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动对机体的影响
长期卧床或制动
长期卧床或制动常引起制动或废用综合征, 急性病或外伤而长期卧床者; 因瘫痪而不能离床者;
制动的临床表现很多,而且涉及的器官和系统很广。
代谢与内分泌
皮肤系统
肌肉系统
骨骼系统 心血管系统
消化系统
制动影响机体
呼吸系统
泌尿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一 制动对运动系统的影响
制动对骨骼肌的影响
肩关节为外展、前屈、内旋。肘关节为屈曲100°, 前臂为中立位。腕关节背伸30°,桡偏。髋前屈 10°~15°,膝屈5°~10°。
翻身与保持体位
二 制动对其他器官系统的影响
制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一、血容量减少
卧位时,血液从下肢回到胸腔,中心血容量的增加会使 右心负荷增加,对压力感受器的刺激增强,从而导致抗利尿 激素分泌减少,肾脏滤过率明显增加,使血容量减少。
制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五、血流速度减慢
制动后由于每搏量下降、心输出量下降、交感神经兴奋性 降低、血管外周阻力增加及血液本身理化特性的改变,从而 引起血流动力学上的一系列变化。
六、血栓形成
制动后血容量减少,故血细胞比容增高,血液黏滞度明 显增加;血小板凝聚力和纤维蛋白原水平也有所增高;动、 静脉血流速度减慢,以上因素促进了血栓的形成。
制动对机体的影响
江苏医药职业学院 张超峰
目录
制动对运动系统的影响 制动对其他器官系统的影响
重点与难点
重点:制动对运动系统(骨骼肌、骨及关 节)、心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的影响。 难点:制动对运动系统的影响。
警钟长鸣
人民日报: 每个人一生中有1/6的几率中风: 中国居民每年因脑卒中死亡人数约200万; 全球每6秒会有1死于中风,每2秒会有1人发生中风,并且不分年龄和性别; 每耽搁1小时的救治时间,则将大脑变老3.6年; 全球3000万中风患者,多数因此留下残疾; 多数缺乏正确的康复观,长期卧床制动影响较大
1.主动运动
等长收缩
肌肉收缩时,为克服后负荷肌张力达最大值, 但肌肉长度并未改变。
肌肉本身为做功,所增强的能量全部转变为热 能。等长收缩为静态活动,可保持关节的位置。
等长收缩适合于牵引或石膏固定等关节制动的 患者。
1.主动运动
等张收缩
在后负荷存在时肌肉收缩是先产生张力,当张力 与后负荷相等时,肌肉出现缩短。肌肉缩短一旦 出现,张力就不再增加,保持恒定不变。
三、尿路感染
尿路结石的形成、导尿次数的增多,加之饮水不足、尿 液浓缩,增加了尿路感染的发生机率。
制动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胃内食物排空速率减慢,造成食欲下降,甚至厌食。 消化液分泌减少,产生一定程度的低蛋白血症,水肿和体
重下降。 交感神经张力增强,胃肠蠕动减弱,括约肌痉挛,食物残
渣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加之水分和纤维素的摄入减少, 引起便秘。
此时肌张力不变,肌收缩速度可变,肌肉做功 适应于任何肌力在Ⅲ级以上,无运动禁忌症的肌
力减弱者。 需较快地增强肌力,需要大范围地活动关节,需
要全身性的活动,或心脏功能有障碍时选用
2.体位与关节活动范围保持
关节被动运动
预防关节挛缩,维持肌肉的弹性,延缓其萎缩。
防止关节挛缩
保持关节于功能位
为防止坠积性肺炎,应当进行体位引流 定时翻身 喷雾吸入
制动对泌尿系统的影响
一、尿路结石
由于制动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故随尿液 排出的钙、磷、钾、钠等电解质也随之增加,从而产生了高 钙尿症、高磷尿症。
。
尿 路 结 石
制动对泌尿系统的影响
二、尿潴留
卧位时由于膈肌活动受限、腹肌收缩无力、盆底肌松弛 及神经损伤患者神经支配异常等因素,使膀胱括约肌与逼尿 肌活动不协调,不利于膀胱排空,从而导致尿潴留的发生。
制动会导致肌膜的胶原纤维发生改变,使肌膜硬化、弹性 下降。由于肌膜的限制作用,将会使整块肌丧失其伸展性,造 成肌性挛缩。
制动对骨骼与关节的影响
一、骨代谢异常
(一)骨钙负平衡
由于大量的钙随尿液排出,使血钙降低,低血钙又促进了骨
组织中的钙转移至血中,从而产生了
,最终导致骨钙
负平衡。
(二)骨密度降低 制动使相对或绝对骨质吸收超过骨质形成,使骨密度减低,
直立性低血压的表现有: 面色苍白,出汗,头晕,收缩压下降,心率加快,
脉压下降,重者产生晕厥。
长期卧床者防止直立性低血压的办法
进行腹肌和下肢肌肉的收缩,减少血池的作用; 下床以前将双下肢用弹力绷带包绕,或穿着紧身裤袜和腹带
比较简单的办法
尽早使患者处于半卧位, 逐渐转为坐于床沿而垂足位, 最后取直立位。
正常人以最大肌力的50% 每日收缩1s
保持 肌力
肌肉 体积 增加
1.主动运动
训练
左心室壁 增厚
舒张期 容积增大
最大摄氧量 增加
心输出量 增加
在同等运动负荷的情况下,经过训 练者较不训练者心率低得多。
1.主动运动
对骨骼施加压力,减缓骨质疏松的过程 保持血中胰岛素水平
提高胰岛素的效率 降低空腹的血糖水平
四、异位骨化
在软组织中出现成骨细胞,并形成骨组织,包括关节周围的
异位骨质增生和肌中的骨化性肌炎。
