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第二单元识字1《场景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生字、生词,能正确的书写生字和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达到“情由景生”的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生字、生词,能正确的书写生字和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学习本课生字、生词,能正确的书写生字和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法:读、思、说滚动推进。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型课时:新授课 2课时教学准备及手段: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海鸥、海边、船、牧场、稻田、小溪的照片。

师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看屏幕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对本课的兴趣,并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二、凭借情境,自主构建1、课件出示,学生“开火车”认读。

2、指名学生认读生字。

3、学生识知字形。

三、拓展情境,达标训练1、教师范写生字。

2、学生书写生字。

3、通过查工具书。

找生字解释,近义词,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

学生用生字造句。

4、通过用词语说话或词语搭配引导学生运用新词。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学生字,词语的基础上将课文读正确通顺。

四、聚焦情境,评价反思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背诵课文。

教法:读、思、说滚动推进。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及手段:课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听写生字。

2、指名朗读课文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第一课时的学习,从整体上对量词有一个总印象二、凭借情境,自主构建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1)学生自己质疑,先小嘴间讨论,解决,不懂的再全班交流。

(2)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3)你以前学过那些量词?学生交流。

2、师生共议小结。

3、出示课件中量词“只、片、艘、条、座、缕、顶、块、方、道、孔、丛、所、面、把、群、阵”4、学生朗读量词,并照样子说一说。

三、拓展情境,达标训练1、选择给课文第一节、第二节第四节中的一节配上插图。

2、选用所说的数量词和事物写一句话。

四、聚焦情境,评价反思学完这篇课文,你一定有不少收获吧,快总结一下。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识字2《树之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识15个新字,会写10个生字,并能正确组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11种树木,了解这些树木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在学习中进行读、说、背等学习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开阔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认识各种树木,并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了解、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会认识15个新字,会写10个生字,并能正确组词。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法:引导、以读促悟、情境学习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教师谈话。

2、板书课题。

二、凭借情境,自主构建1、初学儿歌,学习检查生字。

2、借助拼音,将儿歌读通读顺,3、指名读儿歌,相机帮助正音。

4、圈画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在小组内互相考查。

5、课件出示生字新词。

梧桐掌枫松柏装桦耐守疆银杉化桂6、读一读,记一记泡桐白桦云杉翠柏桂花枫叶松子白果7、指导书写。

(1)仔细观察,发现这些字有什么特点?(2)“木”字旁书写注意事项,教师边范写边讲解(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指名读树之歌二、凭借情境,自主构建1、全班齐读儿歌。

2、你读懂了什么呢?3、结合课件,边读句子边出示图片,帮助学生认识树木。

4、指导背诵。

5、课后理解(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句意:比喻要使小树成为木料需要很长的时间。

而培养一个人才则需要更多的时间,是个长久之计,并且十分不容易。

因此,这句话寓意着国家、民族、家庭只有做好人的培育,才能得以接续、繁衍、传承。

古人云:江山代有后人出,一代新人换旧人。

这样人类才能永续繁衍、生生不息。

(2)树高百尺,叶落归根。

意思是:树长得再高,落叶还是要回到树根。

比喻离开故土时间再长,最终还是要回归故土。

(3)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

意思是:就是人要立志,没有志向的人是不会成功的。

三、拓展情境,达标训练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

枫树秋天叶儿红,松柏四季披绿装。

木棉喜暖在南方,桦树耐寒守北疆。

1、儿歌讲了几种树木,用“—”画出。

2、“梧桐树叶像手掌”,用“手掌”比喻梧桐的()?“松柏四季披绿装”,用“绿装”来比喻松柏的()?四、聚焦情境,评价反思学习了课文之后,你明白了什么?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识字3《拍手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拍、靠、蚕、插、根、棍、把、掰、苞、鸣、闯、匹”12个生字,会写“拍、合、豆、谷、蚕、匹”6个生字。

学习新部首“提手旁、人字头、虫字旁、三框儿”。

2、通过拼读音节读课文,掌握生字字音,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初步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感悟汉字的表意功能。

过程与方法:利用拍手歌的特点,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儿歌,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提高识字效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以及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能读准12个新字,会写6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教学难点:激发孩子们喜欢动物的情感,产生保护动物的愿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法:朗读、表演、创设情境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听儿歌。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儿歌吗?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儿歌。

请听歌曲,一边听一边想:这首歌的歌名叫什么?2、播放《幸福拍手歌》。

3、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凭借情境,自主构建1、引导学生自由读儿歌,不会读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会认字和会写字,然后反复拼读。

