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用心感悟文章表达方法。

2、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理解“倾诉、倾注”等词语的意思及表达的情感;掌握文中双引号的用法。

3、拓展阅读,进一步认识海伦的形象,感受爱的教育。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营造情境。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海伦·凯勒》,这就是海伦﹒凯勒,一位传奇女子!一位与命运抗争的英雄(课件出示)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再次呼唤这个名字──生齐读:海伦·凯勒。

2、通过上节课学习,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吗?生说师板书:生病——奋斗——奉献3、谁来说说海伦凯勒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生说,师板书:不屈不挠这节课咱们来继续学习课文,通过细读文本,深入体会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并感悟作者是如何写的。

二、品读语言,感悟形象。

(一)走进海伦凯勒一生中最痛苦最不幸的时光。

1、默读课文第一节,说说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课件出示课文第一节)交流所得:重点抓住:“天哪,谁能……一岁半的娃娃呀!”(对海伦的同情、担心)“倾诉”是什么意思,理解吗?“不能,也不能”想想该如何读好这一节?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才一岁半的小海伦就要面对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

命运看似已经无情地抛弃了她,残忍地把她禁闭在孤独的世界里。

可事实上海伦凯勒却“看”到了这个世界。

请同学们齐读第五自然段。

课件出示第五节文字1、海伦看到的是怎样的世界?(板书:“看”)(美丽、玫瑰园、花瓣)2、这是她真正看到的吗?双引号里边的这个“看”字你怎么理解?这里双引号的作用是什么呢?同学们,你认为,是什么让海伦看到了如此美妙的世界?(知识)(二)深入感悟海伦“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过渡:从面对黑暗沉寂到“看”到美妙的世界,海伦靠什么走过了这条常人难以想象的道路?生说:勇敢、不怕困难、“不屈不挠”……师抓“不屈不挠”: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词语,这个词语只是个大概的、泛泛的说法,如果没有具体的细节描写,是支撑不起来的。

出示学习活动单一: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最能表现海伦凯勒不屈不挠奋斗精神的语句,再反复读读,透过语言想象当时的情景,并在句子旁写写你的感受。

生自学集体交流1、如饥似渴地学习。

课件出示: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

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

她是这样地如饥似渴,以至小小的手指头都摸出了血。

①说说你的阅读感受。

③“如饥似渴”什么意思?(如同饥饿的人需要食物,口渴的人需要水。

)海伦凯勒此时最需要的是什么?(知识)作者还把海伦比作了什么?生动形象地突出了什么?(对知识的渴求十分强烈)读着句子,我相信你眼前会浮现出海伦渴求知识的情景。

师语言点拨:也许这是一个早晨,太阳还没有升起,可是你看到海伦已在做什么?她是怎么做的?来说说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生说也许夜很深很深了,万物进入梦乡,海伦还是在干什么,你又看到了吗?生说连手指头都摸出了血,血一滴滴落在书上,海伦忍住疼痛,她还在……(生接着说)同学们,这才叫不屈不挠。

④“这样的如饥似渴”完全是为了学习盲文。

大家对盲文了解有多少呢?介绍盲文(多媒体展示)盲文是向外凸出来的,只能靠着手指慢慢地、仔细地摸读,需要用食指的指节用力叩击盲文笔,在厚厚的纸上扎下一个个突起的盲文点。

不管是盲文的摸读还是书写,与我们平时的读书、写字相比都要困难的多,可这些困难能阻挡海伦学习的热情吗?师引读:为了走出这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海伦——(生齐)同学们,这才真正叫——(生:不屈不挠啊!)继续交流2、夜以继日地朗读。

课件出示:为使我的伙伴——即使是最亲密的伙伴——能听懂我的话,我夜以继日地努力,反复高声朗读某些词语或句子,有时甚至要读几个小时,直到自己觉得读对了为止。

我每天坚持着练习,练习,练习……①交流你们的阅读感受。

②又有哪些词跳入你的眼帘?(根据学生回答,突出:夜以继日反复甚至几个小时每天坚持)学语文就要掌握这样的方法,抓住关键的词语来理解句子和人物的品质。

这段话该怎么读好呢?生练读后,指名读,齐读。

功夫不负有心人,有志者事竟成!终于海伦凯勒能开口说话了,夏天放假,她回到家大声喊道:“——(生接:爸爸,妈妈,我回来了!)克服了重重困难,经历了成千上万次的练习,小海伦终于能开口说话了,她大声喊道——(生接)十年了,她终于能喊一声辛苦养育自己的父母了,她感激地大声喊道——(生接)刹那间——(生接读)后来,海伦考上了哈佛大学,学会了五种语言:英、法、德、希腊、拉丁文,写了14部巨著,成为著名的演说家、作家,被评为世界十大杰出妇女,荣获总统自由奖章。

毫无疑问,海伦能有现在的成绩靠的是?生:不屈不挠的精神。

是啊,一个人如果有了这种精神,还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呢。

三、回味爱心,拓展提升。

1、请同学们想一想,除此以外,还有什么原因使海伦的内心世界变得丰富起来,明亮起来?(是老师的帮助老师的爱改变了海伦凯勒的一生。

)2、对,这个社会是有爱的,课文的第三、第六小节生动地写了老师帮助海伦学习的故事。

后来,海伦也把自己全部的爱都倾注在残疾人身上。

出示:“她把自己全部的爱都倾注在残疾人身上。

”学生齐读,理解倾注的意思。

3、最后,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海伦文章中那些感动世界的文字。

(音乐渐起)黑暗将使人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使人更加喜爱声音。

在我生活的漫长黑夜里,我读过的书以及别人读给我听的书,已经变成一座伟大光明的灯塔,向我揭示出人类生活和人类精神的最深泉源。

我要努力把别人眼中的光明当作我的太阳,把别人耳中的音乐当作我的乐曲,把别人唇上的微笑当作我的幸福。

我的身体虽然不自由,但我的心是自由的。

就让我的心超脱我的躯体走向人群,沉浸在喜悦中,追求美好的人生吧!把活着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

