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校本课程教材目录第一讲、文房四宝简说第二讲、唐.欧阳询楷书第三讲、楷书间架结构第四讲、书法艺术的章法与布局第五讲、书法艺术欣赏序言中国是书法的故乡,书法随着时代发展,应当不断地将书法艺术发扬光大,以无愧于我们的祖先。
让传统书法教学走进课堂,对学生无论是在审美方面,还是在掌握一门艺术方面,都会受益颇多。
本贴以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的楷书作为习字教范。
着重分析点画特征和结构特征,如能对着字帖临摹,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后,再进一步学习欧阳询传世楷书的各种碑刻,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编写本教材,旨在于培养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打下良好的书法基础;在于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情操。
由于资料、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遗漏、错误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第一讲文房四宝说一. 笔:初学者选用5号以上的兼毫,写2寸大字,用前先用温水将笔浸泡,毫散后挤出存氺,再开始使用,切勿将没浸泡的笔直接使用。
二.墨:一定选用书画墨汁,如“一得阁”等墨汁。
在盘内先加少量清水后再添墨汁,用墨要宁干勿湿,宁浓勿淡。
三.纸:初学者用原书纸或毛边纸,也可用价格低廉的宣纸。
写字要选用生宣纸,用舌尖点一下宣纸,如果点后津液润开,说明这种宣纸潤墨性好,可选用。
反之,宣纸质次,不可选用。
四.砚:砚的种类很多,现在成了装饰品和收藏品,用的较少。
因为有了墨汁,一般用杯盘即可。
这里有关砚台的种类、选用就不讲了。
附:书法专业术语简答1.什么是书法?书法是指汉字的书写艺术,包括用笔、结构、间架、行款等方面。
2.学习书法有哪些基本法则?学习书法必须掌握执笔、运笔、用笔、结构这四个方面的基本法则。
3.学习书法从何入手?先学好楷书基本笔画后,再先摹后临帖。
4.为什么要讲究执笔?执笔不得法,字就写不好。
正确的执笔方法,简单地说就是“指实掌虚”四个字。
5.什么是运笔?怎样运笔?运笔是指笔的运砖。
运笔必须用腕运。
五指攒住笔管,使其直立不动,全用腕力使手运动,笔管随着手的活动方向来回运转,这就是腕运。
6.为什么要悬腕?悬腕写字,可使手转动灵活,如果不悬腕,紧贴桌面写字,手就无法活动,笔管就必然运转不灵。
7、什么是用笔?怎样用笔?用笔就是指笔尖(笔锋)在纸上写出点画的活动过程。
用笔的要诀只有“无垂不缩,无往不收”八个字。
意思是说无论是点、画、撇、捺等任何笔画,都得有去有来,不可只去不回,即起笔用“逆锋”(折锋),收笔要用“回锋”。
8.什么叫锋?笔尖捻开捺扁后,在阳光下照看,近尖处有一段透明的部分,就是锋。
笔的弹性由锋决定,锋长则弹性强。
9.什么叫折锋(逆锋)?即起笔时笔锋逆入,如横画欲右先左,再顿笔转向右运行。
竖画欲下先上,顿笔转向下运行。
10.什么叫回锋?即笔画写到末了,往回收进,一定在笔画中间收进。
第二讲唐.欧阳询楷书学习书法必须丛楷书学起。
本期研习班,我们选择了隋末唐初大书法家欧阳询的《九成宫礼泉铭》为范本,从“八大笔画”的掌握和应用,偏旁部首的写法与应用,楷书间架结构、章法布局与作品习作四个部分学习。
一.欧阳询楷书的特点历史上对欧阳询的楷书艺术成就赞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只简单地将欧楷的特点归纳如下:1. 险峻刻厉,刚劲挺拔2. 清雅秀丽,瘦健俊美3. 规矩端正,一丝不苟4. 大小有法,错落有致我们在学习前了解了欧楷的特点,对以后的学习大有裨益。
