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财经一〔2015〕2329号附件
北京高精尖产业发展基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快构建本市高精尖经济结构,引导社会资本共同推进高精尖产业发展,规范北京高精尖产业发展基金(以下简称“基金”)的管理和使用,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国发〔2015〕28号)、《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北京市财政局政府股权投资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京财企〔2014〕2047号)、及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基金宗旨。
旨在创新财政资金支持方式,采取市场化手段,优化本市高精尖产业资源配置,着力提高前沿、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以及高端制造环节,吸收引进境内外先进技术,加快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集聚,引导社会资本及专业机构投资于高精尖产业,推动资本与产业融合发展。
第三条基金目标。
基金按照“政策性、引导性、开放性、市场化”原则设立,专项用于支持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高精尖产业发展,优化投融资市场环境。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面向资本市场开展合作,协同高精尖产业发展相关配套政策,支撑构建高精尖产业发展体系。
第四条资金来源。
基金资金主要来源于本市支持产业发展的各专项资金,以及其他政府性资金、基金收益、社会捐赠和社会资金。
第二章基金使用
第五条基金结构。
基金由母子基金构成,即“1+N”模式。
母基金由市级财政出资设立,以参股或合伙方式与社会资本共同设立子基金。
根据高精尖产业发展特点,选择股权投资、并购投资、债权投资等基金类型,适时调整子基金及其投资方向和规模。
子基金相关管理细则另行制定。
第六条股权投资基金。
择优选择社会投资管理机构共同设立股权投资基金,投资于高精尖产业中处于成长期并具有产业基础的企业,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做优做强。
并购投资基金。
择优选择社会投资管理机构共同设立并购投资基金,以转移被并购企业股权为特征,优化行业资源配置,推进符合高精尖产业的企业并购整合。
债权基金。
择优选择社会投融资机构共同设立债权基金,为高精尖产业企业提供债权融资支持。
第七条基金存续期。
母基金存续期原则上为12年,其中筹资期为3至4年,退出期为2年。
子基金存续期另行约定。
第八条基金闲置资金可用于银行存款、购买国债等保证本金安全的投资,不得投资于上市公司股票、期货、外汇、房地产以及本市产业政策禁止或限制类行业。
第三章基金管理
第九条建立“北京高精尖产业发展基金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工作制度,联席会议负责基金的决策、指导、协调、监督和管理。
主要职责包括:
(一)审定基金使用的原则、方向和类型;
(二)审议批准基金管理制度和基金实施方案;
(三)审议批准母基金名义出资人、母基金受托管理机构、子基金合作机构以及子基金设立和退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