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弹簧材料比较

弹簧材料比较

选择弹簧材料时,应考虑其用途、使用条件(载荷性质、大小及循环特性、工作持续时间、工作温度等)以及加工、热处理和经济性等因素。

为了保障弹簧能够可靠地工作,其材料除应满足具有较高的强度极限和屈服极限外,还必须具有较高的弹性极限、疲劳极限、冲击韧性、塑性和良好的热处理工艺性等。

表20-2列出了几种主要弹簧材料及其使用性能。

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就是弹簧钢,其品种又有碳素弹簧钢、低锰弹簧钢、硅锰弹簧钢和铬钒钢等。

图20-2给出了碳素弹簧钢丝的抗拉强度极限。

弹簧材料选择必须充分考虑到弹簧的用途、重要程度与所受的载荷性质、大小、循环特性、工作温度、周围介质等使用条件,以及加工、热处理和经济性等因素,以便使选择结果与实际要求相吻合。

钢是最常用的弹簧材料。

当受力较小而又要求防腐蚀、防磁等特性时,可以采用有色金属。

此外,还有用非金属材料制做的弹簧,如橡胶、塑料、软木及空气等。

碳素弹簧钢(如65、70钢):价格便宜、来源方便,但弹性极限低;低锰弹簧钢(如65Mn):淬透性好、强度较高,淬火后易产生裂纹硅锰弹簧钢(如60Si2MnA):弹性极限高,回火稳定性好,力学性能良好;铬钒钢(如50CrVA):耐疲劳和抗冲击性能好,价格贵,用于要求高的场合。

表20-2 主要弹簧材料及其许用应力击载荷的场合;Ⅲ类N<103。

2.碳素弹簧钢丝按机械性能不同分为Ⅰ、Ⅱ、Ⅱa、Ⅲ四组,Ⅰ组强度最高,依次为Ⅱ、Ⅱa、Ⅲ组。

3.弹簧的工作极限应力τlim:Ⅰ类≤1.67[τ];Ⅱ类≤1.25[τ];Ⅲ类≤1.12[τ]。

4.轧制钢材的机械性能与钢丝相同。

5.碳素钢丝的切变模量和弹性模量对0.5~4mm直径有效,>4mm取下限。

弹簧常用材料(摘自GB/T1239.6-92)我认为65Mn比较好,不知道你们用弹簧钢做什么产品,请看65Mn,60Si2Mn,50CrVA弹簧钢的区别65Mn1 综述:该钢为常用弹簧钢。

它强度高、淬透性好、脱碳倾向小、价格低、切削加工性好。

但有过热敏感性,易产生淬火裂纹,并有回火脆性。

用途广泛,用于制造各种截面较小的扁、圆弹簧、板簧和弹簧片。

2 相当于国外牌号:65Γ(俄)、1065(美)、080A67\EN43E(英)。

3 成分(WC%)C:0.62-0.75 Mn0.90-1.20 Si:0.17-0.37 S≤0.030 P≤0.035 Cr≤0.25 Ni≤0.254 热处理制度:830℃OC+540℃AC (回火、空冷)5 技术条件规定的性能60Si2MnA1综述它是用途十分广泛的一种合金弹簧钢。

该钢淬透性好。

淬火回火后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弹性极限。

较高的屈强比(б0.2/бb)和抗松弛能力及回火稳定性。

如需用等温淬火其综合性能更好。

尤其疲劳寿命显着提高,但该钢脱碳倾向大,冷变形塑性低。

切削加工比较重。

主要用于250℃以下工作的厚度小于10mm。

直径<25 mm的各种板簧、螺旋弹簧、安全阀弹簧、减振弹簧、仪表弹簧等。

2 相当于国外牌号:60C2A(俄);9260(美);SUP6(日);250A58、250A61、En45A(英)。

3 化学成份(Wt℅)C 0.56~0.64;Mn 0.60~0.90;Si 1.50~2.00;S≤0.040;P≤0.040;Cr ≤0.35;Ni≤0.35。

