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P119-156)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

(P119-156)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

断引起牙髓或根尖病变时,可采用根尖诱导成 形术。 • 根管治疗术(Root canal therapy)
四、牙内陷 (dens invaginatus)
• 牙发育时期,成釉器过度卷叠或局部过度增殖, 深入到牙乳头中所致。牙面一囊状深陷的窝洞。
• 常见于上颌侧切牙,偶发于上颌中切牙或尖牙。 • 主要有:
• 在牙本质中的沉积比在釉质中高4倍。 • 可通过胎盘引起乳牙着色。
临床表现
• 牙着色和釉质发育不全:
防治原则
➢ 妊娠、哺乳妇女及8岁以下儿童不宜使用。 ➢ 光固化树脂修复、烤瓷冠修复、漂白等方法
第三节 牙形态异常
• 过小牙、过大牙、锥形牙 • 融合牙、双生牙、结合牙 • 畸形中央尖 • 牙内陷 • 釉珠
牙髓活力不一: 开始无反应 反应恢复: 3个月后仍有反应的牙髓:大多继续 开始有反应 无反应: 表示牙髓已坏死,同时牙可变色
患牙休息,降低咬合, 松牙固定,定期复查。
第二节 牙脱位
(Dislocation of the teeth)
• 牙受外力作用而脱离牙槽窝者称为牙脱 位。
• 不全脱位、全脱位。 • 病因:碰撞(最常见原因);医源性(
治 疗:
• 视其牙髓是否遭受感染而定。 • 早期按深龋处理:间接盖髓 • 露髓者:根据牙髓状态和牙根发育情况 • 外形异常:治疗后酌情进行冠修复修复 • 畸形根面沟:牙髓活力正常,行牙周手术、
粘结修复根面沟;牙髓无活力,行根管治疗、 牙周手术治疗。 • 裂沟已达根尖部:拔除
五、釉珠( Enamel pearl )
牙数目异常
先天性缺额牙: • 个别缺牙:第三磨牙,上颌侧切牙,下
颌第二前磨牙。 • 多数牙缺额或全口缺额牙,称无牙畸形,
为全身发育畸形的部分表现。
牙数目异常
第五节 牙萌出异常
• 早萌: 乳牙:多见于下颌乳切牙,牙根常发育不 全,甚至无牙根。常自行脱落,亦可尽早 拔除。 恒牙:个别早萌,多系乳牙早脱所致;多 数或全部恒牙早萌极为罕见。
• 预防和治疗:
妊娠早期治疗梅毒,前四个月抗生素治 疗,95%婴儿可避免。
光固化树脂修复或冠修复。
第二节 着色牙
• 分为内源性着色牙(intrinsic discoloration )外源性着色牙(extrinsic discoloration)
病因
1、外源性牙着色的主要病因
菌斑、产色素细菌 漱口水 饮料 食物 抗生素 其他药物
• 牙根外吸收: 最早在受伤2个月后发生。2%病例可并发牙 内吸收。
• 边缘性牙槽突吸收: 嵌入性和牙合向脱位牙
• 治疗原则:保存患牙。
• 在0.5小时以内再植,90%患牙可避免牙根吸收。
• 脱位牙应立即放入原位;患者的舌下或口腔前庭沟 处;放在盛有牛奶、生理盐水或自来水的杯子内。
• 根尖发育完成的脱位牙:就诊迅速或复位及时者, 应在术后3-4周在作根管治疗术;脱位在2小时后就 诊者:在体外完成根管治疗术后再植入固定。
如产黑色素类杆菌 如洗必泰 如咖啡、红酒、可乐 如油炸食品、咖哩食品 如米诺环素 如补铁制剂
病因
2、内源性牙着色的主要病因
牙萌出前
牙萌出后
疾病 造血系统疾病
外伤
肝疾病
龋损
严重营养障碍或母婴疾病 牙体的磨损、磨耗
釉质发育不全
牙本质过度钙化
药物 四环素类药物
米诺环素
氟化物
牙体修复材料(银汞合金)
治疗
用夹板固定。
一般认为根折越靠近根尖其预后越好; 但折裂累及龈沟或发生龈下折时,治疗复 杂且预后差。
• 折断线在龈下1-4mm,断根不短于 同名牙冠长,牙周情况良好: 切龈术, 正畸牵引术, 牙槽内牙根移位术
根折(根尖及根中1/3)的转归
4种形式: • 两断端由钙化组织联合,与骨损伤的愈合相
三、畸形中央尖
(abnormal central cusp)
• 一般位于合面中央窝处,呈圆锥形突起,故称中央尖。 颊嵴、舌嵴、近中窝和远中窝
• 病因:牙乳头组织向成釉器突起,形成釉质和牙本质。 • 多见于下颌前磨牙,第二前磨牙最多见。对称性发生。
半数的中央尖有髓角伸入。
• 中央尖萌出后与对颌牙接触折断,牙髓感染,影响根 尖发育。
• 冠折:横折,斜折,纵折
• 根折:颈侧1/3,根中1/3,根尖1/3折 断
• 冠根折
X线片:诊断根折的重要依据
Crown fracture without pulp involvement
Crown fracture with pulp involvement
根折的治疗:首先应是促进其愈合,尽早
一、过小牙、过大牙、锥形牙
二、融合牙、双生牙、结合牙
双生牙(geminated teeth):由一个内向 的凹陷将一个牙胚不完全分开而形成的 双生牙。有一个共同的牙根和根管。