练字就是练心,在心里明白了,字也就写好了。
缺点是如果写不好,容易写得特别僵硬,永远跳不出无有个性的圈子。
点画是构成汉字的基本构件。
唐孙过庭《书谱》里说“积其点画,乃成其字”。
楷书的基本笔画,前人用“永”字的八种点画来概括,即“永字八法”,其他笔画都可在这八种笔画的基础上衍化产生。
“永字八法”是以永的八种笔画研究笔法规律。
二. 基本笔法的写法与应用欧阳询(557一641年),唐代,汉族,潭州临湘(今长沙)人,字信本,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之一。
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欧阳询祖父欧阳颁(498~563年)曾为南梁直阁将军,父欧阳纥曾任南陈广州刺史和左卫将军等职。
因举兵反陈失败被杀,并株连家族。
欧阳询因年幼幸免于难,被父亲好友收养。
欧阳询聪敏勤学,涉猎经史,博闻强记。
隋朝时,欧阳询曾官至太常博士。
因与李渊交好,在大唐盛世累迁银青光禄大夫、给事中、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也称“欧阳率更”。
与同代另三位(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
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
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
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图片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他的字有多人评论。
欧阳询的楷书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唐代碑刻。
公元632年镌立于麟游(今属陕西)。
魏徵撰文,欧阳询正书。
记述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醴泉之事。
笔法刚劲婉润,兼有隶意,是欧阳询晚年经意之作,历来为学书者推崇。
当代书法家田英章临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楷书的基本笔画横、竖、撇、捺、点、钩、提、转折是楷书的8种基本笔画。
永字八法永字八法,是中国书法用笔法则。
以“永”字八笔顺序为例,阐述正楷笔势的方法:点为侧,侧锋峻落,铺毫行笔,势足收锋;横为勒,逆锋落纸,缓去急回,不可顺锋平过;直笔为努,不宜过直,太挺直则木僵无力,而须直中见曲势;钩为趯(tì),驻锋提笔,使力集于笔尖;仰横为策,起笔同直划,得力在划末;长撇为掠。
起笔同直划,出锋稍肥,力要送到;短撇为啄,落笔左出,快而峻利;捺笔为磔,逆锋轻落,折锋铺毫缓行,收锋重在含蓄。
相传为隋代智永或东晋王羲之或唐代张旭所创,因其为写楷书的基本法则,后人又有将八法引为书法的代称。
横画的写法1、长横的写法2、短横的写法3、中横的写法4、尖横的写法竖画的写法1、垂露竖的写法2、左垂露竖和右垂露竖的写法3、悬针竖的写法七、练习三.偏旁部首写法八十例1.横长竖短:在上、在左时忌用悬针。
如:古、真、博、十2.横笔扛肩宜短,撇笔宜长。
如:厂、厚、原、雁3.横长撇短(右),横短撇长(左),切勿颠错。
如:右、左有、在4.上横短,下横长,上横扛肩,下横平势。
如:匹、匪、渠、矩5.耳在左时,钩要灵活、俊俏,竖要修长左斜。
如:除、降、隐6. 耳在右钩身略大,竖可悬针,也可垂露。
如:廊、郎、部7. 冖不宜太宽,要有扛肩之势,短竖垂直向下,横宜平,钩折向左下平。
如:冠、冤、沉8.卩钩笔勿大,竖笔忌用悬针。
如:即、卿、却9. 亠点笔规范,横笔扛肩。
如:夜、六、市10. 冫提笔指向首点之驻。
如:准、次、凝11.人:凡人字下面的部件要上靠,故撇捺宜展。
