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细胞大小测定一、实验目的了解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的构造和使用原理,掌握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微生物细胞的大小是微生物重要的形态特征之一,由于菌体很小,只能在显微镜下来测量。
用于测量微生物细胞大小的工具有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
目镜测微尺(图-1 )是一块圆形玻片,在玻片中央把5mm长度刻成50 等分,或把10 mm长度刻成 100 等分。
测量时,将其放在接目镜中的隔板上( 此处正好与物镜放大的中间像重叠) 来测量经显微镜放大后的细胞物象。
由于不同目镜、物镜组合的放大倍数不相同,目镜测微尺每格实际表示的长度也不一样,因此目镜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时须先用置于镜台上的镜台测微尺校正,以求出在一定放大倍数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方格所代表的相对长度。
镜台测微尺(图20-2 )是中央部分刻有精确等分线的载玻片,一般将lmm 等分为 100 格,每格长 l0 μ m(即 0.0lmm ),是专门用来校正目镜测微尺的。
校正时,将镜台测微尺放在载物台上,图 1 目镜测微尺图2镜台测微尺由于镜台测微尺与细胞标本是处于同一位置,都要经过物镜和目镜的两次放大成象进入视野,镜台测微尺随着显微镜总放大倍数的放大而放大,因此从镜台测微尺上得到的读数就是细胞的真实大小,所以用镜台测微尺的已知长度在一定放大倍数下校正目镜测微尺,即可求出目镜测微尺每格所代表的长度,然后移去镜台测微尺,换上待测标本片,用校正好的目镜测微尺在同样放大倍数下测量微生物大小。
即三、实验器材1.活材料:酿酒酵母(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枯草杆菌(Baccillus subtilis) 染色标本片。
2.器材:显微镜、目镜测微尺、镜台测微尺、擦镜纸。
四、实验方法1.目镜测微尺的校正把目镜的上透镜旋下,将目镜测微尺的刻度朝下轻轻地装入目镜的隔板上,把镜台测微尺置于载物台上,刻度朝上。
先用低倍镜观察,对准焦距,视野中看清镜台测微尺的刻度后,转动目镜,使目镜测微尺与镜台测微尺的刻度平行,移动推动器,使两尺重叠,再使两尺的“ 0”刻度完全重合,定位后,仔细寻找两尺第二个完全重合的刻度,计数两重合刻度之间目镜测微尺的格数和镜台测微尺的格数。
因为镜台测微尺的刻度每格长l0 μ m,所以由下列公式可以算出目镜测微尺每格所代表的长度。
例如目镜测微尺 5 小方格正好与镜台测微尺 5 小方格重叠,已知镜台测微尺每小方格为l0 μm,则目镜测微尺上每小方格长度为=5× 10μ m/5 =10 μ m用同法分别校正在高倍镜下和油镜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方格所代表的长度。
由于不同显微镜及附件的放大倍数不同,因此校正目镜测微尺必须针对特定的显微镜和附件(特定的物镜、目镜、镜筒长度)进行,而且只能在特定的情况下重复使用,当更换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或物镜时,必须重新校正目镜测微尺每一格所代表的长度。
2.细胞大小的测定移去镜台测微尺,换上酵母菌标本片,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目的物,然后在高倍镜下用目镜测微尺来测量酵母菌菌体的长,宽各占几格(不足一格的部分估计到小数点后一位数)。
测出的格数乘上目镜测微尺每格的校正值,即等于该菌的长和宽。
一般测量菌体的大小要在同一个标本片上测定 10 —20 个菌体,求出平均值,才能代表该菌的大小。
而且一般是用对数生长期的菌体进行测定。
