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长兴县2016年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成果展示评奖活动推荐表[内容摘要]根雕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在现代社会中,它以其独具匠心、妙趣天成的艺术感染力,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在我们长兴也有许多民间艺人和根雕爱好者,默默传承着根雕这一传统文化,水口的东方梅园也在筹备根雕博物馆。
为了让长兴的孩子更多地了解根雕,学会基本制作根雕的方法,我们开展了“走进根雕世界,聆听文化回音”综合实践活动。
在本次活动从寒假一直延续到今年3月份,过程漫长,活动丰富多彩。
活动初期,同学们广泛调查与根雕相关的资料,拜访了根雕艺人,参观了根雕博物馆。
活动中期在开展了一系列探究、考察、采掘、制作、拓展、创新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后期进行了反思和成果展示。
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同学们体验了寻根、挖根、制作根雕的过程,还对根雕作品进行了改造和创新。
不仅促进学生亲近自然,保护环境,而且在合作、探究的过程的能力,提高了我们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将传统文化与实践创新紧密结合是我们这次活动的最大收获。
“走进根雕世界,聆听文化回音”主题活动报告一、活动主题的产生1.综合实践活动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并且具有一定的活动意义。
根雕作为一种传统文化,为世人所喜爱。
为了传承根雕艺术,认识根雕的类型,学习根雕的制作工艺,拓展我们实践和创新的能力,我们实小303的孩子们以根雕为载体,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2.综合实践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
从我们综合实践活动前的调查表显示出:同学们对根雕很感兴趣。
而且根雕的创新过程中也会产生很多有意义的作品,开展有趣的活动,这些都将吸引孩子们将实践进行下去。
3.根雕的实践活动中有很多操作的环节可以锻炼学生探究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还促进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增强信息搜索和整理的能力。
在改进和创新的过程中,提高了我们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4.根雕展示的活动可以让社会上的人们增加对根雕的认识和了解,起到传播传统文化的作用,培养学生制作传统工艺的兴趣。
二、主题活动的具体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根雕的文化背景和选材需要。
2.了解根雕的制作工艺和选材要求。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调查访问、收集处理信息、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精神。
2.学会根雕的制作过程,能制作简单的根雕艺术品。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陶冶情操。
并能对根雕制作进行改进和创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传统文化的人生态度。
2.培养学生勇于创新、乐于学习的态度。
3.激发探究的热情,培养探究能力。
三、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第一阶段发动倡议阶段活动时间:1周一、活动的前期准备1.讨论实践的课题。
在303班展开讨论,根据学校有利的条件、所处的社会环境,在老师的指导下列出适合三年级实践的4个课题。