——海伦凯勒师:这些流露真情的文字终将成为我们指路的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四、回顾全文,感悟典型事例的选取。

课文学到这里,回顾全文,请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写人离不开叙事,而海伦凯勒一生的事迹可以说是不胜枚举,要在一篇文章中全部介绍出来,显然是不可能的。

而作者为何只选取了她的生病、学盲文、练说话,然后取得成功这样几个片段来写呢?可以乱说的哦。

五、课后请大家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文章,完成《小练习册》。

同学们,让我们记住这种精神——生接,让我们记住她的名字——生接,下课!板书设计:9、海伦凯勒生病————奋斗————奉献“看”不屈不挠9、《海伦凯勒》教案(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这节课,请同学们再次伸出右手食指,和老师一起工工整整地写下这个名字,这个曾经感动世界的名字——海伦·凯勒。

让我们一起轻轻地满怀尊敬地念这个名字——海伦·凯勒(齐读课题)。

2、我们知道只有一岁半的小海伦遭遇天大的不幸,她怎样啦?这意味着什么?从此,小海伦与有声有色的世界隔绝了,面对的是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

不能喊,也不能倾诉,这日子在痛苦中煎熬,几乎生不如死。

就是这样一位身有残疾的弱女子,却成为哈佛大学的优秀毕业生,总统自由勋章的获得者,一生完成14部作品的作家、教育家,20世纪美国英雄偶像之一。

她是如何创造出辉煌的成就?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近她——海伦·凯勒。

二、整体感知,走近人物1、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思考: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海伦?(学生自主读书,整体感悟人物)2、由同学们读书的神态看出海伦·凯勒深深地吸引住了大家,现在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海伦·凯勒,你会一下子想到什么词?读出了一个“不幸、可怜”的海伦,一个坚强的、不屈不挠的海伦,还读出了快乐、幸福的,热爱生活、富有爱心的海伦,……(学生交流)3、文中是怎样评价海伦凯勒的?(用文中的一个词)(板书:不屈不挠)这是课文结尾对海伦精神的概括,谁来读出这句话。

4、我们一起读读这个词,你是怎样理解这个词的?(不屈不挠:曲,屈服。

挠,弯曲,在逆境或困难面前不屈服,不低头。

)小海伦面对的逆境、困难是什么?她的态度怎样?5、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从课文的什么地方读出了不屈不挠的海伦?(在书上圈圈画画,简单写写自己的感受。

)三、细读课文,感动内心(一)(1).现在同学们的书本上留下了一道道充满你智慧的标记。

谁来说,你找到的第一处句子是什么?(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

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

她是这样地如饥似渴,以至小小的手指头都摸出了血。

)谁来读读这段话?请大家齐读这段话。

这段文字仅仅读一遍是不够的。

大家再读读,你发现有哪些词语值得我们注意,用笔将它圈出来同桌讨论讨论,可以在旁边写上一些自己的体会。

(2)交流:抓关键字体会海伦的坚强、不屈不挠。

A.“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

”点拨(此时的海伦渴求知识,求知的欲望越来越强烈。

每天的开始,海伦就是“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吮吸着,直至“这块海绵”装得满满的,饱饱的。

体会海伦的坚强)B.“拼命摸读” 点拨(我们知道盲文是向外凸出来的,由点数和点位的不同来区分,只能靠着手指慢慢地、仔细地摸读,这样的学习远远比我们正常人来得困难。

)C.“如饥似渴”“摸出了血” 点拨(盲人的书写更加困难。

需要用食指的指节用力叩击盲文笔,在厚厚的纸上扎下一个个突起的盲文点。

长时间摸读、书写,手指都出了血。

)4、了解了这个知识,再读这段话,你最想说什么?学生交流(困难这么多,她还能坚持,不屈服,太坚强了。

她有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5、让我们想象着海伦摸读盲文时的艰辛,带着你深深的感动之情读好这些词,这段话。

小结:真是功夫怒负有心人,凭着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海伦学会了阅读、书写和算术,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二)还从哪些语句中读出她的不屈不挠精神的?1、(第6段)(1)首先请同学们想想:海伦既聋又盲,那她是怎样学习说话的?(学生指出:海伦把手放在她的脸上,用感觉来判断萨勒舌头和嘴唇颤动的情况,以此体会怎样发音。

)(2)请学生闭上眼睛,触摸自己的脸,体会一下海伦学习的情形,亲身体验她学习的难度。

小结:这种靠触觉练习说话的方式,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所以海伦这样说(师生齐读:“为使我的伙伴――即使是最亲密的伙伴――能听懂我说的话,我夜以继日地努力,反复高声朗读某些词语或句子,有时甚至要读几个小时,直到自己觉得读对了为止。

我每天坚持着练习,练习,练习……”(3)再联系下文看看(7自然段)后来“她说话的能力竟然和一般人没什么两样了”当她大声喊道:“爸爸,妈妈,我回来了”刹那间,爸爸和妈妈紧紧抱住了海伦,留下了兴奋的泪水。

这是兴奋的泪水,也是心酸的泪水,因为他们仿佛看到海伦曾经……曾经……(学生思考自由说)(4)指导朗读让我们体会着海伦说话的艰辛,想象着她付出的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一起来读这段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