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省柳州市2019-2020学年中考物理模拟试题(1)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1.如图(a)所示电路中,闭合开关后,两个电压表指针偏转均如图(b)所示,则电阻R1和R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A.7 V 1.4V B.5.6V 1.4V C.1.4V 7V D.1.4V 5.6VB【解析】【详解】如图(a)所示电路中,V1测量电源电压,V2测量R2的电压,两个电压表指针偏转均如图(b)所示,说明两个表使用的是不同的两个量程,V1为大量程,读数为:7V,V2为小量程,读数为:1.4V,所以R1两端的-=.故B符合题意.电压为:7V 1.4V 5.6V选B.2.关于核能,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核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B.目前人类获得核能有两条途径,即裂变和聚变C.核发电是利用核的聚变来实现的D.核电站使用过的核燃料称为核废料,核废料具有放射性C【解析】【分析】【详解】A. 根据不可再生能源的概念可知:核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A正确;B. 目前核能是通过核裂变或核聚变获取能量的,故B正确;C. 核电站主要利用核裂变的可控链式反应来发电的,故C错误.D 核电站使用过的核废料如果处理不当会对人类社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具有放射性,故D正确.3.有人发明了一种“发电地板”,如图所示.发电地板的主要部件由永磁体和线圈组成,行人或车辆通过时,挤压地板使永磁体和线圈发生相对运动,便能发电.该发电地板的工作原理与下列哪个选项的实验原理相同( )A.B.C.D.B【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目中的叙述可知,发电地板的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A图说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B图是电磁感应现象;C图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是电动机的原理;D图是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的;故应选B.【考点定位】电与磁4.如图所示的热现象中,通过液化形成的是A.蜡烛燃烧流出的烛“泪”B.冬天清晨树叶上的“霜”C.冬天河水结“冰”D.厨房蒸笼旁的“白汽”D【解析】【分析】【详解】A.“烛泪”是蜡烛由固态变为液态形成的,是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霜”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C.冰的形成属于凝固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 .“白气”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D 符合题意.5.把标有“220V 40W”和“220V 25W”的甲、乙两盏灯串联接在220V 的电源上(设灯丝电阻不变),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两盏灯的总功率等于65W ;B .甲灯两端的电压大于乙灯两端的电压;C .两盏灯的总功率小于25W ;D .乙灯消耗的功率小于甲灯消耗的功率。
C【解析】【详解】A .两灯功率不是额定功率,所以总功率不是两灯额定功率之和,故A 错;()22111220V ==1210Ω40W U R P =, 22222U 220==Ω=1936ΩP 25R , B D .因为串联电流相等,甲灯电阻小,所以电压也小,消耗的功率也小,故B 、D 错;C .此时电路电流:12220220=A=A 1210+19363146U I R R =+, 两盏灯的总功率:220=220W=15.4W 25W 3146P UI =⨯<, 故C 正确;故选C 。
6.以下研究方法相同的是( )①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保持受力面积不变②研究声音的产生时,将发声的音叉与水面接触,水花四溅表明音叉在振动③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④研究电阻大小与导体长度的关系时,选择材料、横截面积相同的导体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D【解析】【分析】【详解】①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保持受力面积不变,运用的是控制变量法;②研究声音的产生时,将发声的音叉与水面接触,水花四溅将音叉的振动放大,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采用的是转换法;③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采用的是模型法;④研究电阻大小与导体长度的关系时,选择材料、横截面积相同的导体。
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所以研究方法相同的是①与④。
故选D。
