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一模试卷(及答案)(1)

新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一模试卷(及答案)(1)

一、选择题1.穆罕默德建立了穆斯林公社,公社成员都以兄弟姐妹相待,赢得了人心。

将一盘散沙的阿拉伯各部落熔铸成一个强大的民族统一体的纽带是A.政治口号B.经济实力C.个人魅力D.宗教信仰2.学完《古代日本》后,小明对武士和武士集团有了新的认识,其中正确的一项是()A.武士效忠的对象是主公B.天皇掌握国家实际大权C.将军成为礼仪性的摆设D.武士道逐渐没落并消失3.如图是如今常用数字符号的演变过程,在此过程中做出独特贡献的是A.古埃及人B.古巴比伦人C.古罗马人D.阿拉伯人4.2019年5月1日,日本新任天皇德仁继位,其年号为“令和”,打破了从公元七世纪中叶日本“大化”以来天皇年号均取自中国典籍的传统。

日本大化时代,通过学习中国而发生的根本性变化是( )A.阶级矛盾得以缓和,政局稳定B.日本进入到幕府将军统治时期C.开始全面学习中国文化和制度D.逐渐建立起中央集权封建国家5.为延揽翻译人才,哈里发以黄金支付稿型,其重量与译著重量相等……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被保存至今。

材料反映了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特点是( )A.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B.沟通了东西方文化C.保存、传播古典文明D.对东欧各国的文化产生重大影响6.中世纪时,“重大的宗教改革是一种新宗教的产生,该宗教产生后不久,便冲出阿拉伯半岛,影响遍及欧亚大陆和非洲的广大地区”,这一“新宗教”A.促进了阿拉伯的统一B.主张忍耐顺从,死后能升入天堂C.产生于6世纪D.创立者是乔达摩·悉达多7.下面这幅漫画的主题应是()A.文明交流B.民族融合C.习俗差异D.国家冲突8.孙立祥在《日本三次社会转型及其历史启示》中指出:日本通过三次“开国”成功实现了社会的全面转型。

日本完成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历史事件是A.发动宫廷政变B.实行幕府统治C.建立庄园D.大化改新9.下面的摘录笔记评述的是古代日本历史上的一场重大变革,它是过去,日本以“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适应了经过挑选的中国文化的某些方面。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A.大化改新B.伯里克利改革C.商鞅变法D.孝文帝改革10.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记载:“宋时蕃商巨富,服饰皆珍珠罗绮,器用皆金银器皿。

”这里的蕃商指的是在唐宋时期,有不少波斯、大食来的商人。

宋代的大食指的是A.阿拉伯帝国B.古代巴比伦C.古代印度D.日本11.某同学针对欧洲大学的兴起整理了如下资料①巴黎大学,由原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学校发展而来,主要研习神学。

1193年教皇西勒士丁三世赐给巴黎大学许多特权。

1231年,罗马教皇以谕令肯定该大学的自决权②牛津大学以“主为我的明灯”为校训。

早在11世纪末12世纪初,牛津就已经成为一个培养牧师、探讨学问的中心。

校园内的圣玛丽教堂已经有近千年历史。

资料反映了A.基督教会占有大量土地B.基督教影响中世纪文化教育C.教皇权力凌驾于国王之上D.中世纪大学脱离教会控制12.《全球通史》中提到:“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

”这里的“作用更为重大”指的是A.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B.促使日本初步实现了统一C.促使日本由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D.促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13.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经历的重大活动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基本统一拉伯半岛②创建伊斯兰教③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④定麦加为伊斯兰教圣地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D.②③④①14.“中世纪西欧城市向封建领主纳税,封建主放弃对城市的统治权和司法权…城市管理人员由市民选举产生。

”材料反映了中世纪西欧城市A.封建社会等级森严B.初步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C.完全摆脱了封建统治D.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15.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正式开始,其“新”主要体现在()A.严重削弱了天皇的权力B.发展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C.王室和贵族各有私有领地D.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16.2018年4月3日,俄罗斯总统普京抵达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对土耳其进行工作访问。

本次访问是普京再次成为俄罗斯总统后的第一次出访,也让土耳其一度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围攻君士坦丁堡,灭亡了哪个帝国A.罗马帝国B.阿拉伯帝国C.拜占庭帝国D.亚历山大帝国17.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正式开始。

