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影响学前儿童发展的生物学因素第三章影响学前儿童发展的生物学因素――学习辅导第一节遗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本节主要内容:一、遗传力及其研究方法遗传力是指在一定时间、一定群体的某些特征(如智力)的全部变异中,可以归因于遗传差异的比率。
例如就IQ而言,遗传力就是与环境因素相比,遗传对IQ影响的比率。
研究遗传力经常使用两种方法:选择性育种及家谱研究,这两种方法是经常用来评价遗传对行为影响的主要策略。
选择性育种的研究:许多研究者通过选择性培育有特殊特质的动物(如聪明的大白鼠),来研究遗传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这种特质的个体差异。
根据实验研究,屈赖恩认为老鼠走迷宫的能力具有明显的遗传效应。
使用类似的方法,研究者发现,遗传对老鼠、鸡的活动水平、情绪、攻击性及性驱力等特质也都有非常大的影响。
家谱研究:对人类心理和行为的研究,行为遗传学者通常使用家谱研究的方法。
典型的家谱研定的个体差异。
个体间的气质差异有其生物学基础,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并表现出相对的稳定性。
以动物为研究对象的选择性育种研究指出,动物的活动量、恐惧以及社交能力等气质特质,有很强的遗传倾向。
人类也是如此。
研究者发现:个体在活动量、注意力,易怒性及社交能力等气质特征上,同卵双胞胎的相似性高于异卵双胞胎。
因此,可以认为,一些气质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2. 人格特征遗传的可能性人格是个体在对人对己对事反应时显示出的特有的模式,这个模式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和行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这些稳定的特质和习惯,似乎更多地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但是,行为遗传学的研究却让我们看到遗传对某些人格特征的影响力。
内向性/外向性就是一个受遗传影响更大的特质。
内向的人在人群中非常安静、容易感到焦虑、不自如;外向的人则喜欢交际,喜欢和他人聚在一起。
研究发现,在这一特征上,同卵双胞胎比异卵双胞胎有更高的一致性。
移情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受遗传影响。
移情能力是指个体理解他人情感、需要的能力。
婴儿看见其他婴儿哭,他也可能会哭。
这似乎说明移情能力是天生的。
但研究者发现,即使不在一起长大的同卵双胞胎之间移情能力特质的相似性也高于在一起长大的异卵双胞胎之间的相似性。
所以,研究者认为,移情能力是一个会遗传的特质。
为了进一步研究遗传对人格的影响力,研究者研究了不同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之间在多项人格特质上的平均相关。
研究者认为,许多人格特质都有中等程度的遗传可能性。
当然,这一中等强度的遗传力也正反映了人格在很大程度上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既使生活在同一个家庭中,每个家庭成员各自遭遇的生活事件、情境及经验也都不同。
例如父母对儿子和女儿、对老大和老幺(最小的一个孩子)的期望和反应模式可能就不同。
从遗传的观点来看,同卵双胞胎的遗传基础完全一样,因此他们之间的不同,应该完全归因于他们之间的环境差异。
所以,环境对人格发展的影响力也是非常大的。
三、遗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遗传与心理健康、行为问题有关吗?是的,任何一种基因缺陷,对神经、精神、病理性行为障碍等的发生都可能是危险因子之一。
遗传对变态行为影响的证据,主要是来自家谱研究,研究者计算各种疾病在同卵双胞胎和异卵双胞胎之间的“一致率”。
其基本假设是,如果同卵双胞胎之间的一致率高于异卵双胞胎,就可以假设这种疾病有遗传倾向。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颇为严重的心理疾病,患有此症的人在思维、情绪表达及日常行为上都有严重的问题;他们常分不清幻想与事实的区别,可能出现明显的幻觉,进而造成行为问题。
