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至6岁幼儿发展特点

4至6岁幼儿发展特点

4至6岁幼儿发展特点4-6岁幼儿的注意力是能通过培养而加强的,在幼儿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学习目的实践证明,幼儿对学习的目的性越明确,注意力越容易持久。

2.培养兴趣幼儿对某项内容发生兴趣时,注意力容易集中而且持久,故幼儿教育的形式应多样化、形象生动。

3.劳逸结合经5-10分钟的学习后要让小儿有几分钟的自由活动,切忌连续作战。

4.创造良好环境学习时尽量保持室内外安静,成人不要在屋内多走动,不要与孩子讲与学习内容无关的话。

成人看电视、录象应有所节制,在小儿学习时最好不要看,或应调低音量,以免幼儿分心。

4-6岁小儿记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无意识记忆和有意识记忆学龄前期小儿与婴幼儿期的小儿一样,记忆带有很大的无意性。

小儿感兴趣的、印象鲜明强烈的事物比较容易记住。

如单纯以记忆(如背唐诗)作为一个专门的有目的活动,对这个年龄的儿童来说,还是有一定困难的。

到了学龄前期的后阶段,小儿的有意记忆能力才逐步发展起来。

有意记忆是有目的的、自觉的记忆,这是与小儿第二信号系统的发展分不开的,也是跟成人经常向小儿提出而又为小儿所能理解的词的指示或要求分不开的。

如要求小儿复述故事,回想昨天发生的事等,就能锻炼小儿的有意识记的能力。

游戏活动对小儿识记的有意性和积极性有很大的影响。

2.机械识记和意义逻辑识记识记是通过把新东西与过去获得的东西联系起来的方法,使新东西得到巩固的记忆过程。

4-6岁小儿的记忆带有很大的直观性和形象性,而词的逻辑识记能力还很差。

这些小儿常常只能机械地记住事物的一些外部特征。

例如小儿背唐诗,只是将字一个个背下来,但并不理解诗的意义。

在教育影响下,意义逻辑识记能力也在逐步发展。

如复述故事时,可以抓住故事的中心或多或少的进行逻辑加工,或省略某些情节,或加进某些情节等3.识记的持久性和精确性 4-6岁小儿识记的持久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在再认方面(即某一事物在重复感知条件下的再现),4岁小儿可以再认一年以前感知过的事物(如以前住过的房子),而4岁以后再认的保持时间可以更长些。

在重现方面(即从记忆中提取已巩固了的事物,使该事物得以恢复),4岁小儿可以重现几个月以前的事情(如在游戏时,小儿会突然想起与其玩耍过的哥哥),而4岁以后重现保持的时间可以更长些。

记忆的精确性也是记忆发展的标志之一。

4-6岁小儿记忆的精确性还是较差的。

对简单熟悉的东西记得精确些,而对复杂的东西就有遗漏或歪曲。

由于小儿记忆的精确性不足,故常被成人误解为故意说谎。

4-6岁的孩子,其想象力总的来说是贫乏的、简单的,缺乏明确的目的,以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和创造想象正在逐步发展,但不占主导地位。

1.无意想象有以下几个特点(1)想象的主题多变不能按一定目的下去,容易从一个主题转到另一个主题。

例如一会儿想当一名医生,一会1儿又想当警察。

(2)想象与现实分不开不能把想象的事物跟现实的事物清楚地区分开来,因此,常被人家误认为说谎。

例如他喜欢汽车玩具,就把其他小孩子的汽车想象成自己的,说这辆汽车是我的。

(3)想象具有特殊的夸大性喜欢夸大事物的某些特征或情节。

例如问小儿您希望长得多高,他会回答"长得像天空一样高"。

(4)以想象为满足想象常常并不指向于某一预定的目的,而是以想象过程本身为满足,故富有幼想的性质。

例如讲在大海上乘船探险的故事,讲完后,他会说明天我也要去乘船探险,以此表示满足。

有意想象是小儿有意唤起的,但与把他们付诸实现的意志毫无联系的想象。

例如小儿想象自己长大后成为一名宇航员,但他不会向着这个目标而努力,只是一种空想。

2. 4-6岁小儿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以创造符合于描绘的形象为基础的想象叫做再造想象。

4-6岁的小儿常借助于画报想象动物在森林中生活、嬉戏。

例如画报上有一幅"乌龟与小兔赛跑"的故事,他就想象在大森林里许多动物在看着这场比赛,好象自己也置身于其中。

创造想象的前提是独立创造出来的,具有积极地、有目的地运用直观表象探索满足需要途径的形式。

随着小儿的发展,大大促进了想象的创造性。

5-6岁的小儿已能对大人提出的游戏主题通过自己的想象加以充实。

如大人说"开轮船"游戏,小儿能主动提出游戏的情节、角色的分配以及玩法等。

想象能活跃孩子的思维,诱发创造的情趣,有利于智力发展。

因此,家长应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从无意想象进入有意想象和创造性想象,注意培养表达想象的基本技能,如通过续讲故事,补画面和听音乐,提出问题让孩子来解决等形式来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

人的思维活动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通过实践,在积累大量感性知识材料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

4-6岁的孩子其语言和运动有了很大的发展,已能充分感知到了周围的事物,从而增进了感性知识和经验。

4-6岁小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是:以自我中心,即小儿既不能理解他人的作用,也不能领会别人的观点,相信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和所想的东西和自己想的都是一样的。

