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几点做法[1]

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几点做法[1]

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几点做法————于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一个突出问题。

为了实现我系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更好地贯彻学院教育理念,为广大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学生好学上进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把学生培养成市场所需要的,社会所紧缺的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

经过几年来不断总结经验,现将我系就如何提高大学学生的综合素质做一简单介绍仅供参考。

一、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1、学生压力普遍增大进入2l世纪之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愈显不平衡;高校扩招带来了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平等性,增强了高校学生的成才欲望,“双向选择”人才的市场,为他们提供了就业渠道,面对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和无情的“优胜劣汰”制,使目前在校大学生的压力普遍增多、增大;有学习压力、生活压力、就业压力、社会竞争的压力、父母期望的压力、人际关系的压力等等。

而这些压力在高校一些贫困学生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

由此导致大学生(特别是部分贫困生)常常背负着沉重的负担来学习,这使得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逐年增多。

2、学生自我中心主义增强现在在校的大学生大独生子女比例偏高(我院的学生,由于大部分是从农村上来,独生子女的比例相对低一些),且生长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形势较好的一段时期,没有受到过艰苦生活的磨练;对于我们民办院校的学生他们在入大学前,在学习上的一般不太优异,使他们在班级中一般不被重视,在家庭中常常被训斥。

长期的冷漠使他们在做事、处理问题和思考问题时更多地从自我出发,从自我的感受、情绪意向和爱好出发而不顾及他人的看法和感受。

在学习更多的是自我之事的大学校园中,在价值多元化而导致的个性日益彰显的社会环境中,他们在为人处世时,常常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

有的学生学习无动力,对个人前途信心不足,缺乏奋斗目标。

个别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扭曲,见利忘义,唯利是图。

有的责任意识淡漠,纪律观念、与他人合作的意识较差;少数学生存在许多不良的行为和不正确的思想,对老师的教导,职能部门的管理,持一种厌烦、逆反的心理。

甚至有些学生自以为是,唯我独尊,极端自私。

3、学生的人生问题增多从现在的情况看,进入高校的大学生多数在18—19岁之间,在心理特征上,这一时期的大学生处在与父母、家庭切断脐带,走向独立、自主的“心理性断乳”时期,这是人在生命意识上的“第二次诞生”(斯普兰格语)。

但现在情况是:由于我们依然在进入大学之前,更多地追求学生学业成绩的优异,而少有生活上的具体指导:加之他们对人生问题的探索少有时间,少有空间,少有具体的生活实践的经历,故而很多学生是生理成熟,但心理并不成熟。

他们有较高的文化层次,富有理想,对未来的生活道路产生种种设想,这些设想多数可能与现实有一定的距离,由于生活阅历有限,社会实践能力不强,他们在思考问题时,往往带上幻想的色彩,不能十分切合实际,表现出一定的片面性和幼稚性,与他们极强的自我概念不相协调。

对人生这一段应该探索的问题,他们少有深入地思考。

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人生的整体规划,自我的定位,人生的目的和目标等等,这些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实际上是困扰他们的重要问题。

4、道德实践中的知与行的脱节八十年代以后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在道德实践上存在着这样问题:他们知道应该做什么,即道德认知的水平比较高,但他们很多人就是不实践,即知与行往往是脱节的。

这是中国社会大变革之时,价值多元化,道德规范体系不健全,道德评价体系多向度而导致的结果。

在这种境况下,大学生自律性较差,道德境遇性问题增多,道德评价多元化,常有不负责任的一时冲动的行为。

这些问题的出现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进入到一个极其艰难的时期,但同时又进入到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如何以人为本,对大学生进行关心、爱护,帮助他们身心健康地成长,培养他们成为社会合格的人才,是时代对每一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挑战。

同时,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只有贴近学生,贴近实际,切实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健康地成长,才能在高校有立足之地,才能使生命之树常青。

二、加强和改进学生素质的几点做法1、发挥社会主导思想的作用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八荣八耻”荣辱观,旗帜鲜明,切中脉搏,抓住了当前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社会现实问题。

一禁一倡,一贬一褒,一抑一扬,为我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树立了标杆,指明了方向。

因此,我们在进行“八荣八耻”荣辱观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抓典型,摆现象,不做空头说教,而要注意搜集现实生活中好的典型,找出青年学生中恶习陋俗的行为,以事实辨明道理,从源头上遏制不良习气。

对此,要采用拟比法一事一议,重点做好“八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

一是在热爱祖国方面,是否做到了爱国意识,报国行为。

比如是否看报纸看新闻做得如何,自己给自己评价考核。

二是在服务人民方面,要广为倡导献一份爱心、做一件好事,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提倡服务他人、方便让人、尊老爱幼、以善而为;还是以自我为中心,想为己想、事为己做,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是在崇尚科学文化知识方面,不断追求科学文化知识,更新知识结构,在日常的学习中态度端正,勤奋努力,自觉遵守学院的学习规定和纪律;还是厌恶学习,敷衍塞责,无所事事,经常无故逃课旷课。

