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桐庐县城考察报告

桐庐县城考察报告

桐庐县城考察报告篇一:赴浙江考察报告赴浙江考察报告,一、乡村休闲农业方兴未艾考察团一行首先到达的是浙江长兴水口乡,据接待人员介绍,长兴利用浙北山区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离上海相对较近的优势,从02年开始将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作为政府的一项主推工作,出台许多优惠政策,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到目前为止,就水口乡已发展有400多家农家乐,年接待人数300多万,休闲农业的发展大大带动了当地百姓的增收致富,以及地方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据了解,当地农户平均户均收入在20万元,高的达上百万元;为了加强农家乐的管理,规范营业行为,当地政府成立了农家乐景区管理办公室,和民间自治组织农家乐协会,对区域内农家乐进行统一管理,统一服务,通过建章立制,自我监督,规范管理,透明运作,以及民间自治组织,将价格和服务质量的等进行公示和评级,引入准入和淘汰机制来确保质量。

二、体验新型经营模式农业科技创新绿科秀是浙江传化集团开发的新型农科示范园,位于浙江萧山区,占地亩,主要通过规模化集聚各种新型生产资料的应用示范、农产品的种植示范、农业技术培训来吸引和服务于生产者、商家和消费者;再利用人气集聚带动技术转移、生产资料推广和农产品推广。

目前,园区(转自:小草范文网:桐庐县城考察报告)已成功进驻农业企业二百多家,同时,建立线上涉农产业社区“绿科邦”,打造线上行业平台,在集聚行业人群的基础上,发挥各自优势,利用群组来解决技术难题,同时,绿科秀作为一个实体展示的平台,免费为相关企业做展示,成立创业星空,星创学堂,通过示范、展示、培训,深化产业对接,通过线上线下的组合,聚合先进技术和优秀企业,为广大农业从业人员,提供一批解决方案,聚合优秀合作社,帮助他们形成品牌,在先进技术、创意设计、和农业生产者、优秀农产品,创意农产品和消费者之间,搭建桥梁,浙江桐庐美丽乡村建设浙江桐庐位于杭州市,据接待的农工办介绍,XX年起浙江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桐庐按照省委和杭州统一部署,大胆探索,走在全国前列,XX年10月,中国最美县城先后考察了长三角首家芦茨慢生活体验区,和荻浦‘环溪二个村庄,所到之处,山水清丽村容村貌,干净整洁,田园风光宜人,沿线河道水质清澈,得益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全覆盖和农村垃圾分类收集,富春江桐庐段出境水质连续多年优于入境水质,没有乱堆乱放现象。

坚持建设村庄和经营村庄相促进,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农业新型业态培育,促进农业就业紧密结合,依托优美环境发展休闲乡村旅游产业,把村美、民富、景美结合起来,出台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形成农民增收新增长点,大量的乡村休闲民宿的不断发展,吸引了周边城市大量的游客前来度假,以及候鸟式养老,直接带动了当地百姓的增收致富,平均每户年均收入接近20多万元,良好的运作模式吸引了周边大量的社会投资不断增加,在政府化小钱的基础上,实现了农民增收,环境变美,生态恢复,社会和谐的多种效益。

三户12个客房民宿装修300万的补贴60到100万元。

遂昌农业电子商务遂昌地处浙西丽水市,地理较为偏僻,当地生态环境很好,高山大米,,土鸡、山猪等特色农产品一直很有声誉,XX年当地赶街网根据当地特点,构建发展电子商务,其模式采用搭建中间平台和公共服务体系,形成农产品上行,和消费品下行二大体系,按照一中心(县域电商中心)三体系,和理念建设体系,推出集购物、售物,物流,缴费等二十多项具体服务,提高农村电子商务服务在农村的普及性普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遂昌电商模式,目前在全国12个省,32个城市已建成2800多个赶街电子商务服务网点,服务农民250多万人,并在全国复制,XX年,赶街集聚了1500家网点,销售总额1.2亿元,而同时遂昌其他的电商公司发展迅速,如嘉民生等电子商务,全国农村电子商务现场会在遂昌召开,汪洋在考察后充分肯定了遂昌模式,为最好的电商模式。

