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备考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的学弟学妹们~本人一向奉行“潜水看帖,隐身挂Q。
万事如意,生活无忧”的原则,因近日陆续收到学弟学妹的来信,询问关于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SIBS)的情况,想来想去,决定在此发上一帖。
我上半年在这里实习三个月,现在也上了一个月的课,多少有一点收获,简单总结一下,以供有兴趣的学弟学妹参考。
从我得到的消息看,貌似这样的DDMM还不少,呵呵。
SIBS应该算是国内一流的生命科学研究机构了,想当初我也是一心要考这里,经过努力终于如愿以偿。
我没有去过北大清华等名牌大学,不敢妄加比较,只能给大家说说自己的感受吧。
一、学习一年级学生以上课为主,其课程有别于一般高校。
我们周一到周五的上午都是专业课,两次分子生物学两次实验生物学,周五上午为分子讨论课。
课程以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每次课都是一上午。
分子课的老师大都是专门从国外请来的相关领域的顶尖专家,据说给我们讲了后又去北京给北大清华的学生讲。
实验课也是专题讲座,老师大都是生科院下各个所里的相关老师,也有上海各大高校的老师。
专业课都没有教材,因为很多老师的内容都是最新的研究成果,有些甚至还没有完全发表。
这些老师的课件都放在一个公用的ftp上,上完课大家都可以去下课件看。
讨论课有点类似研究组的journal club,就是由本周上分子课的老师指定一篇paper,大家提前读了到时候在一起对着其中的一个个figure进行讨论。
讨论课都是由二三年级的研究生带领,他们被称为助教(TA)。
此外每周有政治英语各一次,都是三个小时。
这些课程看起来并不多,但是一年级生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第一学期要先后在两个实验室做轮转,称为rotation。
轮转过后进行导师和学生的双向选择以确定师生关系。
如果学生看上哪个导师了,就去联系他做rotation,为了能留下,当然要认真工作。
所以学生在上完课后就要去实验室跟着师兄师姐做实验。
做实验不像上课有固定的时间段,不论早晚,该做就得做,而且生物实验常常需要等待,少则几分钟多则几小时,因此回去很晚是常有的事。
所以,当把课程和实验考虑在一起时,一年级的学生还是很忙的。
除了课程和做实验外,院、所里大大小小的讲座非常多,专业的和人文社科的都有,一年级学生被规定必须听若干场报告,以增长知识开阔眼界。
二、生活我才刚来一个月,还很难细说这里的生活。
但是上半年我在SIBS也实习了三个月,每天和研究生一样工作,对他们的情况多少也了解一些吧。
总的说我感觉这里的学生生活是比较单调的,早晨八点多到九点左右“开工”(不同实验室规矩不同),一忙就是一天,晚上做到十点十二点的也常有。
即使实验做完了,还要整理结果。
整理结果和思考问题不比实验本身轻松。
周末也常有人来做实验,因为生物实验是连续性的,如果你头一天铺了细胞、接种了菌第二天不收不行啊。
这里没有什么体育馆,我只看到一两个篮球架子、乒乓球台和打羽毛球的网,但学生宿舍下面有个健身房可以免费使用。
院里也有几个协会,如梅花桩、舞蹈、健美操等,但活动好像不多,因为大家都在忙着实验。
做好实验发了paper才能毕业,所以做实验总是第一的。
对于一年级学生可能好点。
我们九月底前后有三场迎新晚会,分别是上海生科院的、生化细胞所的和中科院上海分院的。
节目大都是新生自己准备的,其中不乏优秀的才艺展示。
每次迎新晚会都有激动人心的抽奖环节,较好的奖品包括豆浆机、电磁炉等。
