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概况2.勘察工作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4.岩土工程评价5.结论与建议附件:1、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共1页2、工程地质剖面图共14页3、钻孔柱状图共58页4、原位测试成果表共2页5、岩样试压报告共2页6、土工试验成果表共2页7、岩土物理力学指标数理统计成果表共2页鼎诚·和丰佳园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勘察阶段:详细勘察江西华昌地质工程勘察有限公司证书等级:乙级证书编号:142067-KY二0一四年四月委托单位:吉安市鼎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工程名称:鼎诚·和丰佳园项目负责:报告编写:审核:技术负责:院长:提交单位:江西华昌地质工程勘察有限公司时间:1.概况1.1工程概况受吉安市鼎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委托,江西华昌地质工程勘察有限公司对其拟建的鼎诚·和丰佳园场地进行了岩土工程勘察工作,野外施工日期为2014年4月01日至4月16日,随即转入室内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写工作。
拟建工程场地位于吉安市城北,井冈山大道北面。
建筑室内标高为63.00-64.30米,地下室底板标高为57.40米。
共有建筑物6栋。
拟建建筑物的主要数据和特点表1建筑物名称建筑安全等级对差异沉降敏感程度层数深度建筑面积(m2)结构类型基础类型上部活荷载(KN/m2)6# 二较敏感11 5950 框架桩基础 3.0 1#2#3#5#7# 三一般 6 14500 框架天然地基桩基础3.0 1.2勘察目的与任务本次勘察的目的和任务:一、查明有无影响建筑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及其危害程度;二、判定场地土类型、场地类别;三、查明地基土中有无液化土层,判定液化等级;四、提供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地基土强度及变形参数,提出天然地基适宜的持力层,地基土承载力;五、对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评价;六、对可供采用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分析,提出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建议,提出与设计要求相对应的地基承载力及变形计算参数,并对设计与施工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七、查明场地地下水类型、埋藏情况、水位变化情况及对建筑材料的侵蚀性;八、提出对不良地质作用的治理意见。
九、提供深基坑开挖的边坡稳定计算和支护设计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论证其对周围已有建筑物和地下设施的影响;基坑施工降水的有关技术参数及施工方法的建议。
1.3岩土工程勘察等级拟建建筑物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三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综合评价该拟建场地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2.勘察工作2.1勘察依据(1) 勘察合同及委托书⑫《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⑬《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⑭《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⑯《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⑰《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⑱《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2012)⑲《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⑳《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GJ72-2004)⑴《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2012)2.2勘察工作量根据建筑场地附近的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及规范要求,结合拟建物结构特征及荷载特点,勘探点位置沿拟建物角点和周边布置,共布勘探孔58个。
本次勘察共完成以下实物工作量:1)工程钻孔58个,其中控制性钻孔20个,钻探总进尺1000.10m。
2)标准贯入试验16次,重型动力触探27次。
3)土样20组,岩样19组根据不同土性及状态分别采用自由活塞敞口取土器、薄壁取土器、环刀取土器等,原状土样采用连续快速静压和重锤少击方式采取,采取原状土试样等级为Ⅰ-Ⅱ级。
标准贯入试验采用自动落锤装置,锤重63.5Kg,落距为76cm,贯入器至预定深度后,先预打15cm,然后记录30cm的锤击数。
本次勘察采用的控制基准点和勘察点座标由甲方提供。
勘察点的位置按建筑物红线图位置采用全站仪放点至实地。
平面座标采用独立坐标系统,高程为黄海高程。
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3.1地形地貌场地地貌单元为剥蚀残丘,场地地势起伏小,经过人工堆填整平,场地地形相对高差变化较小,场地标高62.01-64.16m,高差在2.15米。
3.2地层本次勘察表明,在钻探所达深度范围内,拟建场地下部岩土层大体可分10层,自地面向下各层分述如下(参见《工程地质剖面图》《钻孔柱状图》等图表):①素填土(Q4ml): 为新近回填土,主要由红褐色粘性土组成,局部夹有碎砖等建筑垃圾,结构松散,压缩性高。
局部分布,层厚度为0.30米-5.40米,平均厚度为1.93米;层面标高为64.16米-62.01米,平均标高为62.86米。
②淤泥质土:灰至灰黑色,土质软弱,呈软至流塑状态,成分以粘粒为主,含有砂粒,少量残留植物根系掺杂,稍有腐臭味。
