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安全教育教案初中全一册

公共安全教育教案初中全一册

公共安全教育教案(初中全一册)——教学设计:韩信学第一课社会生活安全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学校、家庭、社会等生活环境存在的安全隐患。

2、提高学生预防各种侵害的警惕性,树立自我防范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掌握一定的安全防范方法,增强自身的防范能力。

4、引导学生学会一些预防和应对敲诈、抢劫、绑架、恐吓等突发事件的方法、技能,避免和减轻特定伤害。

5、培养学生遇到突发事件时机智灵活、沉着果断的意志品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收集报刊、网络或身边发生的敲诈、抢劫、绑架、恐吓等事件的资料;制作课件,显示案例图片、声像等案例资料。

学生准备:身边发生的敲诈、抢劫、绑架、恐吓等事件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分析安全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

同学们:你们生活在幸福、温暖的家庭里,受到父母家人和老师的呵护;在学校里,受到老师的关爱,似乎并不存在什么危险。

但是,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仍然有许多事情需要倍加注意和小心对待,否则很容易发生危险,酿成事故。

学会正确认识遇到的人和事,明辨是非,区分真善美和假丑恶,遇事有自己的措施和办法。

每个人平日都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习和掌握一些应对这类突发事件的方法和技能,从而避免或减少对自己人身安全的伤害。

二、了解安全常识(一)、当同学们独自在家时,如何避免陌生人闯入家中而发生意想不到的危险?生抢答:1、独自在家,要锁好院门、防盗门、防护栏等。

2、如果有人敲门,千万不可盲目开门,应首先从门镜观察或隔门问清楚来人的身份,如果是陌生人,不应开门。

3、如果有人以推销员、修理工等身份要求开门,可以说明家中不需要这些服务,请其离开;如果有人以家长同事、朋友或者远方亲戚的身份要求开门,也不能轻信,可以请其待家长回家后再来。

4、遇到陌生人不肯离去,坚持要进人室内的情况,可以声称要打电话报警,或者到阳台、窗口高声呼喊,向邻居、行人求援,以震慑迫使其离去。

5、不邀请不熟悉的人到家中做客,以防给坏人可乘之机。

(二)、遇到敲诈、抢劫、绑架、恐吓时该怎么办?真实再现,交流讨论1、课件显示网上搜集的两个案例。

2、交流收集到的类似案例,特别是发生在身边的一些类似突发事件。

3、分组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预防和应对敲诈、抢劫、绑架、恐吓等违法犯罪行为?设计必答题:学生分三组回答,本组人可以补充回答。

4、预防和应对敲诈、抢劫、绑架、恐吓等突发事件的办法还有那些?在小组里与同学们讨论交流一下然后抢答。

(三)、了解一些安全警示1、中学生受到违法犯罪分子直接威胁和侵害时,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2、匪警电话是多少?拨打时要注意些什么?三、课堂小结四、教学后记:第二课抵制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到吃好一日三餐的重要性;2、认识到充足的睡眠,适当饮水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要;3、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对能量和营养的需求也比较大,为了健康,要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过程:一、引言:我们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对能量和营养的需求也比较大,因此,为了我们的健康,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导入:孩子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副图片,你们猜猜看,这几幅图片是关于什么的?(课件出示)三、小组讨论:分析图片中展示的现象、原因、出现的己的建议。

1、根据你所看到的,说说日常生活中那些是良好的生活习惯,那些是不良的生活习惯?对健康有哪些负面影响?2、小组汇报,师板书:(1)、乱扔垃圾;(2)、偏食,光吃干不稀;(3)、零食当正餐;(4)、常光顾街边的小食摊,不知不觉潜伏疾病;(5)、随地吐痰;(6)、晚上不睡觉,白天课堂打瞌睡;3、分析汇报后得出结论:早餐必须吃,不能挑食,偏食,晚上要休息好,必须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四、聊聊早餐,午餐和晚餐学生讨论汇报后,课件出示关于早餐的小知识。

五、聊聊关于午餐和晚餐你都知道那些小知识?学生讨论汇报。

课件展示。

六、议一议:对于中学生,怎样避免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呢?学生看书后抢答七、教师小结有一句话说:“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性格决定命运!”所以说好的习惯对我们每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养成良好的习惯会令我们终身受益!八、教学后记:第三课拒绝营业性娱乐场所教学目标1、知道那些是未成年人禁止进入的娱乐场所。

2、让孩子们了解未成年人进入这些娱乐场所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

3、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自觉抵制诱惑,不进入营业性的娱乐场所。

教学重点培养孩子远离娱乐场所的意识,增强抵抗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难点让孩子认识进入娱乐场所所带来的危害,使孩子能明辨是非。

教具图片视频教学过程一、出示一组歌厅、网吧、酒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的图片提问:同学们,这是些什么场所啊?我们小朋友能不能进入这些场所呢?学生讨论回答为什么不能进入这些场所?如果沉迷于这些场所,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呢?二、导入:娱乐场所,一类是以人际交谊为主的歌厅、舞厅、卡拉OK厅、夜总会等;另一类是依靠游艺器械经营的场所,如电子游戏厅、游艺厅等,还有宾馆、饭店、咖啡厅、酒吧、茶吧、网吧,洗浴、桑拿、按摩中心等场所,而中学生经常进出的娱乐场所一般有网吧,游戏厅,歌厅、舞厅、卡拉OK厅等。

许多中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还在形成阶段,对许多东西还没有识别能力,这些场所鱼龙混杂,有许多东西是不利于中学生的身心健康的,会使得一些学生误入歧途。

