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分类学复习参考资料

植物分类学复习参考资料

第一章植物分类学概述名词解释:植物分类学(Plant taxonomy):是研究植物的变异及其因果关系、对它们进行分类命名、研究它们的亲缘关系,并运用所掌握的资料去建立某个分类系统的科学。

分类群taxon给定名称的有机体的一种特定组合。

也指任何一个分类学上的类群。

性状(character) :即特征,是有机体的特性或可观测部分。

性状是分类学研究的根本对象,也是建立各种分类方法和分类系统的重要基础。

分类(classification):是指建立一个合乎逻辑的分类阶元系统。

鉴定:是指借助参考已有的分类去命名植物物种。

分类必须在鉴定之前。

命名:对植物的命名,包括命名制度和方法,命名法则的建立、解释和应用。

1、分类的基本方法(1)人为分类----仅用少量性状进行分类,不涉及亲缘关系和本质,预见性差。

(2)自然分类---自然分类就是具有最大预见性的分类,其中一方面是对某一新的类群在一个限定的分类群范围内或等级上的归属的预测;另一层含义是对某一分类群内一些未知性状存在与否的预测。

涉及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2、植物的命名:根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的规定,以瑞典植物分类学家林奈创立的双名法对植物进行命名(学名)。

双名法用两个拉丁词对一种植物定名,第一个词是属名(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词是种加词(种名)。

一个完整的学名还要加上定名人的姓氏或姓氏缩写。

3、命名人表示法(1)若由二人命名,则在两人之间加“et”,如多于二人,在第一人后加“et al.”。

(2)有时二个命名人之间有“ex”,表示前一个是该种的命名人,但未公开发表,后一人著文代他公开发表了这个种。

(3)有时两个命名人的前一命名人有括号,表示该种由前者最早定名,但后者经过研究,认为分类位置不恰当,应该重新组合。

4、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简介1、植物命名的模式法和模式标本2、每一种植物只有1个合法的正确学名3、学名的有效发表和合格发表4、优先律原则——每一种植物只有一个合法的拉丁学名,并且以最早发表的为合法学名。

5、保留名5、模式法则与模式标本对于科及科以下各级新类群的发表,必须指明其命名模式,才算有效。

模式标本必须要永久保存。

6、模式标本的类型①主模式标本(全模式标本、正模式标本)由命名人指定的模式标本,即作者发表新分类群时据以命名、描述和绘图的那一份标本。

②等模式标本(同号模式标本、复模式标本)与主模式标本同为一采集者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所采集的同号复份标本。

③合模式标本(等值模式标本)作者在发表一分类群时未曾指定主模式而引证了2个以上的标本,被引证标本中的任何1份,均可称为合模式标本。

④后选模式标本(选定模式标本)作者在发表一分类群时未曾指定主模式标本或主模式已遗失或损坏时,是后来的作者根据原始资料,在等模式或依次从合模式、副模式、新模式或原产地模式标本中,选定l份作为命名模式的标本。

⑤副模式标本(同举模式标木)作者在原描述中除主模式、等模式或合模式标本以外同时引证的标本,称为副模式标本。

⑥新模式标本当主模式、等模式、合模式、副模式标本均有错误、损坏或遗失时,根据原始资料从其他标本中重新选定出来充当命名模式的标本。

⑦原产地模式标本当不能获得某种植物的模式标本时,便从该植物的模式标本产地采到同种植物的标本,与原始资料核对,以代替模式标本,因采集人与采集日期不尽相同,称为原产地模式标本。

7、有效发表发表品一定要是印刷品,并可通过出售、交换或赠送,到达公共图书馆或者至少一般植物学家能去的研究机构的图书馆。

8、合格发表1935年1月1日起,除藻类(但现代藻类自1958年1月1日起)和化石植物外,l 个新分类群名称的发表,必须伴随有拉丁文描述或特征集要,否则不作为合格发表。

科或科级以下新分类群的发表,必须指明其命名模式,才算合格发表。

9、植物分类的历史(一)人为分类系统时期(18世纪初以前)经济用途和实用部位进行分类(二)自然分类系统时期(18世纪晚期-19世纪初)从多方面的特征进行分析(三)系统分类系统时期根据生物进化的原理,建立能反映植物类群之间亲缘关系和植物界客观演化规律的分类系统第二章苔藓植物名词解释孢子:专门生殖的细胞,不需要两两结合就可以由单个细胞发育成一个个体。