骨 化 性 肌 炎
康复措施
1.主动运动
预防和消除制动综合征的最简单、最有效、作用最 广泛的是主动运动。
主动运动可以增加全身各系统的功能容量,包括肌 肉的功能容量。
慢性病患者以最大肌力的 20%~30%每日收缩数秒
制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三、坠积性肺炎发生率增加
长期卧床可导致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无力,支气管纤毛的 摆动功能下降,不利于黏附于支气管壁的分泌物的排出。由 于制动后咳嗽反射减弱,加之咳嗽、咳痰无力,不能有效地 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使坠积性肺炎的发生率大大增加。
呼吸体操
长期卧床患者应当进行呼吸体操。 呼吸体操是每小时进行3~5次慢而深 的呼吸。
制动对皮肤的影响
制动可导致皮肤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受阻,皮肤及其附属 结构因持续缺血、缺氧而形成压疮。
食欲不振和营养不良加速了皮下脂肪的减少、皮肤的老化, 使皮肤变薄、弹力纤维变性。
皮肤卫生状况的下降可导致细菌和真菌感染。
大面积压疮使白蛋白减少,组织渗透压下降,造成液体向组 织间隙的渗出,从而引起皮肤水肿。
谢谢聆听
江苏医药职业学院
张超峰
压 疮
压 疮
皮 肤 水 肿
制动对情感和认知能力的影响
短期制动可出现注意力下降。 长期制动,因社交活动减少会产生感觉剥夺和心理社会剥夺。 长期与社会隔离,感觉输入减少,可产生诸多复杂情感,如
焦虑、抑郁、恐惧、情绪不稳,或情感淡漠、胆怯畏缩、挫折 感、自尊的改变,或情绪波动、易怒、产生攻击行为。
表现为
。
骨 质 疏 松
制动对骨骼与关节的影响
二、关节挛缩
长期制动可导致关节周围的软组织、韧带和关节囊的病变, 使关节活动范围严重受限,产生关节挛缩。
三、关节退行性变
长期制动使骨承重应力改变而引起关节囊挛缩、关节软骨面 受压、关节软骨含水量下降、透明质酸盐和硫酸软骨素减少。
关 节 挛 缩
制动对骨骼与关节的影响
二、心率增加
心率增加与血容量减少、每搏量下降、自主神经功能失 调等因素有关。
制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三、心排血量下降
神经病变导致肌瘫痪时,由于肌泵作用降低,致使下肢静 脉回流减少、静脉顺应性增加,加之循环血容量减少,导致 心室充盈量下降,每搏量减少。
四、有氧运动能力降低
制动对VO2max的短期影响主要与心排血量减少和血容量 减少有关,长期影响则主要与肌萎缩、肌功能容量减退、肌 力和耐力下降等因素有关。
一、肌代谢障碍
肌线粒体密度减小、氧化酶活性降低、总毛细血管密
度降低、毛细血管长度缩短,导致肌局部的血流量减少。
二、肌萎缩
制动可造成
,以神经性瘫痪引起的肌萎缩
最为明显。
。
肌 肉 萎 缩
制动对骨骼肌的影响
三、肌力下降
由于肌萎缩、支配肌运动的神经兴奋性下降、运动单元集 减少等因素,导致肌力下降。
。
四、肌性挛缩
下 肢 深 静 脉 血 栓 形 成
下 肢 深 静 脉 血 栓
制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七、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与交感—肾上腺系统反应不良、心脏 压力反射能力障碍、有效循环血容量的外周转移及静脉回流 不足等因素有关。
长期卧床的患者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其发生机制有: ① 由于重力的作用血容量从中心转到外周, 即血液 由肺和右心转向下肢; ②交感肾上腺系统反应不良,不能维持正常血压。
认知能力、判断力、定向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 记忆力、运动能力、警觉性等均有所下降。
对疼痛的耐受性下降,平衡及协调能力减退。
认 知 障 碍
增加感觉刺激
最基本而简单有效的感觉刺激是体操。 防止社会隔离的方法首先是鼓励家属的访问,
经常和患者交换家庭与社会新闻
小结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辩证的看待运动与制动的关系,全面 熟悉制动对机体诸多系统的影响, 特别要认识到因疾病长 期制动引起的并发症和废用综合征。本章的学习内容不仅为 日后专业课的学习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也为日后临床工 作拓展了思路,起到了一定警示作用。一个优秀的康复师应 具备前瞻性,及早预见制动对康复效果的影响,处理好康复 过程中运动与制动的关系,把防治措施融入到常规的康复治 疗之中,鼓励患者及早主动参与功能训练,减少制动给机体 带来的不良影响。
避电 免动 直起 立立 性床 低 血训 压练
制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一、肺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上肺部的通气/血流比值减小,产生动-静脉短路;下肺 部的通气/血流比值增加,使肺泡无效腔增加,从而影响正 常的气体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