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华科环境工程、市政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844考研经验鉴于最近很多同学咨询考研的问题,普遍对专业课的情况不了解,对出题难度及方向等没有把握清楚,加之市面上复习资料参差不齐,楼主作为过来人也知其中茫然与艰辛,故写一个帖子记录自己的想法。
本文适用于华中科技大学市政工程考研,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考研,华中科技大学环境工程考研,专业课为华中科技大学水污染控制工程844。
以下拙见。
1.学校地位,专业排名,师资力量,培养模式,研究方向,分数线,报录比,录取人数等由于每个人考研的情况和目的不同,这也是每个考研人都会查的信息,自行查找甄选,不多阐述。
报录比学校不公布,每年多少人报考都不知道。
补充说点,看起来分数线并不高,实际上一是专业课有一定难度,二是每个学校改卷标准不同。
且分数线是由排名来定的,如录取10人,以1:1.2进入复试为例,会有12年份专业复试分数线最高分最低分录取人数环境工程32538335510环境工程(专硕)31540332722 2018年市政工程3453623453建筑与土木工程3403813569环境工程33540634210环境工程(专硕)30040132224 2017年市政工程3453763555建筑与土木工程30041334816环境工程315环境工程(专硕)3102016年市政工程330建筑与土木工程315环境工程33040234112环境工程(专硕)33038833422 2015年市政工程3303823326建筑与土木工程3304053366人进入复试,考虑个别单科不过的人,复试线为前15名成绩左右。
总结说,目标不是研究分数线和报录比,是初试考个高分打败对手,努力进入前5或前10名。
表格中录取人数不包括免推的。
建筑与土木工程,包含市政专硕和暖通专硕,其中专业课选水污染控制工程844,是市政专硕。
2.学硕与专硕选择(1)学硕3年,考英语一,环工数学二(市政数学一),科研为主,可申请读博,某些课题组要求发文章才能毕业。
专硕2年,考英语二数学二,工程硕士,博士需考。
(2)学硕难度大,录取人少。
专硕录取人多,但报考人数也多。
本科211以下不建议报学硕。
(3)平时都很忙,没有哪个轻松。
(4)花时间对比学硕专硕没有意义,看自己能考上哪个。
3.书目水污染控制工程,指定的书目为《排水工程(上册)》张智、《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高廷耀。
建议买最新版,前者为第5版,后者第4版。
内容与老版相似,部分改动如《排水》新版中增加海绵城市章节。
分数分布上前者为20%,后者80%,但并不是代表排水可以少花心思,两者在复习上同样重要。
而且每年真题中体现出排水的分值不少,且超过20%。
大纲说明的考察要点:一、污水的收集与输送系统二、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三、污水的物理处理四、污水生物处理的基本概念和生化反应动力学基础五、活性污泥法六、生物膜法七、稳定塘和污水的土地处理八、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九、污水的化学与物理化学处理十、城市污水回用十一、污泥的处理与处置4.试卷题目分布844的题目依次为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8道、综述题2道(含1道计算)。
重复率较高,每年都会有重复的题目。
但同样也会加入新的知识点,一类是书上平时未注意的(如2017考到高级氧化的机理和种类,楼主没复习到,只记得羟基和芬顿)。
二是行业当下做的东西,如国家提出的海绵城市,前些年大规模的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目前设计院在做的黑臭水体治理、综合管廊规划,又如出题老师出了本关于污泥处理的书,当年就考了等等。
一般大家通过勤奋可以拿到80左右的基础分,而是否过线与拉分就体现在这些题中,且分值还较大,下文会详细讲。
题目做起来的风格,就是视乎挺简单,有重复和极其基础的,做起来还挺快。
但是又不是那么“常规”,不是中规中矩书上的知识点,考的边边角角没那么主流。
都会有往年真题重复的题目,个别不记得也正常,差不多2个小时左右就能做完。
5.分数分布每年专业课的分数并不公布,楼主通过咨询及软件调查,普遍来看,2016年、2017年外校70—100居多,本校90—120居多。
群体最大的在90左右,录取的大部分在110左右。
分数线为85(90)分。
2018年由于没有出特别新的题,考的很基础,加上一部分人背了我的笔记且我考前发资料押对论述题,普遍都考了120左右。
6.分数分布说明什么1.每个学校改卷的标准不同。
如有的学校随便上130,有的学校能打70,华科环境学院比较均衡。
但压分是相对的,名次不变。
利:(1)专业课分数差距缩短,比如可以打140(130),压分打120(115),只有5分差距,如果数学高还会反超;(2)淘汰总分高单科不过的人。
弊:(1)难考求过线;(2)调剂吃亏。
2.出题有一定灵活度。
这些考题不是书上的固定知识点。
考察的很宏观,打好基础,融会贯通。
很多同学最后考80左右,即只拿了基础分,很可惜。
明显对于这些题,准备不多。
总结为:(1)基础型。
每年会考书上很简单的知识点,还会反复重复,如集水时间t公式的定义和解释。
还有就是真题有一定的重复。
(2)设计型。
如“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案”、“农村污水处理系统设计”、“人工湿地的设计及计算”等。
(3)行业型。
如“海绵城市”、“综合管廊”、“黑臭水体治理”等。