针对一些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双胞胎所进行的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有可能会遗传的疾病。
近年来的许多研究也都显示,一些变态行为例如酗酒,犯罪行为、沮丧、过动、躁郁症或精神分裂症,都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当然,环境因素对一个人的变态行为或心理疾病是一个更重要的因素。
也就是说,遗传使个体获得了某些心理和行为特征(如某些心理问题和变态行为)的遗传潜质或易感性,但只有极大压力的生活事件(如不被父母接受、遭受退学、破碎的婚姻等)才可能真正引发心理问题。
四、遗传与环境互动的特征遗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心理和行为的发展潜质,但发展的结果却是遗传与环境互动的结果。
研究者认为,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至少有三种方式:被动的互动、唤起性的互动、主动的互动。
被动的互动:是指环境(如父母)根据儿童的遗传特征为他们提供的成长条件,包括父母为孩子提供的遗传基因,为他们提供的社会、情绪以及认知发展环境等。
如爱运动的父母可能将此特征在遗传上提供给孩子,并为孩子提供崇尚运动的家庭环境。
唤起性的互动:是指由于个体的遗传特征而影响了作用于他的环境因素,具有不同遗传结构的个体,可能会唤起不同的环境。
如爱笑、好动的婴儿所接受到的注意以及社会刺激,与闷闷不乐、消极被动的婴儿多;老师可能更喜欢漂亮的婴儿,而忽略长相一般的婴儿。
他人对儿童的反应,也是一种环境,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所以,遗传影响了儿童发展的社会环境特征。
主动性的互动:是指主体在其遗传特征的影响下,对环境因素进行自主的、有目的的选择、改变与创造。
儿童会倾向于选择那些自己能适应、能胜任的环境,这也使在相同的环境中的儿童,各自拥有了不同的微社会环境,进而影响了他们的发展方向与发展水平。
例如,有社交倾向的儿童,喜欢邀请朋友到家里来或到朋友家去,热衷于参加各种活动;而回避型的幼儿会主动避免大型的社交活动,选择自己单独进行的活动(如搭积木,看书)。
于是,喜欢社交的孩子,社会交往机会更多,社交能力更强了;而喜欢独处的孩子,有更多的时间从事他们喜爱的活动,与此相关的能力可能也会得到提高。
在个体发展过程中,这三种遗传与环境的互动模式是不断变化的。
在出生后的最初两年,婴幼儿无法自主活动,他们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家里,接受父母为他们建构的环境,因此,该阶段,遗传与环境的互动以第一种互动模式为主。
进入幼儿园后,孩子们获得了选择自己的兴趣、活动、朋友的自由,唤起式的互动和主动的互动日趋增多,这两种互动模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重要。
总之,生物因素规定了个体发展的潜在可能性,而环境、教育条件(无论是使儿童被动接受的环境,还是由他们唤起的,或者是主动选择的环境)则确定了儿童发展的现实水平。
第二节胎儿的发育本节主要内容: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了受精卵,受精卵经过有丝分裂形成了一个由很多个完全相同的细胞所组成的细胞簇,这个细胞簇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变成一个完美的新生儿。
下面将介绍胎儿生长发育的历程。
一、胎儿身体的生长发育女性卵巢排出的卵子在通过输卵管到子宫的过程中,遇到男性的精子,精子穿透卵子的细胞膜,形成受精卵。
从受精卵形成的那一刻起,新的生命就开始了。
从受精卵形成到出生,共270天左右,其间,受精卵不断地自我复制,经历三个阶段的发展变化过程:胚种期、胚胎期、胎儿期。
1.胚种期胚种期也称为细胞和组织分化前期,大约持续两周。
受精卵形成后就开始进行有丝分裂,到第四天,形成了一个由60-70个细胞组成的球状的中空的充满液体的球,即胚泡。
