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及其写作技巧
• 笔者在采访一个省工商联推荐的女强人时, 这个女企业家见多识广,表现欲望很强, 话很多却总跑题。笔者事先设计的几个问 题就用上了,一跑题,就用一个问题把她 问回来。如采访海洋地质学家张光学,我 就专门拟了采访提纲,设计了几个重大主 题。
• 二要用内行话提问。行家伸伸手,就知有 没有。记者张嘴一问,被采访者就能听出 来,你对他的事情了解不了解,你对他的 工作认识程度有多高。记者问外行话,很 难获得被采访者的认同,也就无从深谈, 记者也就难以探寻到被采访者的内心世界。 记者要与采访对象交朋友,触及他最敏感 的神经,探索其心灵。最容易找的共同语 言就是采访对象的行业话题。这对于采访 性格内向、腼腆、有胆怯心理、不易开口 的采访对象有效果。
人物专访及其写作技巧
中共广东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宣传部 胡杏
一、认识人物专访
• 人物专访,是记者请新闻人物就专门性的问题 进行解答的一种方式,是记者带着目的对有关 人士进行专门的采访。是以记者同人物的谈话 为主取得直接材料并穿插背景材料而成的一种 特殊通讯。它比一般报道要详细而生动。专访 中少不了采访对象、记者两个因素。专访的特 点在一个"专"字,重点是一个访。人物专访既 强调新闻性、政治性又要强调其可读性。
• 8、精简得当——创造传奇 • 9、紧扣主题——引人入胜 • 一路走来,他尽情挥洒着智慧和汗水,同时也创造 了一个科研工作者神话般的传奇! • 17年间,他主持或参加完成国家南沙油气专项、水 合物专项及海洋地质调查专项等大型综合调查项目, 国家“863”计划“天然气水合物矿体的三维与海 底高频地震联合探测技术”课题等相关研究20多项, 编写大型油气及水合物资源调查与评价项目建议书 及设计8份、项目成果报告多份,参与编写规范2部、 专著6部,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 • 尤为值得大书特书的是,他通过深入比较分析,在 堆积如山的文献资料中率先发现了天然水合物的地 震标志——BSR,并因此写下了具有“里程碑”意 义的“南海北部陆坡甲烷水合物资源调查与评价” 项目建议书!
• 一句话概括:写一篇有血有肉、鲜活 的人物专访是采写者的目标,要实现 这个目标,做好提问是关键。问题问 好了,第一步就走好了,离目标也就 近了!
专访海洋地质学家张光学 提问实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1、请问你的名字有故事吗? • 2、请谈谈你的成长经历,从懂事立志开始, 如何走上科研这条路,期间的心路历程? • 3、你的巨大勇气来自哪里?什么支撑着你战 胜病魔,再次站在科研前沿? • 4、你害怕死?你对命运的看法? • 5、你最想对亲人们说些什么?
• • •
7、你从事科研工作最大的感触是什么?请 展望一下你所从事的科研工作愿景! 当你谋事且经努力能成事,则感到无比欣 慰。我想将继续探索,为国家海域海相油 气及水合物勘探再出力。 8、经历过磨难和辉煌,你最大的人生感悟?
•
人生当自信,做於国家、社会和单位有益 的事,天公亦感怀。
• 9、最近又取得了哪些最新的成果?(可公开的) • 参与组织完成了天然气水合物新专项论证及总体 方案。编写完成了 “十一五”863计划天然气 水合物勘探开发关键技术重大项目总结报告,提 出了“十二五”863计划“天然气水合物藏的目 标勘探开发关键技术”重大项目推荐书。 • 发表“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地震检测技术及应用研 究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域变化的指示标志及其找矿 意义”、“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前景及勘探开发技 术发展”4篇学术论文。 • 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和广东省科学技术二 等奖各1项。
• •
• • • •
• •
4、你害怕死?你对命运的看法? 那时自己尚年轻,还有很多未竞事业,似乎有点 舍不得过早离开大家。人总有一死,对于死本身 并没有什么可怕。 5、你最想对亲人们说些什么? 工作和生活相得益彰,才活得精彩,家人是我力 量的源泉,感谢家人一直以来对我的理解、关心 和支持。 6、你对自己所取得的成就和荣誉如何看? 如果说取得了点滴成绩,那也是国家的培养、单 位给的平台、同事的帮助,以及个人兴趣的结果。 荣誉将会带来更大的责任,以更高的要求做好本 职工作。
什么是成功的人物专访?