7.在生产、生活中有很多物理知识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A.把书包带做得扁而宽,是为了减小书包对人体的压强B.滑雪板一般都有较大的面积,是为了增大压力C.菜刀钝了磨一磨,是为了减小对被切物的压强D.在铁轨下面铺设枕木,是为了减小对地面的压力A【解析】【分析】【详解】A.把书包带做得扁而宽,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从而减小压强.故A正确;B.滑雪板一般都有较大的面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从而减小压强.故B错误;C.菜刀钝了磨一磨,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从而增大压强.故C错误;D.在铁轨下面铺设枕木,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从而减小压强.故D错误.【点睛】重点是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牢记影响压强大小的两个因素,可以通过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反之减小压强.8.关于生活中的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成实像时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成虚像时对光线有发散作用B.平面镜成像时,物体远离平面镜,所成的虚像大小不变C.眼睛近视了看不清书本上的字,应该配戴用凸透镜做成的眼镜,可以起到放大作用D.使用投影仪可以在屏幕上形成正立放大的实像,光在屏幕上发生了漫反射B【解析】【详解】A、不管凸透镜成实像还是成虚像,凸透镜对光线都有会聚作用,故A错误;B、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物像等大,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远近无关;因此,平面镜成像时,物体远离平面镜,所成的虚像大小不变,故B 正确;C 、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的凸度增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形成的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近视眼应该佩戴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加以矫正(使光线延迟会聚,像成在视网膜上),而不是配戴用凸透镜做成的眼镜,故C 错误;D 、投影仪可以在屏幕上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为了使各个方向的人都能看到屏幕上的像,要用粗糙的幕布,故光在屏幕上会发生漫反射,故D 错误。
9.如图所示是电阻甲和乙的I -U 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阻乙为定值电阻B .当电阻甲两端电压为2 V 时,R 甲=0.4 ΩC .如图2所示,当开关S 闭合,电路电流为0.2 A 时,电路总电阻是15 ΩD .如图3所示,当开关S 闭合,电源电压为2 V 时,电路总电流为0.4 AC【解析】【分析】【详解】A .由图象可知,甲对应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甲电阻的阻值不变,乙电阻的阻值变化,故A 不正确;B .由图象可知,当甲两端电压为2V 时,通过的电流为1.4A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2V 50.4AU R I ===Ω甲甲甲, 故B 不正确;C .如图2所示,甲和乙串联,通过两电阻的电流相等,当电路电流为1.2A 时,由图象可知, U 甲=1V ,U 乙=2V ,根据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可知,电源的电压:U=U 甲+U 乙=1V+2V=3V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3V 150.2AU R I ===Ω总, 故C 正确;D .如图3所示,甲、乙并联,两电阻两端的电压相等,当电源电压为2V 时,由图象可知,I甲=1.4A,I乙=1.2A,根据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可知,干路电流:I=I甲+I乙=1.4A+1.2A=1.6A,故D不正确.10.如图所示,当开关S闭合,甲乙两表为电压表时,两表的读数之比U甲:U乙为4﹕1,当开关S断开,甲乙两表为电流表时,两表的读数之比I甲:I乙为()A.4﹕3B.3﹕2C.3﹕4 D.3﹕1C【解析】【详解】若甲、乙均为电压表时,闭合开关S,R1和R2串联,甲表测量路端总电压U,乙表测量电阻R2两端电压U2,即U=U甲,U2=U乙,根据题中U甲:U乙=4:1得:U:U2=4:1……①,根据串联电路电压规律可知:U=U1+U2……②,联立①②得:U1:U2=3:1,根据串联电路电流规律及欧姆定律可知:U1:R1=U2:R2,则R1:R2=U1:U2=3:1;若甲、乙均为电流表时,断开开关S,R1和R2并联,甲表测量R2所在之路路电流I2,乙表测量干路总电流I,即I2=I甲,I=I乙,根据并联电路电压规律及欧姆定律可知:I1 R1 = I2R2则I1:I2=R2:R1=1:3……③,根据并联电路电流规律可知:I=I1+I2……④,联立③④得:I:I2=4:3,则I甲:I乙=3:4,故选C。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11.小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图中A为锰铜线,B、C、D为镍铬合金线,S表示横截面积,A、B、C的长度相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探究电阻大小与温度是否有关,应选择B和C这两根金属线分别连入B.若探究电阻的大小与横截面积是否有关,应选择C和D这两根金属线分别连入C.若探究电阻的大小与长度是否有关,应选择B和D这两根金属线分别连入D.若探究电阻的大小与材料的是否有关,应选择A和B这两根金属线分别连入CD【解析】A. 若探究电阻大小与温度是否有关,应该控制材料,横截面积和长度相同, B C的横截面积不同,A错误.B. 若探究电阻的大小与横截面积是否有关,应该控制材料,温度和长度相同,应选择B和C这两根金属线分别连入,B错误.C. 若探究电阻的大小与长度是否有关,应该控制材料,横截面积和温度相同,应选择B和D这两根金属线分别连入,C正确.D. 若探究电阻的大小与材料的是否有关,应该控制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相同,所以应选择A和B这两根金属线分别连入,D正确.故选CD.12.下列实验与“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所采用的主要科学方法相同的是A.测定物质的密度B.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C.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D.探究并联电路中电阻的规律BC【解析】【分析】常用的物理学研究方法有:等效法、模型法、比较法、分类法、类比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测定物质密度中,在使用量筒测量固体的体积时,采用的是转换法;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与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探究并联电路中电阻的规律,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故选BC。
