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一、基础(20分)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眼睑(jiǎn)恍(huáng)惚抽搐(chù)满目疮(cāng)痍B.羸(léi)弱斫(zhuó)痕阴霾(mái)寒风砭(biān)骨C.菜畦(qí)澎湃(pài)嫉(jí)妒回环屈(qǔ)折D.彷(páng)徨磐(pán)石蓦(mò)然叱诧(zhà)风云2.结合语境,选词填空。
(3分)中国书法源远流长,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
研习、欣赏书法,可以书法的美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热爱,高雅的审美情趣。
(增进培养增加)3.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伟大的悲剧》作者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
B.昭陵六骏,是唐太宗李世民当年南征北战驰骋沙场统一全国的六匹战马。
李世民为纪念他们,将其形象刻在自己陵墓的石屏上。
C.《狼》的作者是明代小说家蒲松龄,《聊斋志异》是其代表作,该题目的意思是“在名为聊斋的书房里记述奇异的故事”。
.D.《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淮南子》,该书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
4.请为下面的语句排列正确的顺序,使之前后连贯。
(2分)①它肯定是会感到十分得意的。
②当那个可怜的蝗虫移动到螳螂刚好可以碰到它的时候,螳螂就毫不客气,一点儿也不留情地立刻动用它的武器,用它那有力的“掌”重重的地击打那个可怜虫,再用那两条锯子用力地把它压紧。
③就这样,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地对待敌人,是螳螂永不改变的信条。
④接下来,这个残暴的魔鬼胜利者便开始咀嚼它的战利品了。
⑤于是,那个小俘虏无论怎样顽强抵抗,也无济于事了。
正确的顺序为:5.默写。
(5分)(1)深林人不知,。
《竹里馆》(2),八年风味独思浙。
《满江红》(3),星河欲转千帆舞。
《渔家傲》(4)“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这句话化用的诗句是:,。
(《论诗》)6.欣赏名家书法,领会审美价值。
颜体由颜真卿所创,其楷书结体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
柳体由点画爽利挺秀,追魏碑斩钉截铁势,他的字取匀衡瘦硬,柳公权所创,骨力遒劲,结体严紧。
二人作品有“颜筋柳骨”的说法。
请欣赏下面两幅书法作品,确定为柳体或是颜体。
(2分)A图 B图A图:体 B图:体7.综合性学习。
(4分)中国教育部日前宣布,将在10个省份开展京剧进课堂试点,试点中小学的一至九年级学生将学唱15首京剧经典唱段,并将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国推开。
(1)被称为“中国戏曲之母”的是;中国的戏曲“国粹”是,被称为“东方歌剧”。
(2分)(2)对“京剧进课堂”这—做法你是如何看的,试谈一谈。
要观点明确,理由充分。
(2分)二、阅读(35分)(一)古诗文(13分)阅读下面古诗,完成8——9题。
(2分)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8.从诗人描写的景物来判断,事情发生的季节是。
(1分)9.”闲敲棋子落灯花”这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1分)分)11(题。
14—— 10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甲: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乙: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0.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2分)奋袖出臂()目似瞑()11.下列各组词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A.其:不能指其一端弃其杖,化为邓林B.股:两股战战屠自后断其股C.之: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又数刀毙之D.犬:百千犬吠其一犬坐于前12.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划线的句子。
(2分)13.下列选项中符合甲文声音特点的一项是()(2分)A.声音由小到大B.声音由远到近D.声音由单一到混合C.声音由内到外14.两文划线句子都采用了的表达方式,说说乙文给了你怎样的启示?(3分)(二)阅读《灵雀之死》,完成15——19小题。
(11分)①我的家住在二楼,一楼是门市房,所以我们就自然而然地拥有一个得天独厚的大阳台。
阳台上被我们的藤蔓花草装饰得像一个缤纷的小花园,芬芳的花朵不仅引得蜂飞蝶舞,也常常有肥硕的麻雀来嬉戏、觅食。
②年幼的女儿看见叽叽喳喳的麻雀就高兴得手舞足蹈,她恳求我为她捉一只胖家雀儿。
③我想起小时候在乡下的祖母家,大人们在冬天的雪地里撒上谷子,用竹筐扣麻雀的办法,就爽快地答应了。
④我如法炮制,把米粒撒在阳台上,找来一只竹筐支好,拴上一根细细的绳子,躲到屋里隐蔽好,就等着馋嘴的麻雀来入网了。