局部分布,厚度为2.70米;层面均标高为60.11米。
③粉质粘土(Q4dl): 浅黄色,黄褐色,湿,呈可塑状态,颗粒成份由粉质粘土组成,稍有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分布,层厚度为0.50米-7.00米,平均厚度为3.76米;层面标高为63.66米-57.41米,平均标高为61.08米。
④含粘性土砾石(Q4dl):浅灰黄色,主要由砾石和粘性土组成,含砂土,其中砾石含量占25~45%,粒径约2-5mm,最大可达10mm,颗粒成分主要为砂岩、硅质岩等,亚园形状,呈稍密状态。
局部分布,层厚度为1.60米-4.30米,平均厚度为2.95米;层面标高为54.11米-53.69米,平均标高为53.90米。
⑤全风化泥质粉砂岩(K2): 红褐色,岩石完全风化解体,原岩结构清晰,矿物已风化成土,岩芯呈土状,主要成分为粘性土和砂性土夹粉砂岩碎屑,坚硬状态,合金钻进易。
局部分布,层厚度为0.70米-4.10米,平均厚度为1.71米;层面标高为63.07米-53.72米,平均标高为58.73米。
⑥强风化泥质粉砂岩(K2): 紫红色,土柱状至碎块状或块状,层理清晰,风化裂隙很发育,裂隙内有泥质碎屑物充填,组织结构已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已显著变化。
局部分布,层厚度为0.80米-4.30米,平均厚度为1.92米;层面标高为62.27米-51.72米,平均标高为57.95米。
为极软岩,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⑦中风化泥质粉砂岩(K2): 深红色,断面不甚清晰,构造和节理较发肓,层理较清晰,结构致密,岩块锤击易碎。
岩芯呈柱状、长柱状。
局部分布,层厚度为0.80米-7.50米,平均厚度为3.51米;层面标高为60.57米-50.92米,平均标高为56.54米。
为极软岩,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无洞穴、临空面、破碎岩体或软弱岩层存在。
⑧残积土(Q2el): 深黄、兰灰等杂色,组织结构全部破坏,矿物成分除石英长石外大部份已风化成土状,弱等膨胀性。
结构松散至稍密状。
局部分布,层厚度为0.70米-6.50米,平均厚度为2.64米;层面标高为58.96米-51.46米,平均标高为54.35米。
⑨强风化玄武岩(J2):深黄、兰灰色,组织结构已大部份破坏,矿物成分已显著变化,长石石英云母风化为次生矿物,裂隙很发育,岩体破碎。
局部分布,层厚度为0.70米-3.60米,平均厚度为2.12米;层面标高为57.97米-48.51米,平均标高为52.41米。
⑩中风化玄武岩(J2): 灰色、灰黑色,坚硬,间隐结构,层状构造,裂隙较发育,岩芯呈短柱状-长柱状。
局部钻孔揭露该层,层厚度为2.50米-8.70米,平均厚度为5.53米;层面标高为55.57米-46.21米,平均标高为50.95米。
为软岩,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
无洞穴、临空面、破碎岩体或软弱岩层存在。
3.3不良地质作用本场地不存在暗滨、暗沟(塘)、墓穴、地下洞室、岩溶、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作用。
3.4地下水勘察期间钻孔深度内场地地下水根据其赋存介质和埋藏条件不同主要为局部存在于1、素填土、淤泥质土的上层滞水,该层水位在3.50-4.40米。
2、含粘性土砾石的孔隙水,该层水位在9.20-10.00米之间。
3、残积土的孔隙水,该层水位在6.90-12.00米之间。
水量较丰富,场地静止水位埋深1.90-4.60米左右,水位标高在58.36米至61.16米之间,场地内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
根据附近场地水样水质简易分析结果判定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微腐蚀性。
根据附近场地土样土质简易分析结果判定地下土对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有微腐蚀性。
3.5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本次勘察采用了常规土工试验、原位测试手段综合评价岩土层的物理力学质。
在场地中的主要地层共作标准贯入试验16次,圆锥重型动力触探27次,土样20组,岩样19组。
各地层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值见岩土物理力学指标数理统计成果表。
根据⑦中风化泥质粉砂岩、⑩中风化玄武岩岩芯所测得的饱和抗压强度试验成果,其统计结果见下表,基岩饱和抗压强度统计表(单位:Mpa)层号统计个数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标准值⑦中风化泥10 5.77 4.69 5.18 0.37 0.07 4.96质粉砂岩⑩中风化9 16.37 13.28 14.89 1.13 0.08 14.19玄武岩4.岩土工程分析评价4.1地层评价根据本次勘察,场地内①素填土、②淤泥质土工程地质性质差,为高压缩性土,故不宜作为拟建建筑物基础持力层。
③粉质粘土可塑状态,局部分布,厚度在0.50-7.00米,局部宜作为拟建建筑物基础持力层,④含粘性土砾石稍密状,局部分布,不宜作为拟建建筑物基础持力层,⑤全风化泥质粉砂岩中密状态,局部分布,厚度为0.70米-4.10米,局部宜作为拟建建筑物基础持力层,⑥强风化泥质粉砂岩承载力较高,局部分布,厚度0.80-4.30米,局部宜作为拟建建筑物基础持力层,⑦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强度较高,局部分布,厚度0.80-7.50米,局部宜作为拟建建筑物基础持力层,⑧残积土结构松散至稍密状,局部分布,厚度为0.70米-6.50米,不宜作为拟建建筑物基础持力层,⑨强风化玄武岩承载力较高,局部分布,厚度0.70-3.60米,局部宜作为拟建建筑物基础持力层,⑩中风化玄武岩强度高,宜作为拟建建筑物桩基础持力层。
4.2场地地质构造与地震效应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吉安市区域构造位于桂湘赣褶皱带、吉安向斜的次级构造单元的吉泰凹陷区域。
场区内未发现明显构造通过,新构造运动在本区反映主要以上升运动为主,其间又具有明显间歇性差异和继承性,进入第四纪后,区内地壳平稳上升。
未发现明显新构造断裂。
属于相对平稳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