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基础知识第二章决策笔记

管理基础知识第二章决策笔记

第二章决策一、决策的本质决策定义:是决策者为达到某种预定目标,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制定出若干行动方案,对此作出一种具有判断性的选择,予以实施,直到目标实现。

决策的简单定义就是从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的过程。

决策的选择:a、为了达到一个预定目标b、寻求优化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手段c、选择方案从系统的观点看,管理决策是由决策主体、决策客体、决策理论与方法、决策信息和决策结果等六要素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决策主体是决策系统的灵魂和核心,决策能否成功,取决于主体的性质。

决策客体指决策对象和环境。

其特点、性质决定决策活动的内容和复杂程度。

决策理论和方法在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减少结果的误差和失误。

决策信息是决策的前提和基础,拥有大量丰富信息是保证决策正确性的条件。

决策结果是决策的构成要素二、决策的分类与原则(一)决策的分类:1、按决策目标的影响程度不同,可分为战略性决策和战术性决策;战略性决策关系发展方向和远景规划,包括组织目标、方针的确定,机构调整。

特点:宏观、全局、方向、原则性战术性决策目标具体,问题单一,包括管理性决策和业务性决策。

特点:微观、局部、区域、阶段性管理性决策是在组织内贯彻的,属于战略决策执行过程中的具体决策。

业务性决策也称为作业决策,是日常工作中为提高生产工作效率而做出的决策,范围较窄。

2、按决策问题的重复程度不同,可分为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组织中的两类问题:例行问题(常规、定型化、重复性出现的,日常管理问题)程序化决策的涉及,例外问题(偶然发生的、新颖的、性质不明的、重大影响的问题)非程序化决策涉及。

一般组织中80%的决策属于程序化决策。

3、按决策条件的可控程度划分,可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确定性决策:指在稳定(可控)条件下进行的决策。

确切知道自然状态的发生。

每个方案只有一个确定的结果,方案的选择取决于各个方案结果的比较风险型决策(随机决策):自然状态不止一种,不知道那种自然状态会发生,但知道有多少种以及发生的概率不确定型决策:不知道有多少种自然状态,就算知道,也不知晓发生的概率风险型和不确定型决策的条件相似,不同的是不能确定概率。

因为不确定因素更多,风险更大4、按参与决策的决策主体的不同,可分为个人决策和群体决策。

个人决策方案选择仅有一人决定。

受个人五个因素知识、心理、经验、能力、价值观的影响大。

群体决策:受个人影响小受群体影响大。

参与者的互动既可能优势互补及弱势叠加根据决策目标的多寡,可分为单目标决策和多目标决策;根据决策所要解决的问题性质,决策可以分为原始决策与追踪决策;根据决策时间的长短,可分为长期决策、中期决策和短期决策;根据决策者在管理系统中所处的层级不同,可分为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和基层决策;根据决策思维的方法不同,可分为经验决策和推理决策;根据决策中可选方案的数量不同,可分为开关式决策和旋转式决策。

(二).决策的原则7个基本原则:满意原则、系统原则、信息原则、预测原则、比较优先原则、反馈原则和效益原则。

满意原则:达到最优的条件:a、获得全部信息b、了解信息的价值,据此制定可能的方案c、预测每个方案的结果。

最优方案是存在的,但是很难实现,因此达到满意即可。

系统原则:决策时采用系统决策技术(把决策对象看做一个系统,并以此系统的整体目标位核心,追求整体优化目的的决策),强调决策时将子系统的特性放到整体中去权衡,用整体的特征和总目标去协调子系统的目标,形成整体优化。

决策者要从战略的高度决策信息原则: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决策水平预测原则:通过科学的预测,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状况分析,做出假设和判断,为决策提供依据。

决策的正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未来后果所作的判断的正确程度。

比较选优原则:由于任何决策的后果均有利弊,所以只能在方案的利弊间合理选择。

反馈原则: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和实践结果,对初始决策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使决策趋于合理。

是实现动态平衡、提高决策质量及实现决策科学化的保证效益原则:决策目标是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较高收益。

决策要讲经济和社会效益。

不包括比较择优、群众满意度。

三、决策的基本步骤1问题发现和诊断-----2确定目标-----3拟定备选方案----4分析方案----5选择方案确定目标:是决策的基本前提。

目标必须详细,目标结果的数量和质量都要明确四、决策的主要方法现代决策技术发展了大量决策方法。

A、决策环境确定情况下:用线性规划等运筹学方法、借助计算机决策、直观法(讲资料和数据列表直接对比得出方案)、比较决策法(按数学模型计算后进行比较的方法:经济批量法、盈亏平衡点法、投资回收期法)B、风险性状态下:用风险型决策(随机性决策),即未来自然状态不肯定,但发生概率已知。