⑤果然不出我所料,不一会儿,就飞来了一群麻雀。
不过,它们似乎很警觉,先是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然后在离筐很远的地方伸头探脑。
终于,有一只麻雀禁不住美食的诱惑,一蹦一跳地来到了竹筐下。
猎物进入了我布下的圈套,它好像已经成了我的囊中之物,我激动得两只手都在颤抖。
女儿在一旁催促,我按捺住心中的狂喜,轻轻一拽手里的绳子,竹筐顷刻落地,就在麻雀明白上当的刹那,它成了我的俘虏。
⑥我和女儿马上来到竹筐旁,我小心翼翼地把手伸进去,费了好大劲,才把那个小东西逮了出来。
.⑦我把它捉在手里的时候,它小小的心脏由于惊恐而剧烈地跳动,一双乌溜溜的眼睛怒视着我。
它奋力挣扎着,并用尖尖的喙使劲啄我。
然而,这一切都是徒劳的,它被我铁钳一样的手掌紧紧夹住,动弹不得。
⑧我和女儿忙把它安顿在一个漂亮的鸟笼里,倒上水和食物,然后把笼门关好。
⑨我曾经听说过,麻雀气大,被抓住会绝食而死。
我想如果它不吃食,我就把它放了。
但是,出乎我的意料,这只麻雀不仅吃,而且还大吃特吃。
它的嘴在瓷制的食缸里不停地啄着,把米粒甩得到处都是。
哼,成了阶下囚,胃口还这么好!贪吃的家伙!我在远处看见它的这副模样暗中高兴,心想:“你住有屋,食有谷,以后你就安居乐业吧!”⑩我乐颠颠地拉着女儿的小手吃饭去了。
女儿惦记她的宝贝,不一会儿就从饭桌上溜出去,我很快听到她带哭腔的大喊。
我急忙跑过去,天哪!这个没心没肺的小东西此刻竟变成了一个毛茸茸的小球,它的身体鼓胀胀的,所有的毛都奓拉着,脑袋瑟缩在蓬乱的羽毛里……⑾我惊悸不已,但又不舍得放了它,就对女儿说,等隔壁的老奶奶回来了,问问看能不能养活它,如果能养活就养两天,养不活就把它放了。
⑿可不幸的是,10多分钟后,我们再去看它时,笼子里的“小毛球”已经颓然倒下,变成了一具小小的僵尸。
.⒀难道它是在用暴食的方式结束自己弱小的生命吗?它没有能力冲破牢笼,但对蓝天的向往让它以死抗争。
即使是死,它也没有采取那种平庸的慢慢消耗的死法,而是采取了这种壮怀激烈、特立独行、回肠荡气的方法让自己迅速致死。
它是一只有气节、有风骨的灵鸟!⒁悔,痛悔,深深的痛悔,虫子般啮咬着我悲凉的心。
我找了个精致的盒子,把它放进去,然后选了一个好地方,我带着女儿安葬了它。
⒂我虔诚地为它祈祷,愿它安息。
⒃我对女儿说:“世上的生灵最爱的是自由,没有自由的生活即使有黄金屋也不会幸福,爱它就该给它自由。
”女儿懵懵懂懂地点了点头,我想她长大后会明白的。
1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分)16.面对被抓的麻雀生与死的过程,“我”的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用原文词语将下面表格补充完整。
(2分)事件抓住麻雀麻雀吃食看麻雀食后的样子思麻雀死因心情高兴痛悔17.第⑦段“然而,这一切都是徒劳的”一句中加点的“这一切”指什么?(2分)18.第⒀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作用是什么?(3分)19.请谈谈你对“世上的生灵最爱的是自由,没有自由的生活即使是黄金屋也不会幸福,爱它就给它自由”这句话的理解。
(2分)分)11(题。
24——20(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①水粉的衫,水粉的裤,水粉的鞋。
小辫子被挽成一个髻,髻上插一朵水莲花。
她小臂舒展,像凌空的燕,而后一个翻转,轻轻落在钢丝上。
一朵水莲,就缓缓地在钢丝上盛放开来——这是当年那个马戏团最拿手的节目《走钢丝》。
②马戏团不知从什么地方而来,总之某一天,沉睡的村庄被一阵锣鼓声敲醒了,就看到一队人马很出彩地映亮村人们的眼,大多是红衣绿裤的小人儿,一个个鲜嫩得水葱似的呀。
村人们便留下他们,一场一场地看他们表演。
③表演都是在晚上,汽油灯高悬着,雪亮雪亮地照亮临时搭建的台子。
村人们围在台下,看他们耍杂技。
拼命拍掌,啧着嘴惊叹:“了不得了不得,这么小的人儿,有这么大的本事。
”④那时的我,最喜欢看的是走钢丝这个节目,表演这个节目的女孩子叫水莲,和我一般大。
她有一双水灵灵的大眼,还有两个很深的酒窝。
她上台的时候,总是先向大家鞠一躬,姿态优美极了。
然后飞上钢丝,在上面翻转盛放。
⑤就怀了心事,缠着母亲,要她把我送到马戏团去。
我也想穿着粉粉的衫和裤,在钢丝上盛放,在我想来,那是一件多么美丽的事。
母亲没表态,倒是把这当作笑话讲给别人听,于是村人们遇到我,都跟我开玩笑,说:“小丫头,是不是要跟人家马戏团走?”⑥这让我十分泄气。
白天的时候,我就独个儿溜到马戏团搭的棚子周围转。
一次我看到他们在棚子后面的空地上练功,水莲也在练功,我看好像嫌她哪个动作做得不好。
一个像她父亲的男人正在训斥她,到她的眼泪,从漂亮的眼睛里滚下来,却不敢哭出声,只一遍一遍做着翻转的动作。
⑦黄昏的时候,她坐在棚子前的小马扎上啃一块生山芋。
我远远望着她,她也望着我,彼此都充满探究的好奇。
突然听到后面一声喊:“水莲,死哪去了,还不来练功,等会要上场了。
”她慌忙应一声,深深看我一眼,转身离去。
⑧晚上回家,跟母亲说起水莲挨骂的事。
我不解,我说他怎么可以骂她呢?母亲叹道:“他们那个地方发大水了,为了生活,难啊。
”这话我听不明白,但我却用一颗孩子的心,体会到华丽的背后有沉重。
⑨马戏团在村子里呆了一个星期,换到一担粮,就又到其他地方去了。
他们走的时候是清早,我尚在睡梦中。
等我起来跑去看时,只看到棚子搭建过的痕迹,还有马儿刨出的一些泥坑。
我手心里紧紧攥着一颗软糖,是祖母给我的,我省下来,原本是要送给水莲吃的。
⑩夕阳西下的时候,我坐在门槛上望着天边,脸上铺满忧伤。
我不知道为什么忧伤,只是小小的心里充满了不快乐。
走过我家门前的村人都笑我,这小丫头疯了,想跟人家马戏团走呢。
⑾多年以后,每逢遇到杂技团演出,我总会想起水莲来:粉色的水衫水裤,头上插一朵水莲花,在钢丝上缓缓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