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厂总平面布置
困难地段最大纵坡
最小纵坡
数值 12~20 5.5~7.0 6.5~7.5 5.5~6.0 3.5~6.0 3.0~4.0 1.0~1.5 1.0~1.5
15 9 12 15 3 8 8 10 0.4
3.道路边缘与建筑物、构筑物、铁 路围墙、树木最小距离
当建筑物面向道路的一侧无出入口时,取 1.5米,有出入口,但无汽车引道时,取3米, 当建筑物面向道路的一侧有出入口,且有汽 车引道时,取6米或8米。
4.建筑物与铁路之间的距离应符合标准。厂区 道路和地上、地下管线应统筹安排,力求管线 距离短,弯道少,并防止互相干扰。
复合材料厂总平面布置的原则
5.大型设备(指重量大、震动大设备)应尽 量 安置在工程地质较好的地段。
6.工厂总平面设计应考虑适当分区,合理布置。 通常分为生产区、生活区、厂前区等。生产 区主要是指生产车间、原料车间等,厂前区 主要指办公楼和福利设施;生活区包括单身 宿舍楼和家属宿舍楼等。厂前区应布置在生 产区和生活区之间,并面向工业区开道,生 产区应方便生产和管理,生活区应远离生产 车间。
(5)易燃、可燃液体或气体管线不得穿过可 燃、易燃材料的结构物或堆场;
(6)地下管线应满足一定的埋深要求,一般 不宜重叠敷设;
(7)地上管线应尽量集中共架(共杆)布置, 并不应。管线跨越道路、 铁路时,应满足公路、铁路运输和消防的净 空要求;
第2章 复合材料厂总平面布置
复合材料厂的总平面布置设计,通常也称厂内规划设 计。其任务是,根据复合材料生产工艺流程的要求, 结合厂区地形、进出厂物料运输方向和运输方式、工 程地质、电源进线方向等条件,全面衡量,合理地布 置全厂所有建、构筑物、铁路、公路、道路和工程管 线等。总平面布置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车间建成后是否 符合工艺要求,能否有良好的操作条件,使生产正常、 安全的运行,设备的维修方便可行,而且对建设、经 济效益等都有着极大的影响。所以在进行工厂总平面 设计前必须充分掌握有关生产、安全、卫生等资料, 在布置时做到深思熟虑、仔细推敲,以确定最佳方案。
复合材料厂总平面布置的原则
1.总平面设计要做到经济合理,做到既能 满足生产和施工要求,又能尽量节约用地。
2.工厂总平面布置应考虑地形,适当选择 标高,尽量将建筑物布置在同一等高线上。
复合材料厂总平面布置的原则
3.工厂总平面布置应力求紧凑。生产车间之间 的距离应尽量靠近,以缩短运输线路,但必 须满足生产要求,并考虑扩建的面积,同时 要满足建筑物防火、采光、通风等要求。
复合材料厂总平面布置的原则
7.工厂总平面设计应注意风向影响。污 染较大的车间应布置在工厂的下风侧, 化验室、厂前区和住宅区应布置在生产 区的上风侧。
8.建筑物尽可能座北朝南,防止日光直射, 并充分利用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9.在经济实用的基础上,尽量做到使建 筑物协调完美。
复合材料厂总平面布置的原则
复合材料厂总平面布置的原则
影响总平面布置的因素很多,如城市 和工业区的规划,厂区的面积、地形、 气象水文和工程地质,运输方式和要 求,动力来源,给排水,产品种类, 工厂规模和工艺流程,工厂发展远景, 建筑要求和施工条件,防火及卫生要 求等。
因此,在进行总平面图设计时,必须了 解和收集这些方面的资料,处理好各方 面的关系。例如,原材料和产品进出厂 的交通运输关系,主要生产车间与辅助 生产车间的关系,地上设施与地下设施 的关系,供电、供气、给排水等系统之 间的关系,生产区与生活区之间的关系 等,使工厂的各个部分形成一个有机的 整体。同时,也应处理好设计的工厂与 其他单位的关系,工业与农业的关系等。
表2-1 专用道路分级
道路分级 年运量 日双向最 (万吨/年) 大通量 (辆)
1
40以上 500以上
每小时单 向通量 (辆)
50以上
2
4-40 50-500 5-50
3
4以下
50以下
5以下
表2-2 专用道路主要技术指标
道路等级
1
2
3
地形 平原 丘陵 山岭 平原 丘陵 山岭 平原 丘陵 山岭
设计车速 (公里/小 60 40 25 50 30 20 40 25 15
(2)辅助生产车间 :模具加工车间、机修车间; (3)生产服务设施:变电所、空压站、锅炉房及
发电机房等 (4)公用工程设施:水泵房、水池、沉淀池、水
塔、冷却塔、污水泵房、污水处理站、上水管、下 水管、循环水池、循环水管、热力管道等
复合材料厂车间组成
(5)运输装卸设施:道路、车库、地磅、装
设计速度(公里/小时) 车间、仓库等
城市型
出入口双与车主道 、 次干道单或车支道 道
市外型
相连接双的车道道 路
单车道
车间引道宽度(米)
路肩宽度(米)
双车道 单车道
平面线最小半径(米)
行单辆汽车
交叉口最小转弯半径(米)
行带拖斗汽车
15吨以上平板车
车间引道最小半径(米)
行人力车 行汽车
一般地段最大纵坡
厂内道路纵坡(%)
绿化布置的原则:
