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材料力学实验

材料力学实验

实验一实验绪论
一、材料力学实验室实验仪器
1、大型仪器:
100kN(10T)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200kN(20T)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WEW-300C 微机屏显式液压万能试验机;W AW-600C微机控制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
2、小型仪器:
弯曲测试系统;静态数字应变仪
二、应变电桥的工作原理
三、材料力学实验与材料力学的关系
四、材料力学实验的要求
1、课前预习
2、独立完成
3、性能实验结果表达执行修约规定
4、曲线图一律用方格纸描述,并用平滑曲线连接
5、应力分析保留小数后一到二位
实验二轴向压缩实验
一、实验预习
1、实验目的
I、测定低碳钢压缩屈服点
II、测定灰铸铁抗压强度
2、实验原理及方法
金属的压缩试样一般制成很短的圆柱,以免被压弯。

圆柱高度约为直径的1.5倍~3倍。

混凝土、石料等则制成立方形的试块。

低碳钢压缩时的曲线如图所示。

实验表明:低碳钢压缩时的弹性模量E和屈服极限σε,都与拉伸时大致相同。

进入屈服阶段以后,试样越压越扁,横截面面积不断增大,试
样抗压能力也继续增强,因而得不到压缩时的强度极限。

3、实验步骤
I、放试样
II、计算机程序清零
III、开始加载
IV、取试样,记录数据
二、轴向压缩实验原始数据
(1
加载方案为:F0=5,F1=8,F2=11,F3=14,F4=17 ,F5 =20 (单位:kN)
数据处理方法:
平均增量法
)
,
(
)
(
0取三位有效数
GPa
l
A
l
F
E
m
om



=
δ
(1)
线性拟合法
()
GPa
A
l
l
F
n
l
F
F
n
F
E
om
o
i
i
i
i
i
i⋅


-
∑∆


-

=
2
2
)
(
(2)
l o —原始标距
A om —原始标距范围内横截面面积的平均值
)
1~0()
()(1-=∆-∆∑=
∆+n i n l l l i i m δ-引伸计伸长增量的平均值;
(2)、强度指标
屈服强度
0A F s
s =
σ(N/mm 2或MPa )
抗拉强度0A F b
b =
σ(N/mm 2或MPa )
II ψ
δ、
l 1(二) E 值
(三) 强度指标和塑性指标的测定
指导老师签名:徐 强度和断面收缩率确定的计算过程:
思考题
1、测定E时为何要加初载荷F0,限制最高载荷Fn?采用分级加载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减小误差。

分级加载目的是使测得的弹性模量E减小误差,同时验证材料是否处于弹性状态,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实验四扭转破坏实验
一、实验预习
I、实验目的
II、实验原理及方法
低碳钢实验步骤:
1、测量试样;
2
3
4
5
6
一定角度,圆周线和纵向线都偏移了一定角度,但圆筒沿轴线及周线的长度都没有变化。

说明了扭转平面假设的正确性。

2、低碳钢试样和铸铁试样的扭转破坏断口形貌有很大的差别。

低碳钢试样的断面与横截面重合,
断面是最大切应力作用面,断口较为平齐,可知为剪切破坏。

铸铁试样的断面是与试样轴线成45度角的螺旋面,断面是最大拉应力作用面,断口较为粗糙,因而最大拉应力造成的拉伸断裂破坏。

实验五低碳钢切变模量G的测定
一、实验预习
I、实验目的
1、测定低碳钢扭转时的剪切弹性模量G;
2、了解扭角仪的原理。

II、
III
1、
2、
三、数据处理
四、讨论
1、比较机测法和电测法测G的结果,对两种方法的优缺点、精度、可靠性进行讨论。

电测法的灵敏度高,精确度也比较高,可以实测,遥测。

高温,高压,动态等特殊工作条件都可以使用,而缺点是不能测出构件内部的应变,也
不能准确地反映应变分部的急剧变化。

而机测法操作简单但是精度不高。

实验六纯弯曲梁的正应力实验
一、实验预习
横截面上边缘是1测点号,下边缘是5测点号。

离中性层
2、误差计算(中性层的应力计算绝对误差,其他为相对误差)
四、思考题
(1)分析你的原始数据记录,总结你这次测量数据的偏差情况。

从处理的数据来看,上边缘的误差最小,其他误差也较小,因此本次测量数据的偏差不大,二次在相同△F下测量的结果△ε也较为相近。

(2)整理实验数据时,对中间几个测点,应取前后两枚应变片应变的平均值。

试问在实测中这一平
均值可用什么方法直接得到?怎么组桥?请画出测量桥的电路原理图。

在实测中前后2枚应变片是没办法直接测得平均值的,因为如果将前后2枚应变片组成半桥测量的话,其应变值刚好互相抵消了。

只有上下2枚应变片是可以组成半桥来直接测量的,一个受拉,一个受压,更改下方式或系数就可以直接得到其平均值。

实验七弯扭组合变形的主应力测定
一、实验预习
外,
/-45°。

三、数据处理
根据你的实测应变增量值,计算载荷为9.8N时圆管测量点的主应力大小及方向(要求画出主单元体,明确X轴的方位)
A
B
实验八压杆稳定实验
一、实验预习
I实验目的
1、观察压杆的失稳
2、测定两端铰支压杆的临界压力
3、观察改变支座约束对压杆临界压力的影响
II设备及装置
1、若临界压力的实测值远低于理论值,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有可能是V形支座的底线不在压杆的同一纵向对称平面内,也有可能是材料不均匀程度较大,压力偏心现象严重,导致临界压力实测值远低于理论值;
可能在装夹压杆时,压杆就有受力,有初始弯曲,受初始弯矩等因素的影响;
由于实验所用仪器精度较低,不能准确显示实际压力。

实验九冲击实验
一、实验预习
1、实验目的
i了解冲击实验的意义,材料在冲击载荷作用下所表现的性能。

ii测定低碳钢和铸铁的冲击韧度值。

2、设备及装置
i摆式冲击试验机
建议能否有一本实验指导用书。

这样可能会更好一些。

希望材料力学实验课越上越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