师:同学们,老师已经布置你们圈出课文中会认和会写的字,你们都做好了吗?(出示课件:课文生字。

)师:请同学们合作读生字,看看你们同桌都会读了没有?如果你的同桌读不准或读不对,请你帮他纠正,好吗?生:汇报读字情况,教师纠正。

3、同桌之间互读儿歌,互相正音。

4、检查读文情况。

5、再次学习生字。

(1)儿歌中的生字宝宝又跑出来和我们见面了,大家还认识吗?(出示课件:带拼音的会写字。

)(2)学生齐读带拼音的生字。

(3)采用多种形式读生字。

a、领读。

b、小组读。

c、开火车读。

6、认清字形。

(1)请学生观察字形,想办法识记字形。

(2)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鼓励学生自主识字。

7、理解字义。

联系儿歌、图片和动作,理解“掰苞谷、闯进、把门闩”这几个生字词。

8、生字开花:看谁组的词最多。

师:同学们真能干,会组很多词!9、开火车读词语。

并能用所组的词语说一句话。

师:谁能用你喜欢的词语来说一句话呢?例:谷,稻谷:妈妈去田里收稻谷。

三、拓展情境,达标训练1、学生互相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生:我用加一加,例如:扌+白=拍;天+虫=蚕。

生:我用顺口溜,例如:一人一口便是“合”。

2、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师:请同学们注意字的起笔在田字格的位置。

3、指导书写:重点指导:拍、蚕、匹。

(1)师:出示这几个字的笔画顺序。

(2)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学生跟着书空。

(3)学生描红,书写。

4、展示学生作业并点评。

5、小结。

四、聚焦情境,评价反思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课件(生字课件),学生齐读。

2、齐读儿歌一遍。

二、凭借情境,自主构建1、引导学生接力读课文。

(1)师生接力读课文。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来读一读,老师读前一句,同学们读后一句。

例如:老师读:你拍一,我拍一,学生读:人靠大树好休息。

(2)男生读前一句,女生读后一句。

(3)全班同学拍手齐读。

2、小组比赛读。

3、读完了儿歌,聪明的你发现这些汉字有什么特点?4、教师进行补充:利用字理教学学习“拍”“谷”字。

5、教师小结。

6、拓展说字。

师:你还认识哪些带有“扌”旁的字?7、玩“你来说,我来猜”的游戏。

三、拓展情境,达标训练1、齐读儿歌。

2、学生小组交流编儿歌。

3、教师范读新编儿歌。

4、学生汇报。

5、师生评议。

6、师小结。

四、聚焦情境,评价反思说说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识字4《田家四季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借助拼音读准“春、夏、秋、冬、”4个生字的字音。

2、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这些生字,并为这4个字组词。

3、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

4、能在田字格中描写“春,秋,冬”。

[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不同形式的游戏,巩固所学习的生字。

2、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儿歌的改编。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感受春、夏、秋、冬四季之美。

了解农民在不同的季节里的劳动内容,体会农民的辛苦和快乐,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认识17个生字。

会写9个生字。

准确、熟练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春、夏、秋、冬四季之美,唤起学生热爱大自然。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引导,讲解,鼓励,启动,合作法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交流学习,讨论学习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歌曲《四季歌》。

激发情感:小朋友,刚才的那首歌好听吗?想不想知道那首歌的名称呢?那首歌就叫《四季歌》,那是日本的一首民歌。

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儿歌,它的名字也叫《四季歌》,谁来拼一拼课题?指名读、齐读。

二、凭借情境,自主构建(一)学习字词,诵读儿歌1、小朋友,一年有四个季节,你知道是哪四个季节吗?2、叫号游戏。

(巩固四个生字)师:现在我们来做个叫号游戏,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认识它们了,来,请出小老师!师:小朋友,一年四季的第一个季节是春天,春天过去了,什么来到了?(夏天)夏天过去了,什么来到了?(秋天)秋天过去了,什么来到了?(冬天)冬天过去了,又是第二年的春天来到了。

就这样,四季在轮回。

3、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

(1)师: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想:儿歌里讲了四季中的哪几样景物?你能不能边听边把它们圈出来?生听课文录音。

师:儿歌里每个季节都提到了一样景物,你听到的是什么呢?根据生答板书:花儿、蝉儿、枫叶、雪花三、朗读儿歌,理解内容:4、跟录音读课文。

师:小朋友真聪明一下子就把这些景物都找出来了。

下面让我们跟着录音读读课文吧。

小朋友读得轻些,注意听清楚录音里的字音和停顿。

5、指名读。

6、比赛读。

(二)理解儿歌:1、师:小朋友,你们看,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景色。

你最喜欢哪个,选你喜欢的读给大家听。

2、春天花儿笑。

(板书:笑)师:笑的反义词是什么?“花儿笑”是什么意思呢?(“笑”字形象生动,把花儿当人来写,在“笑”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春天的温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