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电子政务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最新电子政务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名词解释1、电子政务:是指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以便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与服务。

2、电子政府:是指利用网络技术构建一个区别于传统的实体政府机构的网上“虚拟政府" ,通过网络方式,政府为民众提供打破时空界限和部门界限的高效服务。

3、办公自动化:主要是指利用现代化的办公设备、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来代替办公人员的手工业务,从而大幅度地提高办公效率。

4、G to C :是指政府通过网络系统为公民提供各种服务。

5、G to B :是指政府与企业、商务机构间的,以政府输出服务为核心内容的电子政务应用模式。

6、电子政务的创新理念:是指在构建和组织电子政务运行过程中,我们要与时俱进,全面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7、政府管理环境:是指政府部门开展行政管理工作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总称。

这里所指的政府管理环境是指硬环境和软环境。

8 电子政务系统:面向政府机构的流程优化和服务扩展的基于Internet 技术的综合信息系统。

9、概念结构:就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抽象,即对实际人、物、事等进行概念抽象,抽取人们关心的共同特性,忽略非本质的细节,并对这些概念及特性精确描述,反映出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各种本质联系。

10、拓扑结构:就是表示系统中各个设施物理位置关系、物理布局的一种图示方法。

11、电子政务系统规划:就是将政府的发展战略和目标转化为电子政务系统目标、发展战略和基本技术实现方式的过程。

12、公文:是政府机关公务信息的主要存在形式。

13、视频会议系统:有时又称“电视会议系统" ,就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地方的个人或群体,通过传输线路及多媒体设备,将声音、影像及文件资料互传,达到即时、互动的沟通,以完成会议目的的系统。

14、决策支持系统:是为了解决由计算机自动组织和协调多模型的运行及数据库中大量数据的存取和处理,为各级管理者提供辅助决策支持,使他们具有更高层次的辅助决策能力。

15、信息资源管理:就是分配和监控系统资源的使用状态,有效地对这些不同的信息资源进行管理,提高政府机关资源的利用率,降低资源消耗,节约行政成本。

1、公共服务: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的不以盈利为首要目的的服务。

2、政府公共服务电子化:是指政府通过现代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提供的公共服务。

3、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过程中,针对特定人或特定事件做出影响相对方权益的具体决定和措施的行为。

4、行政给付服务:是指行政主体在公民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等情况或其他特殊情况下,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赋予其一定的物质权益或与物质有关的权益的具体行政行为。

5、行政合同:是指行政主体为实现行政目的,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基于相反方向的意思一致缔结的契约。

6、政府门户网站:是电子化公共服务前台系统的主要形式之一,分为基本网站和门户网站两种类型。

7、一站购齐:客户到了一个商店后,就能把要买的东西全部购齐,并在一个柜台统一结帐。

&数字鸿沟:是指社会信息化过程中弱势群体与强势群体占据的资源(信息、基础设施等)、享受的权利之间的差距拉大的现象9、政府服务文化:就是政府在提供服务过程中所形成的服务理念、态度、认知、信仰、价值取向等。

10、科学精神:是一种理性的精神,它要求在开发政府服务系统的过程中,抓住“服务"这个核心,不能“重技术轻管理" 、“重硬件轻软件"、“重开发轻标准"。

11、政务信息资源:是指政府机构为履行职责而产生、获取、利用、传输、保存的那部分信息内容资源。

12、宏观性信息资源:是指政务活动所涉及的信息资源的集合。

它包括信息内容资源以及收集、整理、存储、传递、发布、使用信息内容资源的技术、设备、网络和人员等资源。

13、微观性信息资源:是指政府机构为履行职责而产生、获取、利用、传输、保存的那部分信息内容资源。

14、政务信息资源规划:是指对政府部门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输和使用的全面规划。

15、超文本组织法:超文本是一种非线性的信息组织方法,它的基本结构由结点和链组成。

16、元数据组织法: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可处理各种形式的信息资源,包括数字化及非数字化资源,特别是能较好地解决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发现和管理问题,所以元数据在政务信息资源建设领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1、公钥基础设施(PKI):是一个用非对称密码算法原理和技术来实现并提供安全服务的、具有通用性的安全基础设施。

2、信息隐藏技术:是利用多媒体信息本身存在的冗余性和人的感官对一些信息的掩蔽效应而形成的。

3、数字签名:是通过一个单向函数对要传送的报文进行处理得到的,用以认证报文来源并核实报文是否发生变化的一个字母数字串。

4、DNI模式:中文意思是“分布式网络智能" 。

就是把电子政务视为公共管理网络化和智能化的过程。

5、香港模式: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制定的电子政务实施策略模式。

它以网络的增值过程为中心,以更高质、优效的全新政府模式为目标。

电子政务的基本模式及构成答:(一)基本模式有四种:(1)G2B(政府对企业)模式;(2)G2C(政府对社会公众)模式; (3)G2G (政府对政府)模式; (4)G2E(政府内部)模式。

