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满分作文:带一本书去旅行(7篇)(附精彩点评)带一本书去旅行【真题回放】暑假,我们可以放下课本,背起行囊,行走四方,过一种别样的生活——读自己爱读的书,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努力实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愿望。
请以“带一本书去旅行”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选文体;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满分作文㈠】带一本书去旅行我变成了一个自由的精灵,怀揣着一本《智慧背囊》,开始一段独特的穿越华夏历史之旅……第一站:战国长平,我在喊声、厮杀声、马鸣声中睁开眼,哇,这里正进行着激烈的战斗。
一了解,原来是赵括被秦军团团围住。
赵括,自幼习得父亲的兵书,谈起军事、兵法来头头是道,在被昏庸的赵王启用为主帅后,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
被困后,赵括想带兵冲出重围.秦军万箭齐发.把赵括射死了。
我打开了《智慧背囊》,对万箭穿身的赵括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呀,你当初如果能把读书和实践结合起来,怎么会落得今天的下场呢?”第二站:乌江水边哀叹着,惋惜着,被风猛烈地吹动着,我飞到了乌江水边,风掠过项羽神色凝重的脸庞。
他轻抚着乌雅马的鬃毛,望着汉军的重重包围,手下随从一个个倒下,他拔剑自划。
我惋惜地说:“你虽能征善战,战场上豪气盖世、叱咤风云。
但你自称霸王,忙于分封诸侯,违背了人民要求统一的愿望;你烧杀掳掠的暴行,违背了人民的意志。
正是因为这些,才落得这样的结局呀!”说着我又翻开了书,谆谆告诫道:“刚恒自用,多行不义必自毙,失民心者失天下呀!”第三站:曹军辕门外飞过历史的星空,我又来到了三国时期的曹军辕门外,一个谋士一样的人被五花大绑,刽子手正准备行刑。
仔细一看,这不是杨修吗?杨修呀,你虽才思敏捷,聪颖过人,但你锋芒过露,恃才放旷,不懂得韬光养晦,聪明反被聪明误啊!杨修呀.我想告诉你一句智慧名言:“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呀!”精灵告白:广大朋友们,读万卷书,才能行万里路呀!我们如果能多读书,时刻让做人的道理成为我们行动的准则,就不会有赵括、项羽、杨修那样的结局了。
【点评】作者从“旅行”的虚的方面,即“心灵旅行”入手,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自由精灵,跨越时空局限,选取历史上三个存在缺点人物的可悲事件,并总结出人生道理进行规劝。
三个人物的事例按照时间顺序展开,利用“第一站”、“第二站”、“第三站”作为“我”“旅行”的行踪,不仅形式新颖,还条理清晰;呼吁在人生的旅途中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议论点题,给人启迪,引人深思。
【满分作文㈡】带一本书去旅行父亲一直要求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以每年都会带我外出旅行,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家中翰墨书香,弥漫全室,我的小书房,更是被父亲用诸子百家的书籍填满。
我对旅行兴趣盎然,然而对于书籍,尤其是古典名著、诗词歌赋,总是爱理不理!一如其他的90后,喜欢在网络上、电视里寻找自己的快乐,对于父亲的话,我也总是左耳进、右耳出,没有真正刻在心中。
暑假,父亲带我去了湖南,这是一个充满书香气息的宝地。
夕阳映衬下的“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显得庄严肃穆,两旁的对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八个大字格外醒目!一时间,却不知道它的意思。