同法用油镜测定枯草杆菌染色标本的长和宽。
五、实验报告将实验结果填入下列表格物镜目尺格数表 1台尺格数目镜测微目尺校正结果目尺校正值(μ m)10 ×40 ×100 ×表 2酵母菌大小测定记录123456789101112131415(格)平均值长宽细胞数表 3 枯草杆菌大小测定记录123456789101112131415(格)平均值长宽结果计算长μm=平均格数×校正值宽μ m=平均格数×校正值大小表示:宽μm×长μm微生物的显微直接计数法一、实验目的了解血球计数板的构造、计数原理和计数方法,掌握显微镜下直接计数的技能。
二、实验原理测定微生物细胞数量的方法很多,通常采用的有显微直接计数法和平板计数法。
显微计数法适用于各种含单细胞菌体的纯培养悬浮液,如有杂菌或杂质,常不易分辨。
菌体较大的酵母菌或霉菌孢子可采用血球计数板,一般细菌则采用彼得罗夫·霍泽(Petrof Hausser )细菌计数板。
两种计数板的原理和部件相同,只是细菌计数板较薄,可以使用油镜观察。
而血球计数板较厚,不能使用油镜,计数板下部的细菌不易看清。
血球计数板是一块特制的厚型载玻片,载玻片上有 4 条槽而构成 3 个平台。
中间的平台较宽,其中间又被一短横槽分隔成两半,每个半边上面各有一个计数区,计数区的刻度有两种:一种是计数区分为16 个大方格(大方格用三线隔开),而每个大方格又分成25 个小方格;另一种是一个计数区分成25 个大方格(大方格之间用双线分开),而每个大方格又分成16 个小方格。
但是不管计数区是哪一种构造,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计数区都由400 个小方格组成。
计数区边长为1mm,则计数区的面积为22l mm ,每个小方格的面积为 1/400mm 。
盖上盖玻片后,计数区的高度为0.1mm,所以每个计数区的体积为0.1mm3,每个小方格的体积为1/4000mm3。
使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先要测定每个小方格中微生物的数量,再换算成每毫升菌液(或每克样品)中微生物细胞的数量。
33已知: 1mm 体积 =10 mm× 10 mm×10 mm= 1000mm3336个小方格,即系数6。
所以: 1mm体积应含有小方格数为1000mm/1/4000mm =4× 10K=4× 10因此:每 ml 菌悬液中含有细胞数= 每个小方格中细胞平均数(N)×系数( K)×菌液稀释倍数( d)三、实验器材1.活材料:酿酒酵母培养液。
2.器材:显微镜、血球计数板、盖玻片(22mm× 22mm)、擦镜纸等。
四、实验方法1.视待测菌悬液浓度,加无菌水适当稀释(。
2.取洁净的血球计数板一块,在计数区上盖上一块盖玻片。
3.将酵母菌悬液摇匀,用滴管吸取少许,从计数板中间平台两侧的沟槽内沿盖玻片的下边缘摘入一小滴(不宜过多),让菌悬液利用液体的表面张力充满计数区,勿使气泡产生,并用吸水纸吸去沟槽中流出的多余菌悬液。
也可以将菌悬液直接滴加在计数区上,不要使计数区两边平台沾上菌悬液,以免加盖盖玻片后,造成计数区深度的升高。
然后加盖盖玻片(勿使产生气泡)。
4.静置片刻,将血球计数板置载物台上夹稳,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计数区后,再转换高倍镜观察并计数。
由于生活细胞的折光率和水的折光率相近,观察时应减弱光照的强度。
5.计数时若计数区是由 16 个大方格组成,按对角线方位,数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的4个中方格(即100小方格)的菌数。
如果是25 个大方格组成的计数区,除数上述四个中方格外,还需数中央l个中方格的菌数(即 80个小方格)。
如菌体位于中方格的双线上,计数时则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以减少误差。
6.对于出芽的酵母菌,芽体达到母细胞大小一半时,即可作为两个菌体计算。
每个样品重复计数 2— 3 次(每次数值不应相差过大,否则应重新操作),求出每一个小方格中细胞平均数(N),按公式计算出每ml( g)菌悬液所含酵母菌细胞数量。
