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埃斯特庄园
埃斯特庄园(Villa D'Este )作为意大利台地园的典范,与兰特庄园(Villa Lant )、法尔耐斯庄园(Villa Farnese)并列文艺复兴三大名园,上图为百泉路。
变化多姿、长愈百米、清流跌宕的三层百孔雕塑喷泉,经过五个世纪悠长时间的手,涤尽冷涩的石感,青苔、蕨草
遍布,绿意葱茏,生趣盎然,至今
依然是世界园林的经典美景之一。
埃斯特庄园建造在罗马以东40
公里处的帝沃里小镇上,由红衣主
教埃斯特委托利戈里奥将他的府第
改建而成。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被意
大利政府没收。
著名的音乐家李斯
特曾住在里面直到1886年去世。
园林环境
埃斯特庄园坐落在朝向西北的陡峭山坡上,全园面积4.5公顷,园地近似方形。
全园分为6个台层,上下高差近50米。
入口设在底层,被园路分割为八个
部分。
两边的四块是阔叶树林从,中央四块布置为绿丛植坛,中央设有圆型喷泉。
底层花园中还有著名的水风琴。
第二层中心为椭圆形的龙泉池,第三层为著名的
百泉谷,并依山就势建造了水剧场。
庄园的最高层在府第前约12米宽的台,可
俯瞰全园景观。
埃斯特庄园以其突出的中轴线,加强了全园的统一感。
庄园因其丰富的水景和水声著称于世。
园内没有鲜艳的色彩,全园笼罩在绿色植物中,也给各种水景和精美的雕塑创造了良好背景,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埃斯特庄园在中轴及其垂直平行路网的规整、均衡的控制下,将埃斯特家族的故事化为跌宕起伏的喷泉叙说传奇。
园内反复出现的鹰雕是埃斯特家族族徽,而下图中的罗马喷泉则通过母狼、女神雕塑、方尖碑,在自然台地喷泉的烘托下,把家族的背景与荣耀表述的那么直白、生动而充满迷人的韵律。
这个庭院尽管有规则的几何图形,因地形的繁复却不能一眼望穿,每一个节点、每一个端点,都有令人惊叹的美景,而且常常需要走到眼前才能发现。
埃斯特庭院不再类似过去欧洲庭院的实用性庭院(如果园、厨园、药草园)或迷园、结纹园、花坛园等绿色雕塑庭院,文艺复兴带来的开放的精神、丰富的物质基础与摩肩接踵而至的人才,将它推向了一个新的巅峰,自此,欧洲庭院有了自己新的骄傲——意大利台地园,罗马郊外的Tivoli小镇也因之名扬四海。
第一台层:水风琴喷泉
以建筑为背景,占地面积大,气势雄伟,由下往上,宛如一座大自然的管风琴。
这一构思新颖,技艺精湛,引人入胜。
泉水涌下时,犹如琴声悦耳动听。
第二台层:龙泉喷泉
龙泉喷泉用高大的树篱与
下面的平台隔绝,使龙形喷泉
处在整个花园的中轴线上是
一个简单的直线水柱,也符合
轴线的特点。
第三台层:百泉路
第三层台地上是著名的百泉路。
约150米长,在台地的矮挡土墙上,每隔几英尺便建有高、中、低三个不同层次的小细水流喷泉。
水剧场
在百泉路的东
北角则是著名的水
剧场。
水剧场依山铸
造,水量充沛,高大
的壁龛上有阿瓦托
的雕像,两边各有仙
女雕像,柱廊,形成一半圆形泉池。
由阿瓦托喷泉喷出的水流从柱廊上方倾泻而下,构成了生动的水剧场。
巨杯喷泉
埃斯特庄园最著名的大喷泉巨杯喷泉,形状似大酒杯,树立在一个大贝壳上。
杯中流出的泉水落在贝壳之上,发出悦耳的声音。
园林布局
从埃斯特庄园早期的彩绘效果图可以
看到,埃斯特官邸高据台地的顶端,庭院沿
建筑的中轴线,依形就势的展开于层级分
明、井然有序的台地之上。
在中轴、中轴平
行线、垂直平行轴线组上,每条轴线的端点
与轴线的节点上,均衡的分布着亭台、游廊、
雕塑、喷泉等各式景观。
特别是庄园充分利
用台地优势,规划了大小喷泉500个(千泉