节假日不回家的话有的学生自发组织起来出游,上海周边的景点还是不少的。
三、住宿条件和待遇社科院有两处主要的宿舍。
一个是中科大厦,里面是单元房,四人间或六人间,有空调和独立的卫浴,收费是350每月。
另一个是肇嘉浜路宿舍,无空调,公共卫浴,阳面160每月,阴面130每月。
住哪边是提前分好的,不过每个暑假期间都有机会找老师要求调换。
宿舍都提供洗漱用的冷热水,开水,还有自动洗衣机洗衣服,有微波炉热饭。
这些都是公共的,免费。
就是说条件还是可以的。
事实上这里的研究生很忙,宿舍几乎就是用来晚上睡觉的,很少有人白天闲着没事留在宿舍。
研究生的工资经过几次调整,最后定了下来,一到五年级分别为每月1500、1600、1800、2000和2200.这个数目比一般高校要高不少,对大多数学生是够用的,只要你不是购物狂。
因此考上这里你在经济上就可以独立了。
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我的一个感受:这里更像是个公司而不是学校。
四、研究组和实验室不同是实验室研究内容不一样,但装备大同小异。
冰箱啊、离心机、PCR仪、超净台等都是必备的,先进的仪器我就不一一介绍了。
当然,组和组之间还是有差别的。
有钱的可以买些好东西,做实验时省点事,钱少的就买普通的,学生就费点事。
一般有钱的组说明老板比较牛,发的文章好,因此能申请到更多项目经费。
但这里有个潜藏的含义:文章都是学生做出来的,因此文章好多是老板PUSH 的结果。
进了这样的组你可能会更忙,压力也就更大。
这里每个实验室都有专门的女工做打扫卫生和清洗瓶瓶罐罐的工作,学生只需拿干净的来用,用完放到指定的地方就行了。
这些在学校里可能都由学生来做,不过一般都被转嫁给那些来“锻炼”的本科生了吧。
有些研究组还聘请了技术员做些常规的实验工作,如配溶液、抽质粒等,那样的组里学生的工作更专业,但不一定更轻松。
每个组都有比较固定的组会要学生汇报工作进展,还有journal club,还有的组有brain storm,这些都是为活跃思维、创造更浓厚的学术气氛而进行的。
想考这里的学生可能不知道哪个组好,最好的方法就是亲自来实习。
如果你是保送生,那么暑假就可以过来看看,但在我们学校好像还没有保到这里的似乎。
对于考生就不必着急了,安心准备考试,大四毕业实习时再来就足够了。
不过联系实验室要早,一般年底前就要和老师说好,等再开学直接过去就行了。
联系老师的方法,让我说就是打电话。
不要写邮件,那样对方如果想拒绝是很容易的,并且一旦被拒你还不好再说。
打电话就好点,你可以先问老师是否需要助手,然后说自己报考了这里,最后再说出实习这个本意。
这样如果老师那里有空位置,他多半会同意你过来的。
反正多一个人帮他干活对他不是损失。
而且,做毕业实习的学生是全天候的呆在实验室,很像高年级的研究生,这一点比所里一年级的学生更有利,因为我们还要上课,真正在实验室的时间还不如实习生多。
我在实习时就深切体会到了这一点。
所以如果有这种机会大家应该珍惜。
实习可能会有一个不方便的问题,就是住处。
如果老师找不到住处,你就要自己在外面租房子,这时最好有人结伴去。
还想专门说一点人际关系的话。
前面提到了,我感觉这里更像公司而不是学校,研究生之间更像同事而不是同学。
即使同一宿舍的同学,也会因留在不同的组而有了不同的作息规律。
平常在实验室,大家主要时间都是在做实验,聊天等多在下班后才有。
同事间的关系,和大学里比起来疏远一点。
我见识过合作,也见识了矛盾,甚至争吵和辱骂。
当然和谐还是主流的,毕竟大家都是知识分子,而且不同的实验室风格不同,氛围也就有所差别。
最后补充一点:我本人是生化所的,因此对于生活和工作的介绍以我所为样板,别的所可能略有不同。
但上课和住宿大家是在一起的。
而且这里我只介绍了一些情况,没涉及考研的问题。