7.测数完毕,取下盖玻片,用水将血球计数板冲洗干净,切勿用硬物洗刷或抹擦,以免损坏网格刻度。
洗净后自行晾干或用吹风机吹干,放入盒内保存。
五、实验报告将实验结果填入下表中:计数次数每个大中方格菌数稀释1ml 菌液总菌数平均值12345倍数第一次第二次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微生物的检查一、实验目的1.证明实验室环境与体表存在微生物。
2.比较来自不同场所与不同条件下细菌的数量和类型。
3.观察不同类群微生物的菌落形态特征。
4.体会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二、实验原理平板培养基含有细菌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当取自不同来源的样品接种于培养基上,在适宜温度下培养 1~ 2d 内每一菌体即能通过很多次细胞分裂而进行繁殖,形成一个可见的细胞群体集落,称为菌落。
每一种细菌所形成的菌落都有它自己的特点,例如菌落的大小,表面干燥或湿润、隆起或扁平、粗糙或光滑,边缘整齐或不整齐,菌落透明或半透明或不透明,颜色以及质地疏松或紧密等。
因此,可通过平板培养来检查环境中细菌的数量和类型。
三、器材l .培养基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
2.仪器或其他用具无菌水,灭菌棉签( 装在试管内 ) ,接种环,试管架,酒精灯或煤气灯等。
四、操作步骤l.写标签任何一个实验,在动手操作前均需首先将器皿用记号笔做上记号,写上班级、姓名、日期,本次实验还要写上样品来源 ( 如实验室空气或无菌室空气或头发等 ) ,字尽量小些,写在皿底的一边,不要写在当中,以免影响观察结果。
培养皿的记号一般写在皿底上。
如果写在皿盖上,同时观察两个以上培养皿的结果,打开皿盖时,容易混淆。
2.实验室细菌检查(1) 空气将一个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放在当时做实验的实验室,移去皿盖,使琼脂培养基表面lh 暴露在空气中;将另一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放在无菌室或无人走动的其他实验室,移去皿盖。
后盖上两个皿盖。
(2)实验台和门的旋钮①用记号笔在皿底外面中央画一直线,再在此线中间处画一垂直线。
②取棉签左手拿装有棉签的试管,在火焰旁用右手的手掌边缘和小指、无名指夹持棉塞(或试管帽),将其取出,将管口很快地通过煤气灯( 或酒精灯) 的火焰,烧灼管口;轻轻地倾斜试管,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将棉签小心地取出。
塞回棉塞 (或试管帽 ),并将空试管放在试管梁上。
③弄湿棉签左手取灭菌水试管,如上法拨出棉塞( 或试管帽 )并烧灼管口,将棉签插入水中,再提出水面,在管壁上挤压一下以除去过多的水分,小心将棉签取出,烧灼管口,塞回棉塞(或试管帽 ) ,并将灭菌水试管放在试管梁上。
2cm2的范围.④取样将湿棉签在实验台面或门旋钮上擦拭约⑤接种在火焰旁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或中指使平皿开启成一缝.再将棉签伸人,在琼脂表面顶端接种,即滚动一下,立即闭合皿盖。
将原放棉签的空试管拨出棉塞(或试管帽 ),烧灼管口,插入用过的棉签,将试管放回试管架。
⑥划线另取接种环在火焰上灭菌,进行划线,整个划线操作均要求无菌操作,即靠近火焰,而且动作要快。
3.人体细菌的检查(1)手指 (洗手前与洗手后 )①分别在两个琼脂平板上标明洗手前与洗手后(班级、姓名.日期 )。
②移去皿盖,将未洗过的手指在琼脂平板的表面,轻轻地来回划线,盖上皿盖。
③用肥皂和刷子,用力刷手,在流水中冲洗干净,干燥后,在另一琼脂平板表面来回移动,盖上皿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