四是在劳动态度和行为上,要养成劳动光荣的理念,把热爱劳动时间于公益劳动和班级宿舍的日常之日活动中,踏实肯干,自觉自愿;还是被迫无奈,消极怠工,能遛则遛,能躲则躲。

五是在团结互动方面,要培养青年学生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把这种意识和精神融贯于学习的互帮上,生活的互助上,不拘小事,和谐相处;还是唯我独尊,狂妄待人,心胸狭窄,斤斤计较。

六是在诚实守信方面,要谆谆告诫我们的学生,诚实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高尚品格,这在当今时代更显弥足珍贵。

自觉用诚信的准则约束规范自己的学业,并把诚信原则贯穿于考试过程中,实事求是,自做自答;还是抄袭他人或经常夹带“纸条”,以备己用,无视学院的教考纪律。

七是在遵纪守法方面,要培养青年学生的法规法纪观念和意识,自觉遵守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按时上下课,按章作息;还是无视学院的规章制度,自由散漫,我行我素。

八是在艰苦奋斗方面,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节约,富而思进;还是奢侈浪费,贪图享逸。

按照上述内容,对青年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这样势必能达到针对性、时效性,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发挥思政工作者的作用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队伍素质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如果没有一支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准、工作能力、方式方法思想政治的工作队伍是不能胜任新形势思想政治工作要求的。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的传统优势,我们都积累了许多好经验、好做法,这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应继续坚持和发扬光大。

但也要看到:仅仅如此是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形势需要,解决不了实际工作中新矛盾、新问题。

怎么办?必须与时俱进,创新机制,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找出新办法、新措施。

建立一套科学的体制、机制、制度来防止思想政治的工作流于形式,防止思想政治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结合我系几年来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就具有显著成效的几点办法做一简要说明。

第一,在学生中坚持进行“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提倡的一种高尚道德,也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核心。

必须坚持对学生进行树立“为人民服务”观念的教育,以促使他们保持“不要问别人能为我做什么,要问我能为别人做什么”的良好心态,步入社会,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工作,做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真正有用的人。

这是实施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和集中体现。

(2)坚持进行“集体主义”为原则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每一个学生都是社会中的一分子,必须在社会大集体中融炼和发展。

否则,很容易脱离集体,迷失发展方向,不利于自身的发展。

(3)坚持“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必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的自尊性和民族自信心。

否则我们就不能建设社会主义,就会被种种资本主义势力所侵蚀腐化。

” “在我国,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是三位一体,相互促进的。

对全民族和全体人民来说,首先要抓好爱国主义教育。

”所以,我们应紧跟时代要求,从增强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增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这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

第二,抓好班级、专业管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班级、专业,是学校教育管理的基层单位,是学生键康成长、个性化和人才成长的摇篮。

辅导员是班级的组织者、建设者和领导者,对于贯彻执行学校教育方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辅导员要设法创建一个优雅舒适、宽松和谐的环境,学生置身于这种优雅舒适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得到情操的陶冶、思想的教育、理想的升华,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

(1)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辅导员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中,所面对的每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个体,他们每时每刻都在编织着自己美好的梦幻,随时都可能出现与班规、校规相悖的举动。

这时,教师不要贸然地去对学生的举动进行横加指责,更不要对学生采取体罚或变相体罚的行动,应始终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原则。

要以师生平等的身份去问清缘由,要用饱满的热情去温暖学生的心灵。

对碰到困难和受到挫折的学生教师要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学生犯了错误教师应及时给于中肯的批评和诚挚的鼓励,一桩桩,一件件,都能在学生心灵中经久不息地泛起清纯美丽的涟漪。

这样,学生的心灵就会受到感化,教师就能自然而然地赢得学生的尊敬、理解和支持,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生活就会感到很温暖、很自在、有上进心,从而使学生自觉地去履行正确的道德规范,自觉地去执行班级与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树立起各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为学生键康地迈入人生旅途打下坚实的基础。

(2)学生的情况,时刻牢记心里。

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对于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辅导员在接管一个班级后,应当调查了解清楚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活、个性、心理、家庭等情况,这是管理班级的必要条件。

教师在调查了解情况中,要善于从优秀学生身上发现“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从后进生身上找出积极因素,悉心加以诱导。

并随时作好记录,及时建立学生各种状况档案表。

在建立档案表中,被调查的每一个方面还应分清细节部分,以便教师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相关主题