(二)构成分别是:(1)G2B(政府对企业)模式的构成:电子采购与招标;电子税务;电子证照办理;信息咨询服务;中小企业电子服务。

(2)G2C(政府对社会公众)模式的构成:教育培训服务;就业服务;电子医疗服务;社会保险网络服务;公民信息服务;交通管理服务;公民电子税务;电子证件服务。

(3)G2G(政府对政府)模式构成:电子法规政策系统;电子公文传输系统;网上会议系统;网上应急指挥系统;信息统计系统;网上监管监控系统;电子财政管理系统;电子司法档案系统; 统一服务系统;网络效能评价系统。

(4)G2E(政府内部)模式的构成:事务型;管理型;辅助决策型。

2、电子政务发展的基本动因答:电子政务发展有三大动因:( 1)内在动力——建设高效的政府;( 2)社会动力——满足信息化、民主化的需求;( 3)技术动力——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普通。

3、电子政务运营理念的基本内容答:总共有十个理念:民主理念、法制理念、公平理念、科学理念、责任理念、服务理念、效能理念、系统理念、创新理念、安全理念。

4、电子政务给政府管理带来的变化与挑战答:变化与挑战有:(1)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环境的影响(2)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职能发展的影响(3)电子政务对政府组织结构型式的影响(4)电子政务对政府组织规模的影响(5)电子政务对政府公务员的影响5、电子政务条件下政府管理方式的特征答:(1) 在控制方式方面: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政府管理是一种以直接控制为主、间接控制为辅,以过程控制为主、控制结果为辅的管理方式。

(2)在关系模式方面:阻隔人们进行跨地域、跨级别、跨行业、跨部门沟通的障碍被真正克服。

(3)在管理类型方面:服务型管理将成为主要的政府管理形式,管制型管理将居于次要地位。

(4)在服务方式方面:电子化手段可以政府掌握的静态信息通过反馈系统转化为动态信息,并主动地提供给公众。

(5)在办公模式方面:将实现“一网式”、“一表式”的新模式。

一、论述题1、电子政务建设更注重政府自身效率还是社会效益?答:电子政务建设更注重社会效益。

( 1 ) 电子政务建设强调十大运营理念。

( 2) 在信息化社会,随着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增强,政府开始成为服务于社会公众的公共机构,行政效率追求已经不是政府的主要目标,行政效能成为一种必然。

( 3) 政府的管理职能主要实现方式从管制变为服务。

( 4) 电子政务对政府组织结构型式带来影响。

扁平化、减少管理层次,调整分工体系,发展各部门活动的并联化,尝试按工作流程而不是职能划分部门,增加与社会公众的接触。

( 5) 电子政务对政府组织规模带来影响。

机构实现真正的精简。

机关工作人员把节省下来的时间和精力放到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目标上来。

( 6) 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管理在控制方式方面是以直接控制为主、间接控制为辅,以过程控制为主、控制结果为辅的管理。

节省了政府管理的成本,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沟通方便快捷又公平公开。

政府真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7) 电子政务环境下,服务型管理将成为主要的政府管理形式,管制型管理将居于次要地位。

在服务方式方面,电子化手段可以把政府掌握的静态信息通过反馈系统转化为动态信息,并主动地给公众提供服务。

1、电子政务给公务员带来哪些影响?答:(1) 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整体结构将发生改变。

兼具优良技术素质与管理素质的复合型人员将占越来越大的比重,中间层的管理人员比重将逐渐下降。

(2)政府机关工作人员自身的素质将大幅度提升。

创造性和非例行性工作还需要由人直接完成,而且比重会比传统政务环境下更大,需要发挥创造性的空间也会更大更多。

(3)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总的数量规模将逐渐趋于减少。

政府管理职能真正转变,只做自己应当做的事情,其他不该做的一律不再做。

该做的事情由于办事效率更快,更省人力,不该做的事情可以委托给社会上比自己做得更好的单位来做。

1、电子政务系统的性质是什么?答:(1) 是以信息为处理对象的系统;(2) 是人机协作的系统;(3) 是具有统一性的系统;(4) 是自动的工作流系统;(5) 是智能性信息系统;(6) 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2、电子政务系统规划的特点和要求是什么?答:电子政务系统规划的特点和要求是:综合性、系统性、变革性、可持续性。

3、电子政务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电子政务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是:( 1)合理体现政府职能是关键; ( 2)充分信息化是重点; ( 3)系统安全性是难点; ( 4)人、管理、技术应协调; ( 5)解决问题要注重有效性; ( 6)整合通信是基本模式; ( 7)整体稳健,局部创新;( 8)积极采用外包方式;( 9)标准化。

4、电子化公务处理系统的目标和功能是什么?答:(一)目标:( 1)实现信息共享; ( 2)实现无纸化办公; ( 3)实现核心公务处理工作流自动化;( 4)各种保障性工作活动的自动化。

(二)功能:( 1)具备网络通讯能力; ( 2)具有强大的文档处理能力;( 3)具备多种共享方式和强大共享能力;( 4)有利于优化政府流程;( 5)确立有效的安全保障;( 6)与其他业务应用系统实现有效集成。

5、电子化公务处理系统的基本类型有哪些?答:事务型;管理型;辅助决策型。

1、试述电子政务系统设计与实施过程答:电子政务系统设计与实施过程是:<一>准备阶段(1) 建立有力团队。

(2) 调查研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