颈卵器: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大多数裸子植物的雌性生殖器官。

为产生卵细胞、受精及原胚发育的场所。

外形似烧瓶,上部细狭的部分称为颈部,下部膨大的部分称为腹部。

精子器: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大多数裸子植物的雄性生殖器官。

在苔藓和蕨类植物由多细胞构成。

胞芽:某些苔藓植物进行营养繁殖的构造,由多细胞构成。

地钱的胞芽,从侧面看,呈双凸透镜状,借基部的柄着生在叶状体背面(向上的一面)的胞芽杯中。

成熟时自柄处脱落,散落于土中,迅速萌发成新的植物体。

营养叶或不育叶:仅进行光合作用的叶。

孢子叶或能育叶:产生孢子和孢子囊的叶。

同型叶:营养叶和孢子叶形状相同的。

异型叶:营养叶和孢子叶形状完全不同的。

孢子囊:蕨类植物产生孢子的场所。

配子体(原叶体):孢子在适宜的环境下,萌发直接形成的配子体。

孢子体:精子成熟后,借助水游到颈卵器内和卵受精,发育成胚,幼胚暂时寄生在配子体上,长大后配子体(原叶体)死亡,由幼胚发育成的孢子体(植物体)独立生活。

胎生现象:很多植物的种子或孢子还没有离开母体的时候就已经在母体开始萌发。

1、苔藓植物的一般特征:苔藓植物是一群小型的多细胞的绿色植物,简单的种类,成扁平的叶状体。

大型的种类可以长至数十厘米,植物体有假根和类似茎叶的分化。

※苔藓植物的内部构造简单,假根是由单细胞或由一列细胞所组成,无中柱或在高级的类型中有似输导组织的细胞群※苔藓植物的雌雄生殖器官都是多细胞所组成,其中雌性生殖器官称为颈卵器,雄性生殖器官称为精子器。

