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黄斑变性讲义
干性黄斑变性
湿性黄斑部位、范围、深度和性质
►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视网膜下新生血管 ► 视野:了解病变的程度 ► 眼电生理:判断视网膜传导功能状态 ► 眼B超:排除眼内肿瘤
► 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诊断
► (1)病变早期,眼底完全正常,但中心视力已有明显下降, 易被误诊为弱视或癔病。病变进展缓慢,但为对称性进行性, 往往在30岁左右呈现典型改变,中心视力下降至0.1或更低。
► 1、年龄:年龄越大,发生黄斑病变的危险性越大;
► 2、 性别:女性湿性黄斑病变略多于男性;
► 3、 家族史:有些家族易患,尽管尚未发现该病的 特异基因;
► 4、 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心血管 疾病、肥胖病等人群易并发黄斑病变;
► 5、 吸烟、饮酒、营养缺乏(如胡萝卜素)也可引发 黄斑病变;
患有黄斑病变以后,除了致盲、生活不能自理、 容易摔倒骨折,这类病人普遍存在心理问题。 比如知识分子爱看书,现在黄斑病变以后恰恰 看不到,不能阅读。在家里要做点力所能及的 事情也不行,吃药看不到药名,调味品标签也 看不到,对他的生理心理造成非常大的负担, 生活中处处需要别人的帮助。
正常
黄斑变性
预防
► 炎症性黄斑病变多见于各种视网膜脉络膜炎, 如弓浆虫病、葡萄膜炎等;此外,视膜静脉阻 塞、视网膜血管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高 度近视和外伤性脉络破裂等可导致黄斑区发生 损害;某些病变如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 病变、中心性渗出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等病因 尚未完全清楚,但可造成黄斑区水肿或出血而 有一定程度的视功能损害。
► 专家指出,假若发现及时,并能及时进行治疗的话,85%的 患者都能得到较好的视力保护。此外,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在 5~7年后几乎都会出现老年性黄斑病变,至少要在半年内做 一次检查,最好是3个月做一次检查。
► 老年性黄斑病变有几个危险因素:年龄是唯一已经明确的危 险因素。另外还包括性别(研究显示女性可能患此病的倾向 是男性的2倍);吸烟;长期暴露于蓝天和阳光下;营养不 良,如胡萝卜素水平较低等等。有上述现象的人群应该及时 上医院检查。
老年性黄斑变性
概述
► 黄斑区是视网膜的一个重要区域,位于眼后极部,主要与精 细视觉及色觉等视功能有关。一旦黄斑区出现病变,常常出 现视力下降、眼前黑影或视物变形。
病因病理
►黄斑病可由遗传性病变、老年性改变、炎症性病变 所引起,也可受其他眼底病变的累及。 ►遗传性黄斑病变可有家族遗传史,发病年龄从幼儿 期至老年期,但最常见于青少年期起病,治疗上比较 棘手; ►年龄性黄斑病变主要有老年黄斑变性、老年性特发 性视网膜前膜和老年性黄斑洞等改变,通过早期诊断 和适当的治疗,可以使病情改善或稳定;
► 6、 暴露于蓝光和日光;
► 7、 环境因素。
干性黄斑病变:干性黄斑病变,占总发病率的90%, 是由于黄斑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一种老化,不会发 生眼底出血及渗出,病变进展缓慢,视力逐渐下降, 危害相对较小。最常见症状是:视物模糊,不清楚, 需要更多照明才能分辨细节,较远距离情况下,辨 别人脸有困难。当干性黄斑病变进一步发展,中央 视力会出现模糊,随时间发展,这部分会变大、变 暗、以致丧失中央视力。
湿性黄斑病变:湿性黄斑变性,占总发病率的10%, 是由于视网膜下有异常的血管生长,新生血管破裂出 血,并引起疤痕组织生长,使视力突然下降,会迅速 严重地影响患者的中心视力,甚至导致中心视力丧失。 湿性黄斑病变的主要症状表现为:中央视力快速减弱, 视物变形,纸上字句弯曲,视觉中央出现黑影或模糊 区域
► 老年性黄斑病变最早期的预兆是视物变形。视力所 及处,正当中会出现一块黑团状的盲点。但由于对 该病缺乏认识,一些老年人患上此病后,往往认为 是“吃力”或白内障导致,结果延误了治疗时间, 最终引起失明。
► 出现这些症状,不少老年人误以为是老眼昏花,体 虚了,自作聪明认为只需多休息、睡几觉就会没事 的。没想到一躺就躺了十来天,症状未见减轻,反 而加重了。这样就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间。
► 由于多种因素可导致黄斑病变,因此要注意避 免造成黄斑区损伤的因素。一旦视力出现改变 或视物变形,要及时到专科诊治,明确病因及 诊治,保护好视功能。
►黄斑病变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影响黄斑的疾 病,确切的病因尚不明,可能与遗传、血管 硬化、氧化损伤、慢性光损伤、炎症、代谢 营养等有关。据介绍,引发黄斑病变因素有 以下几种:
► (2)眼底检查:在病人述中心视力下降时,往往黄斑病变不 显著,两者不成比例;随后黄斑中心凹反光消失,出现不均 匀的色素点,呈灰色反光,最终黄斑变性,为脱离色素圆形 区,有金箔样反光。脉络膜变白,血管变细,视盘色淡等。
► (3)在出现眼底改变之前,荧光血管造影可显示黄斑区高荧 光。
► (4)视电生理,EOG轻度降低,ERG显示视锥功能逐渐丧失。
► 得了老年性黄斑病变,不能吸烟,要合理饮食,多摄取绿叶 蔬菜,少摄取高脂肪食物,同时要进行适当的锻炼,控制体 重及血压、血脂、血黏度。服用抗氧化剂,即维C、E、β胡 萝卜素和补充微量元素也能预防和减缓该病的进一步发展
谢谢,我们 下次再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