如:翰、今、舒12. 勹钩笔因字不同,而取其长、短、写、正势,撇笔勿长。
如:句、旬、匆13. 亻竖笔必须用垂露,撇与竖可断可连,竖的起笔在撇的中间偏下。
如:休、住、伐14. 丷虽仅两笔,但变化甚多,又有其规矩,须先在法帖中寻其法则。
如:并、其、典15. 刂短竖在必要时可成点,直钩放在右侧时,有稍向右斜的写法。
如:利、裂、刑16. 冂左阴柔,右强悍,左竖不可悬针,右钩不可虚长。
如:内、用、同17. 厶其身忌大,提笔忌平。
如:私、允、能18.土:在不同的字中,两横长短关系不同,寺字从土而不从士。
如:寺、堪、城19.多:双撇指向不一,首撇不厌短,次撇不嫌长。
如:夕、移、外20.广:注意点与横的关系。
如:底、府、庭21. 彳竖笔必须用垂露,注意两撇的关系,上撇短,下撇长,起笔在同一垂直线上。
如:待、得、役22.山:中竖长,左右短,三竖间隔宜匀。
(中竖可直可斜,三竖有变化,山头宜小。
)如:岱、崇、峻23. 扌竖钩一定垂直。
左侧伸展,右侧收束。
如:持、握、接24.口:小口末横托住第二笔的竖。
旁竖与横折不连接,上开下合。
如:君、品、吊25. 艹注意笔顺应为1—1,笔顺不对神形不备,可变为两点一横。
如:草、英、若26.大:横笔勿长,捺笔开张,注意撇笔与捺笔的关系。
如:夫、太、奄27. 彡三撇角度不同,欧楷三撇均不长,起笔在一条垂直线上。
如:彩、彰、影28. 犭弧弯钩的笔法和形态应注意弧的角度和双撇的方向为左下。
如:猛、猫、狱29. 忄左点为短竖,右点为小横,小横与短竖的起笔应齐平。
一高一低,一大一小,一远一近。
如:性、情、惜30. 氵不要写得太高、太宽,注意三点排列角度,三点呼应,挑点指向。
如:河、治、清31. 宀首点为竖点,居全字正中,下面的秃宝盖,都宜左长右短。
如:宇、官、室32. 辶:此部难度较大,无太多技巧,只要练,两折笔要有提、按、捺,一波三折。
如:近、道、遥33.尸:口勿阔,撇须长,向左下伸展。
如:居、屋、屏34.弓:其身勿宽,在左时应略呈左斜势,上两折与下折高度相同。
如:引、疆、强35.女:在左者,要以斜窄取势,在下者要以稳宽托上。
一左一右,一高一低,一曲一直,反捺向右下,挑向右上。
如:姿、始、要36.子:在左窄,在上小,在下在右宽。
如:孟、孔、孕37.王:在左时三横要向左上斜,末笔变横为挑,竖笔要直。
如:瑞、望、瑕38.木:在左侧时,撇点不宜长,横竖交叉时,略在下起笔,横向右上斜,撇伸,捺为点。
如:杖、相、楹39. 礻首点高扬,横笔伸长,在一条垂直线上,竖笔垂露,此点内藏。
如:社、祖、神40.心:凡心在下者,均靠右,心正字必呆板。
如:忠、感、慰41.日:在左右窄,在上下宽,竖与横折可断可连,在左时下横变挑。
如:智、昆、皎42.戈:斜钩忌力弱身弯,点笔高扬,撇勿短。
如:我、戒、或43. 牜在左右窄,在下宽,在左时,竖笔可提钩,左伸右收。
如:物、牧、特44. 文:要仔细观察第三笔的起笔位置,左侧收,右侧伸,撇短捺长。
如:政、敢,故45.月:在左时应窄,撇笔为竖撇笔,竖撇与横折可断可连。
如:肌、腊、脉、服46. 欠:注意第三笔的起笔位置,左收右伸为反捺。
如:歌、炊、欲47. 殳此部在书法中多有变化,注意写法与结构。
如:段、没般48.方:首点高扬,弯钩遒劲,短撇内藏。
如:旗、旅、施49.火:笔顺是先写两点,再写撇捺。
如:炎、燃、焚50. 灬中间两点相似,首末两点不同,呈放射状将上部托住。
如:烈、焉、照51. 中竖忌细,在字中心线上,点撇勿远,上开下合——部宜宽。
如:堂、常、裳52.田:其身忌大,不同的位置,笔法结构略有不同。
如:思、累、略53. 三横勿长,撇捺勿短,三横略扛肩。
如:奏、拳、春54.石:横忌长,口忌大,在左时取斜势。
如:碰、碧、硬55.禾:宜横长撇短平,竖笔或提钩或垂露,不可悬针。
如:和、委、秋56.白:在左时宜窄,在上时宜小,在下时宜正。
如:皓、泉、皆57. 皿其身勿宽,内中两竖略有不同,上开下合,中间两短竖居中,不相连,留白均匀,中横平正伸展。
如:盛、盗、益58. 矢:注意两撇形态和不同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