用“决策树”法C、不确定性状态下:要靠个人经验,分析判断能力和创造能力借助于经验方法决策。

小中取大法、大中取大法、折中法。

(一).确定型决策方法—盈亏平衡点法。

特点:只有一种选择,决策没有风险,只要满足数学模型的前提条件,数学模型就会给出特定的结果。

盈亏点平衡法又称量、本、利分析法。

是根据对a、业务量(产量、销售量、销售额)、b、成本、c、利润三者之间相互制约关系的综合分析,用来预测利润、控制成本的一种数学分析法。

核心是盈亏平衡点的判断(该点指一定的销售量下,销售收入等于总成本。

即利润为零)。

销售量大于大于该点,赢利。

(二).风险型决策方法—“决策树”法。

“决策树”法就是把决策过程用树状图来表示。

有五个关键部分由于风险型决策时建立在概率论基础上的一种决策,计算期望值的前提是判断各种状况出现的概率。

概率的估算很重要。

概率的两种表现形式,即客观概率和主观概率。

客观概率是指根据历史性数据或重复性的实验求出的概率,主观概率是指在无法取得客观概率的情况下人们对未来可能性的主观判断。

用主观概率是十分有效且被接受的,主观概率的确定依赖于决策者的经验、知识、观察力、判断力、对环境的了解程度。

(三).不确定型决策方法。

如概率不清楚,就需要不确定型方法:保守法、冒险法和折中法。

保守法(小中取大法):持悲观态度,选择在最差自然状态下收益最大的方案作为所要的选择的方案。

冒险法(大中取大法):持乐观态度,选择在最好自然状态下收益最大的方案作为所要选择的方案。

折中法:采用乐观系数来评价最大和最小收益值,计算出各个方案的折中收益值,然后选择折中收益值最大的方案为最优方案。

五、群体决策的含义及其利弊1.含义:又称集体决策,指由包括两个以上的人完成的决策,群体决策包含领导群体决策和群体参与决策。

领导群体决策:领导集体共同决策群体参与决策:较低层次的群体成员参与较高层级的决策,并对决策的形式、内容、执行施加影响。

2.群体决策的利弊优点4个:提供更完整的信息;产生更多的方案;增加决策的可接受性;提高决策的合法性缺点4个:消耗时间长;不能避免少数人统治;屈从压力,消弱了群体中的批判精神,损害了决策质量;责任不清。

在个人决策中,谁负责人是明确具体的。

六、参与决策1、参与决策是指组织的一般成员通过一定的组织系统参与决策并影响决策。

是一种与独裁式管理体制相抵触的民主决策形式。

2、参与式决策流程:清楚的定义问题,列出解决问题的时间表-----确定决策者与核准者---找一个领导人汇集所有意见----召开决策会议。

3、优点:1.参与决策的员工会感觉到自己是受到重视的;2.参与决策能使员工从公司或部门那儿直接获取准确信息;3.参与决策的员工会把做出决策当做自己的切身责任,有了这种责任,即便决策实施在后期变得很糟,他们也会竭尽所能来改善它,使其有所转机;4.参与决策的员工将会更注意如何培养自己解决远景发展方向问题的能力,而不是谴责当前本单位管理上的某些不合理问题;5.参与决策的员工会做出的决策,若能对工作有很强的推动力,管理者就有了更多精力致力于部门的发展性问题。

缺点在于:在参与决策中,每个群体成员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实践经验等的不同,因而有些人参与决策的积极性很高,但有相当多的人存在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消极态度。

因为独立思考时提出的意见较群体思考时提出的意见更多,更高明。

应防止以下倾向:防止领导将群众当做表决机器、防止领导失控、防止小集团意识、防止决策失误有大家共同负担变成大家都不负责任,从而产生冒险性迁移心理。

七、群体决策的基本择案规则择案规则就是决策群体选定最终决策方案的程序和方法。

典型的择案规则大致有4种:完全一致、商议一致、多数通过(少数服从多数)和等级决定程序(最高等记者定夺)。

此外还有孔多赛标准(两两对比法、成对表决法)、博尔达计数(按好坏依次打分,选分数最高的)、赞成投票制(同意表决法,选赞成票最多的)、正负表决法(每一方案的正负之和就是净余票,净余正票最多者通过)等规则。

八、预测的含义及流程预测:就是立足于过去和现在,预计和推测事物发展的未来。

与决策的关系:a、预测的发展首先来自于决策的需要,其目标就是为决策提供合理的依据。

B、决策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正是预测所要解决的问题,c、预测的内容会随着决策的不同需要而有所变动。

预测的作用体现在可选方案的内容评估方面,它要评价未来选择的多种可能性及所承担的风险和收益。

决策的基本步骤:1问题发现和诊断-----2确定目标-----3拟定备选方案----4分析方案----5选择方案预测的流程:确定预测目标——收集和分析有关资料——选择预测方法——评价预测结果——编写预测报告九、预测的主要方法按方法本身的性质划分,分为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两大类(一).定性预测方法。

也称经验判断法。

是对预测对象进行定性分析。

结果不依据历史统计数据直接计算获取,还是发挥人的智慧、依据直接材料、人的实践和主观判断得到预测结果。

特点:直观简单,费用较低,但需要预测者具有丰富的经验。

主要有专家调查法、德尔菲法。

1、专家调查法将专家的意见作为预测分析对象,专家作出判断,再对该判断分析、整理得出预测结果分为专家个人调查法和专家会议调查法两种。

专家个人调查法:优点是专家可以不受外界的影响,无心理和其他压力,充分发挥个人的主动、创造性,真实的反映专家的意见(无准确性)。

但是作出的预测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专家会议调查法:采用会议座谈、集体讨论等形式,其优点是提供的信息量大,考虑的因素全面,预测的准确性高(无时间短)。

不足之处在于容易受会议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

2、德尔菲法目的:为了避免集体讨论存在的屈从权威、盲目服从多数的缺陷。

该方法依据系统的程序,采用匿名发表意见的方式,即专家之间不得互相讨论,不发生横向联系,只能与调查人员发生关系,通过多轮次调查专家对问卷所提问题的看法,经过反复征询、归纳、修改,最后汇总成专家基本一致的看法,作为预测结果。

优点:a、能够充分发挥各位专家的作用,集思广益,准确性高b、能把专家的分歧点表达出来,取各家之长,避各家之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