特色小镇建设成为创新转型主战场浙江从15年度开始特色小镇建设,作为一项新常态下大力推进重大战略决策,把特色小镇建设作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新载体,项目建设拉动有效投资的新引擎,转变政府职能新抓手,新常态下,浙江制造同其它地方一样,处于微笑曲线低端,产业转型升级,滞后于消费升级和市场升级,环境资源碰顶成本提高等情况,特色小镇主要聚焦于当地优势产业,围绕自身优势找准定位,做到“特而jing0”目前浙江首批特色小镇已达100多个,根据浙江首批特色小镇,规划面积在5000亩左右,和建设面积控制在1500亩左右,由省政府扶持50亿元资金投资,3年完成,特色小镇规划要按照4A级景区标准,并出台相关政策,这次考察的百步镇拥有集成家居上市公司2家,650家集成吊顶企业,品牌160多个,市场占有率40%,,已被省政府列入审定的集成家居时尚小镇,和特色小镇培育名单目前,按照省政府要求们打造中国集成家居产业园依托上市公司,聘请国外顶级设计团队,进行特色小镇规划,在其发展蓝图中,十三五期间,集成吊顶产业产值将力争超过百亿门槛。

形成10家亿元以上企业,围绕特色小镇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的社区功能,发展空间平台,的定义,聚焦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四大功能,启发和建议1、根据新一轮改革中的宏观和微观的机遇,围绕五大发展理念,埋头做,凝聚共识,理念先进,企业,干部活力作风充满开放和活力,加强开放意识、团队协作意识,创新意识,大局意识观念强烈,在遵守相关党纪国法前提下,部门协作观念强烈,2、创业创新破解发展难题3、=团队协作解决发展路径4、绿色优先解决生态永续尊重自然,生态至上。

的理念融入城镇5、开放心态成为项目立足点6、成果共享成为和谐发展源泉着力发展互联化——+农业注重三产融合带来全产业链提升特色小镇建设引领产业总体提升发展篇二:桐庐模式带来城市发展新思考桐庐模式带来城市发展新思考本报记者李松涛《中国青年报》( XX年10月18日05 版)桐庐盛产名茶,产自富春江镇的“芦茨红”荣获XX 中国(上海)国际茶业博览会“中国名茶”金奖。