结合牙(concrescence of teeth):为两个 牙的牙根发育完全以后发生粘连的牙。 借助增生的牙骨质结合在一起
总结
• 【病因】 6~7岁前或母亲怀孕期间服用四
环素族药物。 • 在牙齿发育矿化期,四环素族药物可结合
到牙组织内,使牙着色。
发病机制
• 四环素分子有螯合性质,与牙体组织形成稳 固的四环素正磷酸盐复合物。
• 牙冠呈浅黄色到棕褐色至灰黑色,由于光能 促进着色过程,因此前牙着色较后牙严重。
• 牙着色程度与四环素的种类、剂量和给药次 数有关。
的消化不良;(孕妇)风疹、毒血症 • 局部因素:乳牙根尖周严重感染,如特纳
(Turner)牙。
临床表现
防 治原则: 萌出后被发现,无需再补充维生素D和
矿物质。
1、应进行防龋处理 2、发生着色、缺陷:树脂、冠修复
二、遗传性牙本质障碍
遗传性牙本质障碍(hereditary dentine disorders):
第一节 牙发育异常和结构异常
• 釉质发育不全(enamel hypoplasia) 釉质基质形成障碍 实质缺损
• 釉质发育不全(enamel hypocalcification) 基质形成正常而矿化不良
病 因:
• 严重营养障碍:维生素A、C、D、钙、磷 的缺乏
• 内分泌失调:甲状旁腺与钙磷代谢 • 婴儿和母体的疾病:水痘、猩红热、严重
1、遗传性牙本质发育不全(dentinogenesis imperfect,DGI,DI):分3型
2、遗传性牙本质发育不良(dentine dysplasia,DD):分2型
遗传性乳光牙本质
• 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 乳恒牙均可受累。 • 临床表现:牙冠呈微黄色半透明,釉质易
剥离牙本质暴露,严重咀嚼磨损。造成语 言、咀嚼、美观等功能障碍,可继发颞下 颌关节功能紊乱等疾病。
• 治疗: 1、磨除、酸蚀涂层法: 无实质性缺损 磨除染色层约0.1-0.2mm 2、复合树脂修复: 有实质性缺损 唇侧釉柱厚度0.3-0.5mm 3、烤瓷冠修复。
二、四环素牙 (tetracyline stained teeth)
• 四环素是金霉素催化脱卤生物合成的抗生 素。
• 1948年应用于临床。1950年报道四环素牙, 国内70年代中期才引起注意。
釉珠:牢固附着于牙骨质表面的釉质小块,大小似粟 粒,呈球形。多位于磨牙根分叉内或其附近,或釉牙 骨质界附近的根面上。
影响牙龈与牙体之间的良好附着关系。 一般不必治疗,必要时将其磨去。
第四节 牙数目异常
• 额外牙 (supernumerary tooth) • 先天性缺额牙 (congenital anodontia)
1、外源性着色牙: 常规口腔卫生清洁措施:超声波洁牙、喷
砂洁牙 2、内源性着色牙:
树脂修复、牙漂白、烤瓷冠修复等
一、氟牙症(dental fluorosis)
➢ 又称氟斑牙或斑釉(mottled enamel) ➢ 病因: • 地区性分布:魏 稽康 《养生论》齿晋而黄 • 氟含量过高:水,食物,进入人体的时机 • 氟主要损害釉质发育期牙胚的成釉细胞:6-7
岁 ➢ 我国现行水质标准氟浓度为0.5-1ppm。
➢发病机制和病理: • 抑制碱性磷酸酶的活性 • 柱间质矿化不良和釉柱的过度矿化
• 氟牙症的分类 • 氟牙症TFI的诊断标准、牙面指数(TSIF)
、风险指数(FRI)
(教科书128-131)
• 鉴别诊断:
氟牙症
防治原则
• 最理想的预防方法:适宜的水源或去除水 源中过量的氟
• 病理变化:釉牙本质界直线相交,牙本质 形成紊乱,髓腔消失。
• 治疗:乳牙可用牙合垫预防和处理,恒牙列, 可用烤瓷冠或牙合垫修复。
三、先天性梅毒牙
• 包括半月形切牙(Hutchinson teeth)和桑 葚状磨牙(mulberry molars)等。
• 主要见于恒牙,乳牙极少受累。 • 10-30%的先天性梅毒患者有牙表征。
牙内陷(dens invaginatus)
临床表现
3.畸形舌侧尖: 舌隆突呈圆锥形突起,突起 成一牙尖,又称指状舌尖。牙髓组织伸入, 易遭磨损而引起牙髓及根尖周组织病变。
4.牙中牙: 是牙内陷最严重的一种。牙齿呈 圆锥状,且较其固有形态稍大;X线片示一 个牙包于牙中,其实陷入部分的中央不是 牙髓,而是含有残余造釉器的空腔。
• 萌出过迟、异位和萌出困难
总结
牙齿发育异常: • 结构异常: 釉质发育异常,
牙本质发育异常, 先天性梅毒牙 • 形态异常:过小牙,过大牙,锥形牙, 融合牙,双生牙,结合牙, 畸形中央尖,牙内陷,釉珠 • 数目异常:多生牙,缺额牙 • 萌出异常:早萌,迟萌,异位萌出
第八章 牙外伤
重庆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牙体牙修复性牙本质,或属 无髓角伸入型,这类牙牙髓活力正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