4 热处理:棒材870℃OC+440 回火。

5 技术条件规定性能:50CrVA1综述该钢是高级优质弹簧钢。

具有高的比例极限和强度,高的疲劳度和良好的塑性及韧性,良好的回火稳定性,当加热到300℃弹性仍可保持。

该钢切削加工性尚好。

但冷作塑性较差。

焊接性差。

适用于制造重要的承受大应力的各种弹簧,使用温度不超过400℃。

2相当于国外牌号50×Фa(俄);6150(美);SUP10(日);735A50 En75(英)50CV(法)3化学成份(Wt℅)C 0.45~0.54;Mn 0.50~0.80;Si 0.17~0.37;S≤0.030;P≤0.030;Cr ≤0.80~1.10;Ni≤0.35;V 0.10~0.20。

4热处理制度860℃OC+440~500℃OC (回火、油冷)5技术条件规定的技能说明:δb 强度极限Mpaδ5 长度为5d试样。

拉起后的延伸率(%)δp 比例极限Mpaδ10 长度为10d试样。

拉起后的延伸率(%)δ0.2 2%残余伸长屈服长度Mpaψ断面收缩率(%)OC 油冷HBS 布氏硬度WC 水冷HRC(RC) 洛氏硬度AC 空冷HBV 纸氏硬度65Mn,60Si2Mn,50CrVA弹簧钢的区别弹簧材料的发展弹簧应用技术的发展,对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主要是在高应力下的提高疲劳寿命和抗松弛性能;其次是根据不同的用途,要求具有耐蚀性、非磁性、导电性、耐磨性、耐热性等。

为此,弹簧材料除开发了新品种外,另外严格控制化学成分,降低非金属夹杂,提高表面质量和尺寸精度等方面也取得了有益的成效。

1.合金钢的发展气门弹簧和悬架弹簧已广泛应用Si-Cr钢。

为了提高疲劳寿命和抗松弛性能,在Si-Cr钢中添加V、Mo。

同时开发了Si-Cr拉拔钢丝,其在高温下工作时的抗松弛性能,比琴钢丝好。

随着发动机高速小型化,抗颤振性能好、质量轻、弹性模量小的Ti合金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其强度可达2000Mpa。

2.不锈钢丝的发展1 )奥氏体组织不锈钢丝强度比铁素体组织的好,其耐蚀性也优于马氏体组织,因面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2)低温拔丝或低温氮化拔丝可提高钢丝强度。

马氏体受热时组织不稳定,而在低温液体氮中拔丝能形成隐针状马氏体,可获得热态高强度。

此种钢丝在美国和日本已有不少应用,但目前只能处理1mm以下的钢丝。

3)电子设备中的精密弹簧要求非磁性,此种钢丝在拉拔加工时,不能生成隐针状马氏体。

为此要添加N、Mn、Ni等元素。

为了满足这方面的需求,美国开发了AUS205(0.15C-17Cr-1Ni-15Mn-0.3N)和YUS(0.17C-21Cr-5Ni-10Mn-0.3N)。

由于Mn的含量增加,加工中不会生成隐针状马氏体。

经固溶处理,强度可达2000Mpa,疲劳性能高,优于SUS304。

3.提高材料纯度对高强度材料,严格控制夹杂,提高纯度以保证其性能。

如气门弹簧材料的含氧量,目前已达20×10ˉ6发展。

4.改善表面质量材料表面质量对疲劳性能影响很大。

为了保证表面质量,对有特殊要求的材料采用剥皮工艺将表层0.1mm。

对0.5mm深度的缺陷采用涡流探伤。

对拔丝过程表面产生的凹凸不平,可用电解研磨,使表面粗糙降到Ra=6.5~3.4μm。

5.电镀钢丝的发展在特殊情况下,除要求弹簧特性外,还要求耐蚀、导电等附加性能,大多均采用电镀工艺解决。

部分不锈钢丝和琴钢丝的耐蚀性能相当于镀锌的耐蚀性能,若再镀一层ZnAl(5%)的合金,则耐蚀性可提高约3倍。

对电阻性能有要求的不锈钢丝或琴钢丝,钢丝直径小于0.4mm的可镀铜,大于0.4mm的可采用内部是铜,外部是不锈钢材料。

一般琴钢丝镀5μm厚的Ni,可提高其导电性。

2 弹簧材料的发展随着弹簧应用技术的发展,对弹簧材料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主要是在高应力下的提高疲劳寿命和抗松弛性能方面;其次是根据不同的用途,要求具有耐蚀性、非磁性、导电性、耐磨性、耐热性等方面。