7.题目考察(1)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
要知万变不离其宗,不管设计或概念是什么,本质上仍然是本专业的基本原理。
基础学好了才能全面思考。
(2)对于本学科的关注程度。
一本正经跟老师讲自己对本专业感兴趣却忽视相关讯息,这是说不过去的。
比方,武汉是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华科建设海绵校园,近些年国家提出海绵理念,本专业学生毕业在设计院也从事相关工作,大部分学生耳濡目染,有心人则会去了解一下。
所以16年体现在试卷中,分数就是给有心人的。
前些年市政在设计院处理污水厂提标改造较多,近些年部分城市建设综合管廊,治理黑臭水体,比较火热。
这两年初试和复试都考了,准备好,就是捡分。
(3)对于本专业的理解程度。
试卷上两百多字,可以体现出考生的专业课功底,逻辑思维,分析能力。
是否能融会贯通,淘汰死记硬背。
8.此类题目备考(1)扎实复习。
背知识点,总结思路。
(2)留心收集。
既然知道要看这类题,那么就查下准备一下,问问老师我们行业的近况,看下国家政策之类。
平时积累,看看相关文献。
没时间就记些脱氮除磷工艺,各类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套,污水厂提标改造工艺。
如果我收集到就发。
(3)冷静分析。
万一考场上遇到没有准备的,那么就用专业课知识分析,不管设计或概念是什么,本质上仍基本原理,老师考察的也是这个。
如楼主没有接触过黑臭水体的治理,但考场分析了一波。
既然水体黑臭,大家想像那个画面,这是一潭又脏又臭的死水,说明城市雨污分流做的不好,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排进去了,水体浑浊呈黑色,水里缺氧,有悬浮物,水底有淤泥。
既然治理,肯定得从源头截污吧,然后让污水流走引入干净的水,清理池底的淤泥。
长久一点,把雨污分流做好,池中成为活水,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
再想想,既然缺氧和不清澈,那么我们专业课里的曝气和絮凝,是不是可以写进去。
回忆专业课章节,人工湿地的内容也能加上去。
描述一下现象,解释一下原理,再扩充一下,逻辑明确,专业性,这个题应该能拿点分。
9.二本可以考华科吗这个问题,问的人还挺多。
(1)二本和名校的差距在哪里。
一是教学质量。
说简单点就是,名校资源多,老师好,学生接受快,学习氛围浓厚。
有些东西985会讲,但其他学校不一定会讲。
比如部分学生就学了《水质工程学》(给排水)或《水污染控制工程》(环境工程),平时老师又不扩展,碰到“综合管廊”压根没听过,但我接触的华科、哈工大、东南的学生知道。
二是人的因素。
看起来是高考分数,背后是人的学习基础,学习方法,理解能力,专注程度,心里素质等等。
一个群体中可能每个因素的个性不同,但整体的一个群体,还真有一个群体的特性。
但人都是多方面的,成绩好只是一项,其他可以出彩的地方,简直太多了。
可考试就要的是考试能力。
而大家的时间是一样的。
如同速度*时间=路程,想要达到规定的路程。
要么速度快(高效),要么时间久(刻苦)。
说直白点,看清起跑线,认清自己接受自己,多大能力做多大事。
(2)老师在意本校吗。
这是人之常情。
对比很明显,不同学校来的学生有这个学校的特征。
会在意,不过也不要紧。
为什么不要紧个人认为:相对公平。
初试分是自己考的,能考过线说明实力。
对内老师们素质普遍不错,人很随和,质朴没有架子,如果你热爱学习,懂礼貌,踏实勤奋,能沉下心专研,他们就很喜欢。
我知道有的课题组会提前面试学生,多轮考察,就是想找到好学校。
对外国家各方面的监督很严厉,有一定的流程,不能凭喜好刷人。
自己有梦想,就要沉住气,努力坚持,考个让老师无法拒绝的高分。
10.专业课复习步骤(1)研究目录,浏览全书,知道这本书在讲什么,形成框架(2)细读,适当可抄书做笔记,背诵,做课后题(3)做课后题和练习题,通过题目挖掘重点,巩固知识点(4)归纳总结,梳理知识点,扫除盲点(5)研究题目,揣摩出题意图(6)整理海绵、管廊、工艺等考点(7)背笔记,背真题11.什么时候开始看专业课。
在不影响数学打基础的情况下,现在就开始。
先从课本进入状态,背一下我提供的笔记以及讲义。
暑假前课本看完,暑假总结知识点背诵笔记,九月份开始做题巩固。
12.几门学科的分配数学要考高,总分高低看数学。
专业课要扎实,保证过线。
英文政治要稳,两门能拉高十多分。
学习是良性循环的,越到后面效率越高,但时间不够。
比如数学真题第一遍一周一套,第二遍一周两套,第三遍一天两套。
如果能做3遍,考110基本没问题,第一遍“认识”题,第二遍“解”题,第三遍能看出知识点,第四遍看出考察方向出题思路。
但最后大部分人做一遍就上考场了。
13.能不能画重点。
试着画重点,按页数,后来发现每一面都是重点。
可以看看笔记,再做做真题,要记哪些东西会有个了然。
14.复试情况和非全日制复试的情况不是现在关心的,初试完了自然就知道了。
非全,和全日制的培养模式是一样的,平时一起上课做事,所以不能边上班边读书。
非全学费2万,不提供宿舍,费用会高一些,但优势是华科的培养平台和文凭。
目前第一批未毕业,不确定就业情况,但一是国家明文规定用人单位承认,二是就业的几个单位对这边情况了解,校友多。
15.专业课资料目前市面上的资料分2类。
一是网上的。
除了真题有点价值,剩下的都是百度文库东拼西凑出来的。
但是包装好,注明是本校课件、本校期末考试题、本校题库。
不买真是心不安。
二是师兄师姐的。
厚厚一沓啥都有,还有自己的笔记草稿什么的,特别接地气。
而且可以指导,不好的就是特别杂乱,有的人不愿意再被打扰。
楼主是今年考过的,专业课稍微了解一点。
自己用心整理了一套,都是筛选过的,剔除没有用的,网上有的也都涵盖,整理了市面上有用的资料,加上自己多年收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