对这一变革解读正确的是A.严重削弱了天皇的权力B.加速了日本封建化进程C.加强了世袭贵族的地位D.直接推翻了幕府的统治18.要了解古代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生活、人文风俗应该阅读的典籍是A.《荷马史诗》B.《医学集成》C.《天方夜谭》D.《权利法案》19.下表反映的是世界古代史上一次重要改革的主要内容,这次改革是()A.伯里克利改革B.大化改新C.北魏孝文帝改革D.法兰克王国改革20.“花刺子密改进印度数字、‘0’符号和十进位法,被改进的数字系统后来传入欧洲,代替繁杂的罗马数字,使人类的计算体系发生深远变革,”材料评述的是( )A.公历由来B.阿拉伯数字C.罗马数字D.计算机网络21.穆罕默德将一盘散沙的阿拉伯各部落熔铸成一个强大的民族统一体的纽带是()A.政治口号B.经济实力C.个人魅力D.宗教信仰22.日本大化改新使日本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是A.天皇掌握实权B.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C.缓和了矛盾,稳定了政局D.引进了中国的先进制度23.在西欧,庄园为领主提供日常消费的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也为领主提供衣物、鞋帽等。

庄园有铁匠、金银匠、皮鞋匠、面包师等各色工匠制造不同的物品。

这说明西欧庄园A.具有自给自足特征B.是独立的政治单位C.具有地方管理功能D.是地方经济的中心24.《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它颁布于A.罗马共和国时期B.罗马帝国时期C.东罗马帝国时期D.西罗马帝国时期25.在穆罕默德统一阿拉伯半岛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的宗教是( )A.佛教B.犹太教C.基督教D.伊斯兰教【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穆罕默德统一阿拉伯各部落的重要纽带,而正是穆罕默德创立的宗教伊斯兰教,号召人们信仰真主,才统一了阿拉伯半岛,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D。

2.A解析:A【解析】【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日本地主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年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

小的武士团追随、服从一个更强大的首领,组成大的武士团。

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

A项符合题意;当时日本处于幕府统治时期,幕府与天皇并存,将军掌握国家实际大权,天皇成为礼仪性的摆设。

排除BC两项;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

排除D项;故选择A。

3.D解析:D【解析】【详解】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阿拉伯数字,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使用的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D符合题意;古埃及人和阿拉伯数字无关,A排除;古巴比伦与阿拉伯数字无关,B排除;古罗马人对阿拉伯数字无关,C排除。

故想D。

4.D解析: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公元七世纪中叶,日本仿照唐朝制度进行“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制国家逐渐发展成集权封建国家,故D符合题意;根本性变化是指日本的社会性质从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故A不符合题意;日本进入到幕府将军统治时期是在12世纪末,故B 不符合题意;大化改新是将唐朝制度和日本实际相结合,并非全盘唐化,故C不符合题意。

故D符合题意。

5.C解析: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830年,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

为延揽翻译人才,以黄金支付稿酬,其重量与译著重量相等。

于是,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

由此可知,阿拉伯文化保存、传播了古典文明,故C符合题意;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故A不符合题意;沟通了东西方文化与题干信息不符,故B不符合题意;对东欧各国的文化产生重大影响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易混点是A、B选项,关键在于从题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6.A解析: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尚未形成统一国家,为争夺水源和牧场,部落间相互仇杀。

内部矛盾丛生、商路不畅,引起商业衰落、生产停滞和外部势力入侵。

在这种形势下,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的国家,7世纪初,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的伊斯兰教应运而生。

伊斯兰教对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中世纪时,伊斯兰教传到亚洲其它地方和北非等地,对这些地区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所以A项符合题意;BD项与佛教有关,排除;C项伊斯兰教产生于公元7世纪,产生于6世纪表述不正确,排除。

故选A。

7.A解析:A【解析】【分析】【详解】印度人用梵文的字头表示数字,创造了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

阿拉伯人学会这一方法,对它加以改造,12世纪初传入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数字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结果。

B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8.D解析: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646年开始,日本仿照唐朝制度,进行了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故D符合题意;发动宫廷政变,孝德天皇即位,确立了大化改新的推动力量,故A不符合题意;幕府统治是日本封建社会的一种特有形式,是天皇大权旁落的表现,故B不符合题意;建立庄园,并形成武士集团,为随后幕府统治的出现提供了基础,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9.A解析:A【解析】【详解】据“适应了经过挑选的中国文化的某些方面。

”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大化改新。

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A符合题意;伯里克利改革发生在雅典,B排除;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与日本无关,C排除;孝文帝实行汉化改革,与日本无关,D排除。

故选择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

理解与识记大化改新的相关史实。

10.A解析: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大食是唐宋时代中国对阿拉伯国家的总称。

起源于波斯语称阿拉伯人为TaZi的音译。

有白衣大食,以叙利亚大马士革为首都,称倭马亚王朝,有黑衣大食,以巴格达为首都,称阿拔斯王朝,所以A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

11.B解析:B【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巴黎大学主要研习神学、罗马教皇以谕令肯定该大学的自决权;牛津就已经成为一个培养牧师、探讨学问的中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