导游娓娓道来,给我们讲述着发生在这个书院的故事。
原来,宋代的朱熹、张拭曾经在这里举行“会讲”,开中国书院会讲之先河.一千多年来,留下了许多名人圣贤的足迹。
近年来,岳麓书院邀请金庸、余秋雨等当代名家重开会讲先例,使古老的书院焕发了新的书香气息。
爸爸意味深长地说道:“看来不读书,就是贝识小呀!”一边走,一边仔细观察着这些充满沧桑的建筑物。
虽然各处地方都略显陈旧,但每一个角落依然书香如故。
我突然想象起“方其盛也,学徒千余人”之时书生们废寝忘食、手不释卷的情景,正是由于这样的磨砺,书院学子中涌现出一大批千百年来炙手可热、千百年后青史留名的人物。
这时,我的脑海中冒出了朱熹老先生的名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先贤们的人生智慧、名作家的经典之作不就是我们理解生活、提高修养的源头活水吗?这次湖南之行,让我对书、对文化有了重新认识,真正理解了父亲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深刻感受到人生的旅途中应该时刻带着一本书。
带一本书去旅行.世界变小了,思想却变深了。
【点评】选材真实,立意高远。
文章选取了父亲带自己去湖南旅行这一事件,其中对岳麓书院的描写以及对此的了解,如果不是亲身经历过恐怕难以杜撰。
在旅行之中,“我”感受到读书的不足,获取了深刻启示,尤其最后一句话不仅有力点题,还蕴合深刻道理,给人启迪。
铺垫照应,结构严谨。
开头一段写父亲的良苦用心和“我”对读书的态度,为下文“我”在旅行过程中的态度转变做了铺垫,结尾呼应开头,点明题意,使得文章文脉畅通,浑然一体。
【满分作文㈢】带一本书去旅行如果你问我,最突出的爱好是什么?我的回答是读书!如果你问我,经历失败或遭遇挫折之后,首先要做的事情是什么?我的回答还是读书!如果上帝只给最后三天光明,你问我这三天主要干什么,我的回答仍然是读书。
读书使人丰富。
在书的天国里,你就是自己的上帝。
你可以借书籍去跟老子促膝谈心,也可以跟黑格尔老人争辩是非。
你想深沉,可以到历代悲剧中去为古人扼腕叹息;你想欢愉,可以到人间喜剧中去体验人生至福;你想壮烈,可以亲临战场目睹血肉横飞。
读书越多,想象越丰富,一闭眼就可以听见金字塔下的骆驼铃声,一抬头可以看见世界各地火山喷发。
读书使人明智。
当你烦闷时,读书能使人心情愉悦;当迷茫时,读书能平静你的心,让你看清前路;当心情愉快时,读书能发现身边更多美好的事物,让人更加享受生活。
读杜甫的诗,使人感悟人生的辛酸;读李白的诗,使人领悟官场的跌荡;读鲁迅的文章,使人认清社会的黑白;读巴金的作品,使人感到未来的希望。
每一本书都是一个朋友,教会我们如何去看待人生。
读书使人高贵。
读书,具有神奇的力量,它可以使平凡的人物变得崇高伟大。
鲁迅先生是一个其貌不扬的“小老头”,如果不是读书写作,走到街上可能是没有多高回头率的。
但是,每当我们阅读鲁迅的作品,就好像来到巍峨的山峰之下,总有一种有高山仰止的感觉。
这个“小老头”太崇高太伟大了,身上有一种不可阻挡的力量,这种力量不是来自权势,不是来自金钱,而是来自他的人格魅力,而归根到底又是来自于他的阅读、思考和写作。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少年的良师益友,人生因读书而充实,生命因读书而美丽!让我们带一本书去旅行!【点评】文章开篇连用三个设问句表明自己喜爱读书的态度,接着以“读书使人丰富”、“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高贵”为分论点,从三个方面阐述读书的意义,最后以“让我们带一本书去旅行!”总结全文,回应文题。
文章结构合理,思路清晰,内容充实,是一篇较为规范的议论文。
可惜的是“旅行”之意在文中没有得到体现,离开“旅行”孤立地谈读书,容易给人造成偏题之感。
【满分作文㈣】带一本书去旅行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期末考试的数学成绩还是很不理想,我万念俱灭,心灰意冷。
我仿佛飘荡在空中,周身战栗,感到从未有过的惊恐。
就这样倒下去吗?不,我要寻找支撑的力量!可是到哪里去寻找呢?我想到书,想到读过的书,想到书中的人物和诗词话语。
