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肾性骨病核素骨显像结果分析

肾性骨病核素骨显像结果分析

肾性骨病核素骨显像结果分析黄之杰;陈建忠;王庆旭;孙志勇【摘要】目的探讨99Tcm-亚甲基二磷酸盐(99Tcm-MDP)骨显像在肾性骨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8~2011年经过确认的肾性骨病36例,行核素SPECT显像,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 10例双侧胫腓骨摄取增加;8例双下肢骨、6例全身长骨骨摄取不均匀;5例全身关节膨大,双侧肱骨、股骨弯曲畸形;6例全身关节膨大伴周围软组织钙化;1例全身关节膨大伴全身多处软组织包块.结论结合临床资料,99Tcm-MDP骨显像能准确判断病变性质,可为肾性骨病的诊治提供有力依据.%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technetium 99Tcm- methylene diphosphonate( 99Tcm- MDP )in renal osteopathy( RO ). Methods Thirty six patients diagnosed RO in our hospital from 2008 to 2011 were selected to receive the nuclide 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SPECT )imaging. And their manifestation was analyzed. Results The uptake of bilateral tibiofibula in 10 cases increased. Uneven bone uptake occurred in bones of both lower limbs in 8 cases and long bones over the whole body in 6 cases. In 5 cases,joint intumescentia occurred over the whole body,and the bilateral humerus and femur bones were twisted and crooked. In 6 cases,joint intumescentia occurred over the whole body combined with calcification of surrounding soft tissues. In 1 case,joint intumescentia occurred over the whole body combined with several soft tissue masses. Conclusion Associated with the clinicaldata,99Tcm- MDP bone imaging can accurately judge the nature ofpathological changes and provide effective evidence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renal osteopathy.【期刊名称】《西南国防医药》【年(卷),期】2012(022)002【总页数】3页(P158-160)【关键词】肾性骨病;SPECT;99Tcm-MDP显像剂【作者】黄之杰;陈建忠;王庆旭;孙志勇【作者单位】610083,成都,成都军区总医院核医学科;610083,成都,成都军区总医院核医学科;610083,成都,成都军区总医院核医学科;610083,成都,成都军区总医院核医学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5肾性骨病是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并发症之一,又称为肾性骨营养不良,是肾功能障碍引起的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和内分泌功能异常在骨结构上的反映〔1〕。

当慢性肾功能不全时,由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钙磷代谢失常,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加和排泄减少,同时肾脏合成维生素D减少,铝排泄障碍及透析治疗时,药物使用等多方面原因,使患者出现一系列骨内和骨外病变;临床主要表现为纤维囊性骨炎、骨质疏松、软骨病、骨硬化、儿童生长发育迟缓及转移性钙化;这些病变的发生与肾脏功能及透析疗法有关,因而统称为肾性骨营养不良,即肾性骨病。

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肾病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延长,此病发病率也较以前增加,本文总结了我院2008~2011年经过确诊的肾性骨病36例,对其行核素SPECT显像与影像学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和认识。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肾性骨病患者36例,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15~84岁,平均年龄52岁;发病时间最短1年,最长15年,平均病程约6年;其中糖尿病肾功能不全9例,高血压性肾功能不全2例,痛风性肾功能不全5例,慢性肾小球肾炎8例,慢性间质性肾炎5例,多囊肾2例,尿路梗阻伴肾积水5例。

临床表现:除原有肾脏病变引起的临床表现外,均有腰腿酸软、全身乏力症状,伴骨痛者8例,骨骼畸形11例,皮肤瘙痒6例,肌肉萎缩4例,多关节周围软组织钙化7例。

所有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血钙降低,血磷不同程度增高,部分病例碱性磷酸酶增高。

1.2 检查方法仪器: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SIEMEN-E.cam.SPECT仪,低能高分辨准直器,采集矩阵128×128;骨显像从头到足一次连续完成,每位患者取全身前位和后位显像,必要时加做局部断层。

显像剂及方法:患者静脉注射99Tcm-亚甲基二磷酸盐(99Tcm-MDP)(由成都欣科医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25-30 mci, 2.5~3 h(饮水1000~2000 ml)后开始显像,显像前排空尿液,以免膀胱计数高而影响结果,去掉身上含金属或高比重的物品。

2 结果2.1 SPECT显像结果36例患者均行骨扫描检查,其中10例双侧胫腓骨摄取增加,表现皮质增厚;8例双下肢骨、6例全身长骨骨摄取不均匀异常增浓;5例全身关节膨大,双侧肱骨、股骨弯曲畸形,6例全身关节膨大伴周围软组织钙化,双手多关节摄取增加;1例全身关节膨大伴全身多处软组织包块。

2.2 其他影像检查结果 36例肾性骨病中,X线检查9例,3例行腰椎CT检查,6例行腰椎MRI检查,其影像表现以X线片为主。

全部病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骨质软化及骨质疏松;其中有2例表现为佝偻病:干骺端扩大呈杯口状,毛刷状改变,骺板先期钙化带密度减低;5例表现为骨骼变形,骨盆变形,呈三角形或三叶状改变;3例为脊柱变形,脊柱呈侧弯或后突畸形;骨质硬化8例:表现为骨皮质和骨小梁增厚变粗;12例全身关节膨大,伴部分病例关节周围软组织钙化及全身多处软组织包块;6例病理性骨折。