胚泡形成后,逐渐由输卵管移入子宫并植入子宫壁上,即“着床”。
胚泡内层结构上附着的细胞叫做胎盘,胎盘将发展成新的器官。
胚泡的外层结构是保护性的外膜,叫做滋养层,这种结构既有保护作用又能提供营养。
2.胚胎期胚胎期也叫细胞和组织分化期,是从怀孕后的第3周开始,一直到怀孕后的第8周结束。
在怀孕后的第3周,胎盘形成了三个细胞层:最外层为外胚层,它将发育成神经系统和皮肤、毛发;中间一层为中胚层,它将进一步分化成肌肉、骨骼、循环系统及其他内部器官;最里层为内胚层,它将产生消化系统、肺脏、尿道及各种腺体。
这6周是胎儿发育最快的时期,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都正在形成,成长中的胚胎特别容易受不健康因素的干扰。
不过,胚胎期持续时间非常短,这就减少了胚胎受严重伤害的机会。
3.胎儿期胎儿期也叫器官和功能分化期,从怀孕第3个月到出生为止。
在这个阶段早期,胎儿发育迅速,特别是在第9周到第12周之间,以后发育减缓。
各种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在这个时期逐步精细化。
二、影响胎儿正常发育的条件尽管胎儿生长的环境与子宫外的世界相比是相对稳定的,但也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到胎儿的发育。
下面是一些能影响胎儿生长的环境因素。
(一)致畸因子致畸因子指所有能对胎儿造成损坏的因子。
致畸因子造成的伤害有时是直接的,有时是间接的。
它可能取决于:致畸因子的剂量:长时间大剂量接触致畸因子会导致更多的负面影响;遗传特征:个体对某些致畸因子(如某些药物)的敏感性可能不同;暴露于致畸因子的时期:受孕后在不同的时期,致畸因子的影响可能也不同,在某个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内,胚胎对环境的变化会特别敏感,如果环境不利,就可能会对发育中的胚胎造成永久性的伤害。
身体各个部分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不尽相同,脑、眼睛的关键期很长,会贯穿整个胎儿发育的过程。
其他部位,如手、脚和颚的关键期就短一些。
在胚种期,致畸因子几乎不影响发育。
胚胎期是最容易导致严重缺陷的时期,因为这时身体的各个部分正在形成和发育中。
在胎儿期,致畸因子的影响不大,但脑、眼睛和生殖器等一些器官仍然有对致畸因子的敏感性。
致畸因子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可能造成的消极影响不同。
常见的致畸因子包括一些药物,如镇静剂、四环素、阿司匹林、过量的咖啡因饮料(如咖啡、茶、可乐等),可卡因,海洛因等麻醉品,以及烟、酒精和一些辐射(如X光、核泄漏等)、化学污染(如汞、铅等)。
定期接受合格的医疗检查(产前检查)是怀孕时避免发生问题的最安全保险,一旦得知怀孕,妇女要避免接触药物、辐射及其它可能对胎儿有害的物质。
定期检查也能帮助孕妇了解如何饮食及摄取充分的维他命,定期测量血压、体重、尿液,则可确保一旦发现任何有毒物质或其他病变,可迅速采取有效措施,以采取最妥善的处理与分娩方式。
(二)母亲的其它因素1. 母亲的疾病母亲怀孕前后的健康状况对胎儿影响极大。
疾病会改变母亲的生理状况,恶化胎儿生长的生理环境,而某些疾病的病毒也会透过胎盘直接进入胎儿体内——虽然胎盘是半透膜并具有良好的屏障作用,但它仍依然不能阻挡一些有害物质如某些病毒的入侵。
这些因素对缺乏免疫力的胎儿来说,都是导致流产和出生缺陷的主要原因。
所以,育龄妇女应该在怀孕之前接种相应的疫苗,避免接触猫、狗及其排泄物,避免接触未经烹熟的肉类和蛋等;将要怀孕或已经怀孕的妇女,要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如果家里有其他孩子或从事教育工作,应避免与孩子们有口水的接触,尤其是在孩子出水痘时,以减少被传染的机会。
2. 母亲的营养胎儿期是一生中发展最快的阶段。
在这段时间里,胎儿完全靠母体提供的营养来支持发育。
因此母亲营养的充足与否,将影响到胎儿的健康发育。
研究表明,营养良好的母亲在整个怀孕期内,健康状况比营养不良的母亲好,她们贫血、流产、早产等的机会也更小,胎儿发育更好,生出的孩子也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