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编版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PPT精美课件【新教材】2

统编版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PPT精美课件【新教材】2


我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雄辩地证明: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4、探索中的严重曲折:十年文革
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发生了 “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 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 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改造 方式
改 造
社会主义集体 所有制
社会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集体 所有制
社会主义全民 改造
所有制
后性
标志
1956年底

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初级阶段)
“三大改造”
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生产 合作社
公私合营
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 了 决定性 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 义到 社会主义 的转变,进入了 社会主义 社会。
3、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
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 有制,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思考:在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中国 共产党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 的东方大国: ①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②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 会主义制度。 ③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交革。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2、方法指导
最重要的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 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进行 第二次结合,找出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 路。照抄是很危险的,照抄别国经验是要吃亏 的,照抄是一定会上当的。
中国共产党在 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 指导下,以苏联经验教训 为鉴戒,结合 中国具体实际 ,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 路。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 主义。没有先例,犹如攀登一座人迹未至的 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荆斩棘。开通道 路。”“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能任意选择, 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 不论发生过什么波折和曲析。不论出现过什 么苦难和困难,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 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中国共 产党90多年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 年的发展史,都是人民书写的历史。历史总 是向前发展的,我们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 目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前进。
本次大会为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 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3、方向引领:1956年9月,中共八大
(1)主要贡献 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做出
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主要矛盾
①人民対于建立 先进的工业国 的要求 同 落后的农业国 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②人民对于 经济文化迅速发展 的需要同当
1960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的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 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
有原子弹的国家; 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1970年4月24日21时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
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两弹一星”精神 永远镌刻在新中国的银幕上
(2)八大后取得的主要成就
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
(3)基础设施方面: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 (4)科教方面: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人们的精神面貌得到 了极大改变,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成为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东方红一号卫星
第一辆自产的“解放牌”汽车
【知识拓展】两弹一星
主要任务
集中力量发展 社会生产力 ,尽快把我 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 先进的工业国 。

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经济文化
(2)八大后取得的主要成就
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
(1)工业方面: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国建 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2)农业方面: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 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
一、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5、社会主义改造胜利的意义
➢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群众方面)
➢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经济上) ➢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从而为
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政治上)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1、新的历史课题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固和 发展社会主义,是崭新的历史课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遵循。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建国初期的巨大成就
1953—1957
新藏公路
康藏公路
武汉长江大桥
构成了我国工业布局基本框架 为我国的工业化打下了初步基础
鞍山无缝 钢管厂
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1956年9月中共八大召开:
大会提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不 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 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 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已 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 这个矛盾的办法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为此,大会作出了党 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第二框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标志着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胜利、意味着社会主义革命 的开始。
思考: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是 不是意味着我们直接步入了社会 主义呢?
一、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起止时间和标志事件
起: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止:1956年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一、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1、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1)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 的主导性因素。
(2)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 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
(3)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 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4)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2、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 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简称为 “一化三改。造”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改造
科 普:
个体农民 私有制
个体工商业 私有制
前性
资本主义

私有制
三 生产 合作社 大
生产 合作社
公私 合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