2、苔藓植物的受精过程:卵成熟后,使颈沟细胞与腹沟细胞破裂,精子借助水的作用,游到颈卵器附近,通过破裂的颈沟细胞和腹沟细胞,与卵结合形成合子。

合子不经休眠即开分裂而形成胚。

胚在颈卵器内发育成为孢子体。

3、苔藓植物全世界约有23,000种,包括苔纲(Hepaticae)和藓纲。

4、苔纲的一般特征:植物体为背腹式,呈叶状体或具茎叶分化,孢蒴无蒴齿,多无蒴轴,孢蒴内除孢子外还具有弹丝。

5、苔纲分为三个目:地钱目、叶苔目和角苔目6、藓纲的一般特征:藓类植物的植物体有茎、叶的区别,为茎叶体,无背腹之分的叶状体。

高级的种类的茎常有中轴的分化,叶在茎上的排列多为螺旋式,故植物体呈辐射对称。

有的叶具中肋,孢子体构造比苔类复杂,蒴柄坚挺,孢蒴内有蒴轴,无弹丝,成熟时多为盖裂。

包子萌发后,原丝体时期发达。

7,藓类种类繁多,较苔类耐低温,藓纲分为三目,即泥炭藓目、黑藓目和真藓目。

8、蕨类植物简介:也称为羊齿植物,具有明显的世代交替现象.无性生殖是产生孢子,有性生殖器官只有精子器和颈卵器。

蕨类植物的孢子体远比配于体为发达,并且有根、茎、叶的分化和由较原始的维管组织构成的输导系统。

蕨类植物是介于苔藓植物和种子植物之间的—个类型。

尤以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为其分布中心。

地球上生长的蕨类约有12000多种,在我国生长的约有2600余种,云南省就有一千多种,无愧有“蕨类王国”之称。

蕨类植物大都为土生、石生或附生,一般表现为喜阴湿和温暖的特性。

9、蕨类植物的一般特征蕨类植物具有根、茎、叶分化(除极少数原始种类仅具假根外)。

蕨类植物的根为吸收能力较好的不定根。

茎通常为根状茎,少数原始的种类兼具气生茎和根状茎。

叶有小型叶和大型叶两类。

10、小型叶:没有叶隙和叶柄,只具一个单一不分枝的叶脉,来源是由茎的表皮突出而成,为原始的类型。

11.大型叶:有叶柄,维管束有或无,叶隙、叶脉多分枝。

其来源系由多数顶枝经过扁化而形成的。

为进步的类型。

12、蕨类植物学家秦仁昌教授(1978年)将蕨类植物分为5个纲,分别是:石松纲、水韭纲、松叶蕨纲、楔叶蕨纲、真蕨纲。

其中石松纲较原始,真蕨纲最进化。

13、石松纲植物的起源也是比较古老的,在石炭纪时最为繁茂。

现代生存的石松纲植物,有石松目和卷柏日。

石松目,如铺地蜈蚣;卷柏目仅卷柏科卷柏属,如卷柏(还魂草),翠云草。

14、水韭纲仅有水韭目水韭科水韭属,孢子体体形似韭菜,和单子叶植物相似。

15、松叶蕨纲植物原始的陆生植物类群,孢子体分匍匐的根状茎和直立的气生枝,无根,仅在根状茎上生毛状假根。

松叶蕨属和梅溪蕨属。

16、木贼纲现仅有木贼科木贼属,如问荆、节节草。

17、真蕨纲起源早,到二叠纪时都已绝迹,现在的和古代的化石蕨类有很大的不同。

在分类上.真蕨植物约有一万种以上,广布于全世界。

我国有56科,2500多种,广布全国。

第三章名词解释多胚现象:在种子发育过程中或成熟种子中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胚的现象;裸子植物的;由一个受精卵发育出来的多胚,称为裂生多胚现象。

同一个胚珠中,由两个以上的颈卵器中的卵受精后分别发育成多胚,称为简单多胚现象球花:裸子植物没有真正的花,在开花期间形成的繁殖器官称为球花,即孢子叶的古老植物,被人称为活化石。

其有关的亲族都已灭绝,仅能自化石去辨认,现生的种类生存地区零落,分布范围狭小。

苞鳞:失去生殖能力的大孢子叶。

珠鳞:着生胚珠的地方,有生殖能力的大孢子叶,发育为种鳞。

1.裸子植物门植物特点:高大乔木、灌木,稀为木质藤本。

次生木质部几全由管胞组成,稀具导管;叶多为针形、鳞形或条形, 稀为椭圆形或扇形;球花单性,雌雄同株或异株;风媒,稀虫媒传粉,胚珠裸露,不为子房包被;种子有胚乳,胚珠直立或倒生,子叶1至多数。

在传粉时花粉直达胚珠。

从授粉到受精这个过程,裸子植物须经相当长的时间。

具有颈卵器的构造但结构简单,埋藏于胚囊中,仅有2—4个颈壁细胞露在外面;颈卵器内有1个卵细胞和1个腹沟细胞,无颈沟细胞。

具多胚现象。

2.裸子植物门通常分为铁树纲(Cycadopsida)、银杏纲(Ginkgopsida)、松柏纲(球果纲)(Coniferopsida)、红豆杉纲(紫杉纲)(Taxopsida)、买麻藤纲(Gnetopsida)等5纲。

下分为9目,12科,71属,近800种。

我国是裸子植物种类最多的国家,有5纲,8目,11科,41属,236种。

3、苏铁科Cycadaceae苏铁Cycas revoluta Thunb:树干棕榈状,高2 3m。

叶羽状分裂,基部两侧有刺,羽片条形,厚革质,边缘显著反卷,先端具刺状尖头,上面中央有凹槽。

雄球花长圆柱形,小孢子叶密被黄褐色长绒毛;大孢子叶宽卵形,先端羽状分裂,密生黄褐色绒毛;胚珠生于大孢子叶柄两侧,被绒毛;种子红褐色或桔红色。

4、银杏科Ginkgoaceae银杏Ginkgo biloba L.:落叶乔木,枝有长枝及短枝。

叶扇形,有波状缺裂,有长柄,在长枝上螺旋状排列,在短枝上簇生,叶脉二叉分歧。

雌雄异株,稀同株,球花生于短枝顶端叶腋,雄球花柔荑花序状;雌球花具长柄,柄端2叉,叉端各生1珠座,各具1胚珠,通常仅1枚胚珠发育成种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