绿化美化必须首先服从生产要求,不能因绿化美化 而扩大厂区面积、建筑间距,延长生产流程线路, 使人流、货流绕道或交叉。同时,树木及美化设施 还必须与竖向布置相配合,不得影响设备的安装及 地上、地下管线的铺设和维修。道路两侧可进行绿 化,但应考虑树木长大后不妨碍货物的运输。
绿化美化布置还应贯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 尽量做到自己动手,统一规划,分期建设,逐步实 现。应防止脱离工厂实际,单纯追求美观的倾向。 此外,还应考虑地理气候特征,植物的生长状况, 群众的风俗习惯,民族特点,在山区建厂时,应尽 量利用和保存自然环境。
道路边缘与标准轨中心线的最小距离取3.75 米;道路边缘与轻便轨中心线的最小距离取 3.0米。
当围墙有汽车出入时,在出入口附近,道 路边缘与围墙的最小的距离取6.0米;当 围墙无汽车出入口但有照明杆时取2米。 当围墙无汽车出入口也无照明杆时取1.5米。
道路边缘与乔木的最小距离取1.0米;与 灌木的最小距离取0.5米。
工厂总平面图布置一般包括下列内容:
平面布置:决定全厂建、构筑物在平面上的相对位 置,包括主要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车间、行政福利 设施和住宅区等。
竖向布置:决定建、构筑物的设计标高。 土方工程:解决建厂区域内场地整平、土石方调拨,
计算土石方工程量。 运输设计:进行厂内外铁路专用线、公路、道路、
总平面设计是各专业设计的综合,它牵涉 到工艺专业和非工艺专业的问题,这些问 题有内在联系又有矛盾。而总平面设计不 可能使所有专业的要求都达到满意,因此, 应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几种不同方案,通 过比较选出最佳的设计方案。
复合材料厂车间组成
(1)生产车间:原料车间、生产工段、成品工段和 控制室;
卸设施及起重设施等。
(6)全厂性设施:办公室、化验室、警卫传 达室、食堂、医务室、围墙、大门、消防设施、 宿舍、招待所、浴室、体育场地、宣传设施、 厕所、绿化、环保设施等。
平面布置
1.平面布置的内容
根据生产工艺流程特点合理地进行 厂址范围内的建(构)筑物以及其他 设施之间统一而协调的平面布置。
平面布置
2.平面布置的原则
①最大限度地满足生产工艺要求,保 证生产、维修方便;
②要结合场地、地质、地貌等,尽可 能紧凑布置,节约用地;
③要为工厂的技术经济指标先进、合 理以及节能等创造条件;
平面布置
④建(构)筑物布置应符合防火、劳动卫生规范 及各种劳动安全防护要求;
⑤尽量使厂内输送管线最短、联系最方便,要使 厂内外运输相适应,避免往返运输和作业线交 叉,避免人货交叉;
当道路与铁路交叉时,应避免开道岔并设 在平直段上。
管线综合布置
1.管线综合布置的内容
复合材料厂工程管线主要包括:上、下水管 道、热力管线、压缩空气及仪表空气管线、 原料及成品管线、燃料管线、电力电缆及通 讯电线等。管线综合布置是指对各种工程管 线汇总,即将各种管线的名称、标志、图例、 位置等布置情况绘制在管线综合图上。
2.管线布置的原则
(1)管线布置应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力 求短捷、方便施工和维修; (2)管线宜直线敷设,并与道路、建筑物 的轴线以及相邻管线平行; (3)尽量减少管线与铁路、道路及管线与 管线的交叉;当交叉时,一般宜成直角交叉; (4)除雨水及下水道外,其他管线一般不宜 布置在道路下面;
• 厂区建筑系数:是指建筑物、构筑物和 料场总面积占全厂面积的百分数。它反 映了厂内建筑的密度。对于大中型厂建 筑系数一般在22~33%之间,工厂扩建 后可达30~35%。
• 厂区的利用系数:是指建筑物、构筑物、 料场、道路、地下管线的总占地面积占 全厂面积的百分数。它反映了厂区面积 有效利用程度。复合材料厂的厂区利用 系数一般为60~70%。
6 857
9
5
8 10
(%)
注:若采用单车道时,每200米~300米设置错车的车道。
2.厂内道路的技术指标
一般工厂内主要道路设计为双车 道,次要道路设计为单车道,路 面一般采用水泥混凝土或沥青混 凝土路面为好,厂内道路主要技 术指标见表2-3。
表2-3 厂内道路主要技术指标
项目
路面宽度(米)
码头的设计。 管线布置:统筹安排电缆、电线、给排水管道、生
产管道及热力管道等地上和地下各种管线。 厂区绿化、美化。 另外还有消防设施布置等。
工厂总平面布置的步骤
初步设计 施工图设计
工厂总平面图的主要技术指标
1)厂区面积; 2)建筑物面积; 3)厂区建筑系数; 4)厂区利用系数; 5)铁路 、道路长度; 6)围墙长度; 7)绿化面积等
①满足生产和工厂内、外运输、装 卸作业对高度的要求; ②使场地的设计标高、尽量与自然 地形相适应,力求土石方填挖总量最 小,并接近平衡; ③使场地有适当的坡度,保证雨水 能顺利排除,但又不受雨水的冲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