• 人物专访难写在于人们对其要求和关注程度高。 人物专访难写在于如何不流于平淡、所写人物 有鲜明特点。如果读者看完后能记住这个人物, 并与其他人物区分开来,这就可以说是一篇成 功的人物专访。而鲜明的人物、典型的事例, 生动的细节都取决于采访的成功与否。记者与 被采访者的交谈沟通是最重要的一个途径。采 得好采得细,对人物就有较为深刻的了解和认 识,就能够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发现人 物的闪光点和与众不同之处,才能更加准确地 提炼主题,让读者想看、爱看,觉得可信、可 亲、可学。采访失败,就是再精心运作,也写 不好。采访的好坏,记者提问的技巧尤为重要, 问题提得好、提得准有助于打开采访对象的话 匣子。
• 四要提问对方感兴趣的问题,诱导其配 合采访。用老话说,采访也是功夫在诗 外。丰富的知识的确有助于采访。如采 访省高院陈光昶法官,他喜欢读书,喜 欢研究国外成功的法治案例,于是我把 话题引到新加坡的法治(尤其是鞭刑), 因当时我刚好读过一本书叫《向新加坡 学习——小国家的大智慧》,采访比预 定时间延长了1.5小时。
• 6、你对自己所取得的成就和荣誉如何看? • 7、你从事科研工作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请展望一下你所从事的科研工作愿景! • 8、经历过磨难和辉煌,你最大的人生感 悟? • 9、最近又取得了哪些最新的成果?(可 公开的)
被采访人的随机回答
• • • • 1、请问你的名字有故事吗? 父母亲希望我爱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2、请谈谈你的成长经历,从懂事立志开始,如何走 上科研这条路,期间的心路历程? 父亲和长兄均为矿山工程师,也算来自于有文化的背 景家庭,中学时代在农村接受过劳动锻炼,深知生活 不易,发奋读书,考入武汉地质学院,从此爱上了地 质科学,走上地质科学研究道路。 3、你的巨大勇气来自哪里?什么支撑着你战胜病魔, 再次站在科研前沿? 我热爱海洋地质事业,喜欢探索新领域,兴趣在可燃 冰和海域海相前新生代油气的综合研究,这里有无穷 的研究乐趣,也是战胜自我、重新投入研究的动力源 泉。
• 如,采访广东省地质工程公司总经理陈政 民,我事先学习了“国家新能源开发—— 探索利用地热有关的知识,用于发问很管 用,事后他问我,看来你也很喜欢研究新 能源问题?!
• 不可能非常专业,但要懂点行话。我觉得 做到这点,就算功课做到家!
• 三要提问轻松话题,安定采访对象情绪。对一 些由于激动或紧张不能很快进入状态的采访对 象,为了让他们情绪安定下来,记者可以先谈 与主题无关而又轻松的话题。通过轻松话题让 对方放松情绪,尽快缩短两人之间的心理距离。 一盆花、一段经历,对一个问题的看法,或对 方的兴趣爱好都可以成为提问的话题。笔者在 采访中常采用这种方法。如采访省水利厅丁力, 我就从她办公室的一幅画引入主题,打开了她 的话匣子。她也轻松地说出了自己从挂职当副 县长到妇委会等一系列成功故事!
• 还有省公安厅情报科长饶纪勇,平时不善言辞, 我于是简单问他,你在追捕过程中受过伤吗?他 就滔滔不绝讲述了他的故事: • 一次,为了追捕一从云南逃窜广东的毒贩,饶纪 勇与同事一起辗转到了广州花都布控,守候了一 天一夜,不料,正准备对毒贩实施收网抓捕时, 由于呆在车内时间过长,其中另一台车上的三位 同事因一氧化碳中毒晕倒。这时,狡猾的毒贩又 突然变换交货地点,情况万分危急。饶纪勇一边 协调处理救人,一边火速与另外三名同事,驾车 尾随毒贩往东莞方向追去。车到增城某加油站, 天下起了大雨,一黑色轿车闪电般靠近正追踪着 的车辆,数秒之内完成毒品交易后夺路狂奔。这 一幕,自然逃不过饶纪勇的火眼金睛。
三、人物写作技巧
• 请看案例: • 1、启发式的标题——有梦——有追求——有 未来 • 2、简洁的开篇——家庭背景——从小立志— —劳动锻炼 • • 梦想引领未来 • 他是一位矿山工程师的儿子,从小就被父母寄 予厚望:“爱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 人。”而这,也正是他儿时的梦想。 • 中学时代,曾在农村接受劳动锻炼的经历,更 让他确信,生活不易,有梦才有未来。
• 五要在提问时兼顾双方,问受众想知道的 问题。记者在采访人物之前总要认真思考。 想要告诉读者些什么,他有什么好的经验 和闪光的东西对读者有启迪。只有两方面 都想到了,记者提的问题才会让双方都感 兴趣。还要注意保护采访对象的隐私,不 要问粗俗、猎奇与主题无关的问题。
• 如,采访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专家覃铁和, 我想要告诉读者的是一位大医的仁者本色 , 他与病人的故事,如何创建ICU(重症监 护室),如何与死神谈判的!他感慨地说: “我的工作,就好像是和阎王爷谈判,每 时每刻都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只要有百 分之一的希望,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 即使抢救成功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也仍然 有百分之十的空间可提升……”!
• 说时迟那时快,饶纪勇等不及还有两名同事从洗手间回 来,就冒着滂沱大雨与其中一名同事驾车与毒贩在公路 上展开了一场“生死时速”的较量。眼看目标车辆就要 驶上高速公路,饶纪勇顾不上雨天路滑,车毁人亡的危 险,把油门一脚踩到底,冲到前面堵住其去路。案犯见 无路可逃,下车后便操起铁棒拼命砸向饶纪勇,一时躲 闪不及,铁棒重重地砸到左臂上。饶纪勇强忍剧痛,顽 强地带领同伴在泥泞中与凶狠的毒贩殊死搏斗,最终, 仅靠两人之力就制服了这三名穷途末路的毒贩,当场缴 获毒品海洛因10公斤。 • “干我们这一行,随时都有可能站着进来,躺着出 去。”太生动了!通过提炼,我选择了“缉私队伍里 的‘007’”这个标题!
• • • •
3、艰苦求学——完成学业 4、时代背景——与时俱进 5、入职背景——英雄用武 不用扬鞭自奋蹄。18岁那年,他顺利考上武 汉地质学院;7年后,取得中国地质大学石油 地质与勘探专业硕士学位的他,入职广州海 洋地质调查局。当其时,快速发展的中国, 正从石油输出国变成了净石油进口国。 • 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他所在的二海大 队,本是一支曾诞生过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 和五位“李四光奖”获得者的优秀团队。 • 他应时而来,犹如蛟龙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