中学生出入娱乐场所会有怎样的影响呢?我们又将如何拒绝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拒绝营业性娱乐场所》板书:拒绝营业性娱乐场所三、学生讲述教材中的两则故事:1、一名15岁中学生暑假迷恋游戏机的故事2、陈某沉迷网上聊天的故事师提问:1、我们应如何面对游戏机的诱惑?2、电子游戏是不是只是有百害而无一益?我们应如何面对它?(教师提问并进行讲解)沉迷于游戏,最终会导致他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从开始借钱,然后可能逐渐发展到抢劫、偷盗、勒索。

我们自己周围也有极少数这样的同学。

我们应该劝告他,让他人认识到不良诱惑的危害性。

师:电子游戏是一种新型娱乐形式,集多种技术和众多学科知识于一体,它有利于开发人的智力,锻炼眼耳手脑并用能力。

但是,由于电子游戏的画面变幻莫测,内容惊险刺激,使人一旦置身其中就得全力以赴地进入“角色”,因而对青少年有一定的诱惑力。

当我们休闲时,可以通过玩电子游戏来适当放松和调节自己,但决不能沉迷于电子游戏,过度、沉迷于玩电子游戏则有害无益。

我们要以丰富的学习、健身、交友等活动坚决抵制这一诱惑。

3、长时间上网对青少年有哪些严重的危害?生讨论回答:长时间上网对青少年有严重的危害:一是长时间在网上逗留,会造成身心劳累,眼睛近视,影响学习;二是长时间费用高昂,寄给家庭增加经济负担,又容易养成不良行为习惯,甚至诱发各种违法犯罪,危害社会治安。

;三是网上信息良莠不齐,许多信息垃圾对青少年的思想冲击很大,毒害较深。

师:从这两则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生:讨论回答四、拒绝进入不适宜的娱乐场所师问:1、中学生为什么不进入营业性的成人场所?生抢答:(答案略,见教材)2、中学生为什么不进入游戏厅和网吧?生抢答:(答案略,见教材)师小结:拒绝进入不适宜的娱乐场所,首先就要远离不良诱惑,要做到远离那些不良诱惑首先又要做到不涉足这些容易滋生不良诱惑的场所,从根源上避免和减少与不良诱惑接触的机会和可能。

要做到远离不良诱惑其次就是要做到把时间和精力放到学习和健康的娱乐上。

请同学例举自己的兴趣爱好,共同分析哪些是健康的哪些是不健康的。

教师:为了净化未成年人的成长场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作出了明确规定。

因此,同学们如发现学校周边200米内有这些营业性场所要及时举报,共同维护我们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师小结:同学们,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正确利用网络,它会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提供很多的帮助。

如果沉迷网络,终究会被网络毁了我们的人生。

我们要学会扬长避短去利用网络。

3、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和冲动分析案例:初一某班学生杨某原是个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

可是在朋友的带动下他开始出入网吧,家人非常生气,老师也多次教育,可他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最后沉迷于网吧。

成绩一落千丈,性格也变得沉默不语,几近痴呆。

师问:为什么杨某会从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变成几近痴呆呢?生答:自控能力太差,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

教师:老子曾说过:“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意思就是说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一个人最难战胜的敌人就是自己。

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和冲动。

抵制不良诱惑就是要在没有别人监督的时候,严格要求自己,克制自己的冲动,约束自己的行为,抑制自己的欲望,不做自己想做而不应该做的事。

在不良诱惑面前,做一个理智的学生。

五、情境体验小品表演一下情境:上晚自习,小丁邀小明去网吧上网。

周六,小明约小鹏打麻将赌博。

为了上网,小华叫小江一起去向低年级同学勒索逐一表演,让同学说说该怎么办。

六、总结首先让学生总结这节课学到了什么?教师总结:同学们,面对周围五光十色的诱惑,我们应该用正确的方法去拒绝。

首先要远离不良诱惑,把精力放在学习和健康的娱乐上;其次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和冲动;再次就是要自觉遵守道德规范、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等。

希望同学们用在学校生活中,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做一个健康向上的好学生。

七、教学后记:第四课怎样预防性骚扰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性骚扰的常见形式,学会防范和应对方法。

2、通过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隐私部位,知道男女差异,哪些部位不能让人碰,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关心健康,树立珍爱自我的意识。

3、培养正确审视性骚扰,观察分析和应变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防止性骚扰的基本技巧,学会共同生活。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处理性骚扰教学方法:情境创意法、互动探究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板书课题1、提问:(1)见到过哪些性骚扰现象?(2)讨论过什么是性骚扰吗?集体讨论,让同学们充分发表见解,观察员在黑板上记录,注意引导但不加评判。

2、教师小结:(1)所谓性骚扰,是指一种带有性意识的不受欢迎或不被接受的语言或行为。

性骚扰多发生在异性之间。

二、1、认识形形色色的性骚扰。

少女遭受性骚乱的事在国内外屡见不鲜,社会学家、犯罪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为“校园内性骚乱”、“办公室内性骚乱”。

对少女进行性骚扰的人,常常是利用从属关系或同事相处环境实施的。

对这类性骚扰如不及时有效排除,很可能发展为性侵害。

2、面对形形色色的性骚扰,女孩应当向小刘那样,积极行动起来,勇敢面对性骚扰采取预防措施,即使面对性骚扰的现实侵害也不要一味害怕,应当调动自己的全部智慧,审时度势,判断情况,思索对策,采取不同的对策和措施。

A.保持警惕,一身正气。

B.明确态度、正告对方。

女孩在第一次受到性骚扰时,就应当向对方明确表明态度,这种态度的表明方式,可以是无声的断然拒绝,也可以是有言在先,要求对方检点自己的行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