方向轴、下滑快等处,有无不正常现象,发现问题,及时修理。
2、检查模具、推力滚、碾压轮等处的螺钉是否松动,如果松动,立即上紧。
3、检查润滑系统是否良好。
压缩空气的压力是否够4kg/c ㎡
4、气包存水,必须及时排除,以保持空气和水管畅通,否则,不准开动。
中作中
1、设备启动后,先空转3分钟,仔细倾听机器运转的声音是否正常,如有异声,要及时检修。
2、毛胚尺寸不合格不准碾压。
3、毛胚的温度,应保持在900—980℃之间,否则,不准碾压。
4、工作中发生故障,应立即将电、气、水源停掉。
并及时修理。
5、机床上禁放杂物。
如需到机床上进行工作时,必须停电停气。
6、设备调整修理后,应将所有防护、保险装置装好。
否则不准开机。
7、吊锻件时,必须挂牢挂好。
锻件不准高处箱外,倒锻件时周
围不准有人。
工作后
关掉电机和压缩空气,将手柄放在停止位置上。
(六)箱式电阻炉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遵守一般热处理工安全操作规程。
仔细检查测温仪表、热电偶、电气设备接地线等是否完好。
2、检查炉膛内工件型号,炉底板、电阻丝是否完好。
3、当工件进出炉时应断电操作,并注意工件或工具不得与电阻丝相碰撞和接触。
4、箱式电阻炉使用温度不得超过额定值。
5、电炉通电前应首先合闸,再开控制柜电钮。
停炉时应先关控制柜电钮,再拉闸。
6、每月定期清理设备各部位(包括炉底板下部)的氧化物和赃物,发现问题应及时清理好。
7、热处理干燥箱、保温炉、电熔炉除不得超过各自的额定湿度外,其余均按本规程执行。
8、工作完毕应整理工作场地,并向下班操作负责人交待设备情况。
起重机安全操作规程及管理规定
一、工作前严禁喝酒。
二、开车前先检查机械、电器、安全装置是否良好,有无可
碰、卡、挂现象确认后试车。
三、操作中必须精力集中,操作时不准吸烟,吃东西或与他
人谈话。
四、操作中严格执行“十不吊”
1.超过额定负荷不吊。
2.指挥信号不明;重量不明;光线暗淡不吊。
3.吊索和附件控绑不牢、不符合安全规程不吊。
4.吊挂重物正在加工时不吊。
5.歪拉斜挂不吊。
6.工件上站人或浮放活动物不吊。
7.易燃易爆物品不吊。
8.带有棱角物件未垫好不吊。
9.埋地物品不吊。
10.违章指挥不吊。
五、操作中要始终做到稳起、稳行、稳落,在靠近车、设备
或接近人时必须及时告警。
六、吊运物品坚持“三不越过”
1.不从人头上越过
2.不从贵重物品上越过。
3.不从设备上越过。
电(氧)焊工安全操作规程
1、工作前,必须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禁止穿背心、拖鞋、
凉鞋、布鞋等进行操作。
2、作业前,应检查焊(割)设备、工具是否完好,如有问
题,应立即进行处理,然后方可作业。
3、焊机及焊件必须接地良好,拉合电源时应戴手套。
4、多台焊机集中作业时,应有隔光板。
5、焊(割)场地周围应清除易燃、易爆物品或进行隔离。
6、在潮湿地点作业,应保证电气绝缘良好;雷雨时,应停止露天作业。
7、乙炔着火,宜采用干黄砂、二氧化碳或干粉灭火器扑灭,
禁止用水、泡沫灭火器、四氯化碳灭火器灭火。
8、氧气瓶和乙炔瓶的放置,必须保持5米以上距离,乙炔瓶不得卧放。
9、搬运气瓶时,要避免碰撞和剧烈震动,并防止曝晒。
10、气瓶放气不能太快,用后的气瓶必须留在0.098-0.196Mpa的余压。
11、作业中发生回火时,应先关氧气阀门,再关乙炔阀门。
12、点火时,割枪不准对人,已在燃烧的割枪不准放在工作台和地面上。
13、高处作业时,必须系好安全带,并注意现场下方,确
认安全后,方可进行。
14、作业完后,应切断焊机电源,将气阀关闭,检查操作
场地,确认安全方可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