如果有大家可以提,但我觉得想考的同学埋头看书就够了,不需要太多的问题。
他们指定的参考书是厚了一点,但当时我和你们一样是从第一页看起的。
至于发现有些章节不用看,那也是看过了历年的考研试题后得到的结论。
至于剩下的要看的内容,真的没有捷径,看吧。
我相信重点大学的学生是有素质的,但是初试是个坎,想要展现你的素质,就要迈过这个坎。
败在初试上的人,你说冤枉不?大家看到这里,似乎觉得应该结束了,其实我想说的才刚刚开始,以上内容出自药大04级一才子师兄之手,当年就是这篇帖子,使我下定了考SIBS的决心,如今和才子师兄同坐在宽敞明亮的实验室里,回忆一年多来的点点滴滴,感慨颇深…首先想对学弟学妹们说的是,一定要有信心,我当时看过历年的招录比,最残酷的一年18:1,几度想过放弃,现在想想,这些只是给了自己很大的心里负担,特别是在最后几个月,打击了自己原本就脆弱的心,所以一旦决定考这里,就要心无旁鹜。
但我要强调的是,这里是硕博连读,所以考上意味着今后要从事科研道路,这一点一定要想清楚,其实到了复试时老师们最关心的也是这个问题,就是有没有做科研的决心。
这里的条件和生活师兄已经说的很详细了,我不再重复,补充一下实习的事情,很多学弟学妹都很关心复试的事情,我的经验是,现在埋头准备初试,初试后最好能过来实习一段时间,对复试帮助比较大,这就涉及到联系老师,我的建议是趁早联系,另外就是师兄上面提到的一些。
我想主要说一些初试的事情,首先说一下复习,我是从09年4月份开始看书的,用两个月的时间把王镜岩的生化书看了一遍,和大多数人一样,开始很痛苦,东西那么多,知识点很琐碎,看了和没看一个样,但我还是硬着头皮坚持了下来,其实到最后你会发现,看的越多速度越快,我最后一遍看书是在考前一天下午,用了四个小时就看完一遍,看过一遍书之后可以看套生化教学视频,陕西师范大学杨建雄主讲,网上应该找得到,之后就是边看书边做习题集,推荐一本杨建雄主编的习题集,很大本的绿皮书,图书馆有的,虽然有点老但是题很全,讲解是我见过最好的,还可以做下科学出版社的考研精解,白皮,书店有卖。
记住做完之后一定要看书,这样下来对整套书的重点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把重点画出来,以后看书速度就很快了。
再说一下大纲的事情,有个学姐告诉我大纲有的考试会考,没有的也会考,所以大家还是以教材为主吧,还有基因八,很多人问我怎么看,其实我自己一边也没看过,我当时自己买了本沃森的《基因的分子生物学》而且仔细看完了,我身边有看完基因八的同学,我们共同得出的结论是,如果没时间看就不要看了,王镜岩的生化足以,如果时间比较多,可以再看本分子书,朱玉贤二版(不是三版)挺好,武大杨荣武的也不错。
再说下细胞,但我们当时指定的是翟中和二版,一定一定要细看!多看!推荐本习题集,清华大学章静波的习题集,绿皮,图书馆有的,最好能把上面的一些名解问答背会,细胞名解今年要求写出英文,我就白丢了十分。
再说下考试,真题网上可以找到07年前的,我有电子版,一会试下看能否传上去,09,10年可以找到回忆版,还挺全,07前上海出题,题目有些偏,难度较大,做个参考吧,但小题还是会重复的,今年考下来我的感受是,题目比较简单,但想拿高分较难,很基础,大部分在书上,往往会给一个很大的概念,我的经验是,把相关的知识点全部写上,有点像答政治题,这就需要你对某部分内容相当熟悉,就也是多看书的意义所在。
课本之外的有两部分要看,一是一些前沿热点,可以去看一些中文的review,这几年干细胞(特别是ips)和表观遗传每年必考,每年的诺奖必考;二是一些常用技术原理及基本步骤,09年考到蛋白间相互作用研究方法,10年就考的DNA和蛋白作用的研究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