13.下列关于物理概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受非平衡力时会处于变速直线运动或曲线运动状态B.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能量的转移过程C.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D.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每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ACD【解析】【详解】A、物体受非平衡力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处于变速直线运动或曲线运动状态,故A正确,符合题意;B、用做功的方法来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上是能量转化的过程,故B错误;C、物体的振动频率越高,我们听到声音的音调越高,即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故C正确;D、比热容是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故D正确.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分)14.一只燕子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过,当燕子距水面6m时,它的“倒影”距水面_____m,当它竖直向上远离湖面的过程中,其“倒影”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6不变【解析】【详解】已知小鸟距水面6m,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它的“倒影”距水面也是6m.由于平面镜成像的大小始终相等,所以当它竖直向上远离湖面的过程中,其“倒影”的大小将不变.15.如图所示,甲、乙两容器间有一斜管相连,管中间有一阀门K,两容器内都装有水,且水面相平.当阀门K 打开后,图中A 点压强p A 与B 点压强p B 比较p A _____p B (选填“>”、“=”或“<”),管中的水将_____(选填“流动”或“不流动”),此时,该装置相当于一个_____(填写物理专用名称).<;不流动;连通器【解析】试题分析:A B h h <Q ,根据公式P gh ρ=得:A B P P <;两容器内深度相等的地方受到的压强相等,所以水不会流动,这个装置是一个连通器.考点:液体压强16.天然气是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它燃烧时将_____能转化为_____能,2kg 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_____J (q 天然气=4.4×107J/kg )不可再生 化学 内 8.8×107【解析】【详解】天然气是化石能源的一种,化石能源、核能等能源会越用越少,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所以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天然气燃烧时,天然气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消耗2kg 天燃气释放的热量是:Q=mq =2kg×4.4×107J/kg =8.8×107J . 17.为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某中学课外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制作了如图所示的装置.他们首先向一个大水槽里灌满水,水深为h= 0.2m ,此时水对水槽底部的压强是_______Pa .然后松开铁夹,水流入a 、b 两管,稳定后,a 管中水面的高度为h 1,b 管中水面的高度为h 2,则h 1______h 2,若去掉软木塞,有水从管口流出时,则a 、b 两管水面的高度h a _____h b (选填“>”、“<”或“=”,取g = 10N/kg ).1000 = >【解析】【分析】【详解】水对水槽底部的压强p=ρgh=1.0×103kg/m3×10N/kg×0.1m=1×103Pa;如图所示的装置是一个连通器,所以稳定后,各管中的液面应该是相平的,即h1=h1.拔掉软木塞后,水会向外涌出,由于b管底部较细,水的流速较大,产生的压强小,所以b管水面比a管水面低,即h a>h b.18.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先闭合开关S,待电路稳定后再闭合开关S1,电流表A的示数______ ,电压表V示数与电流表A1示数的乘积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变大不变【解析】【详解】[1]由图示可知,闭合开关S时,只有电阻R2接入电路,电流表A测通过灯泡L2的电流,再闭合开关S1时,两电阻并联,电流A测总电流,由于并联时总电阻变小,总电流变大,所以电流表A的示数变大;[2]电流A1始终测通过电阻R2的电流,其示数不变,电压表始终测电源电压,其示数不变,所以电压表V 示数与电流表A1示数的乘积不变.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9分)19.某电饭锅简化电路如图甲所示,R1和R2均为定值电热丝,S、S1为自动开关,煮饭时,把电饭锅接入220V电路中,电路中总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求:(1)电饭锅工作时的最大功率和最小功率;(2)电热丝R2的阻值;(3)若电压降低,S1断开,这时电路中的电流始终为1A,10min内电饭锅产生的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