3 讨论骨显像用于临床已有30年历史,以一次成像能显示全身骨骼、探测成骨病变的高灵敏度、无绝对禁忌证和检查价格相对低廉等优点,在各种骨骼检查的医学影像中占有优势,其不足之处是低特异性和不精确的解剖定位,本组资料就骨显像在肾性骨病中的显像特点作出总结。

肾性骨病是肾功能障碍引起的全身骨代谢性疾病,亦称肾性骨营养不良(renal osteodystrophy),是由肾小球衰竭或肾小管功能障碍引起的骨病,临床上表现为低血钙、高血磷、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以及铝中毒等多方面因素在骨结构上的反映〔2〕。

根据病因是原发累及肾小球还是肾小管将本病分为两大类型:肾小球性营养不良和肾小管性营养不良〔3〕。

3.1 肾小球性骨营养性不良见于持久存在的尿毒症肾病患者,可分为先天性及后天性两种,先天性包括多囊肾、先天性下尿道梗阻,后天性包括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高血压肾病;根据发病机制和组织学改变一般又可分为以下类型:(1)高转换型骨病:常见于严重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病人〔4〕。

(2)低转换型骨病:包括软骨病和无力型骨病,佝偻病及骨质硬化性病变属于此类病。

(3)混合型骨病:由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矿化障碍并存所致。

(4)铝型骨病:是铝沉积于骨而引起的一系列组织学改变。

(5)骨外软组织钙化:骨外软组织钙化多因持续性钙磷乘积升高所致。

在影像学表现上又分为软骨病及佝偻病改变、纤维囊性骨炎、骨质疏松、骨硬化四型。

①纤维囊性骨炎:属于高转换型骨病,主要是由于甲状旁腺素增加引起骨质重吸收增加,骨的胶原基质破坏,而代以纤维组织,形成纤维囊性骨炎,破骨细胞性骨吸收见于骨膜下、骨内膜下、皮质骨的Havers管和小梁骨表面,严重者可发生囊样骨损害,ECT表现在关节边缘,在骨膜下或在韧带附着处,再有关节周围骨吸收,可侵及髋关节、肩关节及手骨髌骨关节。

②软骨病及佝偻病改变:属于低转换型及铝型骨病,主要是由于骨化三醇不足和铝中毒引起,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在腰腿酸痛,肌肉无力,继而出现骨骼压痛。

软骨病及佝偻病的病理特点是骨样组织增多,且覆盖在骨小梁表面及骨皮质内衬,钙盐沉着不足,导致骨小梁变细,数量也变小,在骨样组织间形成大的管腔,因此骨样组织缝隙是软骨病及佝偻病的特点。

在ECT上表现为骨质密度减低、骨皮质变薄、骨骺板及骨干明显成角,双侧股骨头骨骺移位,骨骺滑脱,严重者引起病理骨折及骨变形,如漏斗骨盆、鸡胸、“O”型或“X”型腿等。

③骨硬化:发病机理未明,常见于长期透析的病人,ECT表现为骨皮质和骨小梁增厚变粗密度增高,弥漫性骨密度增高,骨硬化广泛存在,以脊椎及颅底较明显,长骨及骨盆次之,椎体及附件一致性骨密度增加,在椎体上下缘明显。

肾性骨病有一种特殊改变,即对称性骨端骨硬化,早期表现为骨小梁粗糙,之后融合成斑片状骨硬化;长骨骨硬化可见不规则的条状致密影,而颅底骨硬化在侧位上表现明显。

软组织改变主要为异位钙化,这是由于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引起,表现为关节周围条状及斑片状钙化,钙化也可发生在血管壁、角膜、结合膜、关节软骨、半月板、肾盏等处。

④骨质疏松:由于代谢性酸中毒需动员骨中的钙到体液中进行缓冲,导致骨质脱钙和骨质疏松症,常见于脊柱、骨盆、股骨等处;易发生股骨颈骨折,表现为骺板与骨干成角和双侧股骨头骨骺移位。

3.2 肾小管性骨营养不良较肾小球性骨营养不良少见,常见于先天性肾小管异常,包括近曲及远曲肾小管病变〔5-7〕,引起骨病的机理有:(1)近曲小管对磷的回收吸收减低,尿磷增多,形成低血磷性佝偻病或软骨病;(2)远曲肾小管对酸碱平衡的调节失常,引起酸中毒;(3)近曲及远曲肾小管病变引起Farconi综合征。

综上所述,根据肾性骨病分类在骨显像时可以总结表现为:(1)四肢长骨显影明显;(2)肾显影很淡或不显影;(3)胸骨显影明显,表现为领带征;(4)中轴骨显影明显;(5)肋骨软骨连接处放射性摄取增高,呈串珠样;(6)关节周围显影明显;(7)严重病例可发现肺及胃的转移性钙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