而且小儿的思维又是泛灵的,即小儿常把事物视为有生命的,如把玩偶看成是小伙伴,而跟它讲话,玩游戏。

另外小儿的思维又是不可逆的,如果问小儿有没有哥哥,他会说有,但反问说,哥哥有没有弟弟,他则会回答没有。

总之,小儿的思维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进行的。

这种具体形象思维是与小儿知识经验的贫乏分不开。

但是在整个学龄前期,其思维的特点又总是不断发展着。

如在4岁的小儿,还保留着相当大的直觉行动思维的成分,而5-6岁的小儿,抽象逻辑思维则开始有了一定的发展。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知识经验的积累,小儿认识活动中的具体形象成分相对减少,抽象概括的成分逐渐增加。

学龄前期的小儿,虽然开始能进行一些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但还不能象学龄儿童一样能自觉地调节和支配自己的逻辑思维过程。

4-6岁小儿思维的发展,也改变着思维中语言和行动的关系。

如4岁的小儿其动作主要是受视觉映象或表面调节的,语言还起不了很大作用,只是在做完了这个动作以后,才能在语言中把它反映出来。

5岁的小儿往往是一面动作,一面言语,但言语的具体作用还很差。

6岁的小儿就能在行动以前用言语表达他要做什么,如何做等,这时小儿的行动就带上了明显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意志是人们自觉地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婴幼儿在言语发展、词的调节下,在有意行动或抑制某些行动的时候,就出现了意志的最初萌芽。

4-6岁的小儿,意志行动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表现在各种意志品质,如自觉性、坚持性、自制力等开始有了比较明显的表现。

但4岁小儿意志的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等都还很差。

无论掌握自己的行动或完成别人的委托和要求,都有一定的困难。

如在游戏中,4岁的小儿还不能自觉地控制自己的行动去服从一定的游戏规则。

这是由于小儿的言语、思维还不很发展,还不能很好地通过自己的言语来调节自己的行为。

因而自己的行为很容易受外界事物或情境的引诱而转移。

5-6岁的小儿,由于言语和思维的不断发展,意志上的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力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5-6岁的小儿开始能使自己的行动服从于别人或自己提出的目的,不受周围情境的影响。

他们逐渐学会了按游戏规则活动,一般按老师要求进行游戏,而且能自始至终地将游戏做到底。

上一节15分钟的课,能安心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

这时他们开始能控制自己的外部行动,同时也能逐渐控制自己内部的心理过程,从而产生了有意注意、有意识记和有意想象等。

一般说来,这个时期的小儿他们的意志品质的发展还是很差的,目的性、坚持性、自制力都仅是一些初步的表现。

如果要求这个年龄阶段的小儿按一定姿势站着不动,那么过不了一会儿,小儿就动起来了,不容易控制自己。

小儿的意志是在教育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因此老师和家长应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劳动中,要有意识地帮助和鼓励小儿勇于克服困难,消除依赖性,从小养成贯彻始终、坚持到底的坚毅精神。

. 4-6岁小儿语言的发展表现在:(1)词汇的数量不断增加,一般词汇可达1600-3000个。

词汇的内容也有了丰富的发展,不但掌握了一些低级的词,而且也逐步掌握了一些高级的词,即抽象性和概括性比较大的词。

如玩具、衣服、水果、动物等。

词类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在学龄前期的小儿口语中,除了名词、动词、形容词等以外,对于各种关系词也能逐步掌握和应用。

(2)逐步掌握了语法结构,语言的表达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开始时,小儿只掌握一些简单句,如"我要吃,我不要"及一些基本类型的复合句,如"我以为你睡着了"等等。

6岁的小儿不仅能够掌握有关时间和空间的联系,而且还掌握因果等关系,掌握了语法的基本范畴。

其表达能力也从情境性语言向连贯性语言发展。

(3)从有声语言向无声语言过渡。

4岁的小儿,一般自言自语,一面做游戏,一面嘀咕,如在游戏时遇到困难,会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

到了6岁时,有些小儿能初步掌握一些最简单的书面语言。

能把字分出音节,从音节中又能分出字母;反过来,能把字母组成音节,把音节组成字。

如ba(爸),可把它分成b和a两个字母,反过来,把b-a又组成ba(爸)。

这是一种复杂的能力,一般要在学龄前期的后阶段才具有这种能力。

2. 4-6岁小儿的行为表现为游戏、学习和劳动。

4-6岁的小儿由于动作和语言的发展,生活范围的扩大,决定了他们3的行为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1)游戏是一种有目的、有系统的社会性的活动。

4-6岁的小儿其游戏内容、形式以及时间的长短、参加的成员等在不断发展变化着。

幼儿期的孩子一般玩得简单,但学龄前期4-6岁小儿的游戏有了飞跃的发展,可经常看到以反映社会事件为主题的游戏。

(2)4-6岁小儿的学习已能与游戏分开了。

他们能够学会根据学习的目的来支配自己的活动,有意识地注意老师的讲解,如绘画、计算等。

(3)4-6岁小儿已明确劳动的目的性,已能掌握某些简单劳动的技能和技巧。

如做些手工作业,饭前饭后帮助老师整理饭桌椅,自己洗手、穿衣等。

总之,4-6岁小儿的行为是游戏为主导,只有在游戏中进行学习和劳动,也只能在劳动和学习中进行游戏,才能使儿童的身心得到很好的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