(1)根雕的历史文化(2)根雕的制作工艺(3)根雕的使用价值(4)根雕的传承与创新2.组建小组,制定计划老师给我们上指导课时,我们全班开展讨论,根据共同的兴趣、爱好组建小组,最后确立了四个小组:“寻奇觅美”小组(组长:卢昊);“心灵手巧”小组(组长:丁占);“创意无限“小组(组长:赵琳);“根暖人间”小组(组长:张博闻);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小组制定合理的任务。
四个小组在经过激烈、认真的讨论后,确立了自己小组要研究的不同的子课题。
“寻奇觅美”小组准备研究根雕的历史,对树根进行挖掘和清洗,选出各种造型独特的树根。
“创意无限”小组制作造型独特的根雕作品,把根雕运用于生活中。
“根暖人间”小组由所有的小记者组成,负责采访、宣传,投稿,全程报道我们的活动过程,同时他们还负责策划根雕展和植树节活动。
每一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制定小组活动计划,组内各个成员分工明确,成立任务小分队,小分队成员共同商议活动方案如何实施,如何解决困难,最后在全班汇报交流。
本次活动力求人人有任务,人人有事做,全体参与,共同进步。
4.过程预设①确定研究课题——②确立各小组的子课题——③制定各小组研究计划——④亲自实践——⑤撰写研究报告——⑥进行成果展示。
5.开展调查工作。
(1)指导学生设计表格,在老师的帮助下,设计好各项调查问卷和表格。
(2)调查小组在带队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利用课间十分钟和午休时间在3—6年级各个班进行调查。
经过调查发现,学生们都对根雕制作感兴趣,确定本期综合实践的课题为“走进根雕世界,聆听文化回音”。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活动时间:三个月一、我的根雕我探究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位孩子带来了一只“小猴子”,在班里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大家争相把玩,爱不释手。
经过仔细观察大家才发现这原来是一块跟猴子很像的根雕,这是怎么做的呢?同学们对根雕产生了探究的欲望,并且对制作根雕跃跃欲试。
根雕作为一种博大精深的艺术,以其天然的魅力吸引着部分爱好者,可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根雕是神秘而新鲜的。
为了揭开根雕神秘的面纱,推广这门传统工艺,我们准备着手研究根雕。
研究的第一个主题就是根雕的历史渊源,我们主要分三个阶段完成:1.查阅资料识根雕带着一份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同学们很认真地着手研究根雕:浏览网页,查阅书籍,采访长辈、同学、邻居,寻访民间艺人,了解与树根有关的故事、传说、制作工艺。
通过调查以后,我们知道了很多原本不知道的信息,比如很多树根都可以做成根雕,比如紫檀、花梨、楠木、油砃、酸枝、鸡翅木、各种阴沉木……木头有的松软、有的粗硬,一般木头松软的易雕,粗硬沉重的难雕。
木质坚韧、纹理细密、色泽光亮的称之为硬木,如红木、黄杨木、花梨木、扁桃木等,具有雕刻的全部优点,是雕刻的上等材料,适合雕刻结构复杂的、造型细密的作品,而且在制作过程中和保存时不易断裂受损,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只是雕起来比较费工夫、容易损伤刀具。
通过调查我们知道根雕是一种传统民间工艺品。
从战国时期至今,根雕已经变成了一种收藏与欣赏的传统工艺品。
在各种收藏店铺或者在平常的家庭中都可以看见根雕作品的身影。
近几年,在根雕创作上发扬吴文化的优秀传统,不断推陈出新,艺术构思不落俗套,造型简洁明快,传神寓意,作品注重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和谐结合,产生了一批具有精、细、雅、奇为特色的优秀根雕艺术作品,根雕逐渐也融入我们的生活中,不可分割。
在我们长兴这一代,有很多根雕一人在凭着自己对根雕的喜爱,而默默地传承着根雕这门技术。
在水口的东方梅园正在筹建一根雕博物馆,里面已经藏有很多颇具规模,价值昂贵的根雕作品,我们同学可以前往考察探究。
2.走访艺人宋爷爷寒假我们拜访了宋爷爷,宋爷爷是一位退役的老军人,从1990年他就开始制作根雕作品,至今为止他有几百件作品,他家里到处都是根雕,最多的是小猴子。