站在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江南镇环溪村的原点,村委会主任周忠莲感慨万千。

这个村子90%以上的人都姓周,是北宋著名理学家、《爱莲说》作者周敦颐的后代。

两条溪水环绕着村子,小桥流水,青砖灰瓦,还有到处可见的莲花,处处显示出这个村子的秀美。

被称为环溪村原点的地方,正是这个村子第一座房子的所在地。

如今,一个古香古色的旅游度假会所正在建设之中。

会所的边上,就是周氏祖先留下的5棵繁茂的银杏树,它们为周敦颐的后代子孙留下浓密的绿荫。

不过,如果把时间推回5年前,这里远不是现在的样子。

“那个时候,环溪村是‘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

”周忠莲告诉记者,从XX年开始,桐庐县进行美丽乡村建设,其中,清洁工程是重中之重。

“清洁桐庐行动搞了3年,村里的卫生状况有了根本性的改善。

”周忠莲告诉记者,县里按照每人每年60元的标准给村里安排了专项经费。

如今,这个经费已经成为县里的长期支出。

在此之前,桐庐的乡村没有垃圾箱,也没有人负责垃圾的清运处理,村民的生活垃圾就是随地乱扔。

如今,环溪村就像城市一样,每隔一段距离就会有一个垃圾箱,村里每家每户的房前屋后都种上了花花草草。

不仅如此,村里的生活污水还有了高科技的处理池。

通过人造湿地将村民的生活污水进行处理,不仅解决了污染问题,还为村里制造了湿地景观。

“这几年,县里几个项目的实施,村子一下变美了。

”周忠莲告诉记者,从最初的庭院整治到美丽庭院,村民生活环境舒适了,村子的知名度也上去了,来旅游参观的人逐渐多了起来,旅游开发开始成为村里新的经济增长点。

全民共享的桐庐才是幸福的桐庐环溪村不是被供起来专门让外人参观考察的样本。

类似环溪村的变化,正发生在桐庐县的每个村子。

中共桐庐县委宣传部的人说,如果有记者来桐庐采访新农村建设,我们可以拿出地图,由他们自己点,他们到哪里采访都可以。

中共桐庐县委副书记吴玉凤告诉记者,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县委、县政府一直在想,怎么建设新时代的农村,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提升本地村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怎样引导他们建立更健康、更文明的生活方式。

XX年,桐庐县把各个村里堆积的垃圾全部清理出来。

XX 年、XX年,桐庐县开始建立长效机制,把垃圾、污水进行县乡村一体化处理。

如今,桐庐县的每个村子都建立固定的环卫队伍,每500个村民配1名保洁员,费用由县财政进行补贴。

全县已经建成日处理能力250吨的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15座乡镇(街道)垃圾中转站、183个村级垃圾收集房,建立了由1700多人组成的农村保洁员队伍。

基本形成了“村收集、镇中转、县处置”的垃圾一体化处置模式。

桐庐县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县已建成日处理能力8.2万吨的县城污水处理厂和11个乡镇污水处理厂(站),完成了140个行政村和132家农家乐以及全县所有景区的污水治理工程。

到今年年底,桐庐县所有183个行政村都将全部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池。

不仅如此,桐庐县还首创了农村生活污水数字化管理平台、移动导航巡查和快速监测反馈系统,成为全国县城生活污水处理的典型样板。

让桐庐县所有村子都面貌一新的清洁桐庐活动,不仅是对村里卫生环境进行改善,更重要的是,改变了村民的生活习惯和观念。

一开始,很多村民还不理解,认为干扰了生活,但慢慢地,村民也体会到了好处,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

家庭垃圾由原来的随地扔,转变为自觉地集中放到垃圾箱,很多村民还主动在房前屋后种草种树。

吴玉凤说,县里曾经搞了一次民意调查,清洁乡村工作获得了95%的满意率。

在外人看来,桐庐的这些变化也许算不上惊天动地的壮举,但正是这些关系百姓日常生活质量的点点滴滴,让老百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幸福。

就在去年年底,桐庐县还压缩财政开支5%,给全县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发放300元的春节红包。

在全国县域综合实力百强中,桐庐县的排位并不是很靠前。

但是,桐庐农村面貌普遍的改观改善,桐庐人民从经济发展中分享到的实惠,在百强县中排位毫无疑问是靠前的。

“这一切变化,得益于桐庐领导班子的‘幸福桐庐’价值导向。

”长期从事区域经济研究的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国际休闲产业协会休闲乡村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庄志民,根据自己对桐庐的调研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他说,“我在桐庐看到的是一个全民共享的幸福桐庐”。

建设最美的中等山水城市居住在富春江下游的富阳市老百姓是幸运的——富春江江水在桐庐县出境后,水质竟然要高于桐庐入境水。

但是,他们未必知道,住在上游的桐庐人为此作出了很大的牺牲。

在桐庐县领导班子看来,桐庐的最大优势是生态,宁可速度慢一点,也要保护好山水;桐庐最重的任务是发展,宁可各线荣誉少一点,也要合力抓经济;桐庐最高的标准是惠民,宁可政府支出紧一点,也要挤钱惠民生。

“正是在这个思路下,我们舍弃了很多能快速拉动经济发展的产业。

”桐庐县副县长樊春说,从全国范围来看,有山有水的县城有的是,但如果要把山水的文章做大,就一定要符合生态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