为此,弹簧材料除开发了新品种外,另从严格控制化学成分,降低非金属夹杂,提高表面质量和尺寸精度等方面取得了有益的成效。

(1)弹簧钢生产工艺的发展为了提高弹簧钢的质量,工业发达国家已普通采用炉外精炼技术、连铸工艺、新型轧制和在线自动检测及控制设备等。

为了保证钢的化学成分,降低气体和各种非金属加夹物的含量,采用大容量电炉或转炉熔炼,采用炉外钢包精炼,使氧含量(质量分数)降至(0.0021~0.0010)%,生产出超纯净钢,从而大大提高了弹簧的设计和工作应力。

连铸生产工艺在弹簧钢生产中已被广泛采用。

连铸可通过电磁搅拌、低温铸造等技术减小钢的偏析,减小二次氧化,改善表面脱碳,使组织和性能稳定、均匀。

采用分列式全连续轧机,可提高尺寸精度,表面质量,同时也可使钢材沿长度显微组织均匀。

在轧制过程中为了保证产品的表面质量采用在线自动检测和控制。

为了适合变截面弹簧扁钢生产而开发了奥氏体轧制成形新工艺,即先将钢加热到奥氏体区再急冷至亚稳奥氏体区进行塑性加工并淬火处理。

这种工艺可使钢在不降低塑性的同时提高强度。

此外还有通过轧后在线热处理和表面硬化处理来提高弹簧钢的性能等。

(2)合金钢的发展合金元素的主要作用是提高力学性能,改善工艺性能及赋予某种特殊性能。

气门弹簧和悬架弹簧已广泛应用SiCr钢。

Si是抗应力松弛最好的合金元素,在SiCr钢中添加V、Mo形成SiCrV和SiCrMo钢,可以提高疲劳寿命和抗松弛性能。

同时SiCr 拉拔钢丝,其在高温下工作时的抗松弛性能,比琴钢丝和重要用途碳素弹簧钢丝要好。

随着发动机高速小型化,抗颤振性能好、质量轻、弹性模量小的Ti合金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其强度可达2000 MPa。

(3)低碳奥氏体钢的发展低碳奥氏体钢38SiMnB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种新型的高性能弹簧钢,在此基础上开发的38SiMnVBE更具优越性,具有高强韧性、高淬透性、高应用性和高性能比。

在进行超细晶粒控制轧制后,其抗拉强度=(2030~2140)MPa,屈服强度=(900~2010)MPa,伸长率=(12~15)%,面缩率=(48~55)%。

为少片变截面板弹簧提供了高性能的材料。

(4)不锈钢的发展我国是生产不锈钢的大国,随着不锈钢的生产发展,自然也开发了不少品种,目前已达50多种,,基本满足了国内生产发展的需要,对当前开发的一些新品种作简要说明。

1)奥氏体不锈钢体系的初步形成。

为了消除碳元素造成的不锈钢晶界腐蚀疲劳,开发出低碳奥氏体不锈钢0Cr18Ni9和00Cr17Ni2Mo2。

为了提高其特殊性能可加Cu、Ti、Nb、Mn、Cr、Si和N等元素。

2)含氮不锈钢的发展。

在不锈钢中以氮代碳取得了成果。

在奥氏体不锈钢中N和C 有许多共同特性。

N稳定奥氏体的作用比Ni大,与C相当。

N与Mn结合能取代比较贵的Ni。

在奥氏体中N也是最有效的固溶强化元素之一。

N与Cr的亲和力要比C与Cr的亲和力小,奥氏体钢很少见到Cr2N的析出。

因此N能在不降低耐蚀性能的基础上,提高不锈钢强度。

3)超强铁素体不锈钢的发展。

铁素体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腐蚀性能和抗氧化性能,其抗应力腐蚀性能优于奥氏体不锈钢。

价格比奥氏体不锈钢便宜。

但存在可焊性差、脆性倾向比较大的缺点,生产和使用受到限制。

通过降低钢中的碳和氮的含量,添加Ti、Nb、Zr、Ta等稳定化元素,添加Cu、AI、V等焊缝金属韧化元素三种途径,可以改善铁素体钢的可焊性和脆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