宫或百泉宫的名称由此而来),式样繁复、
缤纷绚烂的泉水全部由水位落差自然形成,一直保持到现在也没有使用电力驱动,尤其是其中两组喷泉(管风琴喷泉、猫头鹰与小鸟喷泉下图中)添加了人工
机械设施,将音乐、鸟雀啼鸣的情趣融入到喷泉组合中,堪称古典园林的水法典
范。
园林景观设计方法
(1)地形
建在面向西北的陡峭山坡上,在府第前留有开阔、可供眺望的俯瞰平台。
为了营造出稳定而均衡的庭院空间,庄园顺山势劈成多个台层。
高差使得水景、山景等各种景物产生丰富的变化效果,而台地往往是欣赏下面花坛和园外自然景色的瞭望台
(2)水景
水法的运用可是说是埃斯特庄园最突出的特点。
庄园充分利用台地优势,将各种理水手法运用的堪称绝妙。
第一种方式为喷泉。
埃斯特庄园中规划了大小喷泉五百余个,为了增强喷泉的装饰效果,还将水池中的喷泉改造为底座,形成雕塑喷泉。
第二种方式为水池。
在庄园中的三个矩形鱼池便是采用这种方式。
开阔的水面不仅给人以凉爽之感,而且倒映在水池中的绿树红花、宫殿廊柱或戏水的水鸟等,都构成了绝美的景色。
第三种方式为瀑布。
埃斯特庄园中的瀑布多以叠瀑形式出现。
不仅增加了水的动态美,跌水下泄所形成的水花、怒吼、鸣响都会给人以震撼、给人以梦境。
第四种方式为水剧场。
它是综合运用喷泉、瀑布、水池的一种理水方式,是意大利人的一种独创。
埃斯特庄园中的水剧场以半圆形壁龛为背景,以成组的喷泉为主,瀑布为辅,水池为舞台,通
过喷射的水流和下跌的水体组合,形
成气势恢宏的景象,宛如交响乐一
般。
第五种方式为水风琴。
以楼房为
背景,占地面积大,气势雄伟,从下
往上看,宛如一座大自然的水风琴。
这一建筑构思新颖,技艺精湛。
当泉
水涌下时,犹如琴声丁冬,委实悦耳
动听。
(3)建筑特点
色调以白色或浅黄色色调为主,材以石质材料为主,形象大方,雕刻精致、生动。
(4)植物景观
庄园按照建筑手法,把树木、花卉布置成几何图案甚至把树冠修剪成几何形体,高度发展了树木造型艺术,以此为主体建筑与周围自然的过渡,求得艺术与自然的和谐。
(5)雕塑和石景
庄园中点景的小品,如雕塑、壁龛、石柱、喷泉、水池等,构成花园局部景点的中心景物,以此来区分府第与花园这两种内外空间。
欧洲体系中典型的水法也是从台地园开始的。
水因为可以使空气湿润,从而在意大利园林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由于位处台地,意大利园林的水景在不断的跌落中往往能形成辽远的空间感和丰富的层次感。
在台地园的顶层常设贮水池,有
时以洞府的形式作为水的源泉,洞中有雕像或布置成岩石溪泉而具有真实感,并增添些许的山野情趣。
沿斜坡可形成水阶梯,在地势陡峭、落差大的地方则形成汹涌的瀑布。
在不同的台层交界处可以有溢流、壁泉等多种形式。
在下层台地上,利用水位差可形成喷泉,或与雕塑结合,或形成各种优美的喷水图案和花纹。
后来在喷水技巧上大做文章,创造了水剧场、水风琴等具有印象效果的水景,此外还有种种取悦游人的魔术喷泉等。
低层台地也可汇集众水形成平静的水池,或成为宽广的运河。
设计者会十分注意水池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使之有良好的比例和适宜的尺度。
至于喷泉与背景的色彩、明暗方面的对比也都是经过精心考虑的。
埃斯特庄园是一座建筑、理水、植物完美结合的,依山就势所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台地园。
也代表着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建筑、艺术、音乐、雕刻技术已渐渐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