我想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想起奥斯特洛夫斯基,想起保尔·柯察金。
作者和书中的主人翁有千万条理由哭泣悲鸣,以求世人的同情和怜悯。
但是他们没有哭泣,更没有悲鸣,而是擦干伤口上的血迹,在人生的大道上顽强地前行,他们的坚韧最终成就了他们的辉煌。
尼采说:“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
”是的,正如地震时你没有喊晕的权利,失火时你没有怕熏的权利,只有受苦不悲观的人,才能克服困难,走出困境。
我想起《我与地坛》,想起《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想起史铁生,想起海伦·凯勒。
史铁生失去双腿,他用坚强的双手推着信念的轮椅走向了一条春暖花开的道路;海伦陷入寂寞的世界,他用自己孤单的臂膀,扛住了苦难,扛起了希望的圣火。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笑它就对你笑,你哭它就对你哭,与其愁眉苦脸,哭哭啼啼,为世界制造悲哀的氛围,莫如破泣为笑,用笑脸迎接每一天的朝阳,在人们的心田里播下欢乐的种子。
我想起唐诗,想起李白,想起他那“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
我想起宋词,想起苏轼,想起他那“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
……重温读过的书,回想书中的人物和诗词话语,顿感心明眼亮,信心倍增。
一两次考试兵败滑铁卢,那又算什么?人生之路长着呢,在跌倒的泥潭边长号不起,实在有些小家子气!有书的冬天不怕冷。
书,给人智慧,给人信心,给人力量。
人生就是一次漫长的旅行,带一本书上路,我们就会耳聪目明,永不迷航。
【点评】考试失利,心灰意冷,重温所读诗书,从中获得力量,顿感心明眼亮,信心倍增,文章通过这一段思想经历的记述,表明了读书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最后借助议论点题:人生就是一次漫长的旅行,带一本书上路,我们就会耳聪目明,永不迷航。
文章涉及较多文化典籍,既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又显示了作者丰厚的文化底蕴。
如果开篇或行文中对“旅行”稍有涉及,为篇末点题作铺垫,效果会更好一些。
【满分作文㈤】带一本书去旅行我在大海里弄潮。
突然,一个大浪像张开血盆大口的猛虎,以泰山压顶之势向我扑来,躲闪不及,只得闭上双眼,任凭它的嚣张。
有一种被“葬”入海底的感觉,海水的微咸与苦涩溢入口中。
我努力地从茫茫海水中探出头来,试着站稳,迎接下一浪的冲袭。
火辣辣的阳光,照的我头晕,但并不妨碍我迎接下一个大浪的信心和勇气。
这一次去海边旅行,我带了一本书,它叫勇敢。
我在马背上兜风。
耳边是呼啸而去的风声,我坐在马背上忽上忽下,随着马的步伐颠簸着。
一个多小时的马背生涯,一边承受骏马奔驰时内心的紧张,一边享受一望无际的草原风光,不过对于一个四个小时的骑马旅程来说这只是一个开始。
大草原所特有的烈日,使我浑身乏力,双眼发黑,双手出汗,缰绳打滑,我险些从马背上跌落。
一场惊险过后,我定下心神,抓紧扶手,继续驰骋。
两个小时后,我从马背上下来,一屁股坐在了地上,无力动弹,但内心却因为坚持骑完全程而充满自豪。
这一次去草原旅行,我带了一本书,它叫坚持。
我在青海湖上漂游。
近处,湛蓝的青海湖在微风和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似一个清秀美丽的少女,不施脂粉,静静的,纯纯的,青蓝不一的颜色在湖边到湖中心渐变。
稍远处,是一片金灿灿的油菜花,耀眼的黄色花朵,似一张厚厚的地毯,充满生机与活力。
更远处是巍峨挺拔的雪山,烈日的照耀下仿佛在展现我不会融化的宣言。
我站在船上,享受湖水的微波,放眼欣赏眼前的美景,心里只有陶醉的感觉。
这一次青海湖旅行,我带了一本书,它的名字叫欣赏。
无论是在海边与风浪勇敢地搏击,还是在骑马时努力坚持跑完全程,抑或是在清秀的湖上驻足观赏,我享受到了远离世俗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