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代表法》学习

《代表法》学习

《代表法》学习
《代表法》的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
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根据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0年10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代表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代表法》共有六章五十二条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立法的根本目的和依据,也就是说为啥要定代表法。

以哪一部法律为依据就是《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第二条:代表法的地位:①民主选举产生②权利机关组成人员③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

第三条:代表的权利共七项:①出席权;②联名提案;
③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的权;④选举权;⑤表决权;⑥保障权;⑦其他;
第四条:代表的义务
(一)守法、保密、协助法律实施的义务;
(二)出席大会的义务;
(三)参加履职活动的义务;
(四)学习调研的义务;
(五)联系选民和群众的义务;
(六)遵守社会公德,廉洁自律,公道正派,勤勉尽责的义务。

(七)其他义务
第五条:执行代表职务大会期间的工作
闭会期间的活动
第六条:代表受原选区选民或者原选举单位的监督
第二章代表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的工作代表在会议期间的工作有十项职权:
①出席权:第七条
②审议权:a审议是行使表决权的前提,不经过审议的决议是无效的;b审议是一种监督形式;c审议是发表自己意见的形式,第八条;
③向大会提议案的职权,第九、十条提出议案必须具备3个条件。

A法定考核符合人数;
b内容是职权范围内;
c时间
议案必须要有案由,案据,方案。

④选举权:第十一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选
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各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第十二条:相关人选表权
⑤询问权,第十三条;
⑥质询权,十四条,质询案:质询对象,质询的问题,质询的内容。

⑦罢免权,第十五条;
⑧依据提议组织关于提案问题的调查委员会
⑨表决权赞成、反对、弃权。

⑩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

第三章代表在闭会期间的活动,有八个方面
第十九条:闭会期间活动组织者;
第二十条:集体活动
①小组活动(第二十一条)
②视察集中视察
专门视察
持证视察
视察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但不直接处理问题(第二十二条);
③专题调研;
④临时召集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⑤列席:本级人大为专门委员会会议(县以上代表)
原选举单位的人民代表的会议、州级以上
原选举单位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⑥执法检查。

⑦研究问题的调查委员会
⑧为全面作为建议批评和意见,建议不要放在大会期间。

第三十条人民,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大会代表闭会期间活动。

第四章代表执行职务的保障
六种保障:①政治保障;②时间保障:③物质保障:④组织保障:⑤案情权保障;⑥学习保障;⑦政治保障;[言论免责(三十一条)人身自由保障(三十二条);申诉];
⑧时间保障:三十三条
⑨物质保障[执行职务,出勤],无固定工资收入、补贴;经费;(第三十四、三十五条);
组织保障:人大常务委员会联系代表,代表参加常务委员会活动为代表执行代表职务提供必要的条件。

(三十六、七条)
知情权保障:三十八条
学习保障:第三十九条
第五章对代表监督
第六章附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