有唐僧取经的系列,有十二生肖系列,有奥运系列……最让我们动容的是母爱系列:《世上只有妈妈好》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慈母深情地看着她的孩子;《妈妈再爱我一次》让我们感受到宋爷爷对母亲的深深思念之情。
我们突然觉得根雕不仅是用来欣赏的,它还可以传达某些感情,寄托某些思念,这像一种神秘的力量吸引我们走进根雕世界。
同学们不仅参观了宋爷爷的根雕,还对他进行采访,了解了许多根雕的知识、注意事项,讨教了许多制作根雕,寻找根雕的方法和诀窍。
这次采访为我们的实践做了很好的铺垫,储备了丰富的经验,大家受益匪浅,并激发了继续研究根雕的信心。
3.参观梅园根雕馆开学初,我们到东方梅园参观了根雕博物馆,这里的根雕造型独特,大而且很大,就像一座座小山,材质也比较罕见,有从新疆运来的水曲柳,有从云南运来的金丝楠阴沉木,还有来自各地偏远山区的香樟根包石,胡杨、竹根、树化玉、崖柏、根瘤菌、红木……。
我们小小的脑袋瓜里从来没有想到过树根的种类会有这么多,真是叹为观止,受益匪浅!通过几次参观访问以后,我们对根雕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并且发现这真是一门深奥的艺术。
水曲柳·根瘤竹根阴沉木·金丝楠木香樟·根包石二、我的根雕我实践1.寻奇觅美,目不暇接老师说:“一块好的树根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要学习的是制作根雕的步骤和技巧。
所以寒假里,别人都在过节的时候,我们303班的孩子和家长却扛着锄头到林木茂密的田间山头寻根。
(1)捡一捡虽然地上的根很多,但是真正可以利用的并不多。
我们做根雕的树根大多数是从别人开荒的地里捡来的。
水口乡的田头山间有很多荒地,一些树根会被丢弃在荒地里,同学们就可以利用周末去捡一些。
但是那么多的根真正能用的很少,不是太大就是太小,或者造型没有特色。
在众多的树根中,我们努力寻找一些造型奇特的树根。
一旦发现有趣的根,同学们如获至宝,手舞足蹈。
(2)挖一挖做根雕的人首先要学会挖根,这需要丰富的经验和判断能力,据有经验的人介绍,好的根一般在石头山这样恶劣的环境中比较多,因为从石头缝里长出来的根,大多盘根错节,弯弯曲曲,有根包石或者石包根的情况产生。
对于我们这些初学者来说,挖到一棵好的树根是很难的,因为很多根埋在地底下,我们无法判断下面的根造型好不好,有时挖了半天才发现这只不过是一只很普通的根,没有利用的价值。
一般我们到小河沟,小溪边寻找那些裸露的根,我们可以提前观察到它的样子。
然后我们利用各种工具进行挖掘或者截取我们需要的部分。
(3)选一选经过同学们的努力,我们一共搜集了86件树根,最小的只有手掌那么大,最大的一棵树那么大。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根都可以用,还要经过层层筛选,首先造型一般的树根不能做根雕,没有欣赏的价值;新鲜的树根水分太多,不宜做根雕,需要放在通风阴凉处风干;腐烂的树根不宜做根雕,因为不易保存;最好的根雕材料是木质坚硬,内部干燥,造型奇特的树根。
2.动手实践,巧借天然一只天然的树根要变成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起码要经历以下6道工序:(1)洗一洗不管是从地上捡来的还是挖出来的,首先得洗一洗,除去污泥和杂质。
但是有些天然的树包石或者石包树,无需除去其中的石头,因为树包石是很有趣的。
(2)浸一浸我们可以把树根浸在池塘的活水里,也可以浸在氢氧化钠容器里,浸的目的是为了去皮,如果想消灭树根里的寄生虫,还可以加一些盐或者消毒液。
同学们在科学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地做实验。
、(3)晒一晒树根要制作成根雕,必须要干燥。
普通的树根经过清洗,必须放在通风的地方风干,不宜放在太阳下暴晒。
(4)修一修修剪的过程是根雕制作中重要的环节。
在修剪树根前先要观察它的外形,根据外形进行想象,想象它像什么,然后去除一些不必要的旁枝末节,形成基本形态。
根雕讲究“七分天然,三分雕琢”,因此在修剪的过程之中尽量保留它的主体。
我们一般使用桑剪减掉细枝,用小锯锯掉比较粗大坚硬的部分。
用小刀去掉瑕疵和粗糙的地方。
(5)刮一刮怎样更方便地去皮呢?这是重点,也是难点。
大家冥思苦想,上网查资料,询问长辈,发现除了用刀剥皮以外还有三种好办法:一是将树根浸泡在活水里;二是用氢氧化钠药水浸泡;三是放在大锅里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